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久凯, 袁亮, 温延臣, 张水勤, 李燕婷, 李海燕, 赵秉强. 畜禽有机肥氮在冬小麦季对化肥氮的相对替代当量[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300-313. |
[2] |
熊伟仡,徐开未,刘明鹏,肖华,裴丽珍,彭丹丹,陈远学. 不同氮用量对四川春玉米光合特性、氮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735-1748. |
[3] |
侯将将,王金洲,孙平,朱文琰,徐靖,卢昌艾. 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氮素敏感性的时空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811-1821. |
[4] |
桂润飞,王在满,潘圣刚,张明华,唐湘如,莫钊文. 香稻分蘖期减氮侧深施液体肥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529-1545. |
[5] |
廖萍,孟轶,翁文安,黄山,曾勇军,张洪程. 杂交稻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的荟萃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546-1556. |
[6] |
张学林, 吴梅, 何堂庆, 张晨曦, 田明慧, 李晓立, 侯小畔, 郝晓峰, 杨青华, 李潮海. 秸秆分解对两种类型土壤无机氮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4): 729-742. |
[7] |
石习, 宁丽华, 葛敏, 邬奇, 赵涵. 玉米氮状况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筛选和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3): 438-450. |
[8] |
王娟,陈皓宁,石大川,于天一,闫彩霞,孙全喜,苑翠玲,赵小波,牟艺菲,王奇,李春娟,单世华. 花生高亲和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AhNRT2.7a响应低氮胁迫的功能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2): 4356-4372. |
[9] |
马玉峰,周忠雄,李雨桐,高雪琴,乔亚丽,张文斌,颉建明,胡琳莉,郁继华. 氮素水平及形态对娃娃菜根系特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 378-389. |
[10] |
陈杨,徐孟泽,王玉红,白由路,卢艳丽,王磊. 有效积温与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定量化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5): 2973-2987. |
[11] |
张维理,傅伯杰,徐爱国,杨鹏,陈涛,张认连,史舟,吴文斌,李建兵,冀宏杰,刘峰,雷秋良,李兆君,冯瑶,李艳丽,徐用兵,裴玮. 中国土壤调查结果的地统计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3): 2572-2583. |
[12] |
崔帅,刘烁然,王寅,夏晨真,焉莉,冯国忠,高强.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2): 2372-2383. |
[13] |
张锦源,李彦生,于镇华,谢志煌,刘俊杰,王光华,刘晓冰,吴俊江,Stephen J Herbert,金剑. 作物-土壤氮循环对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响应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8): 1684-1701. |
[14] |
蒋伟勤,胡群,俞航,马会珍,任高磊,马中涛,朱盈,魏海燕,张洪程,刘国栋,胡雅杰,郭保卫. 优质食味粳稻控混肥一次性基施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7): 1382-1396. |
[15] |
吕腾飞,谌洁,马鹏,代邹,杨志远,徐徽,郑传刚,马均. 氮肥缓速配施对机插杂交稻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7): 1410-1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