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 ›› 2024, Vol. 57 ›› Issue (8): 1547-1559.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4.08.010
收稿日期:
2023-05-31
接受日期:
2023-10-06
出版日期:
2024-04-16
发布日期:
2024-04-24
通信作者:
联系方式:
仲金平,E-mail:2021206015@stu.sicau.edu.cn。
基金资助:
ZHONG JinPing1(), ZHENG ZiCheng1(
), LI TingXuan1, HE XiaoLing2
Received:
2023-05-31
Accepted:
2023-10-06
Published:
2024-04-16
Online:
2024-04-24
摘要:
【目的】农田磷流失风险与磷肥用量密切相关,鉴于土壤胶体在土-水界面磷素迁移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讨施用磷肥对紫色土坡面胶体态磷流失的影响及其与产流产沙之间的关系,为从土壤胶体视角认识磷素迁移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4个磷肥施用量0(P0)、20(P20)、40(P40)和100(P100)mg·kg-1下紫色土坡面产流产沙及胶体态磷流失特征研究。【结果】地表径流量受磷肥施用量影响较小, 侵蚀产沙量受磷肥施用量影响较大,施磷后坡面初始产沙量显著降低了49.3%—68.7%,P100处理累积产沙量较其他施磷处理显著降低了26.5%—30.9%。地表径流是紫色土坡面水分散性总磷(WTP)和胶体态磷(CP)的主要流失途径,其流失比例分别占总流失量的57.5%—93.9%和62.3%—94.8%,且CP是地表径流WTP流失的主要形态,占WTP流失量的72.1%—80.7%。施磷显著增加了磷素流失风险,与P0处理相比,施磷后地表径流WTP、CP、DP(溶解态磷)累积流失负荷量分别提高了2.56—20.97倍、2.72—22.21倍、1.17—10.40倍,侵蚀泥沙WTP、CP、DP的累积流失负荷量分别提高了0.24—0.92倍、0.05—1.09倍、0.47—0.76倍。【结论】紫色土坡面胶体态磷流失的主要途径为地表径流,胶体态磷流失与产流过程密切相关,流失负荷量主要取决于磷肥施用量。水分散性总磷与胶体态磷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胶体态磷是紫色土坡面磷素流失主要形态,可以通过调控地表径流,合理减施磷肥以减少坡面CP流失。
仲金平, 郑子成, 李廷轩, 何晓玲. 磷肥不同施用量对紫色土坡面胶体态磷流失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8): 1547-1559.
ZHONG JinPing, ZHENG ZiCheng, LI TingXuan, HE XiaoLing. Effect of Phosphorus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s on the Loss of Colloidal Phosphorus on Purple Soil Slopes[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24, 57(8): 1547-1559.
[1] |
doi: 10.1080/24749508.2017.1301053 |
[2] |
doi: 10.1016/j.ecoleng.2017.07.026 |
[3] |
doi: 10.1038/srep40366 pmid: 28084415 |
[4] |
doi: 10.1038/s41598-023-38369-2 pmid: 37429981 |
[5] |
任嘉欣, 刘京, 陈轩敬, 张跃强, 张勇, 王洁, 石孝均. 长期施肥紫色土有效磷变化及其对稻麦轮作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1): 4601-461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1.21.010.
|
|
|
[6] |
周亦靖. 稻田红壤发生层胶体赋存特征及其负载磷的流失风险[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2.
|
|
|
[7] |
doi: 10.1038/s41561-022-01092-0 |
[8] |
doi: 10.1038/s41586-022-05220-z |
[9] |
赵越, 梁新强, 傅朝栋, 朱思睿, 金熠, 叶玉适. 磷肥输入对稻田土壤剖面胶体磷含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5, 35(24): 8251-8257.
|
|
|
[10] |
何晓玲, 郑子成, 李廷轩. 玉米种植下紫色坡耕地径流中磷素流失特征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12): 2441-2450.
|
|
|
[11] |
冯小杰, 郑子成, 李廷轩, 范丽. 暴雨条件下紫色土区玉米季坡耕地氮素流失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4): 738-74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8.04.013.
