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01
      
    特约稿件
    农业与中国的低碳发展战略
    齐晔, 李惠民, 王晓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6.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01
    摘要 ( )   PDF (34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排放空间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关键的资源约束。农业的低碳排放、高碳吸收、高碳生产率的特性将使之成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战略性低碳产业。国家应顺势而行,重新定位农业的战略地位,使其在国家低碳发展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国家层面,应将农业定位于推动国家低碳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使农业发展成为可再生能源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的重要产业,成为国家低碳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在部门层面,以低碳、生态、精细和科技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农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农产品产量、质量和产值,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小麦WPBF与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上游Prolamin-Like box的特异结合
    卫晓彬, 王亚楠, 张超, 单丽伟, 唐如春, 范三红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7-15.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02
    摘要 ( )   PDF (73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普通小麦胚乳特异表达转录因子基因WPBF,对其原核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并验证其编码蛋白和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HMW-GS)上游Prolamin-Like box的结合特性,为小麦HMW-GS表达调控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扩增得到WPBF编码区,将其连接到pET-21a-MBP载体中,并分别在E.coli T7 Express和Origami B(DE3)菌株中诱导表达。依次利用Amylose和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最后通过凝胶迁移阻滞试验(EMSA)对重组蛋白的DNA结合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在33℃的Origami B(DE3)菌株中表达含MBP和His双标签的重组WPBF大部分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其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48.0%。重组WPBF和含HMW-GS上游Prolamin-Like box的两类DNA探针能发生特异结合,但重组WPBF和含“TGCAAAG”基序DNA探针的结合强度高于其和含“TGCAAG”基序DNA探针的结合。【结论】建立了优化的WPBF原核表达系统,并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重组WPBF能与HMW-GS启动子来源的两种Prolamin-Like box特异性结合, 但结合能力存在差异。
    SRAP结合ISSR方法分析黄麻属的起源与演化
    陶爱芬, 祁建民, 李木兰, 方平平, 林荔辉, 徐建堂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6-25.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03
    摘要 ( )   PDF (37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以SRAP结合ISSR分子标记方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黄麻属的起源与演化。【方法】以来自13个国家的黄麻属6个种共96份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采用SRAP结合ISSR标记的方法,用MEGA软件结合DPS软件绘制黄麻属的进化树,并计算黄麻属各类型的进化时间。【结果】在供试黄麻种质资源中,近缘野生种黄麻处于进化树的最基础位置,且平均进化时间最长,是黄麻2个栽培种最原始的祖先类型。非洲为黄麻属野生种的起源与演化中心,中国是世界黄麻属的次生中心。非洲的野生长果种黄麻与栽培长果种黄麻起源均最早,为世界长果种黄麻的初生中心;印度-缅甸-中国毗邻地区为世界长果种黄麻的次生中心。中国南部以及与之相邻的南亚、东南亚地区为世界野生圆果种黄麻的起源中心,中国南部地区同时为世界栽培圆果种黄麻的起源中心。栽培圆果种黄麻的平均进化时间较短,说明圆果栽培种黄麻在进化上较长果种黄麻稍迟。【结论】非洲在黄麻属起源与演化上有重要地位,是世界黄麻属野生种和野生长果种黄麻及栽培长果种黄麻的起源中心;中国南部地区是世界栽培圆果种黄麻的起源中心。用SRAP与ISSR分子标记结合的方法,可较全面地计算黄麻属各类型的进化时间和绘制进化树,从而得到关于黄麻属起源与演化的较科学的结论。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土壤宏观力学结构与精准耕作
    丁启朔, 丁为民, 潘根兴, 姬长英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26-33.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04
    摘要 ( )   PDF (26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土壤宏观力学结构是土壤结构体概念的延伸,在尺度上高于土壤团聚体结构1-2个数量级,且具有更高的时空动态特征,其内容涉及土壤物理组构、力学评价指标、力学发生机理及力学应用4个方面,是精准耕作研究的理论依据。评价土壤宏观力学结构的指标包括抗剪强度、圆锥贯入阻力、平板下陷量和断裂强度等,而弹塑性力学、断裂与破碎力学和土壤流变学模型决定着结构动态的发生机理。土壤精准耕作通过对土壤宏观力学结构的测试、评价及模型描述,建立结构动态与外加机械力模式和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运用精准技术手段实现土壤结构、作物秸秆、种子和水肥的精确调控与投放,改善土壤耕性、增强土壤结构力稳性、提高车辆通过性、增大土壤承载力、同时优化土壤-作物-水肥系统和土壤-机器系统。
