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彩香,袁文敏,刘娟娟,谢晓宇,马麒,巨吉生,陈炟,王宁,冯克云,宿俊吉. 西北内陆早熟陆地棉品种的综合评价及育种演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 1-16. |
[2] |
王秀秀,邢爱双,杨茹,何守朴,贾银华,潘兆娥,王立如,杜雄明,宋宪亮. 陆地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综合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6): 1082-1094. |
[3] |
杜金霞,李奕莎,李美霖,陈文浛,张木清. 甘蔗不同基因型对白条病抗性的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1): 4118-4130. |
[4] |
谢晓宇, 王凯鸿, 秦晓晓, 王彩香, 史春辉, 宁新柱, 杨永林, 秦江鸿, 李朝周, 马麒, 宿俊吉. 陆地棉吐絮率的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 248-264. |
[5] |
王娟, 马晓梅, 周小凤, 王新, 田琴, 李成奇, 董承光. 棉花产量构成因素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2): 2265-2277. |
[6] |
刘瑞达, 葛常伟, 王敏轩, 申延会, 李朋珍, 崔子倩, 刘瑞华, 沈倩, 张思平, 刘绍东, 马慧娟, 陈静, 张桂寅, 庞朝友. 陆地棉转录因子基因GhMYB108的克隆及其在抗旱中的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0): 1877-1890. |
[7] |
袁景丽,郑红丽,梁先利,梅俊,余东亮,孙玉强,柯丽萍. 花青素代谢对陆地棉叶片和纤维色泽呈现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9): 1846-1855. |
[8] |
秦鸿德, 冯常辉, 张友昌, 别墅, 张教海, 夏松波, 王孝刚, 王琼珊, 蓝家样, 陈全求, 焦春海. 基于部分NCII设计的陆地棉F1表现预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8): 1590-1598. |
[9] |
聂兴华, 郑瑞杰, 赵永廉, 曹庆芹, 秦岭, 邢宇. 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评估中国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8): 1739-1750. |
[10] |
李凯峰,尹玉和,王琼,林团荣,郭华春. 不同马铃薯品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及代谢产物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4): 792-803. |
[11] |
王娜,赵资博,高琼,何守朴,马晨辉,彭振,杜雄明. 陆地棉盐胁迫应答基因GhPEAMT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 248-260. |
[12] |
李敏, 苏慧, 李阳阳, 李金鹏, 李金才, 朱玉磊, 宋有洪. 黄淮海麦区小麦耐热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6): 3381-3392. |
[13] |
张斌斌,蔡志翔,沈志军,严娟,马瑞娟,俞明亮. 观赏桃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1): 2406-2418. |
[14] |
王珊珊,赵晨辉,李红莲,张冰冰,梁英海,宋宏伟. 东北地区10份李种质资源果实香气成分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1): 2476-2486. |
[15] |
张晓,李曼,刘大同,江伟,张勇,高德荣.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7): 1309-1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