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肌内脂质的组成与含量是影响风味和嫩度的重要因素,与牛肉品质紧密相关。通过比较南阳牛背最长肌与里脊组织脂质特征和基因表达模式,鉴定调控南阳牛不同肌肉组织脂质特征的潜在候选基因,为优质牛肉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生长环境和遗传背景相同的成年南阳牛背最长肌和里脊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与转录组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构建肌肉组织的脂质图谱与基因表达谱,鉴定差异脂质分子(differential lipid molecules, DLMs)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及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PPI)筛选潜在候选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进行表达水平验证。【结果】 在肌肉组织间共检测到19种脂肪酸,其中C18:0、C14:1n5和C16:1n7的含量在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共检测到2 106种脂质分子,其中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G)和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为主要成分。通过差异分析在肌肉组织间共筛选到39种DLMs和3 424个DEGs,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鉴定到13种DLMs(如:DG(16:0_18:1)、DG(18:0_18:1)、DG(18:0_18:2))可作为组织间的潜在脂质生物标志物。PPI和MCODE分析获得3个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的核心基因模块,通路富集分析显示,DEGs与DLMs共同参与肌醇磷酸代谢、甘油酯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整合分析鉴定到19个调控脂质特征差异的潜在候选基因,其中7个基因(PLCG2、SYNJ1、LPIN1、DGKZ、DGAT1、LPL和SELENOI)居于通路中的关键位置,对DLMs具有直接调控作用。RT-qPCR结果显示6个脂质候选基因的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结论】 在南阳牛背最长肌与里脊组织间鉴定到13种潜在脂质生物标志物,筛选到19个潜在候选基因参与脂质特征调控的关键代谢通路,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南阳牛脂质差异形成的调控机制及优质牛肉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