    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下水稻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特征
    朱相成, 汤亮, 张文宇, 曹梦莹, 曹卫星, 朱艳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34-43.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05
    摘要 ( )   PDF (55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揭示水稻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传输特征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方法】以2个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于2009—2010年分别设置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系统测定水稻主要生育时期的冠层结构和PAR传输参数,分析冠层结构和PAR传输参数随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PAR传输参数的日变化规律,并研究入射光散射比例对冠层PAR传输的影响。【结果】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叶面积指数 (LAI)、冠层平均叶倾角和株高有显著影响。冠层PAR透过率、反射率随生育进程先减后增,最小值出现在孕穗至抽穗期;提高施氮量减少了冠层PAR反射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水稻冠层消光系数(K)逐渐增加,并随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不同条件下的K值随移栽后天数的变化可以用指数递增方程来描述。冠层PAR反射率、截获率和K值的日变化呈向下抛物线状,以正午时刻最小;而PAR透过率则呈相反模式;灌浆期PAR透过率、截获率和K值的日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分蘖期和拔节期。消光系数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可以用Doseresp曲线来描述,但受到品种特性和冠层结构的影响。随着入射光散射比例的增加,PAR透过率逐渐减少,K值逐渐增加。【结论】水稻冠层PAR传输特征受栽插密度和施氮量的调控,并存在显著的生育时期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同时受入射光散射比例的影响。
    细胞分裂素对水稻分蘖芽生长及分蘖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刘杨, 顾丹丹, 许俊旭, 丁艳锋, 王强盛, 李刚华, 刘正辉, 王绍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44-51.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06
    摘要 ( )   PDF (39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素(CTK)和分蘖相关基因表达在调控水稻分蘖芽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探讨水稻分蘖芽生长的分子机理。【方法】以南粳44为材料,利用氮(N)和生长素(IAA)调控水稻分蘖芽萌发,分析OsTB1、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和CTK含量的变化。【结果】外源40 mg•L-1N增加了分蘖节和分蘖芽中CTK含量,抑制了分蘖芽中OsTB1、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促进了分蘖芽的萌发生长,外源喷施IAA则逆转了氮的作用。分蘖芽中OsTB1的表达受CTK调控,而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可能不受CTK调控。【结论】外界因素对分蘖芽生长的调控至少存在2条途径,一条是通过调控节和芽中CTK含量,进而调控芽中OsTB1等基因表达;另一条通过调控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
    植物保护
    轮枝镰孢SSR标记开发及在玉米分离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任旭, 朱振东, 李洪杰, 段灿星, 王晓鸣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52-66.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07
    摘要 ( )   PDF (77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开发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SSR标记,为轮枝镰孢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Fastpcr在轮枝镰孢基因组中查找符合条件的SSR位点,采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利用NTSYS及Popgene分析来自玉米的轮枝镰孢单孢分离物群体的PCR扩增结果。【结果】共设计有效扩增SSR引物158对,经筛选,109对(69.0%)可扩增出2条及以上的条带,其中55对引物(34.8%)多态性较好,可扩增出3条及以上的条带。从11条已组装的轮枝镰孢染色体上各选出2对多态性引物,计22对引物,对66株轮枝镰孢玉米分离物进行扩增,共获得125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2—11个,平均为5.68个。轮枝镰孢玉米分离物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139—0.8687,平均为0.6199,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论】基于轮枝镰孢基因组序列开发的SSR标记具有很好的多态性,可用于轮枝镰孢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用22对SSR引物扩增,以遗传相似系数0.3进行划分,可将66株轮枝镰孢玉米分离物分为3群;中国轮枝镰孢玉米分离物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无相关性。
    稻鸭共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生态位
