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Baidu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杨建昌,王光火,邹应斌,张福锁,朱庆森,Roland Buresh,Christian Witt
    2002, 35 (9): 1095-1103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2-35-9-67-75
    摘要1320)      PDF (293KB)(2000)    收藏
    介绍了中国水稻生产氮肥使用及利用率概况。中国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总量的 30 %,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世界水稻氮肥总消耗量的 37%。与主要产稻国相比 ,中国水稻生产氮肥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较低 ;介绍了国际上公认的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相应的定量方法 ;总结了国内外水稻氮肥的施用方法 ,肥料种类 ,计算机推荐施肥以及实时施氮管理模式等对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 ;从水稻品种耐肥性、土壤供肥能力、施肥技术及水分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可能原因 ;提出了通过改善水稻品种对氮肥的敏感反应 ,以作物氮素状况为指导适时和适量施用氮肥 ,以及合理调节土壤背景氮来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84)
    2.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
    张维理, 武淑霞, 冀宏杰, Kolbe H.
    2004, 37 (07): 1009-1009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040712
    摘要1394)      PDF (980KB)(1280)    收藏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的湖泊和河流水域如五大湖泊、三峡库区、滇池、白洋淀、南四湖、异龙湖等氮、磷富营养化问题急剧恶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流域,农田、农村畜禽养殖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活排污是造成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大大超过来自城市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和工业的点源污染。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各重要流域菜果花(蔬菜、水果、花卉)播种面积增加了4.4倍。菜果花种植为新型产业,农民并未掌握合理的施肥技术。由于种植效益高,菜农为了追求效益,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单季作物化肥纯养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52)
    3. 分子标记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育种
    贾继增
    1996, 29 (04): 1-1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6-29-04-1-10
    摘要1567)      PDF (523KB)(1676)    收藏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形式,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本文就以下6个方面讨论了分子标记的最新进展及存在问题:(1)用于种质资源鉴定及植物育种的主要分子标记,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简单重复序列DNA(SS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以及染色体原位杂交等;(2)分子标记遗传图谱;(3)分子标记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上的应用;(4)质量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5)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的分子标记;(6)分子标记育种目前存在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46)
    4.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曾三省
    1990, 23 (04): 1-9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0-23-04-1-9
    摘要1329)      PDF (406KB)(662)    收藏
    对1978—1987年中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生产和1984—1988年全国大区区域试验的资料的分析表明:我国玉米杂交种生产已完全进入单交种时代,国内系×国外系的杂交种面积增加较多,1987年已达到百万亩以上杂交种总面积的65.68%。玉米杂交种的亲本系利用更趋集中,1987年自330、黄早四和Mo17的面积已分别占百万亩以上杂交种总面积的11.43%、14.61%和28.29%,我国玉米种质基础更趋狭窄。我国玉米新自交系的主要来源是单交组合(42.3%),综合种或群体(13.4%),地方品种(12.6%)和回交(10.6%)。近几年由于育成了一批新系和新杂交种,产量育种水平有所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93)
    5.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
    吴景锋
    1983, 16 (02): 1-7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83-16-02-1-7
    摘要1019)      PDF (277KB)(546)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40)
    6.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
    刘录祥,孙其信,王士芸
    1989, 22 (03): 22-27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89-22-03-22-27
    摘要1410)      PDF (257KB)(1064)    收藏
    本文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杂交小麦区试资料为例探讨了灰色关联分析在农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各品种的灰色关联度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文中还进一步讨论了关联分析在遗传育种其它方面应用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63)
    7.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
    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苏祖芳,凌,励
    1993, 26 (06): 1-11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3-26-06-1-11
    摘要1072)      PDF (582KB)(911)    收藏
    本文从水稻栽培学角度提出了高产群体质量这一新的理论问题。重点论述了水稻抽穗后物质生产量、群体总颖花量、粒叶比、有效及高效LAI、平均茎鞘重、颖花根活量以及有效分蘖率等与高产形成的关系,分别分析了它们在群体质量上的意义,并在有些方面初步指明了作为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的数量范围。文章还阐述了高产群体质量优化控制的基本程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48)
