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德顺, 徐春梅, 王丹英, 章秀福, 陈松, 褚光, 刘元辉. 水培条件下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幼苗磷吸收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236-248. |
[2] |
张晓丽, 陶伟, 高国庆, 陈雷, 郭辉, 张华, 唐茂艳, 梁天锋. 直播栽培对双季早稻生育期、抗倒伏能力及产量效益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249-263. |
[3] |
冯向前,殷敏,王孟佳,马横宇,褚光,刘元辉,徐春梅,章秀福,张运波,王丹英,陈松. 南方稻区“早籼晚粳”栽培模式晚季灌浆期气象因子对晚粳稻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 46-63. |
[4] |
王浩琳,马悦,李永华,李超,赵明琴,苑爱静,邱炜红,何刚,石美,王朝辉. 基于小麦产量与籽粒锰含量的磷肥优化管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800-1810. |
[5] |
桑世飞,曹梦雨,王亚男,王君怡,孙晓涵,张文玲,姬生栋. 水稻氮高效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479-1491. |
[6] |
韩晓彤,杨保军,李苏炫,廖福兵,刘淑华,唐健,姚青. 基于图像的水稻纹枯病智能测报方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557-1567. |
[7] |
张家桦,杨恒山,张玉芹,李从锋,张瑞富,邰继承,周阳晨. 不同滴灌模式对东北春播玉米籽粒淀粉积累及淀粉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7): 1332-1345. |
[8] |
赵凌, 张勇, 魏晓东, 梁文化, 赵春芳,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张亚东. 利用高密度Bin图谱定位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QTL[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5): 825-836. |
[9] |
蒋晶晶,周天阳,韦陈华,邬佳宁,张耗,刘立军,王志琴,顾骏飞,杨建昌. 不同栽培措施对超级稻强、弱势粒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5): 874-889. |
[10] |
张亚玲, 高清, 赵羽涵, 刘瑞, 付忠举, 李雪, 孙宇佳, 靳学慧. 黑龙江省水稻种质稻瘟病抗性评价及抗瘟基因结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4): 625-640. |
[11] |
黄兆福, 李璐璐, 侯梁宇, 高尚, 明博, 谢瑞芝, 侯鹏, 王克如, 薛军, 李少昆. 不同种植区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的积温需求[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4): 680-691. |
[12] |
陈婷婷, 符卫蒙, 余景, 奉保华, 李光彦, 符冠富, 陶龙兴. 彩色稻叶片光合特征及其与抗氧化酶活性、花青素含量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3): 467-478. |
[13] |
赫磊,路凯,赵春芳,姚姝,周丽慧,赵凌,陈涛,朱镇,赵庆勇,梁文化,王才林,朱丽,张亚东. 水稻穗顶端退化突变体paa21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克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4): 4781-4792. |
[14] |
杜文婷,雷肖肖,卢慧宇,王云凤,徐佳星,罗彩霞,张树兰. 氮肥减量施用对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4): 4863-4878. |
[15] |
赵春芳,赵庆勇,吕远大,陈涛,姚姝,赵凌,周丽慧,梁文化,朱镇,王才林,张亚东. 半糯粳稻品种核心标记的筛选及DNA指纹图谱的构建[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3): 4567-4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