    秦钟, 章家恩, 张锦, 骆世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67-76.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08
    摘要 ( )   PDF (32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明稻鸭共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在资源分配上的内在关系。【方法】在对稻鸭共作和常规稻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主要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结构和生态位,分析各类群在资源序列上分布的数量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结果】常规稻作区、稻鸭共作区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类群均为微蛛、园蛛、狼蛛和肖蛸科,以园蛛科的优势度指数为最高,分别为0.4999和0.6665。稻田养鸭对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的数量和分布格局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其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微蛛、园蛛和肖蛸的生态位宽度值低于常规区,微蛛与球蛛、肖蛸与跳蛛、跳蛛与管巢蛛及管巢蛛与瓢虫的二维生态位重叠度比常规区增加了70.65%—75.57%。【结论】稻鸭共作使主要捕食性天敌在同一资源等级上的竞争加强,在时间上的同步性更为明显,尽管捕食性天敌的总个体数比常规区下降了19.56%,但天敌充分利用了时间资源序列中的较多等级,且分布更为均匀,发生时间长,可对害虫种群进行持续控制,因而控虫效果更为显著。
    微红新月蕨的杀虫活性和活性组分的分离及鉴定
    黄素青, 徐汉虹, 田永清, 魏孝义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77-84.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09
    摘要 ( )   PDF (35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微红新月蕨(Pronephrium megacuspe)的杀虫成分并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通过生物活性测定确定微红新月蕨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方式,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薄层层析制备、重结晶、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活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对家蝇成虫(Musca domestica)、白纹伊蚊4龄幼虫(Aedes albopictus)、桃蚜(Myzus persicae)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菜粉蝶(Pieris rapae)3龄幼虫具有拒食活性。从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了4种化合物,即7-羟基-5-甲氧基-6,8-二甲基黄烷酮、2',4'-二羟基-3'-甲基-6'-甲氧基查尔酮、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和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上述4种化合物在50 mg•L-1的浓度下,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都具有拒食活性;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弱的拒食活性,24 h的平均拒食率为40.51%,另外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没有拒食活性;2 ?g/头的剂量下,这4种化合物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没有触杀活性,24和48 h的平均死亡率为0;1 ?g/头的剂量下,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对小菜蛾3龄幼虫48 h的平均死亡率为33.76%,另外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也基本没有触杀活性。【结论】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对多种害虫具有较高的活性,从该植物中已分离鉴定出的4种化合物母体结构一致,但取代基不同或取代的位置不同,其活性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微红新月蕨中其它化学成分及其构效关系值得深入的研究。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康利允, 李世清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85-92.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10
    摘要 ( )   PDF (29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层供水条件下磷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土柱试验,研究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磷、施磷于0—30 cm和30—60 cm土层3种处理,每个施磷水平下设整体湿润和上干下湿(0—30 cm土层干旱胁迫,30—60 cm土层湿润)两种水分处理。【结果】不同土层水磷处理显著影响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上干下湿水分处理上层根系生物量较整体湿润水分处理降低19.6%,下层根系生物量增加18.8%;磷肥对根系分布的影响大于对总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施磷能明显增加施磷层次根系生物量,在上干下湿条件下,深层施磷更有利于深层根系分布。土壤水分极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P<0.01),与整体湿润水分处理相比,上干下湿水分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0.0%和47.4%;施磷显著提高产量,改善水分利用效率。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同,上干下湿条件下,下层施磷处理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较上层施磷处理提高11.2%和28.6%,整体湿润条件下则相反,分别降低41.1%和37.9%。【结论】本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磷肥深施有利于冬小麦深层根系发育,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小麦产量,在上干下湿条件下更为明显。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李文彪, 刘荣乐, 郑海春, 李书田, 郜翻身, 刘继培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93-101.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11
