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 ›› 2024, Vol. 57 ›› Issue (16): 3192-3206.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4.16.008
贾兵丽1(), 李艳行1, 杨文杰1, 于杰1, 苑爱静1, 李宁娜1, 邱炜红1(
), 王朝辉1,2
收稿日期:
2023-09-19
接受日期:
2023-10-30
出版日期:
2024-08-16
发布日期:
2024-08-27
通信作者:
联系方式:
贾兵丽,E-mail:Jiabingli0604@163.com。
基金资助:
JIA BingLi1(), LI YanXing1, YANG WenJie1, YU Jie1, YUAN AiJing1, LI NingNa1, QIU WeiHong1(
), WANG ZhaoHui1,2
Received:
2023-09-19
Accepted:
2023-10-30
Published:
2024-08-16
Online:
2024-08-27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降水年型及夏闲期降水量下磷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优化管理旱地冬小麦磷肥施用及稳产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基于陕西渭北旱塬2018年7月开始的冬小麦磷肥定位试验,设置优化施磷(+P)和不施磷处理(-P),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分析磷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降水利用效率、土壤贮水量、磷肥利用效率、冬小麦磷素吸收和土壤磷盈余的影响。【结果】干旱年和平水年小麦产量分别为3 432和4 549 kg·hm-2,而丰水年冬小麦产量可达7 634 kg·hm-2。与-P处理相比,+P处理显著提高小麦产量5.8%。冬小麦产量与年降水量、夏闲期降水量均呈线性加平台相关关系。干旱年,+P处理年降水利用效率和夏闲期降水利用效率显著低于-P处理,分别降低9.5%和8.0%,但在丰水年,+P处理年降水利用效率和夏闲期降水利用效率显著高于-P处理,分别提高13.1%和12.9%。平水年,1 m土层贮水量显著低于干旱年和丰水年,分别降低了10.8%和10.5%;在丰水年,磷肥施用对0—3 m土层贮水量无显著影响;在干旱年和平水年,+P处理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P处理显著增加了29.1%和17.8%;磷肥利用效率随着年降水量和夏闲期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丰水年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较干旱年分别显著提高74.0%和176.3%。此外,丰水年,+P处理土壤磷盈余最少,与干旱年和平水年相比,分别显著降低了67.9%和62.9%。-P处理土壤磷均亏缺,且丰水年的土壤磷亏缺量显著高于干旱年和平水年。【结论】冬小麦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在不同降水年型有不同效应,故旱地冬小麦生产中施用磷肥时需要考虑降水量变化。夏闲期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相似的规律,因此应当更关注夏闲期降水量,以此来预测目标产量和优化磷肥施用量,保证合理施用磷肥和作物稳产增产。
贾兵丽, 李艳行, 杨文杰, 于杰, 苑爱静, 李宁娜, 邱炜红, 王朝辉. 不同降水年型磷肥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6): 3192-3206.
JIA BingLi, LI YanXing, YANG WenJie, YU Jie, YUAN AiJing, LI NingNa, QIU WeiHong, WANG ZhaoHui. Effects of Phosphorus Fertilization on the Yield and Phosphorus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Dryland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Year Types[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24, 57(16): 3192-3206.
表2
各试验点施磷量、年降水量及降水年型"
地点 Experimental site | 年份 Year | 氮肥施用量 N fertilizer rate (kg·hm-2) | 磷肥施用量 P fertilizer rate (kg·hm-2) | 钾肥施用量 K fertilizer rate (kg·hm-2) | 年降水量 Annual precipitation (mm) | 夏闲期降水量 Summer-season precipitation (mm) | 降水年型 Precipitation year |
---|---|---|---|---|---|---|---|
蒲城 Pucheng | 2018—2019 | 83 | 99 | 30 | 200 | 145 | 干旱年Dry year |
2019—2020 | 119 | 77 | 30 | 492 | 313 | 平水年Intermediate year | |
2021—2022 | 154 | 62 | 30 | 911 | 698 | 丰水年Wet year | |
乾县 Qianxian | 2018—2019 | 105 | 58 | 30 | 415 | 245 | 干旱年Dry year |
2019—2020 | 185 | 62 | 46 | 613 | 277 | 平水年Intermediate year | |
2021—2022 | 163 | 65 | 43 | 753 | 511 | 丰水年Wet year | |
永寿 Yongshou | 2018—2019 | 64 | 41 | 30 | 358 | 254 | 干旱年Dry year |
2019—2020 | 150 | 73 | 30 | 500 | 307 | 平水年Intermediate year | |
2021—2022 | 169 | 79 | 40 | 685 | 394 | 丰水年Wet year |
表3
不同处理下小麦磷素吸收与利用效率"
地点 Experiment site | 年型 Precipitation year types | 100 kg籽粒吸磷量 P uptake for producing 100 kg grain (kg) | 籽粒磷吸收量 Grain P uptake (kg·hm-2) | 总磷吸收量 Total P uptake (kg·hm-2) | 磷收获指数 P harvest index (%) | ||||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
蒲城 Pucheng | 干旱年Dry year | 0.47bA | 0.59aA | 4.2aC | 3.8aC | 5.3aC | 5.2aC | 79.2aB | 72.7bB |
平水年Intermediate year | 0.28aB | 0.35aB | 7.6aB | 10.1aB | 8.5aB | 11.5aB | 89.7aAB | 88.4aA | |
