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Vol. 43 ›› Issue (9): 1834-184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0.09.009
毕明丽,宇万太,姜子绍,马强,张璐,徐永刚
BI Ming-li, YU Wan-tai, JIANG Zi-shao, MA Qiang, ZHANG Lu, XU Yong-gang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潮棕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研究农田、裸地、割草和休闲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其中农田土地利用方式又包括对照处理(CK)、循环猪圈肥处理(M)、化肥处理(NPK)和化肥+循环猪圈肥处理(NPK+M)。【结果】细菌脂肪酸和真菌脂肪酸与总PLFA变化规律相似,均为休闲和割草处理最高,农田居中,裸地最低;农田各处理间PLFA含量差异较小,其中M处理最高,其次为CK和NPK+M处理,NPK处理最低;自然撂荒和有机肥的施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而施用化肥则降低了微生物PLFA量;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具有较高的G+ PLFA/G- PLFA比值(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PLFA比值),而耕作和施用化肥则降低了这个比值;休闲和割草处理具有较低的细菌与真菌的PLFA比值,农田生态系统和裸地细菌PLFA/真菌PLFA比值则较高;土壤PLFA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显著相关。【结论】长期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明显导致了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