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德顺, 徐春梅, 王丹英, 章秀福, 陈松, 褚光, 刘元辉. 水培条件下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幼苗磷吸收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236-248. |
[2] |
张晓丽, 陶伟, 高国庆, 陈雷, 郭辉, 张华, 唐茂艳, 梁天锋. 直播栽培对双季早稻生育期、抗倒伏能力及产量效益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249-263. |
[3] |
徐久凯, 袁亮, 温延臣, 张水勤, 李燕婷, 李海燕, 赵秉强. 畜禽有机肥氮在冬小麦季对化肥氮的相对替代当量[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300-313. |
[4] |
熊伟仡,徐开未,刘明鹏,肖华,裴丽珍,彭丹丹,陈远学. 不同氮用量对四川春玉米光合特性、氮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735-1748. |
[5] |
李易玲,彭西红,陈平,杜青,任俊波,杨雪丽,雷鹿,雍太文,杨文钰. 减量施氮对套作玉米大豆叶片持绿、光合特性和系统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749-1762. |
[6] |
侯将将,王金洲,孙平,朱文琰,徐靖,卢昌艾. 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氮素敏感性的时空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811-1821. |
[7] |
桑世飞,曹梦雨,王亚男,王君怡,孙晓涵,张文玲,姬生栋. 水稻氮高效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479-1491. |
[8] |
桂润飞,王在满,潘圣刚,张明华,唐湘如,莫钊文. 香稻分蘖期减氮侧深施液体肥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529-1545. |
[9] |
廖萍,孟轶,翁文安,黄山,曾勇军,张洪程. 杂交稻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的荟萃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546-1556. |
[10] |
韩晓彤,杨保军,李苏炫,廖福兵,刘淑华,唐健,姚青. 基于图像的水稻纹枯病智能测报方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557-1567. |
[11] |
赵凌, 张勇, 魏晓东, 梁文化, 赵春芳,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张亚东. 利用高密度Bin图谱定位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QTL[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5): 825-836. |
[12] |
蒋晶晶,周天阳,韦陈华,邬佳宁,张耗,刘立军,王志琴,顾骏飞,杨建昌. 不同栽培措施对超级稻强、弱势粒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5): 874-889. |
[13] |
郭燕, 张树航, 李颖, 张馨方, 王广鹏. 中国板栗36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5): 991-1009. |
[14] |
张亚玲, 高清, 赵羽涵, 刘瑞, 付忠举, 李雪, 孙宇佳, 靳学慧. 黑龙江省水稻种质稻瘟病抗性评价及抗瘟基因结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4): 625-640. |
[15] |
张学林, 吴梅, 何堂庆, 张晨曦, 田明慧, 李晓立, 侯小畔, 郝晓峰, 杨青华, 李潮海. 秸秆分解对两种类型土壤无机氮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4): 729-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