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家桦,杨恒山,张玉芹,李从锋,张瑞富,邰继承,周阳晨. 不同滴灌模式对东北春播玉米籽粒淀粉积累及淀粉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7): 1332-1345. |
[2] |
肖璐婷,李秀红,刘栗君,叶发银,赵国华. 淀粉粒径对大麦淀粉物化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5): 1010-1024. |
[3] |
蒋晶晶,周天阳,韦陈华,邬佳宁,张耗,刘立军,王志琴,顾骏飞,杨建昌. 不同栽培措施对超级稻强、弱势粒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5): 874-889. |
[4] |
尤佳玲,李有梅,孙孟豪,谢兆森. ‘黑比诺’葡萄不同叶龄叶片叶绿体内淀粉积累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1): 4265-4278. |
[5] |
崔鹏,赵逸人,姚志鹏,庞林江,陆国权. 低温对甘薯淀粉理化特性及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9): 3831-3840. |
[6] |
邓富丽,申丹,钟儒清,张顺芬,李滔,孙曙东,陈亮,张宏福. 体外法优化玉米—杂粕型饲粮的非淀粉多糖酶谱及其对育肥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6): 3242-3255. |
[7] |
金梦娇,刘博,王抗抗,张广忠,钱万强,万方浩. 薇甘菊光能利用及叶绿素合成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2): 2347-2359. |
[8] |
王立健,罗程,潘雪峰,陈霞,陈银基. 纤维素替代淀粉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1): 2227-2238. |
[9] |
张北举,陈松树,李魁印,李鲁华,徐如宏,安畅,熊富敏,张燕,董俐利,任明见.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高粱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检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 26-35. |
[10] |
张恒栋,黄敏,邹应斌,陈佳娜,单双吕. 米粉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7): 1354-1364. |
[11] |
牛洪壮,刘洋,李晓萍,韩裕轩,王可可,杨雁,杨千慧,闵东红. 不同HMW-GSs组成小麦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对面团稳定时间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3): 4943-4953. |
[12] |
王钰麟,雷琳,熊文文,叶发银,赵国华. 蒸煮-老化预处理对炒制青稞粉理化性质及体外淀粉消化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9): 4207-4217. |
[13] |
李扬凡,邵美琪,刘畅,郭庆港,王培培,陈秀叶,苏振贺,马平. 解淀粉芽孢杆菌HMB33604的抑菌物质及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2): 2559-2569. |
[14] |
原新博,程婷婷,惠小涵,陈章玉,王瑞红,柯卫东,郭宏波. 莲藕多酚氧化酶互作蛋白的筛选及验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8): 3777-3791. |
[15] |
邹剑秋. 高粱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新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4): 2769-27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