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出版伦理声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2-01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利用SSR标记揭示中国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
张立娜, 曹桂兰, 韩龙植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405-41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01
摘要
(
)
PDF
(53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中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阐明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为中国粳稻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43对SSR多态性标记,对原产于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份粳稻地方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51个,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变幅为2—21,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8.2;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117—0.908,平均为0.550;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114—0.902,平均为0.523。在RM72、RM241、RM219、RM412和RM232等位点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较大。西南、华南、华中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华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天津和吉林的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系统聚类把供试材料分为8个小类群,南方粳稻地方品种主要聚类于第ⅰ、ⅱ、ⅲ、ⅳ和ⅴ等5个小类群,北方粳稻地方品种主要聚类于第ⅵ、ⅶ和ⅷ等3个小类群。基于模型的群体结构分析,供试材料被分为11个亚群,有144份材料被分到相应的11个亚群,其余43份材料被分到混合亚群。【结论】南方稻区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北方稻区,其中西南稻区的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而云南是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北方与南方粳稻地方品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粳稻地方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地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北方粳稻地方品种中更为突出。RM72、RM241、RM219、RM412和RM232适合应用于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
中国野生大豆群体特征和地理分化的遗传分析
范虎, 赵团结, 丁艳来, 邢光南,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414-42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02
摘要
(
)
PDF
(52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从分子标记等位变异水平上探讨中国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特征、连锁不平衡特点和地理生态分化的遗传机制,并以重要生态性状全生育期为代表解析性状地理分化的遗传基础。【方法】从全国24个省区不同地理生态型的野生大豆材料中抽选174份组成代表性样本,选用204个SSR标记,利用TASSEL及STRUCTURE 2.2软件进行群体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群体的地理分化、亚群体特异性及全生育期位点等位变异的地理分化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中国野生大豆群体蕴含丰富的遗传变异,20条连锁群中,I和C2连锁群有相对较多的位点平均等位变异和遗传分化。不论是共线性组合,还是非共线性组合,都有一定程度的LD存在,说明历史上发生过连锁群间的大量重组;野生群体D ′平均值为0.34,高值多,比栽培大豆高,说明野生群体发生过更多的重组,保留下较高的LD。采用H-W平衡模型将野生群体聚成4类,模型聚类亚群划分与地理生态分类相关、有交叉,推测各地理亚群体发生过材料的迁移。各地理亚群经长期自然选择,各位点等位基因的频率发生变化,还有新生的与绝灭的,因此,各地理亚群间产生明显的等位基因分化。与地理生态性状全生育期关联的有15个位点160个等位变异,其中,亚群特有等位变异共58个,来自14个位点,同一位点可以在多个亚群体产生不同的特有等位变异,其效应从南至北逐渐下降,这说明生态区间不仅有强烈的遗传分化,而且是有规律的遗传分化。【结论】中国野生大豆群体遗传多样性高,共线、非共线位点间连锁不平衡程度高,4个生态亚群体间位点高度遗传分化,产生大量地区特有等位变异,全生育期还表现由南向北降效的规律性遗传分化。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转Bt(Cry1Ab/Ac)基因水稻的光合特性
李春华, 朱建国, 刘标, 曾青, 罗克菊, 唐昊冶, 刘钢, 张国安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426-43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03
摘要
(
)
PDF
(44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臭氧(O3)浓度升高对转Bt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农田开放式O3浓度升高(O3-FACE)研究平台,以Bt汕优63(Bt-SY63) 及汕优63(SY6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分别于处理26 d、47 d和75 d对其光合特性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随着O3处理时间的延长,Bt-SY63和SY63剑叶净光合速率(Pn)呈现下降趋势,与各自对照相比75 d时分别下降21.1%和15.1%(P<0.01),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趋势与Pn基本保持一致;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两品种非光化学猝灭、吸收光能用于PSⅡ天线色素耗散部分的变化则是处理高于对照;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呈下降趋势,Bt-SY63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后期处理高于对照,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的含量未显著减少。【结论】O3浓度升高使Bt-SY63的光合特性相关指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变幅大于SY63,说明Bt-SY63对O3的响应较SY63敏感,在O3胁迫下,Bt-SY63各性状指标的波动性较大。