    8.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
    袁隆平
    1990, 23 (03): 1-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0-23-03-1-6
    摘要1783)      PDF (290KB)(1287)    收藏
    两用核雄性不育系是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基础,我国现已育成17个达到规定标准的两用核不育系。根据育性对光温条件的不同反应,它们分为光敏型和温敏型两个基本类型,在生产上均有实用价值,但要因地制宜选用。两系法品种杂交水稻已经研究成功,一批优良组合开始在生产上试种和示范。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的选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45)
    9. 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初论
    杨守仁,张龙步,王进民
    1984, 17 (03): 6-13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84-17-03-6-13
    摘要699)      PDF (364KB)(426)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07)
    10. 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
    李新海,傅骏骅,张世煌,袁力行,李明顺
    2000, 33 (2): 1-9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0-33-2-4-12
    摘要778)      PDF (268KB)(925)    收藏
    利用 SSR标记研究了 2 1个玉米 ( Zea mays L.)自交系的遗传变异 ,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 69对 SSR引物中筛选出 43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43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 1 2 7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 2~ 7个 ,平均为 2 .95个 ;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 0 .51 1。 2 1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 0 .480~ 0 .768,平均为0 .62 7。 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自交系可分为两个类群。黄早四自成一群 ;其余 2 0个自交系又分为 5个亚群。生产上利用的高产杂交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类群 (亚群 ) ,而在类群 (亚群 )内未发现高产组合。研究发现 8对具有较高多态性信息量的引物 ,利用这些引物可以对供试材料进行初步鉴定。研究表明 ,利用 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分析 ,并用于杂种优势群划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99)
    11. 黄瓜对不同温度逆境的抗性研究
    马德华,庞金安,霍振荣,李淑菊
    1999, 32 (05): 28-35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9-32-05-28-35
    摘要1256)      PDF (372KB)(614)    收藏
    研究和比较了黄瓜幼苗对温度逆境的抗性。耐低温能力较强的自交系耐高温能力亦较强;而耐低温能力较差的自交系耐高温能力也较差,说明部分品种的黄瓜幼苗对不同温度逆境抗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温和低温对黄瓜种子的发芽能力影响不同,低温对发芽率的影响不大,仅延缓了发芽的速度;高温显著降低抗性较弱品系的发芽率。温度逆境胁迫使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而且以叶绿素a下降为主。温度逆境胁迫后,Gs下降,但Ls显著降低,AQE和CE降低,Ci上升,说明叶片的光合机制遭到了明显破坏,非气孔因素是Pn降低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对不同温度逆境在某些抗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85)
    12. 持续农业中的土壤生物指标研究
    任天志
    2000, 33 (1): 68-75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0-33-1-71-78
    摘要769)      PDF (232KB)(761)    收藏
    土壤是陆地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土壤质量或土壤健康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一直强调以土壤理化特性作为持续性指标,但近期国际上关于土壤生物学参数的研究日渐增多,一些参数作为生物指标已表现出很大的潜力,研究空间不断扩展。对农业生态系统来说,土壤生物指标有可能成为系统稳定性的早期预警和敏感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81)
    13. 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 娟,赵秉强,李秀英,Hwat Bing So
    2008, 41 (1): 142-152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au-2007-00589
    摘要1758)      PDF (358KB)(2584)    收藏
    【目的】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阐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健康的生物指示功能。【方法】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2SO4 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分析了长达15年不同施肥处理的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SMBC、SMBN)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差异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SMBC变化介于96.49~500.12 mg•kg-1之间,SMBN变化介于35.89~101.82 mg•kg-1之间;单施化肥(NPK)与不施肥的CK相比,SMBC、SMBN、微生物商(qMB)、微生物量碳/氮比(SMBC/SMBN)、脲酶(Urease)活性以及土壤有机质(SOM)、全氮(STN)、全磷(STP)含量都有所提高;化肥与猪厩肥或秸秆还田配合施用,上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状况比单施NPK处理得到进一步改善,猪厩肥增量处理(NPKM+)效果最明显。同时,在北京褐潮土石灰性土壤上(pH 8.0左右)长期施有机肥有一定降低土壤pH的效应。SMBC、SMBN、Urease活性与SOM、STN、ST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MBC/SMBN与SOM、 S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qMB、过氧化氢酶(Catalase)活性与SOM、STN 、STP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pH值与其它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脲酶活性。化肥与增量猪厩肥配施对增强土壤肥力效果最好;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可以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并可用作评价土壤健康的生物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78)
