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娄义宝,康宏亮,王文龙,沙小燕,冯兰茜,聂慧莹,史倩华. 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头植被根系垂直分布及其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 90-103. |
[2] |
王浩琳,马悦,李永华,李超,赵明琴,苑爱静,邱炜红,何刚,石美,王朝辉. 基于小麦产量与籽粒锰含量的磷肥优化管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800-1810. |
[3] |
高佳蕊,方胜志,张玉玲,安晶,虞娜,邹洪涛. 东北黑土不同开垦年限稻田土壤有机氮矿化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579-1588. |
[4] |
王树会,陶雯,梁硕,张旭博,孙楠,徐明岗. 长期施用有机肥情景下华北平原旱地土壤固碳及N2O排放的空间格局[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6): 1159-1171. |
[5] |
杜文婷,雷肖肖,卢慧宇,王云凤,徐佳星,罗彩霞,张树兰. 氮肥减量施用对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4): 4863-4878. |
[6] |
刘淑军,李冬初,黄晶,刘立生,吴丁,李照全,吴远帆,张会民. 水稻油菜轮作下稻草还田和钾肥对土壤团聚体及钾素分布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3): 4651-4663. |
[7] |
李佳燕,孙良杰,马南,王丰,汪景宽. 不同肥力棕壤玉米根茬和茎叶残体碳氮的固定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3): 4664-4677. |
[8] |
秦贞涵,王琼,张乃于,金玉文,张淑香. 黑土有效磷阈值区间的磷形态特征及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2): 4419-4432. |
[9] |
朱长伟,孟威威,石柯,牛润芝,姜桂英,申凤敏,刘芳,刘世亮. 不同轮耕模式下小麦各生育时期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1): 4237-4251. |
[10] |
邵小龙,徐文,王潇,杨晓静,沈飞,刘琴. 3种粳稻籽粒水分解吸过程中的裂纹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 390-402. |
[11] |
吴俊,郭大千,李果,郭熙,钟亮,朱青,国佳欣,叶英聪. 基于CARS-BPNN的江西省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光谱预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9): 3738-3750. |
[12] |
王楚涵,刘菲,高健永,张慧芳,谢英荷,曹寒冰,谢钧宇. 减氮覆膜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9): 3779-3790. |
[13] |
张维理,张认连,张定祥,白占国,张晶,师华定. 世界主要国家土壤调查工作回顾[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8): 3565-3583. |
[14] |
马超,王玉宝,邬刚,王泓,汪建飞,朱林,李佳佳,马晓静,柴如山. 近十年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8): 3584-3599. |
[15] |
范子晗,罗雅尹,熊华烨,张育文,康福蓉,王昱桁,王洁,石孝均,张跃强. 酸性土壤硝化作用对柑橘铵毒害的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8): 3600-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