基于高光谱的水稻叶片含水量监测研究
刘小军, 田永超, 姚霞, 曹卫星, 朱艳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435-44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04
摘要
(
)
PDF
(55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快速、无损诊断水稻叶片含水量的估测模型,为水稻水分精确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年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和水稻品种的池栽试验,于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同步测定顶部4张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和含水量,系统分析350—2 500 nm波段范围内任意两波段组合而成的比值(RSI)、归一化差值(NDSI)及差值(DSI)光谱指数,并分析其与叶片含水量的量化关系。【结果】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和叶位间,叶片反射光谱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叶片含水量的敏感光谱波段主要位于近红外及短波红外区域;RSI (R1402, R2272)及NDSI (R1402, R2272)光谱指数与叶片含水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线性拟合R2均达到0.80。基于独立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测试检验也显示,预测值和观察值的拟合R2也均达到0.86。【结论】RSI(R1402, R2272)、NDSI(R1402, R2272)均可用于水稻叶片含水量的定量监测。
植物保护
枝孢霉菌HU降解氯氰菊酯的特性及其降解产物分析
陈少华, 耿鹏, 胡美英, 李亚楠, 陈慧婷, 陈清果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443-451.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05
摘要
(
)
PDF
(47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优化氯氰菊酯降解菌株的降解条件,并分析其降解产物,为氯氰菊酯残留生物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在自主筛选拟除虫菊酯农药高效降解真菌Cladosporium sp. HU(ITS序列分析GenBank登录号HQ693526)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在不同条件下降解氯氰菊酯的能力,并采用Andrews方程对其降解过程进行拟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降解产物。【结果】 枝孢霉菌HU能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在通气、接种量为0.4 g•L-1、温度25—30℃、pH 7.0—8.0和振荡速率120 r/min条件下,培养4 d对100 mg•L-1氯氰菊酯降解率达到90%以上;其降解动力学参数为qmax = 1.2042 d-1,Ks = 35.2718 mg•L-1,Ki = 439.9948 mg•L-1,该菌株降解氯氰菊酯最佳的初始浓度为124.5769 mg•L-1;该菌株通过水解和氧化作用降解氯氰菊酯产生α-羟基-3-苯氧基苯乙腈、间苯氧基苯甲醛、对苯氧基-2,2-二甲基苯丙酮和对苯氧基苯乙酮,并推测间苯氧基苯甲醛和α-羟基-3-苯氧基苯乙腈为其降解中间产物。【结论】枝孢霉菌HU能高效、快速降解氯氰菊酯,具有开发商品化拟虫菊酯农药降解菌剂或酶制剂的潜力。
不同控螺方式下稻田福寿螺种群的螺级结构及性比
秦钟, 方丽, 章家恩, 罗明珠, 赵本良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452-45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06
摘要
(
)
PDF
(38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福寿螺种群的结构,为了解其数量动态、发展趋势和评价福寿螺的控制效果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省双季稻种植区设置12个面积为100 m2的试验小区,对稻田养鸭、施杀螺剂和施茶籽饼这3种控螺方式下福寿螺种群的螺级结构及性比进行分析,并与未采取控螺措施的空白区进行对比。【结果】施杀螺剂可有效地控制稻田福寿螺幼螺的数量,但不利于对成螺的控制;施茶籽饼可有效地控制苗螺,但对中螺和成螺的控制效果较差。与稻鸭区和空白区相比,施杀螺剂和茶籽饼处理区各螺级组配的比例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早稻生长期间。对稻鸭区而言,福寿螺种群在早稻生长期间以成螺为主,整体上属于下降型种群,其控螺的效果优于晚稻田。福寿螺种群内的雌雄比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同一时间内,不同控螺方式下种群间雌雄比的差异也比较大。施螺药区和施茶籽饼区,福寿螺的雌雄比相对较高,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较大变幅。【结论】稻鸭共作可对稻田福寿螺种群进行持续控制,且对幼螺和中螺具有较好的控效,但不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在抽穗期赶鸭上田后,需根据田间的具体情况,配合其它措施以控制福寿螺种群在后期的繁殖和生长。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旱地秋覆膜及氮肥秋基春追比例对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勇, 宋尚有, 樊廷录, 高育峰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460-`47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07
摘要
(
)
PDF
(45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玉米秋冬闲期地膜覆盖保墒及优化氮肥秋基春追比例,为抗旱保苗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秋季与春季地膜覆盖对比试验(1999—2010年),监测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效率及不同降水年型产量变化。开展氮肥管理试验(2001—2003年),分析氮肥不同基、追肥比例的玉米籽粒产量和关键营养品质。【结果】 秋覆膜春播玉米播前1 m土层多贮水36.7 mm,土壤蓄水效率为78.4%,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11 149.8 kg•hm-2、33.1 kg•hm-2•mm-1,较春季地膜覆盖分别提高16.7%、14.9%。秋覆膜且氮总量(180 kg•hm-2)一定时,即秋季基施72 kg N•hm-2、春季追施108 kg N•hm-2 ,玉米WUE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结论】旱地玉米采用秋覆膜栽培可显著提高土壤蓄水效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兼顾玉米产量和目标品质的最佳氮肥施肥比例为秋季基施氮占总量的40%—60%,剩余量春季追施可以达到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抗逆增产保优。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徒骇马颊河流域灌溉管理中的应用Ⅰ.参数率定和模拟验证
