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会导致全球变暖,引起气候系统发生变化,还可能对臭氧层造成损害,进而加剧温室效应。甲烷气体的排放总量虽然不如二氧化碳气体,在大气中停留时间也较短,但其具有更高的全球增温潜势,是一种极具威胁性的温室气体。畜牧业是人类活动甲烷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奶牛的甲烷排放量占据了近五分之一的比例。在这一背景下,测量奶牛个体甲烷排放量变得至关重要。通过了解每头奶牛产生的甲烷排放量可以帮助人类识别出高排放量的奶牛个体,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排放。因此需要便捷高通量的奶牛甲烷排放测定技术,但如呼吸室、六氟化硫气体示踪技术等传统的甲烷测定技术费时费力且成本高昂,不利于大批量单个奶牛甲烷排放水平的监测。基于奶牛的性状指标组合去预测奶牛的甲烷排放性状水平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 当前已开发了众多基于奶牛能量摄入、干物质采食量和摄入日粮组成等预测因子的奶牛甲烷预测方程, 但这些预测因子在商业牧场同样难以收集,限制了这些方程在大规模应用中的可行性。考虑到奶牛牛奶的中红外光谱信息可以从奶牛生产性能的常规测定中大批量低成本获取, 在过去十几年中, 国外研究人员一直在对基于牛奶的中红外光谱信息预测奶牛甲烷排放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已确认基于牛奶的中红外光谱预测奶牛的甲烷排放量是可行的,具有很强的生物学合理性和中等的预测精度,而我国在这方向的研究还未起步。本文阐述了利用牛奶的中红外光谱信息预测奶牛甲烷排放量的研究现状,强调了未来研究中仍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总结了不同研究在奶牛甲烷排放衡量指标、甲烷性状观测值测定方法、中红外光谱的收集、建模方法与验证策略等方面采取策略的不同, 以期为我国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