丰水年Wet year | 0.20aB | 0.21aB | 12.6bA | 15.7aA | 13.6bA | 17.5aA | 92.7aA | 89.6aA | |
乾县 Qianxian | 干旱年Dry year | 0.29aA | 0.32aA | 8.8aB | 10.4aB | 12.8aB | 14.5aB | 69.1aC | 71.2aB |
平水年Intermediate year | 0.33aA | 0.38aA | 12.8bB | 15.4aAB | 14.7bB | 17.4aAB | 87.2aA | 88.7aA | |
丰水年Wet year | 0.33aA | 0.33aA | 19.0aA | 19.8aA | 24.4aA | 25.7aA | 77.8aB | 76.7aAB | |
永寿 Yongshou | 干旱年Dry year | 0.34aA | 0.37aA | 14.8aA | 13.8aC | 17.3aB | 16.5aB | 85.6aA | 83.7aA |
平水年Intermediate year | 0.31aA | 0.35aA | 16.3aA | 18.0aB | 18.6aAB | 20.6aB | 87.7aA | 87.4aA | |
丰水年Wet year | 0.35aA | 0.37aA | 18.8aA | 22.6aA | 25.6aA | 30.6aA | 73.6aB | 74.2aB | |
平均 Average | 干旱年Dry year | 0.37aA | 0.43aA | 9.3aA | 9.3aB | 11.8aB | 12.1aC | 77.9aB | 75.9aB |
平水年Intermediate year | 0.31bA | 0.36aA | 12.2bA | 14.5aAB | 13.9bB | 16.5aB | 88.2aA | 88.2aA | |
丰水年Wet year | 0.29aA | 0.31aA | 16.8aA | 19.4aA | 21.2bA | 24.6aA | 81.4aB | 80.2aB | |
总平均 All Average | 0.32b | 0.37a | 12.8b | 14.4a | 15.6b | 17.7a | 82.5a | 81.4b |
[1] |
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中国信息报, 2022-12-13(1).
|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nouncement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n grain production data for 2022. China Information News, 2022-12-13(1). (in Chinese)
|
|
[2] |
doi: 10.1111/gcb.14628 pmid: 31033107 |
[3] |
|
[4] |
doi: 10.1111/gcb.14093 pmid: 29450947 |
[5] |
李龙, 毛新国, 王景一, 李超男, 柳玉平, 景蕊莲. 小麦抗旱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 41(3): 11-20.
|
|
|
[6] |
|
[7] |
卜容燕, 任涛, 鲁剑巍, 李小坤, 丛日环, 李云春, 汪洋, 鲁君明. 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磷肥效应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6): 1227-123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06.019.
|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陈丽, 寇心悦, 党亚爱, 牛一楠, 包书尚, 沈玉芳. 麦季施磷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及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44(2): 185-194.
|
|
|
[13] |
黄倩楠, 党海燕, 黄婷苗, 侯赛宾, 王朝辉. 我国主要麦区农户施肥评价及减肥潜力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23): 4816-483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0.23.009.
|
|
|
[14] |
赵护兵, 王朝辉, 高亚军, 张卫峰. 陕西省农户小麦施肥调研评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1): 245-253.
|
|
|
[15] |
都江雪, 韩天富, 曲潇林, 马常宝, 柳开楼, 黄晶, 申哲, 张璐, 刘立生, 谢建华, 张会民.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磷肥偏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28(2): 191-204.
|
|
|
[16] |
|
[17] |
|
[18] |
裴雪霞, 党建友, 张定一, 张晶, 王姣爱, 程麦风, 武雪萍. 不同降水年型下旱地深翻时间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38(3): 330-339.
|
|
|
[19] |
|
[20] |
doi: 10.1111/gcb.15043 pmid: 32281177 |
[21] |
|
[22] |
曹寒冰, 王朝辉, 师渊超, 杜明叶, 雷小青, 张文忠, 张璐, 蒲岳建. 渭北旱地冬小麦监控施氮技术的优化.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19): 3826-383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19.011.
|
|
|
[23] |
蒋龙刚, 黄明, 宋庆赟, 苑爱静, 李嘉华, 邱炜红, 王朝辉. 基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荐的旱地冬小麦施氮量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0): 2020-203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0.10.009.
|
|
|
[24] |
陶林威, 马洪, 葛芬莉. 陕西省降水特性分析. 陕西气象, 2000(5): 6-9.
|
|
|
[25]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 3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
|
[26] |
于琦, 李军, 周栋, 王淑兰, 王浩, 李敖, 张元红, 宁芳, 王小利, 王瑞. 不同降水年型黄土旱塬冬小麦免耕与深松轮耕蓄墒增收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11): 1870-188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9.11.003.