潘登, 任理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471-47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08
摘要
(
)
PDF
(50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徒骇马颊河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为进行该地区灌溉制度优化提供支持。【方法】首先运用洗牌复形演化(SCE-UA)算法在禹城试验站和洪门试验站对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中的作物参数进行率定,接着以遥感监测的蒸散数据为目标,应用拉丁超立方-单次单因素(LH-OAT)方法对蒸散发(ET)相关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用序贯不确定性(SUFI-2)算法优化出一套参数范围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在考虑模型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的长期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作物参数率定结果表明,禹城试验站上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7.02%和16.60%,洪门试验站上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09%和0.10%。ET参数率定和统计年鉴产量验证结果:除了NS系数,P_factor、R_factor以及R2的模拟精度较高。【结论】依据徒骇马颊河流域的特点进行SWAT模型相关参数的率定,得到较好的模拟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地区水分生产函数和优化灌溉制度打下了基础。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徒骇马颊河流域灌溉管理中的应用Ⅱ.水分生产函数的建立和灌溉制度的优化
潘登, 任理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480-48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09
摘要
(
)
PDF
(60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优化徒骇马颊河流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灌溉制度。【方法】以经过参数率定与模拟验证的SWAT为手段,设置了1种充分灌溉和9种非充分灌溉情形,拟合得到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以不考虑氮磷胁迫的历史灌溉情景为基本情形,设置了3种优化灌溉方案。【结果】模拟结果表明,与基本情景相比,轮作体系粮食稳产,平均节约灌溉用水29.00%,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6.58%;与相应时段的年鉴统计值和模拟的历史情景下的产量相比,情景三下全区轮作体系粮食平均增产8.32%和11.24%;与模拟的历史情景相比,优化情景下轮作体系的水分利用率平均提高36.33%。【结论】优化灌溉方案能够在保证徒骇马颊河流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粮食稳产的前提下,有效地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率。
园艺
苹果发酵液对缺铁苹果树叶片铁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小萌, 戚亚平, 王荣娟, 姚允聪, 姬谦龙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489-49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10
摘要
(
)
PDF
(37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苹果发酵液对苹果幼树(红富士/平邑甜茶M.domestica cv. Red Fuji/M.hupehensis var.pingyiensis)叶片缺铁黄化的矫正作用。【方法】以两年生苹果幼树(红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苹果发酵液+FeSO4混合根施后对苹果幼树叶片叶绿素含量、活性铁含量、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根施稀释300倍果实发酵液+FeSO4混合液,显著提高苹果幼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活性铁含量和干鲜重比,黄化叶片显著复绿;同时,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气孔导度(Gs)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提高。【结论】苹果果实发酵液具有降低碱性土壤pH,并具有一定的螯合铁的能力,苹果发酵液+FeSO4混合根施有利于苹果幼树对铁的吸收、运输和利用,对苹果缺铁黄化症具有良好的矫治作用。
43份三色堇、角堇材料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王涛, 徐进, 张西西, 赵梁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496-50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11
摘要
(
)
PDF
(43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应用SRAP方法分析三色堇和角堇材料的亲缘关系,了解不同材料遗传背景,为品种鉴定和保护以及高效率人工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应用 SRAP (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分子标记方法对43份三色堇、角堇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从88对引物中筛选出21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产生 50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23.8条多态性条带,Jaccard’s相似系数在 0.62—0.88。在相似系数为 0.73水平上将 43份材料分为 4个类群,三色堇与角堇明确分开,花色是影响聚类结果的重要因子。【结论】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能较准确地解析三色堇和角堇不同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
贮藏·保鲜·加工
切达奶酪成熟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及其对质构的影响
