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佳燕,孙良杰,马南,王丰,汪景宽. 不同肥力棕壤玉米根茬和茎叶残体碳氮的固定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3): 4664-4677. |
| [2] |
朱长伟,孟威威,石柯,牛润芝,姜桂英,申凤敏,刘芳,刘世亮. 不同轮耕模式下小麦各生育时期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1): 4237-4251. |
| [3] |
马超,王玉宝,邬刚,王泓,汪建飞,朱林,李佳佳,马晓静,柴如山. 近十年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8): 3584-3599. |
| [4] |
夏芊蔚,陈浩,姚宇阗,笪达,陈健,石志琦.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7): 3343-3354. |
| [5] |
龚小雅,石记博,方凌,方亚鹏,吴凤芝. 淹水对辣椒连作土壤化学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2): 2472-2484. |
| [6] |
郭迎新,陈永亮,苗琪,范志勇,孙军伟,崔振岭,李军营. 洱海流域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肥力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0): 1987-1999. |
| [7] |
邵美琪,赵卫松,苏振贺,董丽红,郭庆港,马平. 盐胁迫下枯草芽孢杆菌NCD-2对番茄促生作用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1): 4573-4584. |
| [8] |
郝海平,白红彤,夏菲,郝渊鹏,李慧,崔洪霞,谢晓明,石雷. 茶-山苍子间作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8): 3959-3969. |
| [9] |
任海英,周慧敏,戚行江,郑锡良,俞浙萍,张淑文,王震铄. 多效唑对杨梅土壤微生物及内生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7): 3752-3765. |
| [10] |
孔亚丽,朱春权,曹小闯,朱练峰,金千瑜,洪小智,张均华. 土壤微生物介导植物抗盐性机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0): 2073-2083. |
| [11] |
尹思佳,李慧,徐志强,裴久渤,戴继光,刘雨薇,李艾蒙,于雅茜,刘维,汪景宽. 东北典型黑土区旱地耕层土壤肥力指标的纬度变化特征及其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0): 2132-2141. |
| [12] |
郑福丽,刘苹,李国生,张柏松,李燕,魏建林,谭德水. 有机-无机肥协同调控小麦-玉米两熟作物产量及土壤培肥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21): 4355-4364. |
| [13] |
张露,张水清,任科宇,李俊杰,段英华,徐明岗. 不同肥力潮土的酶活计量比特征及其与微生物量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20): 4226-4236. |
| [14] |
张维理,KOLBEH,张认连. 土壤有机碳作用及转化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2): 317-331. |
| [15] |
董成,陈智勇,谢迎新,张阳阳,缑培欣,杨家蘅,马冬云,王晨阳,郭天财. 生物炭连续施用对农田土壤氮转化微生物及N2O排放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9): 4024-4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