    14.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进展
    闫 湘,金继运,何 萍,梁鸣早
    2008, 41 (2): 450-459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8.02.019
    摘要2168)      PDF (351KB)(3432)    收藏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由于肥料损失带来的环境污染是长期以来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针对我国肥料利用率低、氮肥损失严重的现状,本文综述了除传统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以外的几项其它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应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快速、无损检测作物氮素营养状况,进行作物推荐施肥;研发新型缓/控释肥料,调控肥料养分的供应;运用农田养分精准管理技术,因地制宜、精细准确地施用肥料;通过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有效地抑制NH3挥发和NO3--N淋溶损失等。并对今后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44)
    15. 化感物质抑制连作黄瓜生长的作用机理
    吕卫光,张春兰,袁飞,彭宇
    2002, 35 (1): 106-109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2-35-1-106-109
    摘要1164)      PDF (307KB)(433)    收藏
    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为黄瓜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化感物质组分。通过模拟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土培和水培试验,证明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对连作黄瓜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50~250μmol/L浓度范围内,随处理浓度的加大,抑制根系对K+、NO3、H2PO4吸收的作用显著,养分外渗速率加快,组织外渗相对电导率逐渐提高。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强烈地抑制黄瓜根系脱氢酶、根系结合ATP酶、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随理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33)
    16. 不同光质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徐凯,郭延平,张上隆
    2005, 38 (02): 369-375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at-2004-2003
    摘要1257)      PDF (297KB)(3446)    收藏
    不同光质下草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Fv/Fm、Fm/Fo、PSⅡ无活性反应中心数量和QA 的还原速率与不同光质中的红光/蓝光比值呈正相关,而叶绿素a/b比值与红光/蓝光比值呈负相关。不同光质下草莓叶片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蓝膜>绿膜>红膜、白色膜、黄膜,与红光/远红光(R/FR)呈负相关。不同光质对草莓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及光呼吸速率影响较大。除绿膜下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外,其它膜下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无明显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24)
    17.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李博
    1997, 30 (06): 1-1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7-30-06-1-10
    摘要1716)      PDF (256KB)(965)    收藏
    草地退化是在过牧、开垦等人为活动及不利自然因素影响下草地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的一种过程,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在讨论了草地退化指标及其等级划分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北方退化草地分布图。据此图计算,北方草地退化面积达137.77万km#+2,占该草地总面积的50.24%,近15年来以每年1.9%的速度在扩大退化。为此提出了防治对策及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23)
    18. 外源DNA导入水稻引起性状变异
    段晓岚,陈善葆
    1985, 18 (03): 6-11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85-18-03-6-11
    摘要843)      PDF (314KB)(40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03)
    19. 地膜和秸秆覆盖土壤肥力效应分析与比较
    卜玉山,苗果园,周乃健,邵海林,王建程
    2006, 39 (05): 1069-1075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at-2005-5566
    摘要1611)      PDF (409KB)(1157)    收藏
    【目的】通过研究地膜(PM)和秸秆(SM)覆盖土壤肥力效应的特点,为二者的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和秸秆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微生物影响的差异。【结果】地膜和秸秆覆盖都有明显保水作用,但前者主要表现为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深层土壤含水量反而明显降低,而后者各层土壤水分都有明显提高;地膜覆盖兼有显著的增温效应,而秸秆覆盖土壤温度却明显低于对照,但在冬季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地膜覆盖土壤温度反而低于秸秆覆盖;秸秆覆盖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而地膜覆盖无此作用,甚至降低了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和地膜覆盖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三大种群微生物数量,但秸秆覆盖增加幅度大于地膜覆盖。【结论】覆盖的主要目的是增温时,应选择地膜,主要目的是保水时,秸秆的效果更好,同时秸秆覆盖还具有增加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45)
    20. 影响普通小麦加工馒头质量的主要品质性状的研究
    张春庆,李晴祺
    1993, 26 (02): 39-4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3-26-02-39-46
    摘要884)      PDF (317KB)(550)    收藏
    利用33个普通小麦(T .aestivum)品种(系)对影响馒头加工质量的3大类,19个小麦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馒头质量模糊综合评判系统,并首次对影响馒头白度、孔隙、比容、回弹的小麦品质性状及HMW谷蛋白对馒头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3大类性状对馒头的加工质量都有极显著影响,其作用顺序是:面粉物理性状大于籽粒化学组分,籽粒化学组分大于籽粒表型品质性状。⑵影响馒头质量的主要品质性状是:角质率、容重、湿面筋、支链淀粉的含量及支、直链淀粉比值、蛋白质含量、沉淀值、伯尔辛克值、发酵成熟时间及成熟体积、面粉需水量、降落值。馒头各质量指标受不同小麦品质性状影响,可利用这些关系对馒头各质量指标进行间接选择和预测。⑶影响小麦加工馒头质量的品质性状较多,且性状间相互影响。因此,对其协调选择是优质馒头小麦选育的关键。⑷HMW谷蛋白组分主要影响馒头的体积、白度,含Glu5+10的品种,加工的馒头体积较大,白度较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35)
