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熊伟仡,徐开未,刘明鹏,肖华,裴丽珍,彭丹丹,陈远学. 不同氮用量对四川春玉米光合特性、氮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735-1748. |
[2] |
董桑婕,姜小春,王羚羽,林锐,齐振宇,喻景权,周艳虹. 远红光补光对辣椒幼苗生长和非生物胁迫抗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6): 1189-1198. |
[3] |
徐珂,樊志龙,殷文,赵财,于爱忠,胡发龙,柴强. 氮肥后移及间作对玉米光合特性的耦合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1): 4131-4143. |
[4] |
李小凡,邵靖宜,于维祯,刘鹏,赵斌,张吉旺,任佰朝. 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8): 3516-3529. |
[5] |
刘瑞瑶,黄国弘,李海艳,梁敏敏,逯明辉. 辣椒CaHsfA2上游转录因子的筛选及耐热功能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6): 3200-3209. |
[6] |
原程,张玉先,王孟雪,黄炳林,辛明强,尹小刚,胡国华,张明聪. 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5): 2911-2926. |
[7] |
朱春艳,宋佳伟,白天亮,王娜,马帅国,普正菲,董艳,吕建东,李杰,田蓉蓉,罗成科,张银霞,马天利,李培富,田蕾. NaCl胁迫对不同耐盐性粳稻种质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3): 2509-2525. |
[8] |
龚小雅,石记博,方凌,方亚鹏,吴凤芝. 淹水对辣椒连作土壤化学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2): 2472-2484. |
[9] |
武翠卿,孙静鑫,郭平毅,王宏富,武新慧. 农艺措施对谷子产量及抗倒伏力学性能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6): 1127-1142. |
[10] |
宗毓铮,张函青,李萍,张东升,林文,薛建福,高志强,郝兴宇. 大气CO2与温度升高对北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3): 4984-4995. |
[11] |
郑伟,师筝,龙美,廖允成. 黄绿叶突变体冀麦5265yg的光合生理特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1): 4539-4551. |
[12] |
程彬,刘卫国,王莉,许梅,覃思思,卢俊吉,高阳,李淑贤,AliRAZA,张熠,IrshanAHMAD,敬树忠,刘然金,杨文钰. 种植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光合、产量及茎秆抗倒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9): 4084-4096. |
[13] |
于维祯,张晓驰,胡娟,邵靖宜,刘鹏,赵斌,任佰朝. 弱光涝渍复合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8): 3834-3846. |
[14] |
刘星,曹红霞,廖阳,周宸光,李黄涛. 滴灌模式对苹果光合特性、产量及灌溉水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5): 3264-3278. |
[15] |
王笑,蔡剑,周琴,戴廷波,姜东. 非生物逆境锻炼提高作物耐逆性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1): 2287-2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