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浩琳,马悦,李永华,李超,赵明琴,苑爱静,邱炜红,何刚,石美,王朝辉. 基于小麦产量与籽粒锰含量的磷肥优化管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800-1810. |
[2] |
唐华苹,陈黄鑫,李聪,苟璐璐,谭翠,牟杨,唐力为,兰秀锦,魏育明,马建. 基于55K SNP芯片的普通小麦穗长非条件和条件QTL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492-1502. |
[3] |
张家桦,杨恒山,张玉芹,李从锋,张瑞富,邰继承,周阳晨. 不同滴灌模式对东北春播玉米籽粒淀粉积累及淀粉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7): 1332-1345. |
[4] |
黄兆福, 李璐璐, 侯梁宇, 高尚, 明博, 谢瑞芝, 侯鹏, 王克如, 薛军, 李少昆. 不同种植区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的积温需求[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4): 680-691. |
[5] |
庞浩婉,傅乾坤,杨青青,张元元,付凤玲,于好强. 玉米转录因子ZmEREB93负调控籽粒发育[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9): 3685-3696. |
[6] |
王梦琪,米娜,王靖,张玉书,纪瑞鹏,陈妮娜,刘霞霞,韩颖,李王轶朴,张佳莹. 干旱胁迫下春玉米冠层吐丝动态及籽粒数模拟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8): 3530-3542. |
[7] |
马悦,田怡,牟文燕,张学美,张露露,于杰,李永华,王浩琳,何刚,石美,王朝辉,邱炜红. 北方麦区小麦产量与籽粒氮磷钾含量对监控施钾和土壤速效钾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6): 3155-3169. |
[8] |
肖珊珊, 张翼飞, 杨克军, 明立伟, 杜嘉瑞, 徐荣琼, 孙逸珊, 李伟庆, 李桂彬, 李泽松, 李佳宇. 不同熟期品种间作对春玉米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2): 2294-2310. |
[9] |
李红燕,薛军,王永宏,王克如,赵如浪,明博,张镇涛,张文杰,李少昆. 宁夏玉米机械粒收适宜时期研究与预测模型构建[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2): 2324-2337. |
[10] |
胡旦旦,李荣发,刘鹏,董树亭,赵斌,张吉旺,任佰朝. 密植条件下玉米品种混播提高籽粒灌浆性能和产量[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9): 1856-1868. |
[11] |
张恒栋,黄敏,邹应斌,陈佳娜,单双吕. 米粉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7): 1354-1364. |
[12] |
徐田军,吕天放,赵久然,王荣焕,邢锦丰,张勇,蔡万涛,刘月娥,刘秀芝,陈传永,王元东,刘春阁. 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4): 708-719. |
[13] |
李姜玲,杨澜,阮仁武,李中安. 杂交小麦苗期光合特性分析及其对强优势组合的早期预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3): 4996-5007. |
[14] |
王新媛,赵思达,郑险峰,王朝辉,何刚. 秸秆还田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3): 5043-5053. |
[15] |
王君杰,田翔,秦慧彬,王海岗,曹晓宁,陈凌,刘思辰,乔治军. 光周期对糜子生长发育及叶片内源激素的调控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 286-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