    21. 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石明松
    1985, 18 (02): 44-48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85-18-02-44-48
    摘要736)      PDF (258KB)(706)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10)
    22.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远缘杂交的理论
    周光宇
    1978, 11 (02): 16-2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78-11-02-16-20
    摘要1165)      PDF (300KB)(22216)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07)
    23. 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
    朱新开,郭文善,周君良,胡宏,张影,李春燕,封超年,彭永欣
    2003, 36 (6): 640-645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030607
    摘要961)      PDF (161KB)(723)    收藏
    选用弱筋小麦宁麦 9号、中筋小麦扬麦 10号、强筋小麦皖麦 38,通过设计施氮量和氮肥运筹试验 ,分析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施氮量或提高中后期施氮比例 ,均能提高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 ,增加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降落值、沉降值、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在本试验条件下 ,强筋、中筋小麦在施氮量 180~ 2 4 0kg·ha-1范围内 ,氮肥施用以基肥∶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 3∶1∶3∶3的处理最优 ,其次为 5∶1∶2∶2处理 ;弱筋小麦以密度 2 4 0× 10 4·ha-1、施氮量180kg·ha-1、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 7∶1∶2的处理易实现高产与优质协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04)
    24. 农业分子育种 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
    周光宇,翁坚,龚蓁蓁,曾以申,杨晚霞,沈慰芳,王自芬,陶全洲,黄骏麒,钱思颖,刘桂玲,应苗成,薛达元,洪爱华,徐英俊,陈善葆,段晓岚
    1988, 21 (03): 1-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88-21-03-1-6
    摘要1332)      PDF (292KB)(765)    收藏
    一个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已在我国棉花和水稻育种上应用多年,成功地转移了不同来源的抗病或其它性状基因。由此得到的稳定遗传新品系在大田中已繁殖7-10代,有的已扩种200公顷。应用这一技术使供体DNA片段加入到栽培种的基因组中,育成一个新品种只需要3-4代,比常规育种6-8代的时间缩短一半。这一技术的要点是:授粉后使外源DNA能沿着花粉管经过的珠心通道进入胚囊,转化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卵、合子或早期胚胎细胞。转化率可高达10#+(-2),不需要原生质体的制备、细胞培养和再生植株。所用的DNA系带有目的基因的供体总DNA片段(10#+6-10#+7道尔顿)。这一技术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任何开花植物。但针对不同植物的具体技术细则必需根据植物的花器结构以及授粉受精时间和过程来决定。这一生物工程技术简单,育种工作者容易掌握,而且任何基因源都可能用来进行基因转化,只要基因的结构与受体基因组相容,基因的产物能适应受体植物的代谢。应用这一技术就能筛选出有用的基因改良品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00)
    25.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食用品质的关系
    舒庆尧,吴殿星,夏英武,高明尉,Anna,McClung
    1998, 31 (03): 25-29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8-31-03-25-29
    摘要1289)      PDF (212KB)(586)    收藏
    对23个水稻品种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RVA谱(用粘度速测仪RVA测得的粘滞性谱)和米饭质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RVA谱能较好地区分AAC相似的优质和劣质品种。公认的食味较好的优质品种的RVA谱往往崩解值大多在100RVU(RVA粘度单位)以上,而消减值小于25RVU,且多数为负值;相反,食味差的品种崩解值低于35RVU,而消减值高于80RVU。米饭质地与RVA谱特征存在密切关系,米饭硬度与消减值极显著正相关,γ高达0.902#+**,与崩解值极显著负相关,γ为-0.772#+**;米饭粘性恰好相反,与消减值和回复值的γ分别为-0.800#+**和-0.718#+*。米饭的硬度与AAC的相关性因所用品种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但粘性始终与AAC呈极显著负相关,γ在-0.869#+**左右。消减值和回复值与AAC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552#+**和0.63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98)
    26. 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王月福,姜东,于振文,曹卫星
    2003, 36 (5): 513-52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030508
    摘要815)      PDF (277KB)(1143)    收藏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 ,适当提高氮素水平既能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又能提高蛋白质含量 ,使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达到同步增加 ,氮素水平过高虽能够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但籽粒产量下降。适当提高氮素水平可以提高源器官碳素同化能力和氮素同化能力 ,又能够促进开花前暂贮于营养器官中的同化物质向籽粒中运转 ,增加籽粒中淀粉合成有关酶和氮素同化酶的活性 ,从而导致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步增加。氮素水平过高 ,虽能促进源器官和籽粒中的氮素同化能力 ,但由于碳素同化酶和籽粒淀粉合成酶活性降低和开花前暂贮于营养器官中的同化物质向籽粒中的运转效率降低 ,而导致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产量下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94)
    27.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Ⅱ.欧美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控制
    张维理, 冀宏杰, Kolbe H., 徐爱国
    2004, 37 (07): 1018-1018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040713
