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昼夜节律是生物界普遍经历的自然现象,随着昼夜节律的变化,生物细胞内部发生着不同的反应和变化,并对动物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机能也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动物的生长、生产和繁殖等活动。牛奶是人类喜爱的接近完美的食物,由于受科技水平的限制,多年来,人们对牛奶的认识仅停留在营养层面,而忽略昼夜节律对牛奶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的影响。【目的】通过对昼夜牛奶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研究,提出根据牛奶不同时段的生理功能收集牛奶,为昼夜牛奶的分类加工和科学饮用奠定了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夜间(5:00,产生时间21:00-5:00)和白天(13:00,产生时间6:00-13:00)的牛奶检测其营养组成,并通过脂质组学检测牛奶脂肪酸组成。提取上清液检测牛奶的理化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丙二醛(MDA)等氧化还原指标;褪黑素(melatonin,MT)、生长激素(G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CN)等代谢相关激素和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等免疫相关因子,并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昼夜牛奶中总的脂肪、蛋白、乳糖和固形物差异不显著,但昼夜牛奶的理化特性差异显著,夜间牛奶的抗氧化活性和免疫活性显著高于白天牛奶,其中的褪黑素和免疫活性物质(IFN-γ)等的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热休克蛋白等显著降低。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夜间牛奶和白天牛奶有36种差异代谢产物,除3种代谢物夜间含量低于白天外,其余33种代谢物夜间牛奶的含量均高于白天,这些差异代谢物包括糖类(二羟丙酮磷酸、D-葡萄糖-6-磷酸、D-乳糖、2-乙氧基乙醇、二羟基丙酮、乙酰磷酸、阿坎酸、α-D-葡萄糖、D-半乳糖醛酸、棉子糖等),脂类(DL-2-羟基丁酸、顺式-9-十六烯酸、胆汁酸、十八碳四烯酸(Stearidonic Acid, SDA)、十四碳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十三烷酸、肌醇),氨基酸类(L-瓜氨酸、D-鸟氨酸、N6-乙酰基-L-赖氨酸、D-脯氨酸、牛磺酸、乙酰基神经氨酸、赖氨酸-亮氨酸二肽等氨基酸)及芳香化合物类(S-甲基-5'-硫代腺苷、2'-甲氧基胞苷、2-脱氧尿苷)等,其中脂类中大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如顺式-9-十六烯酸、十八碳四烯酸、十四碳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等。脂质组学研究发现有21类1 094种脂质分子,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鞘磷脂(SM), 神经酰胺(Cer), O-酰基-ω-羟基脂肪酸(OAHF)和二酰基甘油(DAG),其中组成TG的脂肪酸为379种,占34%,其组成也有较大的差异。【结论】昼夜节律显著地影响牛奶的营养组成、理化性质和小分子物质的组成,牛奶的分类、加工和食用应遵循其自身特点,以发挥其内在的生理功能,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