    摘要 ( )   PDF (38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06—2008年在河套灌区分高、中、低肥力水平设置春玉米“3414”肥料肥效试验236个。【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表明:河套灌区春玉米N、P2O5、K2O的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10.6 kg•kg-1、9.9 kg•kg-1、6.7 kg•kg-1,肥料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施肥增产率升高,但单位养分增产量下降。河套灌区春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全氮,极低(<0.42 g•kg-1)、低(0.42—0.67 g•kg-1)、中(0.67—1.08 g•kg-1)、高(1.08—1.72 g•kg-1)、极高(>1.72 g•kg-1);有效磷,极低(<3.6 mg•kg-1)、低(3.6—7.6 mg•kg-1)、中(7.6—16.0 mg•kg-1)、高(16.0—33.7 mg•kg-1)、极高(>33.7 mg•kg-1);速效钾,极低(<70 mg•kg-1)、低(70—103 mg•kg-1)、中(103-151 mg•kg-1)、高(151—222 mg•kg-1)、极高(>222 mg•kg-1)。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模型为:F(N)=-78.13×lnS(N)+155.85,F(P2O5)= -54.621×lnS(P)+250.2,F(K2O) =-42.4071×lnS(K)+272.91。【结论】农学效率、施肥肥效、养分丰缺指标、施肥模型均为推荐施肥的重要依据。
    园艺
    苹果山梨醇脱氢酶基因家族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梁东, 吴钐, 王素芳, 马锋旺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02-110.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12
    摘要 ( )   PDF (40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进一步探明苹果中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SDH;EC 1.1.1.14)基因家族的分子特性。【方法】从‘嘎拉’苹果中克隆 SDH基因家族全长 cDNA 序列和gDNA 序列,检测它们在叶片和果实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获得了12个苹果SDH基因家族cDNA序列,依次命名为MdSDH7—MdSDH18。除MdSDH18基因的全长gDNA序列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其余基因的全长gDNA序列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根据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可以将这些SDH基因分为A和B两类。所有SDH基因在果实不同生长期均有表达,且中后期表达高于初期,但果实初期的SDH活性高于中后期。A类SDH基因在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水平为幼叶>衰老叶>成熟叶,SDH活性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但B类SDH基因在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水平为衰老叶>成熟叶>幼叶。【结论】进一步证明了SDH基因在苹果中是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的,且不同的基因家族成员在叶片和果实中有不同的表达特性。
    巨峰葡萄果实不同发育期维管束水分运输变化
    谢兆森, 曹红梅, 李勃, 李为福, 许文平, 王世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11-117.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13
    摘要 ( )   PDF (56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研究葡萄果实生长规律、果实硬度和膨压的变化、维管束结构和水分运输变化,揭示葡萄果实不同发育期维管束水分运输变化与果实生长间的关系。【方法】以4年生巨峰葡萄为材料,采用质外体染料示踪法研究葡萄果实不同发育期果实维管束水分运输变化。【结果】在第1次快速生长期(Phase I),果实生长迅速,果实硬度和果实膨压最大,果实周缘维管束被染色数量最多,染色范围最广,染料溶液在葡萄果实中的运输速率也最高,为0.97 cm·h-1;进入生长停滞期 (Phase II),葡萄果实中的周缘维管束被染色数目减少,染料溶液在周缘维管束和中央维管束运输速率急剧下降,分别为0.08 cm·h-1和0.72 cm·h-1;在果实的第2次快速生长期(Phase III),果实硬度达到最低,膨压下降,染料溶液在果实中的运输速率比生长停滞期有所增加,但仍低于第1次快速生长期。通过对维管束解剖结构观察可以看出,葡萄进入转色期后,葡萄果实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壁模糊,甚至瓦解。【结论】葡萄进入第2次快速生长期(Phase III)后,由于葡萄果实维管束中部分木质部结构瓦解、功能丧失,导致水分运输效率迅速下降,而该时期果实糖分积累增加,有利于提高果实渗透调节能力,促使水分通过韧皮部进入果实,从而促进果实第2次膨大生长。
    龙眼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DLCCoAOMT)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陈虎, 何新华, 罗聪, 杨丽涛, 张保青, 宋修鹏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18-126.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14