    摘要1004)      PDF (862KB)(1990)    收藏
    在全球范围内,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不但逐步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也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20年来,发达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主要通过源头控制,对农田面源、畜禽场面源进行分类控制。其核心特征为在扎实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发展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技术替代原有技术,在各主要水域和水源保护区研究和制定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通过技术层面与政策层面的结合,在全流域范围内广泛推行农田最佳养分管理,限制水源保护区农田作物类型、轮作类型、施肥量、施肥时期、肥料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84)
    28.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品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李欣
    2005, 38 (04): 657-663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at-2004-2441
    摘要1218)      PDF (231KB)(2057)    收藏
    通过2年分别对114个和101个水稻品种(系)的各项品质指标及RVA谱的测定,研究了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蒸煮理化指标、食味品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中的透明度、垩白率关系较密切。同一品种的稻米,有垩白比无垩白米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要高,热浆粘度、冷胶粘度、消减值、回复值大。(2)RVA谱特征值与蒸煮理化指标中的AAC、胶稠度(GC)相关极为显著,与糊化温度(GT)相关性不显著;(3)除最高粘度外,RVA谱的其余特征值与食味品质的主要指标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可以作为优质稻米的辅助选择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84)
    29. 秸秆覆盖免耕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养分转化的研究
    高云超,朱文珊,陈文新
    1994, 27 (06): 41-49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4-27-06-41-49
    摘要1378)      PDF (349KB)(707)    收藏
    多年连续秸秆覆盖免耕,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和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明显提高;免耕能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0-7.5cm土层比翻耕处理年平均增高51.7%。翻耕能增加土壤活跃微生物生物量,0-30cm土层翻耕土壤活跃微生物生物量比免耕高25.3%。0-30cm土层微生物对养分的固结量多于作物年吸收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春季和秋季即冬小麦生长苗期增大,固结土壤养分,而在夏玉米生长时期的夏季降低,被矿化释放养分,所以微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80)
    30.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Ⅲ.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问题分析
    张维理, 徐爱国, 冀宏杰, Kolbe H.
    2004, 37 (07): 1026-102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040714
    摘要1047)      PDF (833KB)(888)    收藏
    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指出,中国各主要流域的面源污染控制仍然有较大误区,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分类控制。目前即使在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主要原因的流域,仍以河口、河道地带等末端控制工程建设为主。由于没有遵循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整个流域统一布局,充分考虑当地农村经济条件和现有种植结构,最大限度照顾农民利益,在源头上对不同类型的污染实行总量控制,因此许多地区高氮、磷养分用量的菜果花农田面积目前仍在大幅度增长,对今后流域治污造成更大难度。根据中国现状,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66)
    31. 我国南方6省农田养分平衡现状评价和动态变化研究
    鲁如坤,时正元,施建平
    2000, 33 (2): 63-67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0-33-2-66-70
    摘要808)      PDF (159KB)(816)    收藏
    研究了我国南方 6省的农田养分平衡现状和近 1 0年来的发展趋向。研究认为 ,氮素处于盈余过量且有继续增大的趋向 ,而大部分盈余的氮并未在生产上起作用却进入了环境 ,这对节约能源或保护环境都是不利的 ;磷素平衡一般也处于盈余状态 ,特别在某些省区也存在盈余过大的问题。根据这些地区出现的土壤磷的积累现象 ,从而提出了建立新的施磷肥制度的必要性。福建、广东、广西 3省 (区 )钾素处于盈余状态 ,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而浙、赣、湘 3省虽然处于亏缺状态 ,但近 1 0年来亏缺程度却有下降趋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58)
    32. 双价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
    郭三堆,崔洪志,夏兰芹,武东亮,倪万潮,张震林,张保龙,徐英俊
    1999, 32 (03): 1-7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9-32-03-1-7
    摘要1253)      PDF (300KB)(1098)    收藏
    构建了携带人工合成的GFM CryIA杀虫基因和经过修饰的CpTI基因的高效双价杀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GBI121S4ABC。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pGBI121S4ABC转入到石远321、中棉所19号、3517和541中国棉花生产品种中,首次获得了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株系。叶片室内抗虫生物学鉴定表明,抗性好的株系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大于96%;经分子检测,证实了双价杀虫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的整合与表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57)
    33. 水稻精确定量施氮研究
    凌启鸿,张洪程,戴其根,丁艳锋,凌 励,苏祖芳,徐 茂,阙新华,王绍华
    2005, 38 (12): 2457-2467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as-2003-2033
    摘要1669)      PDF (490KB)(1452)    收藏
