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 ›› 1994, Vol. 27 ›› Issue (05): 1-9 .

• 无栏目 • 上一篇    下一篇

野生稻抗稻白叶枯病性(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的评价

章琦,王春莲,施爱农,白建法,林世成,李道远,陈成斌,庞汉华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 100081 广西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 出版日期:1994-09-20 发布日期:1994-09-20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 100081 广西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 Online:1994-09-20 Published:1994-09-20

摘要: 1987-1992年用水稻白叶枯病3个菌系HB84-17、T1和P1,用人工剪叶法鉴定了来自我国江西、湖南、云南、福建、广东、广西6个省(区)及国际水稻研究所、泰国、孟加拉、上沃尔特的13个野生稻种共871份材料的抗性。参试的12份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全部高抗,斑点(O.punctata)、阔叶(O.latifolia)、小粒(O.minuta)、药用(O.officinalis)、长雄蕊(O.longistaminata)、高秆(O.alta)、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和非洲栽培稻(O.glaberrima)等8个种内也有许多编号的抗性颇佳。如药用和长雄蕊野生稻的高抗材料分别占其参试总数的49.8%和38.9%,而普通野生稻中的高抗材料很少。在重复测定的61份包括药用、长雄蕊和普通野生稻3个种中,发现22份材料高抗栽培稻都不能抵御的一个广谱致病菌系P6,其中很可能存在栽培稻所缺乏的新的抗性基因。至于普通野生稻的抗性则表现多种多样,除少数有一致和较稳定的全生育期抗性外,许多材料表现同一编号不同株的 抗感反应各异和同株同生育期抗性异型。本文还讨论了不同染色体组的野生稻种的利用途径。

关键词: 野生稻, 水稻白叶枯病, 抗性

Key words: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