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盛,李阳阳,唐章林,李加纳,曲存民,刘列钊. 干旱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籽粒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 17-30. |
[2] |
王浩琳,马悦,李永华,李超,赵明琴,苑爱静,邱炜红,何刚,石美,王朝辉. 基于小麦产量与籽粒锰含量的磷肥优化管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800-1810. |
[3] |
王淼,张宇,李瑞强,辛晓平,朱晓昱,曹娟,周忠义,闫瑞瑞.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器官及群落氮磷化学计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7): 1371-1384. |
[4] |
赵凌, 张勇, 魏晓东, 梁文化, 赵春芳,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张亚东. 利用高密度Bin图谱定位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QTL[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5): 825-836. |
[5] |
张学林, 吴梅, 何堂庆, 张晨曦, 田明慧, 李晓立, 侯小畔, 郝晓峰, 杨青华, 李潮海. 秸秆分解对两种类型土壤无机氮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4): 729-742. |
[6] |
吴俊,郭大千,李果,郭熙,钟亮,朱青,国佳欣,叶英聪. 基于CARS-BPNN的江西省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光谱预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9): 3738-3750. |
[7] |
王楚涵,刘菲,高健永,张慧芳,谢英荷,曹寒冰,谢钧宇. 减氮覆膜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9): 3779-3790. |
[8] |
张鑫尧,张敏,朱远芃,惠晓丽,柴如山,郜红建,罗来超. 巢湖流域磷肥减量施用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9): 3791-3806. |
[9] |
汝晨,胡笑涛,吕梦薇,陈滇豫,王文娥,宋天媛. 花后高温干旱胁迫下氮素对冬小麦氮积累与代谢酶、蛋白质含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7): 3303-3320. |
[10] |
赵晓慧,张艳艳,戎亚思,段剑钊,贺利,刘万代,郭天财,冯伟. 不同水氮条件下冬小麦穗器官临界氮稀释模型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7): 3321-3333. |
[11] |
张英强,张水勤,李燕婷,赵秉强,袁亮. 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7): 3355-3364. |
[12] |
马悦,田怡,牟文燕,张学美,张露露,于杰,李永华,王浩琳,何刚,石美,王朝辉,邱炜红. 北方麦区小麦产量与籽粒氮磷钾含量对监控施钾和土壤速效钾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6): 3155-3169. |
[13] |
史晓龙,郭佩,任婧瑶,张鹤,董奇琦,赵新华,周宇飞,张正,万书波,于海秋. 基于花生//高粱间作模式的花生盐胁迫耐受性效应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5): 2927-2937. |
[14] |
金梦娇,刘博,王抗抗,张广忠,钱万强,万方浩. 薇甘菊光能利用及叶绿素合成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2): 2347-2359. |
[15] |
任俊波,杨雪丽,陈平,杜青,彭西红,郑本川,雍太文,杨文钰. 种间距离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土壤理化性状及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0): 1903-1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