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吉浩, 周界光, 曲翔汝, 王素容, 唐华苹, 蒋云, 唐力为, 兰秀锦, 魏育明, 周景忠, 马建. 四倍体小麦胚大小性状QTL定位与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203-216. |
[2] |
严艳鸽, 张水勤, 李燕婷, 赵秉强, 袁亮. 葡聚糖改性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氮去向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287-299. |
[3] |
徐久凯, 袁亮, 温延臣, 张水勤, 李燕婷, 李海燕, 赵秉强. 畜禽有机肥氮在冬小麦季对化肥氮的相对替代当量[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300-313. |
[4] |
赵政鑫,王晓云,田雅洁,王锐,彭青,蔡焕杰. 未来气候条件下秸秆还田和氮肥种类对夏玉米产量及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 104-117. |
[5] |
古丽旦,刘洋,李方向,成卫宁. 小麦吸浆虫小热激蛋白基因Hsp21.9的克隆及在滞育过程与温度胁迫下的表达特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 79-89. |
[6] |
郭世博,张方亮,张镇涛,周丽涛,赵锦,杨晓光.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的可能影响XIV.东北大豆高产稳产区及农业气象灾害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763-1780. |
[7] |
王浩琳,马悦,李永华,李超,赵明琴,苑爱静,邱炜红,何刚,石美,王朝辉. 基于小麦产量与籽粒锰含量的磷肥优化管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800-1810. |
[8] |
侯将将,王金洲,孙平,朱文琰,徐靖,卢昌艾. 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氮素敏感性的时空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811-1821. |
[9] |
唐华苹,陈黄鑫,李聪,苟璐璐,谭翠,牟杨,唐力为,兰秀锦,魏育明,马建. 基于55K SNP芯片的普通小麦穗长非条件和条件QTL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492-1502. |
[10] |
马小艳,杨瑜,黄冬琳,王朝辉,高亚军,李永刚,吕辉. 小麦化肥减施与不同轮作方式的周年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589-1603. |
[11] |
刘硕,张慧,高志源,许吉利,田汇. 437个小麦品种钾收获指数的变异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7): 1284-1300. |
[12] |
王洋洋,刘万代,贺利,任德超,段剑钊,胡新,郭天财,王永华,冯伟.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小麦低温冻害评价及水分效应差异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7): 1301-1318. |
[13] |
李桂香,李秀环,郝新昌,李智文,刘峰,刘西莉. 山东省多主棒孢对三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监测及对氟吡菌酰胺的抗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7): 1359-1370. |
[14] |
职蕾,者理,孙楠楠,杨阳,Dauren Serikbay,贾汉忠,胡银岗,陈亮. 小麦苗期铅耐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6): 1064-1081. |
[15] |
秦羽青,程宏波,柴雨葳,马建涛,李瑞,李亚伟,常磊,柴守玺. 中国北方地区小麦覆盖栽培增产效应的荟萃(Meta)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6): 109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