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88年 第21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1988-07-20
无栏目
水稻抗虫育种的进展与分析
陆自强,顾自奋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1-8 .
摘要
(
)
PDF
(39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水稻抗虫育种工作,70年代才开始,但由于水稻育种学家与昆虫学家的协作,对褐飞虱、白背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瘿蚊等害虫,已鉴定了数以万计的种质资源,发现了有价值的抗源,培育出不少抗虫品种。如籼稻:浙丽1号、湘早籼3号、矮梅早、爱红1号、82-127、中选13、南京3714、杨稻1号等,粳稻:P339、江苏80047等。这种品种示范推广证明,均有效地降低了褐飞虱等稻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与剂量,保护了稻田中的有益生物,生态效益显著,水稻抗虫品种已成为我国水稻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根据我国水稻抗虫育种现状,就如何加强稻虫生型的研究,多学科合作开展抗虫性遗传分析,进行抗虫性机理研究,以及环境因子对抗性诱变与诱导效应和如何逐步完善抗源筛选与评鉴方法等问题作了讨论。
离体长期保存水稻种质的初步研究
孙宗修,傅亚萍,张育薪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9-15 .
摘要
(
)
PDF
(36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东海穞稻(Oryza sativa L.)为材料,研究了试管苗在最低量生长条件下长期保存的适宜条件。试管苗在含BA0.5mg/L和ABA5mg/L的培养基上,不经转移,保存了一年,移栽入土后生长基本正常。剑叶的酯酶同功酶酶谱不变,但多数农艺性状不如实生植株。种子后代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应用本方法,已成功地将普通野生稻(Oryza sativa L. F. Spomtanea,Roschev)的腋芽在试管中保存了13个月,并移栽成活。讨论了影响试管苗长期保存的若干因素和长期保存后判断种质稳定性的指标。
江苏淮南地区70年代以来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因素的演变
俞世蓉,吴兆苏,杨竹平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15-21 .
摘要
(
)
PDF
(3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江苏淮南地区70年代以来,审定通过的8个小麦品种和2个品系在7个有代表性的试验点进行品比试验,研究15年来品种更换过程中产量和产量因素的表现和稳定性的变化。80年代中期推广的扬麦5号,产量水平约为286kg/亩,比70年代前期推广的品种提高12-15%。由于新品种的育成,平均每10年产量提高8-10%。1970-1985年间,产量的提高主要是保持了一定的亩穗数和着重增加了粒重。近期品种的产量稳定性显著好于老品种。结合产量因素的演变情况,提出了今后江苏淮南地区的产量育种目标。
普通小麦(T. aestivum)Kr1基因和Ph1基因不是同一个位点的一个证据
樊路,韩敬花,邓景扬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22-25 .
摘要
(
)
PDF
(17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研究中国春ph1b突变体、中国春缺体5B-四体5D、中国春-Cheyenne5B二体代换系、中国春与兰州黑麦的杂交结实率,证明了在小麦中Kr1(kr1)基因和Ph1基因属于不同的位点。由第五部分同源群染色体5B控制的可交配性和部分同源配对不是同一个位点的多效性。中国春ph1b突变体染色体5B缺失部分断裂点在Kr1基因位点和Ph1基因位点之间。
陆地棉数量性状遗传差异的研究
彭传新,郭介华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26-32 .
摘要
(
)
PDF
(2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对53个陆地棉品种(系)的15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前6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7.9%。53个品种(系)被分为七类。距离的大小与品种的地理分布无直接联系。系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品种间的距离能较真实地反映品种的遗传差异。
甘薯若干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和高淀粉高产育种策略研讨
戴起伟,邱瑞镰,徐品莲,谢一芝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33-38 .
摘要
(
)
PDF
(28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4×6的NCⅡ交配设计,对甘薯淀粉产量、干物产量、淀粉率、干物率、鲜薯重等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遗传效应分析,并对遗传力、亲子相关、回归和群体遗传变异系数等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所研究数量性状除结薯数外均以一般配合力遗传方差(Vgca)大于特殊配合力遗传方差(Vsca),但其在遗传总方差中的相对重要性因性状而颇有差异。亲子相关和回归系数的估值与广义遗传力在趋势上基本一致。淀粉率组合均值和F#-1高淀粉个体分布频率与中亲值密切正相关。由于育种群体中鲜薯重的遗传变异系数大于淀粉率并对淀粉产量具有更直接的正向线性效应,因此今后甘薯高淀粉高产育种应更有赖于对鲜薯重遗传潜力的开拓和利用。
高产小麦营养生理特性与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张继林,孙元敏,郭绍铮,黄玉鸾,陆桂玉,唐银凤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39-45 .
摘要
(
)
PDF
(32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5-1987年在江苏省农科院和江宁县农科所进行的小麦营养特性和施肥技术的田间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小麦的氮磷钾的吸收与利用、糖的形成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明确了高产小麦前期为高氮高糖期,返青为高氮低糖期,后期以碳代谢为主。并据土壤肥力、肥料利用、养分产量关系,提出了淮南丘陵地区小麦施肥推荐量计算程序中的参数、合理的肥料运筹原则和亏氮麦苗最为有效的补氮时期。
苹果树缺铁失绿研究的进展 Ⅱ.铁逆境对树体形态及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
周厚基,仝月澳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46-50 .
摘要
(
)
PDF
(23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最近研究进展对缺铁失绿苹果植株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所起的变化如细胞超微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绿素含量和根系还原铁的能力等以及抗缺铁失绿基因型选择加以论述。
鲁保一号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 f. sp. cuscutae]自然发生二倍体菌株的发现
俞大绂,高昭远,干静娥,温庆英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51-54 .
