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劲松,董二伟,刘秋霞,武爱莲,王媛,王立革,焦晓燕. 行距和密度对籽粒饲用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6): 3123-3133. |
[2] |
史晓龙,郭佩,任婧瑶,张鹤,董奇琦,赵新华,周宇飞,张正,万书波,于海秋. 基于花生//高粱间作模式的花生盐胁迫耐受性效应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5): 2927-2937. |
[3] |
胡亚丽,聂靖芝,吴霞,潘姣,曹珊,岳娇,罗登杰,王财金,李增强,张辉,吴启境,陈鹏. 水杨酸引发对红麻幼苗耐盐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4): 2696-2708. |
[4] |
郝静,李秀坤,崔顺立,邓洪涛,侯名语,刘盈茹,杨鑫雷,穆国俊,刘立峰. 花生每荚种子数相关性状QTL的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3): 2500-2508. |
[5] |
徐晓,任根增,赵欣蕊,常金华,崔江慧. 中国高粱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穗部表型性状精准鉴定及综合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1): 2092-2108. |
[6] |
张北举,陈松树,李魁印,李鲁华,徐如宏,安畅,熊富敏,张燕,董俐利,任明见.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高粱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检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 26-35. |
[7] |
许晨,王文静,曹珊,李如雪,张贝贝,孙爱清,张春庆. 花后DA-6处理调控小麦种子活力的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9): 1821-1834. |
[8] |
李顺国,刘猛,刘斐,邹剑秋,陆晓春,刁现民. 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3): 471-482. |
[9] |
张彦,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王媛,焦晓燕. 中晚熟区主要高粱品种耐瘠性综合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3): 4954-4968. |
[10] |
王文然,解振强,诸葛雅贤,白云赫,管乐,吴伟民,张培安,郑婷,房经贵,王晨. GA3介导miR171s及其靶基因VvSCLs调控葡萄种子发育的作用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 357-369. |
[11] |
白云赫,王文然,董天宇,管乐,宿子文,贾海锋,房经贵,王晨. vvi-miR160s介导VvARF18应答赤霉素调控葡萄种子的发育[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9): 1890-1903. |
[12] |
徐春梅,邹娅,刘自刚,米文博,徐明霞,董小云,曹小东,郑国强,方新玲. 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生理生化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5): 929-941. |
[13] |
朱世平,王福生,陈娇,余歆,余洪,罗国涛,胡洲,冯锦英,赵晓春,洪棋斌. 柑橘不同类型砧木的种子和苗期性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3): 585-599. |
[14] |
余爱丽,赵晋锋,成锴,王振华,张鹏,刘鑫,田岗,赵太存,王玉文. 谷子萌发吸水期关键代谢途径的筛选与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5): 3005-3019. |
[15] |
邹剑秋. 高粱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新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4): 2769-27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