    摘要 ( )   PDF (86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龙眼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DLCCoAOMT)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和在低温胁迫下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原核表达研究。【方法】采用RT-PCR 和RACE 技术从龙眼叶片中克隆DLCCoAOMT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 研究DLCCoAOMT 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克隆得到DLCCoAOMT 基因,GenBank 登录号为JN093023。该cDNA 全长993 bp,具有1 个744 bp 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47 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DLCCoAOMT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的 CCoAOMT 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龙眼 DLCCoAOMT 与桦木属的CCoAOMT 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利用荧光定量技术进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DLCCoAOMT 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总体上表达量在根和茎中较多,叶中较少,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DLCCoAOMT 基因在各组织的表达量也发生变化。原核表达结果表明,DLCCoAOMT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结论】从龙眼中克隆到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低温胁迫。
    马铃薯干腐病菌侵染过程中切片组织细胞壁降解酶的变化
    杨志敏, 毕阳, 李永才, 寇宗红, 包改红, 刘成琨, 王毅, 王蒂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27-134.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15
    摘要 ( )   PDF (39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 Schlechlendahl)侵染过程中马铃薯切片组织主要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 CWDEs)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组织切片接种F. sulphureum后,不同培养天数取样测定并比较分析主要CWDEs活性变化。【结果】F. sulphureum侵染的组织均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果胶甲基酯酶(PME)、果胶裂解酶(PML),但PG、PMG、Cx、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酶。在侵染前期(1—3 d) PMG和Cx出现高峰,PG在后期(4—6 d)活性增高,而β-葡萄糖苷酶在整个侵染过程中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结论】CWDEs是F. sulphureum侵染和扩展过程中主要的致病因子,且各种CWDEs在致病中发挥作用的时期不同。
    贮藏·保鲜·加工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分析干红葡萄酒DPPH清除能力及其与总酚含量的关系
    胡博然, 闻雯, 阴淑贞, 朱勇, 张奉民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35-141.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16
    摘要 ( )   PDF (46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不同酿酒葡萄品种所酿制的干红葡萄酒抗氧化性的差异及其与总酚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简称EPR)和福林-肖卡法(Folin-Ciocalteu,简称FC)分别对河北沙城产区5个单品种干红葡萄酒检测DPPH清除率和总酚含量,筛选适当的EPR试验条件。【结果】干红葡萄酒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在样品稀释200倍、反应时间5 min的条件下,各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赤霞珠葡萄酒为最强72.31%,宝石解百纳72.23%,梅鹿辄68.31%,西拉和增芳德分别为59.03%和56.34%。梅鹿辄、宝石解百纳和赤霞珠葡萄酒的总酚含量,分别为3 044.43、3 026.92和2 886.81 mg•L-1。西拉和增芳德葡萄酒的总酚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2 085.51 mg•L-1和1 647.64 mg•L-1。【结论】电子顺磁共振法可以简便、快速检测干红葡萄酒的抗氧化性,不同单品种干红葡萄酒DPPH清除能力表现明显不同,自由基清除率与总酚含量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y=0.01116x+37.327665,相关系数rGAE/DPPHequiv=0.91753。
    猪肉制品冷藏中感官特性和挥发性物质变化的回归分析
    李洪军, 黄业传, 贺稚非, 李凤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42-152.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17
