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Vol. 56 ›› Issue (22): 4359-4370.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3.22.001
徐海1(), 李秀坤1,2, 芦佳浩1, 姜恺1, 马玥1, 徐正进1, 徐铨1(
)
收稿日期:
2023-05-19
接受日期:
2023-06-16
出版日期:
2023-11-16
发布日期:
2023-11-17
通信作者:
徐铨,E-mail:kobexu34@syau.edu.cn
联系方式:
徐海,E-mail:chinaxuhai@163.com。
基金资助:
XU HAI1(), LI XIUKUN1,2, LU JIAHAO1, JIANG KAI1, MA YUE1, XU ZHENGJIN1, XU QUAN1(
)
Received:
2023-05-19
Accepted:
2023-06-16
Published:
2023-11-16
Online:
2023-11-17
摘要:
【目的】 分析籼型血缘渗入对粳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优化籼型血缘利用的北方粳稻育种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基因组资源。【方法】以籼粳交重组自交系(RIL)及从黑龙江省、辽宁省、山东省和江苏省收集的74份不同年代粳稻主栽品种为试材,结合基于Illumina HiSeq2500平台的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多地表型调查,分析籼型血缘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籼型血缘渗入所引入的不利基因进行基因敲除。【结果】分析RIL发现籼型血缘与穗长、粒长呈显著正相关,与碾磨品质呈负相关,其中,与整精米率达到显著水平。籼型血缘在江苏省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籼型频率与粒形的相关性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强,而与穗长和整精米率的相关性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弱。通过调查粳稻主要稻区不同年代主栽品种,发现籼型血缘渗入位置和比例并不是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在第1、10、11和12染色体上,籼型血缘分布较多。江苏省和辽宁省主栽品种的籼型血缘显著高于黑龙江省和山东省,而且2000年后育成的品种籼型血缘显著高于2000年之前的品种。各粳稻区不同年代主栽品种籼型血缘渗入显著增加了每穗粒数,籼型血缘渗入区域中包含多个抗性和育性相关基因。在盐丰47的第5染色体上有一段籼型血缘渗入片段,包含籼型粒型调控基因GS5和籼型垩白调控基因Chalk5,增加了盐丰47的千粒重,但影响了其垩白性状。应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盐丰47的Chalk5,纯合基因编辑植株的粒形与盐丰47相似,其垩白性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籼型血缘渗入主要通过增加每穗粒数增加粳稻产量潜力,但对碾磨品质有负面影响。通过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挖掘品种不良等位基因,结合CRISPR/Cas9基因编辑打破籼粳杂交育种中的遗传累赘是一种高效的育种辅助手段,可以针对目标性状进行快速准确的改良。
徐海, 李秀坤, 芦佳浩, 姜恺, 马玥, 徐正进, 徐铨. 籼型血缘渗入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2): 4359-4370.
XU HAI, LI XIUKUN, LU JIAHAO, JIANG KAI, MA YUE, XU ZHENGJIN, XU QUAN. The Effect of indica/Xian Pedigree Introgression in japonica/Geng Rice Breeding in China[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23, 56(22): 4359-4370.
[1] |
doi: 10.1534/genetics.104.035642 |
[2] |
doi: 10.1038/ng.695 pmid: 20972439 |
[3] |
doi: 10.1038/ng.1018 |
[4] |
doi: 10.1016/j.cell.2021.01.013 |
[5] |
doi: 10.1038/s41586-018-0063-9 |
[6] |
doi: 10.1038/s41588-020-00769-9 pmid: 33526925 |
[7] |
doi: 10.1038/s41586-020-03091-w |
[8] |
|
[9] |
杨守仁, 赵纪书. 籼粳稻杂交问题之研究. 农业学报, 1959, 10 (4): 256-268.
|
|
|
[10] |
徐正进, 陈温福. 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2): 239-25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6.02.005 |
|
|
[11] |
徐铨, 唐亮, 徐凡, 福嶌阳, 黄瑞冬, 陈温福, 徐正进. 粳稻食味品质改良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物学报, 2013, 39(6): 961-968.