|
|
|
[12] |
郑子成, 林代杰, 李廷轩, 何淑勤, 张锡洲, 林超文. 不同耕作措施下成熟期玉米对径流及侵蚀产沙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2): 24-28.
|
|
|
[13] |
何晓玲.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胶体态磷迁移模拟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
|
|
[14] |
闫大伟, 梁新强, 王飞儿, 周俊杰, 周晓颖, 田光明. 稻田田面水与排水径流中胶体磷流失贡献及流失规律.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6): 47-53.
|
|
|
[15] |
刘胜, 梁媛, 王思雨. 土壤胶体迁移行为及其介导污染物迁移模拟与研究进展. 化学通报, 2023, 86(7): 824-832.
|
|
|
[16] |
杨悦锁, 王园园, 宋晓明, 于彤, 杨新瑶.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胶体与污染物共迁移研究进展. 化工学报, 2017, 68(1): 23-36.
doi: 10.11949/j.issn.0438-1157.20161328 |
|
|
[17] |
杜晓丽, 刘殿威, 崔申申. 径流入渗时土壤胶体释放对重金属截留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2022, 42(3): 1278-1286.
|
|
|
[18] |
doi: 10.1016/j.geoderma.2023.116386 |
[19] |
doi: 10.1002/gbc.v31.10 |
[20] |
王沛芳, 包天力, 胡斌, 钱进. 天然胶体的水环境行为. 湖泊科学, 2021, 33(1): 28-48.
|
doi: 10.18307/2021.0100 |
|
[21] |
孙小静, 张战平, 朱广伟, 秦伯强. 太湖水体中胶体磷含量初探. 湖泊科学, 2006, 18(3): 231-237.
|
doi: 10.18307/2006.0306 |
|
[22] |
姜双城. 九龙江口水体中不同相态磷的环境化学行为研究.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21, 40(3): 511-519.
|
|
|
[23] |
doi: 10.1016/j.marchem.2022.104179 |
[24] |
doi: 10.1007/s11104-017-3430-7 |
[25] |
doi: 10.1021/acs.est.0c07709 |
[26] |
王琼, 展晓莹, 张淑香, 彭畅, 高洪军, 张秀芝, 朱平,
|
|
|
[27] |
doi: 10.1007/s11356-019-05735-5 |
[28] |
doi: 10.3390/w14152391 |
[29] |
doi: 10.1007/s11368-010-0275-6 |
[30] |
doi: 10.1016/S1002-0160(08)60054-5 |
[31] |
doi: 10.1016/j.scitotenv.2022.157278 |
[32] |
doi: 10.1016/j.jenvman.2021.114214 |
[33] |
doi: 10.1016/j.geoderma.2018.03.036 |
[34] |
doi: 10.1016/S1002-0160(12)60088-5 |
[35] |
胡良, 杜伟, 常博焜, 曹钢, 杨学云, 吕家珑. 不同磷水平塿土的表面性质及其对磷素流失特征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23, 60(2): 424-434.
|
|
|
[36] |
doi: 10.1016/j.watres.2016.04.032 pmid: 27110889 |
[37] |
崔申申, 杜晓丽, 刘殿威, 刘云逸飞, 赵梦. 降雨入渗对下渗设施土壤胶体-重金属共释放迁移的影响. 环境化学, 2022, 41(9): 2842-2849.
|
|
|
[38] |
李颖, 庾从蓉, 孙钰峰, 段佩怡. 降雨强度对植被过滤带中胶体迁移过程的影响. 水资源保护, 2020, 36(6): 112-116.
|
|
|
[39] |
张维, 唐翔宇, 鲜青松. 紫色土坡地泥岩裂隙潜流中的胶体迁移. 水科学进展, 2015, 26(4): 543-549.
|
|
|
[40] |
袭培栋, 张鹏程, 何为媛, 唐柄哲, 何丙辉, 李天阳. 模拟降雨下不同农作措施紫色土坡耕地氮磷流失特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 2021, 19(6): 69-76.
|
|
|
[41] |
牛耀彬, 高照良, 刘子壮, 张少佳. 工程措施条件下堆积体坡面土壤侵蚀水动力学特性.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 13(6): 105-111.
