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浩琳,马悦,李永华,李超,赵明琴,苑爱静,邱炜红,何刚,石美,王朝辉. 基于小麦产量与籽粒锰含量的磷肥优化管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800-1810. |
[2] |
秦贞涵,王琼,张乃于,金玉文,张淑香. 黑土有效磷阈值区间的磷形态特征及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2): 4419-4432. |
[3] |
刘彦伶,李渝,张艳,张雅蓉,黄兴成,张萌,张文安,蒋太明. 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黄壤微生物量磷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6): 1188-1198. |
[4] |
任嘉欣,刘京,陈轩敬,张跃强,张勇,王洁,石孝均. 长期施肥紫色土有效磷变化及其对稻麦轮作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1): 4601-4610. |
[5] |
吉冰洁,李文海,徐梦洋,牛金璨,张树兰,杨学云. 不同磷肥品种在石灰性土壤中的磷形态差异[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2): 2581-2594. |
[6] |
刘凯,刘佳,陈晓芬,李委涛,江春玉,吴萌,樊剑波,李忠佩,刘明. 长期施用磷肥水稻土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差异[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7): 1411-1418. |
[7] |
李小磊,张玉军,申凤敏,姜桂英,刘芳,柳开楼,刘世亮.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6): 1189-1201. |
[8] |
张秀芝,李强,高洪军,彭畅,朱平,高强. 长期施肥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6): 1214-1223. |
[9] |
李亚林,张旭博,任凤玲,孙楠,徐梦,徐明岗. 长期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含量影响的整合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6): 1224-1233. |
[10] |
区惠平,周柳强,黄金生,谢如林,朱晓晖,彭嘉宇,曾艳,莫宗标,谭宏伟,叶盛勤. 赤红壤蔗区11年连续增量施磷下磷素演变及其 对甘蔗产量与磷流失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22): 4623-4633. |
[11] |
王乐,陈延华,张淑香,马常宝,孙楠,李春花. 长期施肥下华北潮土生产力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1): 2232-2240. |
[12] |
王昆昆,廖世鹏,任涛,李小坤,丛日环,鲁剑巍. 连续秸秆还田对油菜水稻轮作土壤磷素有效性 及作物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 94-104. |
[13] |
李冬初,王伯仁,黄晶,张杨珠,徐明岗,张淑香,张会民. 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21): 3830-3841. |
[14] |
李若楠,王政培,BATBAYARJavkhlan,张东杰,张树兰,杨学云. 等有机质 土有效磷和无机磷形态的关系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21): 3852-3865. |
[15] |
王琼,展晓莹,张淑香,彭畅,高洪军,张秀芝,朱平,GILLES Colinet.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黑土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及 对土壤性质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21): 3866-38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