|
doi: 10.3724/SP.J.1006.2013.00961 |
|
[12] |
doi: 10.1186/s12915-018-0572-x |
[13] |
doi: 10.1126/science.1113373 pmid: 15976269 |
[14] |
doi: 10.1111/pbi.v21.1 |
[15] |
doi: 10.1101/gr.276015.121 pmid: 35396275 |
[16] |
doi: 10.1016/j.cell.2021.04.046 pmid: 34051138 |
[17] |
doi: 10.1111/tpj.12621 pmid: 25039836 |
[18] |
doi: 10.1104/pp.110.163741 pmid: 20852032 |
[19] |
doi: 10.1016/j.jplph.2008.11.007 pmid: 19135278 |
[20] |
doi: 10.1371/journal.pone.0065139 |
[21] |
doi: 10.1038/nbt.3069 pmid: 25485617 |
[22] |
doi: 10.1038/s41467-018-04369-4 pmid: 29795191 |
[23] |
doi: 10.1038/ncomms5884 pmid: 25208476 |
[24] |
doi: 10.3389/fpls.2017.01639 pmid: 29021797 |
[25] |
doi: 10.1038/s41477-018-0175-0 pmid: 29915329 |
[26] |
doi: 10.1104/pp.17.00413 |
[27] |
doi: 10.1111/jipb.13013 |
[28] |
doi: 10.1038/ng.977 pmid: 22019783 |
[29] |
doi: 10.1038/ng.2923 |
[30] |
doi: 10.1038/nature11532 |
[31] |
|
[32] |
doi: 10.1038/ncomms1467 |
[33] |
doi: 10.1016/j.xplc.2022.100325 |
[34] |
doi: 10.1093/nsr/nwad029 |
[35] |
doi: 10.1016/j.rsci.2019.12.009 |
[36] |
doi: 10.1038/nbt.2650 pmid: 23929338 |
[37] |
doi: 10.1007/s00122-019-03324-1 pmid: 30887096 |
[38] |
doi: 10.1186/s12870-020-2289-6 pmid: 32111163 |
[39] |
doi: S1674-2052(17)30173-9 pmid: 28645638 |
[40] |
doi: 10.1111/pbi.v18.12 |
[41] |
doi: 10.1111/pbi.v18.11 |
[42] |
doi: 10.1038/s41587-022-01281-7 pmid: 35449414 |
[1] | 尉亚囡, 薄其飞, 唐安, 高嘉瑞, 马田, 尉熊熊, 张方方, 周祥利, 岳善超, 李世清. 长期覆膜和施用有机肥对黄土高原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9): 1708-1717. |
[2] | 巨晓军, 章明, 单艳菊, 姬改革, 屠云洁, 刘一帆, 邹剑敏, 束婧婷. 鸡肉品质分析及关键风味物质和基因的筛选[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9): 1813-1826. |
[3] | 韩紫璇, 房静静, 武雪萍, 姜宇, 宋霄君, 刘晓彤. 长期秸秆配施化肥下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微生物量与小麦产量的协同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8): 1503-1514. |
[4] | 刘梦洁, 梁飞, 李全胜, 田宇欣, 王国栋, 贾宏涛. 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8): 1515-1530. |
[5] | 王宁, 冯克云, 南宏宇, 丛安琪, 张铜会. 水分亏缺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棉花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8): 1531-1546. |
[6] | 王鹏飞, 于爱忠, 王玉珑, 苏向向, 李悦, 吕汉强, 柴健, 杨宏伟. 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7): 1283-1294. |
[7] | 李浩, 陈金, 王洪亮, 柳开楼, 韩天富, 都江雪, 申哲, 刘立生, 黄晶, 张会民. 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体中碳氮特征对长期施肥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7): 1333-1343. |
[8] | 温一博, 陈淑婷, 徐正进, 孙健, 徐铨. DEP1、Gn1a和qSW5组合应用调控水稻穗部性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7): 1218-1227. |
[9] | 李儒香, 周恺, 王大川, 李巧龙, 向奥妮, 李璐, 李苗苗, 向思茜, 凌英华, 何光华, 赵芳明. 水稻CSSL-Z481代换片段携带的穗部性状QTL分析及次级代换系培育[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7): 1228-1247. |
[10] | 赵梓钧, 吴如会, 王硕, 张君, 游静, 段倩楠, 唐俊, 张新芳, 韦秘, 刘金艳, 李云峰, 何光华, 张婷. 水稻PDL2的突变导致小穗外稃退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7): 1248-1259. |
[11] | 朱洪慧, 李映姿, 高远卓, 林泓, 王成洋, 晏紫仪, 彭瀚平, 李田野, 熊茂, 李云峰. 水稻短宽粒基因SWG1的图位克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7): 1260-1274. |
[12] | 张绩, 周上铃, 何发, 刘莉莎, 张玉娟, 何晋宇, 杜晓秋. 水稻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与颖花开放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7): 1275-1282. |
[13] | 南瑞, 杨玉存, 石芳慧, 张礼宁, 米彤茜, 张立强, 李春艳, 孙风丽, 奚亚军, 张超. 小麦源库优异种质的鉴定与源库类型的划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6): 1019-1034. |
[14] | 贺江, 丁颖, 娄向弟, 姬东玲, 张向向, 王永慧, 张伟杨, 王志琴, 王伟露, 杨建昌. 水稻分蘖期干物质积累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素营养的综合响应差异及其生理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6): 1045-1060. |
[15] | 李小勇, 黄威, 刘红菊, 李银水, 顾炽明, 代晶, 胡文诗, 杨璐, 廖星, 秦璐. 不同轮作模式下氮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形成及养分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6): 1074-10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