|
|
|
[42] |
|
[43] |
肖培青, 姚文艺, 申震洲, 杨春霞. 苜蓿草地侵蚀产沙过程及其水动力学机理试验研究. 水利学报, 2011, 42(2): 232-237.
|
|
|
[44] |
李玫, 王莉玮, 何为媛, 周优良, 李真熠, 曾荣. 重庆市农田氮磷流失系数初探.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3, 30(4): 83-86.
|
|
|
[45] |
doi: 10.1016/j.jclepro.2022.132141 |
[46] |
李强, 许明祥, 齐治军, 王恒威. 长期施用化肥对黄土丘陵区坡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1): 103-109.
|
|
|
[47] |
马金龙, 许欢欢, 王兵, 张宝琦, 淡彩虹.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物理结皮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22, 36(1): 45-49.
|
|
|
[48] |
郭甜, 何丙辉, 姚军, 黄巍, 谌芸. 紫色土坡耕地施肥水平对土壤侵蚀及氮磷流失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4): 59-63.
|
|
|
[49] |
吴小雨, 李天阳, 何丙辉. 长期施肥和耕作下紫色土坡耕地径流TN和TP流失特征. 环境科学, 2021, 42(6): 2810-2816.
|
|
|
[50] |
doi: 10.1016/j.scitotenv.2016.09.182 |
[51] |
doi: 10.1021/es201844d |
[1] | 倪书辉, 史东梅, 盘礼东, 叶青, 伍俊豪. 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持水抗旱性能及生产力对侵蚀程度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7): 1350-1362. |
[2] | 贾兵丽, 李艳行, 杨文杰, 于杰, 苑爱静, 李宁娜, 邱炜红, 王朝辉. 不同降水年型磷肥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6): 3192-3206. |
[3] | 马胜兰, 况福虹, 林洪羽, 崔俊芳, 唐家良, 朱波, 蒲全波. 秸秆还田量对川中丘陵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7): 1344-1358. |
[4] | 王箫璇, 张敏, 张鑫尧, 魏鹏, 柴如山, 张朝春, 张亮亮, 罗来超, 郜红建. 不同磷肥对砂姜黑土和红壤磷库转化及冬小麦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6): 1113-1126. |
[5] | 刘明慧, 田虹雨, 刘之广, 巩彪. 减磷条件下含褪黑素的尿素缓释功能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3): 519-528. |
[6] | 姜文洋, 陈俊南, 昝志曼, 汪江涛, 郑宾, 刘领, 刘娟, 焦念元. 单粒播种与施磷对间作花生种间竞争和生长的调控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3): 4660-4670. |
[7] | 沈开勤, 刘倩, 杨国涛, 陈虹, 梁成, 赖鹏, 李冲, 王学春, 胡运高. 减量施磷对土壤磷库组成及解磷微生物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5): 2941-2953. |
[8] | 严艳鸽, 张水勤, 李燕婷, 赵秉强, 袁亮. 葡聚糖改性磷肥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2): 2317-2328. |
[9] | 王浩琳,马悦,李永华,李超,赵明琴,苑爱静,邱炜红,何刚,石美,王朝辉. 基于小麦产量与籽粒锰含量的磷肥优化管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800-1810. |
[10] | 邹温馨, 苏卫华, 陈远学, 陈新平, 郎明. 长期施氮对酸性紫色土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及其硝化作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3): 529-542. |
[11] | 张鑫尧,张敏,朱远芃,惠晓丽,柴如山,郜红建,罗来超. 巢湖流域磷肥减量施用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9): 3791-3806. |
[12] | 宋鸽,史东梅,蒋光毅,江娜,叶青,张健乐. 土壤管理措施对坡耕地侵蚀退化耕层的恢复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8): 1702-1714. |
[13] | 刘彦伶,李渝,张艳,张雅蓉,黄兴成,张萌,张文安,蒋太明. 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黄壤微生物量磷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6): 1188-1198. |
[14] | 景建元,袁亮,张水勤,李燕婷,赵秉强. 腐殖酸磷肥中的腐殖酸对磷迁移的影响及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3): 5032-5042. |
[15] | 任嘉欣,刘京,陈轩敬,张跃强,张勇,王洁,石孝均. 长期施肥紫色土有效磷变化及其对稻麦轮作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1): 4601-46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