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Vol. ›› Issue (12): 3967-397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8.12.004

•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个新的水稻隐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马玉银,李 磊,李育红,左示敏,殷跃军,张亚芳,陈宗祥,潘学彪   

  1.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建设实验室

  • 收稿日期:2008-04-28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8-12-20 发布日期:2008-12-20
  • 通讯作者: 潘学彪

  

  1.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建设实验室

  • Received:2008-04-28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8-12-20 Published:2008-12-20

摘要:

【目的】寻找新的水稻隐性高秆基因,为解决水稻不育系的包颈现象及增加恢复系的株高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方法】在田间试验时发现一株高秆突变体,经过连续3代的自交和选择后,获得稳定遗传的高秆突变体。突变体的株高比野生型中花11平均增加72.3%。将带有高秆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分析F2代株高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高秆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分别配制突变体、野生型与培矮64之间的杂交种及其自交F2分离群体,在突变体配制的分离群体中鉴定出72株极端高秆突变体,株高明显高于对照群体中的最高植株高度。【结果】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47对多态性分子标记,分析这些标记位点在极端高秆突变体群体中的分离特征,结果证明高秆基因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进一步发展了4个InDel标记,确定高秆基因位于RM168与M127.1-3-3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713 kb。【结论】该基因是一个新的隐性高秆基因,暂命名为lc3。

关键词: 水稻, 隐性高秆突变体, 高秆基因, 基因定位, 微卫星标记, InDel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