    以水稻高产优质为目标,以斯坦福方程为理论基础,配合现有阶段性的、单项的定量测试方法,对水稻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理论的3个参数进行测定及验证,初步找到了一些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按产量等级测定需氮量的新方法,形成把秸秆还田归为土壤氮素供应量的研究新思路,并发现氮素化肥前后分配比例对氮肥的当季利用率有巨大影响。研究解决了施氮总量及施氮量分配两个方面的精确定量技术问题,使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同时为"3S"技术的应用提供知识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56)
    34.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的研究
    蒋柏藩,顾益初
    1989, 22 (03): 58-6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89-22-03-58-66
    摘要1431)      PDF (360KB)(550)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的新体系。它的特点是将石灰性土壤中的磷酸钙盐分成三种类型:⑴磷酸二钙型;⑵磷酸八钙型;⑶磷灰石型。并用混合浸提剂浸提磷酸铁盐。磷酸铝盐和闭蓄态磷酸盐的浸提方法与张守敬的土壤磷的分级体系同。新体系的三级磷酸钙盐之和相当于张的分级体系的NH#-4Cl和H#-2SO#-4溶性磷,非闭蓄态磷酸铁盐与闭蓄态磷酸盐之和,在这两个体系中也基本相当。但在张的体系中,磷酸钙盐绝大部分都进入H#-2SO#-4浸提液一级,而非闭蓄态的磷酸铁盐大多被混入闭蓄态磷酸盐之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55)
    35. 不同小麦品种品质特性及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李宗智,孙馥亭,张彩英,金亚辰
    1990, 23 (06): 35-43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0-23-06-35-43
    摘要879)      PDF (447KB)(809)    收藏
    我国农家品种蛋白质、面筋含量高;国外优质品种面筋强度大、面团流变学性状好,我国育成的品种在品质上一般介于上两类品种之间。我国品种在面筋和面团性状上显著低于国外优质品种,但也有一些优质品种。各类品种在育种上都有其利用价值。半个世纪中,我国小麦品种在蛋白质、面筋含量方面有下降趋势,但在面筋强度和面团流变学性状上却逐年有所改良,表明籽粒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协调的。将硬度(或角质率)、沉降值、蛋白质含量这三个易于测定的简单性状作为育种早代的选择标准,有利于协调品质性状之间及其与产量和其它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41)
    36.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
    1966, 07 (08): 1-2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66-07-08-1-20
    摘要1253)      PDF (1019KB)(470)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40)
    37. 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早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立庚$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
    2004, 37 (04): 490-49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040405
    摘要1371)      PDF (656KB)(1361)    收藏
    在大田不同施氮条件下,研究了3个水稻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而氮素的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下降。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提高穗肥比率,氮素积累量及其回收效率和运转效率增加,而氮素生产效率下降。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对产量和品质性状产生重要影响,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氮素积累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随氮素生产效率提高而极显著下降;垩白米率及面积随氮素收获指数增加而显著提高。穗数随氮素积累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随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生产效率增加而显著下降;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34)
    38. 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
    赵先贵
    2005, 38 (04): 746-753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at-2004-2928
    摘要1277)      PDF (460KB)(1122)    收藏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0.5508 ha逐年增加至2002年的1.1059 ha,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517 ha逐年减少到0.8102 ha。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陕西省1978年的生态盈余为0.4009 ha,1992年出现生态赤字,2002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958 ha。预测陕西省2010年和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2013 ha 和1.2528 ha,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是0.7638 ha和0.7198 ha,其人均生态赤字分别达到0.4378 ha和0.533 ha。说明陕西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31)
    39. 水稻不同层次根系的功能及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凌启鸿,凌,励
    1984, 17 (05): 3-11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84-17-05-3-11
    摘要839)      PDF (470KB)(79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31)
    40. 我国稻米品质的改良
    莫惠栋
    1993, 26 (04): 8-14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3-26-04-8-14
    摘要1142)      PDF (322KB)(546)    收藏
    本文论述我国稻米的品质改进,内容包括:⑴稻米品质的评价;⑵品质性状的遗传;⑶品质性状的育种改良;⑷影响稻米品质的非遗传因素。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可能受母株基因型或胚乳基因型控制,或兼而有之。现已明确,米的一些形态性状,如粒长、粒宽、粒重等,主要受母株基因型控制;这些性状在F#-2米粒间无明显分离。而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理化性状,则主要由胚乳基因型控制,它们在F#-2米粒间均发生分离。杂种稻米的理化性状是很难一致的。当前优质米育种应特别注意:⑴改进米的外观品质;⑵根据用途改进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⑶选育含胚米;⑷改进特种米(黑米、香米和糯米)的丰产性和抗逆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27)
    41. 利用SSR标记划分70份我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李新海,袁力行,李晓辉,张世煌,李明顺,李文华