|
|
|
[27] |
|
[28] |
doi: 10.1007/s40333-021-0021-5 |
[29] |
|
[30] |
张孝良, 车荣晓, 段兴武, 刘开放, 宋清海, 张一平, 沙丽清, 周文君. 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4): 910-920.
|
|
|
[31] |
李巧丽, 刘朋召, 师祖姣, 刘苗, 陈跻, 李慧, 王小利, 王瑞, 李军. 关中平原冬小麦临界磷浓度稀释曲线的构建与磷营养诊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28(11): 2011-2019.
|
|
|
[32] |
张艾明, 徐玉梅, 朱建宇, 余洪茜, 刘苏蓝. 蒙东地区水肥耦合对紫花苜蓿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11): 4004-4010.
doi: 10.13287/j.1001-9332.202111.028 |
|
|
[33] |
戴健. 旱地冬小麦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对长期施用氮磷肥和降水的响应[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
|
|
[34] |
|
[35] |
贾建英, 方锋, 万信, 韩兰英, 王兴, 周忠文, 梁芸, 王小巍, 王帆, 黄鹏程. 1981—2020年黄土旱塬区冬小麦田耗水组分特征及其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38(19): 78-86.
|
|
|
[36] |
|
[37] |
贾建英, 贺楠, 韩兰英, 万信, 王兴, 梁芸, 王小巍, 王帆, 黄鹏程. 黄土旱塬区麦田休闲期降水与土壤贮水的变化特征. 水土保持研究, 2022, 29(6): 97-103.
|
|
|
[38] |
|
[39] |
贾振宇. 黄泛区土壤氮磷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周口为例[D]. 开封: 河南大学, 2016.
|
|
|
[40] |
张扬. 干旱胁迫及施肥对作物根系提水作用的影响[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
|
|
[41] |
|
[42] |
王文翔, 孙敏, 林文, 任爱霞, 薛建福, 余少波, 张蓉蓉, 高志强. 不同降雨年型磷肥对旱地小麦根系特征、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 895-905.
doi: 10.13287/j.1001-9332.202103.006 |
|
|
[43] |
|
[1] | 臧少龙, 刘淋茹, 高越之, 吴珂, 贺利, 段剑钊, 宋晓, 冯伟. 基于无人机影像多时相的小麦品种氮效率分类识别[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9): 1687-1708. |
[2] | 高晨凯, 刘水苗, 李煜铭, 赵志恒, 邵京, 于昊琳, 吴鹏年, 王艳丽, 关小康, 王同朝, 温鹏飞. 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相关驱动因子及其预测模型构建[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7): 1281-1294. |
[3] | 党建友, 姜文超, 孙睿, 尚保华, 裴雪霞. 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对翻耕时间和降水量及其分布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6): 1049-1065. |
[4] | 高尚洁, 刘杏认, 李迎春, 柳晓婉. 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5): 935-949. |
[5] | 朱瑞明, 赵荣钦, 焦士兴, 李小建, 肖连刚, 谢志祥, 杨青林, 王帅, 张慧芳. 河南省乡镇尺度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5): 950-964. |
[6] | 邱海华, 蒯磊鑫, 张璐, 刘立生, 文石林, 蔡泽江. 水田改旱地和菜地后红壤酸度和养分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3): 525-538. |
[7] | 董奎军, 张亦涛, 刘瀚文, 张继宗, 王伟军, 温延臣, 雷秋良, 文宏达. 玉米大豆间作减量施氮对当季作物农艺性状、经济效益和后茬小麦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22): 4495-4506. |
[8] | 商航, 程宇坤, 任毅, 耿洪伟. 冬小麦淀粉糊化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8): 3507-3521. |
[9] | 陈实, 黄银兰, 金云翔, 徐成林, 邹金秋. 中国北部冬小麦安全种植的农业气候因子及其阈值[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6): 3142-3153. |
[10] | 赵花荣, 周广胜, 齐月, 耿金剑, 田晓丽. 播期调整对华北北部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5): 2964-2985. |
[11] | 丁玉兰, 黄翠, 王星舒, 张学美, 徐隽峰, 黄宁, 党海燕, 郭子糠, 孙蕊卿, 王朝辉.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籽粒锌含量及分布对锌肥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1): 2176-2188. |
[12] | 王宇, 宋一凡, 张荣, 牟海萌, 孙丽芳, 付凯霞, 武紫君, 黄青青, 徐应明, 李鸽子, 王永华, 郭天财. 土壤施用钝化剂与复合微生物肥对冬小麦镉积累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 126-141. |
[13] | 魏永康, 杨天聪, 臧少龙, 贺利, 段剑钊, 谢迎新, 王晨阳, 冯伟.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特征融合的小麦倒伏监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9): 1670-1685. |
[14] | 马胜兰, 况福虹, 林洪羽, 崔俊芳, 唐家良, 朱波, 蒲全波. 秸秆还田量对川中丘陵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7): 1344-1358. |
[15] | 常春义, 曹元, Ghulam Mustafa, 刘红艳, 张羽, 汤亮, 刘兵, 朱艳, 姚霞, 曹卫星, 刘蕾蕾. 白粉病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及病害严重度的定量模拟[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6): 1061-10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