摘要
(
)
PDF
(18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鲁保一号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F.sp.cuscutae]是一个自然发生的二倍体菌株。分生孢子的体积:体积大的分生孢子(二倍体)18.1±2.1×4.2±0.3μm;分生孢子的DNA含量:二倍体分生孢子7.34,单倍体分生孢子3.53,二者的比值为2:1;侵染大豆菟丝子幼苗的致病力:二倍体孢子100%,单倍体孢子34%;对氟苯丙氨酸诱发单倍化的单倍体孢子能够融合重新合成原本的二倍体孢子。以上结果可作为鲁保一号菌是自然发生二倍体的根据。
棉株体内枯萎病菌的存在状态及消长规律的研究
贺运春,王建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55-63 .
摘要
(
)
PDF
(47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78株棉病株连续切片12148个组织纵横断面进行观察、统计,基本明确了棉枯萎病菌在棉株体内的存在状态及数量分布规律。菌丝沿导管发育时,细胞膜明显加厚,并可形成形态特异的超显微吸胞;菌体有自下而上的扩展连续性;菌量由多到少的分布规律性。同时还明确了病株体内枯萎病菌的菌丝上升高度、病导管率及病菌总量是影响病情发展的3个重要体内相关因子。
中国磷矿农业利用的研究
蒋柏藩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62-67 .
摘要
(
)
PDF
(31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是我所1950-1985年在中国磷矿农业利用方面主要研究结果的简要综述。文中对有关的重要结果作了较详的介绍,包括:⒈土壤性质对磷矿粉肥效的影响;⒉植物对磷矿粉的吸收能力;⒊磷灰石的结晶性质与磷矿粉肥效的关系;⒋磷矿粉的合理施用技术。从农业生产目前对磷肥的迫切需求和磷肥工业的现状与发展的可能看,将一部分在工业上不能利用的磷矿,在酸性土壤上因地制宜地对某些吸磷能力较强的植物,如豆科作物、豆科绿肥、经济林木、一般的造林和营林、人工牧草等植物上直接施用,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大麦酸害——铝毒发生条件及防治研究
秦遂初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68-75 .
摘要
(
)
PDF
(34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麦对铝敏感,当土壤pH≤5.5时,代换性铝急剧增加,为害根系,使发育不良,产量低落或甚失收。施用厩肥能有效降低代换铝含量,缓解或消除其毒害。在用法上,宜在播种时盖籽肥,以使厩肥混入根域土壤。
牦牛地方性流产的确诊
帅永玉,李英才,但琨,段跃进,程桂兰,杨子平,杨学礼,刁永祥,余桂兰,李秀芬,赵永孝,尕切江,焦海祖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76-83 .
摘要
(
)
PDF
(41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5年在青海省天峻县牧场采集流产或产犊后母牦牛血清155份,其中含有衣原体补体结合抗体者45份。又采集流产病料13份进行鸡胚卵黄囊接种培养,在8份中培养出了衣原体,这些衣原体的代表株经鉴定为鹦鹉衣原体,能在FL和BHK#-21细胞中很好的生长繁殖,并形成不同形态的核旁包涵体。这种衣原体人工感染怀孕牦牛后,可使75%在怀孕后期发生流产。
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羊毛的超微结构
陈卫,郭晓慧,邓雁如,李维琪,刘守仁,丁宜生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82-85 .
摘要
(
)
PDF
(2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透射式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美利奴羊军垦A型、B型品系的羊毛进行了超微结构的观察。比较了澳洲美利奴羊羊毛和军垦细毛羊羊毛的形态与结构,对它们的角质层、皮质层以及皮质层内的巨纤维、微纤维的精细结构进行了初步观察和分析。初步认为,中国美利奴羊羊毛与澳洲美利奴羊羊毛大略相同,但军垦细毛羊羊毛与澳洲美利奴羊羊毛和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的羊毛略有差异。
元帅系苹果产地贮藏系列技术
宋壮兴,田勇,李震三,祁寿椿,游蕴庄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84-91 .
摘要
(
)
PDF
(32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项系列技术既能保持果实新鲜状态,又能节约能源。主要是成功地改进了原有的贮藏场所,充分地利用了自然冷源,使建库投资比冷库(商业用0℃库)减少2/3以上,节约电能4/5以上。采用PVC袋包装,由果实自身呼吸减少贮藏环境内的O#-2浓度和提高CO#-2浓度。在贮藏初期库温控制在15-10℃时,CO#-2控制在10-15%,O#-2不低于2%。随着库温逐渐下降,CO#-2和O#-2浓度分别下降和上升到10%左右。贮藏元帅系苹果6个月,果肉硬度可保持在12Ib/cm#+2以上,损耗率为2-5%。总结提出了高温、高CO#-2、高O#-2和高C#-(2)H#-4贮藏技术,除少数对CO#-2敏感的品种之外,其它苹果亦可应用。
苦瓜、瓠瓜原生质体培养形成愈伤组织
张世平,贾士荣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92-92 .
摘要
(
)
PDF
(10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貂肠炎病毒的组织培养及含量检测
张德礼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92-93 .
摘要
(
)
PDF
(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豆品种抗种皮斑驳鉴定研究
吴宗璞,高凤兰,孟庆喜,王金陵,钟兆西,王承林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93-94 .
摘要
(
)
PDF
(11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亚洲棉性状研究及其利用
项显林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94-94 .
摘要
(
)
PDF
(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类型水稻剑叶气孔密度的比较
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4): 95-95 .
摘要
(
)
PDF
(4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