    2003, 36 (6): 622-627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030604
    摘要859)      PDF (217KB)(1201)    收藏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 70份我国主要玉米 (ZeamaysL .)自交系的遗传变异。用 6 4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 ,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 2 4 8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 2~ 9个 ,平均 3.88个 ,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 .5 2 3。用UPGMA方法将 70份自交系划分为四平头、旅大红骨、PA、PB、BSSS、Lancaster等 6个类群 ,划群结果与其系谱分析和育种家经验基本相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20)
    42. 小麦农杆菌介导转基因植株的稳定获得和检测
    叶兴国,Shirley Sato,徐惠君,杜丽璞,Tom Clemente
    2001, 34 (5): 469-474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1-34-5-6-11
    摘要1019)      PDF (261KB)(611)    收藏
    以预培养 4 d的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 ,L B培养基上激活培养 3 d或 AB培养基上激活培养 4 d,并在WCC培养基中重悬的 C5 8c1农杆菌菌系为供体 ,将含有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的 p PTN2 4 9、p PTN 2 5 4、p PTN2 70、p SIS-GFP等重组 DNA质粒转入了小麦 ,经在含 10~ 5 0 mg/ L geneticin( G4 18)、5 0 mg/ L cefotaxime、5 0 m g/ L vancomycin、5 0 m g/ L ticillicin选择培养基上多次选择 ,移栽前利用 npt EL ISA检测 ,移栽后利用叶片离体退绿、PCR和 South-ern blot 4种方法综合检测 ,共获得了 2 9株转基因植株 ,转化频率平均为 0 .82 %。在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中 ,单拷贝整合植株占 65 .5 2 %。研究结果还表明 ,不同基因型的转化效率显著不同 ,除了 Bobwhite外 ,笔者也从扬麦 10号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EL ISA测定值的高低与外源 DNA整合的拷贝数有一定关系 ;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稳定转化小麦的技术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11)
    43. 小麦品种主要淀粉性状及面条品质预测指标的研究
    姚大年,李保云,朱金宝,梁荣奇,刘广田
    1999, 32 (06): 84-88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9-32-06-84-88
    摘要1167)      PDF (215KB)(984)    收藏
    从大面积生产条件下收集41个小麦品种,研究籽粒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及其与面条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膨胀势与面条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0.001水平);直链淀粉含量与面条评分间呈显著负相关(0.001水平);建立了面条评分分别依膨胀势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回归方程。讨论了小麦品种面条品质的预测指标等问题,为小麦杂交育种早期世代面条品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07)
    44. 秸秆覆盖对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聚宝,梅旭荣,薛军红,钟兆站,张天佑
    1996, 29 (02): 59-6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6-29-02-59-66
    摘要1376)      PDF (282KB)(622)    收藏
    根据多年田间定位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秸秆覆盖对土壤蓄水、保水和供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覆盖下土壤蓄水比对照多45.2~69.3mm,土壤蒸发量比对照减少21.5%~63.2%。而且秸秆覆盖所增加的蓄水量的60%~83%集中在0~50cm土层内;秸秆覆盖有调控土壤供水的作用,使作物苗期耗水减少,需水关键期耗水增加,农田水分供需状况趋于协调。在秸秆覆盖下作物耗水系数比对照减少15.5%~16.7%,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提高0.11~0.31kg·mm#--1·亩#--1。秸秆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后,可能会大量节约农业用水,使北方旱区有限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03)
    45. 水分胁迫下夏玉米根叶保护酶活性变化及其对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葛体达,隋方功
    2005, 38 (05): 922-928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at-2004-2668
    摘要1105)      PDF (408KB)(1157)    收藏
    利用防雨旱棚,研究了水分胁迫下夏玉米根叶保护酶系活性变化及其对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玉米根系、叶片保护酶系SOD、CAT、POD活性均在生长发育前中期显著升高而后期下降,根系SOD、CAT和POD活性小于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加,且根系MDA含量小于叶片MDA含量。研究还表明,在水分胁迫下,玉米根系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和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呈正相关关系,且绝大多数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此外,叶片与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水分胁迫导致夏玉米果穗性状恶化,经济产量大幅下降。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的减少和百粒重的下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98)
    46.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刘立军,桑大志,刘翠莲,王志琴,杨建昌,朱庆森
    2003, 36 (12): 1456-1461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031206
    摘要656)      PDF (400KB)(1055)    收藏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法 (农民习惯施氮量的 70 % )、实时氮肥管理 (依据叶绿素仪测定值进行的施肥方法 )和实地氮肥管理(施氮时期、施氮量和叶绿素仪测定值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分别增产 9.2 %~ 10 .3 %、3 .3 %~ 7.0 %和 8.9%~ 9.3 % ,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110 .5%~ 13 5.6%、2 0 4.3 %~ 2 97.0 %和 2 0 0 .9%~ 2 76.4%。以上结果表明 ,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 ,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另外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还可以降低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 ,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94)
