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贾冠清, 刁现民. 中国谷子种业创新现状与未来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4): 653-665. |
[2] |
张洪程,胡雅杰,戴其根,邢志鹏,魏海燕,孙成明,高辉,胡群. 中国大田作物栽培学前沿与创新方向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2): 4373-4382. |
[3] |
米国华,霍跃文,曾爱军,李刚华,王秀,张福锁. 作物养分管理的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1): 4211-4224. |
[4] |
张洪程,胡雅杰,杨建昌,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高辉,郭保卫,邢志鹏,胡群. 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7): 1301-1321. |
[5] |
李顺国, 刘斐, 刘猛, 程汝宏, 夏恩君, 刁现民. 中国谷子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3): 459-470. |
[6] |
李顺国,刘猛,刘斐,邹剑秋,陆晓春,刁现民. 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3): 471-482. |
[7] |
岳慧丽,张昭,张蕙杰,刘升平,张杰. 中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时空演变、区域关联及其经济协同发展效应——以省域公立农业科研机构为例[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4): 5251-5265. |
[8] |
周颖,梅旭荣,杨鹏,刘静. 绿色发展背景下农业生态补偿理论内涵与定价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0): 4358-4369. |
[9] |
李宝鑫,杨俐苹,卢艳丽,师校欣,杜国强. 我国葡萄主产区的土壤养分丰缺状况[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7): 3553-3566. |
[10] |
刘静,李超,柳金雄,何蕊,孙燕荣.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生物安全领域的作用 及其发展的思考[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 74-80. |
[11] |
卢士军,黄家章,吴鸣,沈东婧,孙君茂. 营养导向型农业的概念、发展与启示[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18): 3083-3088. |
[12] |
张伟明,陈温福,孟军,金梁,郭伟,赵洪亮. 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潜力、产业模式及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14): 2406-2424. |
[13] |
胡志全,朱殿霄,辛岭,侯丽薇,王东阳. 基于产业要素年代差距分析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国际比较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7): 1412-1420. |
[14] |
郑纪业,阮怀军,封文杰,许世卫. 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应用领域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4): 657-668. |
[15] |
李少昆,赵久然,董树亭,赵明,李潮海,崔彦宏,刘永红,高聚林,薛吉全,王立春,王璞,陆卫平,王俊河,杨祁峰,王子明. 中国玉米栽培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1): 1941-1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