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Vol. 41 ›› Issue (11): 3664-3671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8.11.029

•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长期施肥对红壤和潮土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佟小刚,徐明岗,张文菊,卢昌艾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
  • 收稿日期:2008-01-02 修回日期:2008-05-08 出版日期:2008-11-10 发布日期:2008-11-10
  • 通讯作者: 徐明岗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
  • Received:2008-01-02 Revised:2008-05-08 Online:2008-11-10 Published:2008-11-10

摘要:

【目的】为阐明长期施肥对红壤和潮土不同大小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布的影响,探讨土壤持续利用培肥模式。【方法】采集17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后的红壤和潮土,通过物理分组方法得到砂粒、粗粉粒、细粉粒、粗黏粒及细黏粒,观测了不同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布的状况。【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施用有机肥(M、NPKM)和秸秆还田(NPKS)均可显著增加红壤和潮土总有机碳及不同颗粒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其中以配施有机肥效果最为明显。施化肥有利于增加细黏粒的有机碳含量。各级颗粒中以砂粒的有机碳(POC)含量增幅最高,在红壤和潮土中分别增加1.7~3.8倍和1.9~2.8倍,对施肥最敏感。施肥使红壤和潮土有机碳在砂粒中的分布比例分别提高了37.7%~91.5%和63.6%;黏粉粒中有机碳的分布比例因颗粒大小不同而有差异,但总体上施肥降低了黏粉粒中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的分布比例,相应地施肥提高了POC与MOC的比率(WPOC/WMOC),改良了土壤有机碳性质。【结论】长期施肥下壤质红壤比轻质潮土固存了更多的有机碳。配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是提高两种土壤不同颗粒有机碳含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碳, 含量, 土壤颗粒, 红壤, 潮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