    摘要 ( )   PDF (61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猪肉制品冷藏中感官特性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以荣昌猪和PIC猪背最长肌为材料,经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在4℃条件下避光透氧冷藏,在第0、3和6天分别测定各样品感官特性、TBARS值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冷藏中各样品肉香味明显减弱而异味显著增加,一些脂肪氧化产物的含量和TBARS值也显著增加;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发现,肉香味(Meat-F)、热异味(WOF-F)和TBARS值分别与31、23和8种挥发性成分显著相关,可分别以这些成分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对各样品的Meat-F、WOF-F与TBARS值进行很好的预测。【结论】猪肉制品冷藏中感官特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一些挥发性成分在产品中浓度的变化引起的。
    畜牧·资源昆虫
    饲料中霉菌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计成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53-158.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18
    摘要 ( )   PDF (28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霉菌毒素的高毒性和强致癌性严重威胁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每年给畜牧业和食品工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物理和化学去毒方法存在诸多应用缺陷,故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方法,霉菌毒素生物降解法备受关注。本文对霉菌毒素毒性的作用机制、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目前生物降解研究存在的困难提出策略和建议,为饲料和食品中霉菌毒素的生物解毒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日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对30—39周龄岭南黄羽肉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朱翠, 蒋宗勇, 蒋守群, 周桂莲, 林映才, 陈芳, 郑春田, 洪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59-169.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19
    摘要 ( )   PDF (41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日粮中不同代谢能(ME)和蛋白质(CP)水平对产蛋高峰期(30—39周龄)岭南黄羽肉种鸡生长性能、产蛋性能和孵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ME:11.09、11.51和11.92 MJ•kg-1)×3(CP:15.5%、16.5%和17.5%)两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 134只健康的30周龄快大型岭南黄羽父母代肉种鸡,随机分成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试验期10周。统计各个重复的体增重、料蛋比、产蛋率、日产蛋重、平均蛋重、种蛋破损率、不合格蛋比率、受精率、18日活胚率、孵化率和健雏率。【结果】(1)11.92 MJ•kg-1ME处理组试验鸡只的体增重显著高于11.51 MJ•kg-1ME处理组(P<0.05),极显著高于11.09 MJ•kg-1ME处理组(P<0.01),其料蛋比显著低于11.51和11.09 MJ•kg-1ME处理组(P<0.05);而CP水平对试验鸡只的体增重和料蛋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2)产蛋性能:11.92 MJ•kg-1ME处理组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最高(P<0.01);11.51和11.92 MJ•kg-1ME处理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11.09 MJ•kg-1ME处理组(P<0.05);11.92 MJ•kg-1ME处理组种蛋破损率也高于11.51和11.09 MJ•kg-1ME处理组(P<0.05);不合格蛋比率以11.09 MJ•kg-1ME处理组最高(P<0.05),ME和CP水平对试验鸡只不合格蛋比率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与CP 15.5%处理组相比,日粮CP水平为16.5%和17.5%时,显著提高了平均蛋重,并显著降低了种蛋破损率(P<0.05);(3)孵化指标:日粮ME为11.92 MJ•kg-1或CP为16.5%时,雏鸡初生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但各处理组的受精率、18日活胚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0—39周龄岭南黄羽肉种鸡获得最佳繁殖性能的日粮适宜ME和CP水平分别为11.92 MJ•kg-1和16.5%,每日ME和CP需要量分别为1.55 MJ和21.45 g。
    不同冷冻方法对牛体外胚胎ATP含量与ROS水平的影响
    赵学明, 杜卫华, 王栋, 郝海生, 朱化彬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70-177.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20
    摘要 ( )   PDF (34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冷冻保存对牛体外生产胚胎能量代谢、有氧代谢造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法或玻璃化法(open pulled straw,OPS法)冷冻保存牛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囊胚和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囊胚,利用ATP Bioluminescence Assay Kit HS II 和 GENMED ROS Assay Kit检测了冷冻-解冻后囊胚ATP含量和ROS水平。【结果】(1)IVF和SCNT囊胚OPS法冷冻-解冻后存活率((93.25±5.17)%和(77.56±3.52)%)均显著高于常规冷冻法((81.25±4.98)%和(49.41±2.24)%)(P<0.05);(2)IVF囊胚和SCNT囊胚OPS法冷冻-解冻后ATP含量((0.63±0.05)和(0.33±0.02)pmol)均显著高于常规冷冻法((0.45±0.03)和(0.22±0.01)pmol)(P<0.05);但是均显著低于相应的IVF或SCNT新鲜囊胚((0.76±0.04)和(0.40±0.02)pmol)(P<0.05);(3)玻璃化冷冻IVF囊胚、SCNT囊胚ROS水平((74.34±4.24)和(43.21±3.35)cps)高于新鲜IVF囊胚((48.52±2.65)cps)、SCNT囊胚((27.36±2.23)cps)(P<0.05),常规冷冻组则与此相反((35.61±4.32)和(16.56±2.52)cps)(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较适用于牛IVF、SCNT囊胚冷冻保存;玻璃化冷冻和常规冷冻均显著影响牛IVF囊胚、SCNT囊胚中ATP含量和ROS水平。