    47.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
    2000, 33 (4): 54-61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0-33-4-56-63
    摘要955)      PDF (232KB)(873)    收藏
    研究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方式 (直接或过腹还田 )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 ,秸秆过腹还田对提高耕层土壤速效 N贡献较大 ;耕层土壤速效 P含量主要与化肥施用量有关 ;耕层土壤速效 K含量与秸秆直接还田有关。该试验条件下 ,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过腹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保持平衡。产量统计分析表明 ,化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影响 ,其次为秸秆直接翻压还田。适宜的秸秆直接还田量、秸秆过腹还田量与化肥 N配比 (试验中每公顷用量分别为 60 0 0、1 50 0和 1 0 5kg) ,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 N的利用效率较高。研究为该区玉米秸秆作为饲源和有机肥源的合理再分配利用 ,秸秆、牛粪与化肥平衡配施 ,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贡献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93)
    48.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赵秉强,李秀英,李絮花,李燕婷,徐 晶,王丽霞,李小平,张夫道,孙瑞莲,朱鲁生
    2005, 38 (08): 1591-1599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at-2004-2782
    摘要1474)      PDF (291KB)(1866)    收藏
    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系统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生理群落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单施化肥,农田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低于长期撂荒土壤,但放线菌数量多于撂荒土壤或与之相当。(2)长期单施化肥与不施肥(CK)比较,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和真菌数量略有增加或与之相当。(3)总体看,NPK均衡施肥,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非均衡施肥的N、NP、NK、PK处理略有增加或与之相近。(4)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不仅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农田,而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也高于撂荒土壤,真菌数量略低于撂荒土壤或与之相当。(5)长期单施化肥农田,土壤固氮菌、氨化细菌、纤维分解菌、反硝化细菌数量低于长期撂荒土壤,但硝化细菌数量比撂荒土壤多。单施化肥,土壤固氮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数量高于不施肥的CK,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却低于CK。NPK均衡施肥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数量比非均衡施肥的N、NP、NK、PK处理增加,固氮菌数量二者相当,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土壤中固氮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数量大都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尤其明显高于非均衡施用化肥的处理。与撂荒土壤比较,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土壤固氮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增多,但纤维分解菌数量降低。(6)土壤中大多数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与养分含量、作物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89)
    49. 水稻群体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杨建昌,朱庆森,曹显祖
    1992, 25 (04): 7-14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2-25-04-7-14
    摘要1137)      PDF (323KB)(629)    收藏
    本文研究了水稻群体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对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冠层倒4叶至倒1叶叶长与每穗总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层各叶叶长与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的关系因品种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抽穗后冠层叶片的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与杂交籼稻和中籼品种的结实率、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粳品种的结实率、产量相关不显著;增加抽穗至成熟期叶片的净同化率,对促进杂交籼稻汕优63籽粒生长的作用较大,对中粳品种盐粳2号的作用较小;抽穗期顶3叶叶面积占冠层最大叶面积之比是衡量群体发展合理与否的一个指标,适当提高这个比值,有利于增加抽穗后干物质的积累和提高产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84)
    50. 沟垄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王彩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凌712100 @田霄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凌712100 @李生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凌712100
    2004, 37 (02): 208-208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040208
    摘要999)      PDF (489KB)(1043)    收藏
    在半湿润易旱地区的关中红油土上, 研究了垄上覆膜集雨保墒和沟内种植栽培方法对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 )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时各处理100~200 cm深土层的水分与播前相比无变化。0~100 cm土层覆膜较未覆膜多保蓄水6.5 mm,有一定集水保水作用。收获时各土层的水分都明显减少。在低氮(75 kg·ha-1)、低密(230万株·ha-1)和高氮(225 kg·ha-1)、高密(280万株·ha-1)2种条件下,覆膜较未覆膜处理平均多耗水34.8 mm,表明小麦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