    兽医
    山羊SOX2多克隆抗体制备
    刘平, 张昀, 郑喜邦, 李恭贺, 岑小妹, 岳磊磊, 宗自杰, 卢晟盛, 卢克焕, 张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78-183.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21
    摘要 ( )   PDF (46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山羊 Sox2 原核表达载体—pRSET-Sox2,并将诱导表达、纯化的 His-Sox2 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 Sox2 多克隆抗体。【方法】从 pMD18T-Sox2 载体上以 Bam H I和 Xho I 双酶切截取 Sox2 片段,然后将其亚克隆到 pRSET-A 表达载体上,获得 pRSET-Sox2 重组质粒。转化了 pRSET-Sox2 的大肠杆菌 BL21(DE3),1 mmol•L-1 IPTG  37℃ 诱导 4 h,SDS-PAGE电泳及 Western blotting 检测融合蛋白表达。相同条件下大量增菌诱导,用Ni- NTA argrose 介质分离纯化 His-Sox2 重组蛋白。将体外复性的融合蛋白皮下注射新西兰大白兔,间隔 2—3 周注射一次,共 4 次。最后一次注射后 7 d,采血分离血清,用 Western blotting 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1)原核表达载体 pRSET-Sox2 在大肠杆菌 BL21(DE3) 得到了高效表达;(2)纯化的 His-Sox2 融合蛋白能够满足多克隆抗体制备的要求;(3)经 Western blotting 检测,Sox2 多克隆抗体能与 His-Sox2 融合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制备了高特异性山羊 Sox2 多克隆抗体,为深入探讨山羊 Sox2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山羊(iPS)细胞检测创造了良好条件。
    TRPV6在蛋鸡不同生殖器官组织的表达
    杨俊花, 侯加法, 邓益锋, 周振雷, 王永梅, 施旅娟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84-191.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22
    摘要 ( )   PDF (59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受体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6, TRPV6)在蛋鸡卵巢、输卵管的膨大部、峡部以及子宫部的表达分布。【方法】本试验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TRPV6在蛋鸡不同生殖器官的定性表达,同时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其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卵巢,TRPV6蛋白主要分布在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在输卵管的膨大部、峡部以及子宫部,TRPV6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的纤毛上皮细胞游离端(面向管腔),其中子宫部黏膜上皮的基底层也有少量分布。另外,与卵巢组织相比,膨大部和峡部TRPV6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膨大部TRPV6蛋白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子宫部组织TRPV6 mRNA水平低于卵巢,蛋白水平则相反,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RPV6在卵巢、输卵管的膨大部、峡部以及子宫部均有表达,且卵巢和输卵管的子宫部表达量较高,提示TRPV6可能参与卵泡的发育成熟,对蛋鸡输卵管的子宫部Ca2+ 转运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简报
    多效唑对食用甘薯北京553块根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陈晓光, 史春余, 王振林, 张立明, 张晓冬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  192-198.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2.01.023
    摘要 ( )   PDF (35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揭示多效唑促进食用甘薯北京553块根膨大、提高块根产量的生理基础。【方法】试验于2008—2009年2 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以北京553 为试验材料,设置0、100、200 mg•kg-1 3个浓度的多效唑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采用块根膨大过程中定期取样的方法,研究块根膨大过程中淀粉积累特性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喷施多效唑显著提高了蔗糖合成酶(SS)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活性,降低了块根中蔗糖含量,从而显著提高了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速率,增加淀粉产量。喷施多效唑也显著增加了单薯重和鲜薯产量。相关分析表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活性与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 和0.71);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 和0.81)。【结论】喷施多效唑显著提高了块根蔗糖合成酶(SS)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活性,使得块根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速率显著提高,块根产量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