郑远荣, 刘振民, 莫蓓红, 高红艳, 孙克杰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503-50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12
摘要
(
)
PDF
(55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切达奶酪12个月成熟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其对质构以及功能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切达奶酪成熟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利用TPA(Texture Profile Analysis)分析奶酪质构特性,包括硬度、黏性、回复性、耐咀性和内聚性等功能特性的变化,并且利用SA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随着成熟的进行,奶酪微观结构上的空穴变小,脂肪球变小,蛋白质长链结构变短,酪蛋白网络结构逐渐降解,表面粗糙变得不连续。硬度、黏性和耐咀性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分别为22% 、17%和28%,差异显著(P<0.05);回复性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为-12%,差异显著(P<0.05)。【结论】切达奶酪成熟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是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畜牧·资源昆虫
玉米植株剪切力与其饲料特性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王兆凤, 杨在宾, 杨维仁, 张桂国, 姜淑贞, 张崇玉, 刘丽, 崔秀梅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509-521.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13
摘要
(
)
PDF
(34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后期植株剪切力和饲料营养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3个玉米品种,从播种后第78天开始,每隔5 d,分7个时期(每期每个品种选24株)测定植株主要营养器官(茎秆、叶片、叶鞘)的剪切力、线性密度、营养成分含量;分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测定三大营养器官营养成分的48 h瘤胃降解率。【结果】随着玉米的生长,茎秆剪切力和线性密度线性增加,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叶鞘剪切力线性增加(P<0.05),叶鞘和叶片线性密度线性降低(P<0.01),品种间无差异(P>0.05)。叶鞘、茎秆的剪切力与线性密度相关显著(P<0.05)。在鲜样基础上,茎秆、叶鞘中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总能(GE)线性增加,茎秆中粗蛋白(CP)含量呈线性降低,不同品种间有差异(P<0.05);叶片中DM、OM、NDF和ADF含量逐渐增大(P<0.05),品种间无差异(P<0.05);叶鞘、茎秆的剪切力与营养成分相关显著(P<0.05)。所测定营养物质的48 h瘤胃降解率,不同器官之间差异显著,结果为叶片>叶鞘>茎秆(P<0.05)。叶鞘的剪切力与营养成分降解率相关显著(P<0.05)。【结论】玉米生长后期(播种后78—108 d)剪切力、营养成分和养分降解率呈动态变化;植株剪切力与其饲料特性存在相关关系,选用剪切力预测植株营养成分含量和利用率,需根据植株的不同器官和具体品种应用。
驯养马麝麝香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李红亮, 黎勇, 周密, 张红勇, 施哲梅, 孟秀祥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522-52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14
摘要
(
)
PDF
(28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圈养雄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麝香生产,确定马麝个体来源、亲本来源、取香时间、年龄及饲养管理模式对其麝香平均产量的影响,为高生产力麝类驯养及发展可持续麝香供给提供参考。【方法】在甘肃兴隆山马麝繁育场进行人工取香,对取香马麝进行个体识别和数据收集,准确记录麝香产量(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浮液后的麝香重)。【结果】驯养雄麝的年平均麝香产量为((7.90±0.17)g,n=732),产香区间为0.00—34.20 g;雄麝来源影响其平均麝香产量,野捕雄麝的年均麝香产量((8.76±0.27)g,n=272)显著高于驯养繁殖雄麝((7.39±0.22)g,n=460)(P<0.05),但雄麝父母来源对其平均麝香产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繁殖前取香和繁殖后取香的麝香产量也缺乏显著差异(P>0.05);受驯养管理模式的影响,马麝麝香产量的年度间差异显著(P<0.05);个体年龄影响其平均麝香产量(P<0.05),麝香产量的高峰年龄段为1.5—8.5岁。【结论】驯养雄性马麝的麝香产量与个体来源、年龄和饲养管理模式有关,父母来源和取香时间对麝香产量无显著效应(P>0.05)。
鹌鹑VIPR-1的克隆、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分析
周敏, 李莹, 沈栩, 徐海平, 张成广, 张细权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529-53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15
摘要
(
)
PDF
(88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鹌鹑血管活性肠肽1型受体(vasoacit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 1 receptor,VIPR-1)cDNA全长基因进行克隆及分析,为鹌鹑的分子育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学,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鹌鹑了VIPR-1 cDNA全长序列;通过生物学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VIPR-1在8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鹌鹑VIPR-1的cDNA全长2 427 bp,包含了1 341 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44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获得的鹌鹑VIPR-1编码区序列与鸡该编码区序列存在41个碱基的差异,造成4个氨基酸残基的不同;VIPR-1氨基酸序列与鸡、火鸡、斑胸草雀的氨基酸的一致性分别为99.1%、92.2%、88%,与其它物种的一致性在60%—78%;各物种VIPR-1蛋白进化树符合物种进化规律;VIPR-1理化性质表明该蛋白为一偏碱性蛋白,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构成;在N-端存在一个由22个氨基酸残基(MKSARLRVLLPLLGCLLSAASS)组成的信号肽,7个α-螺旋构成的跨膜域和C-端结构域,在跨膜域有胆固醇结合位点;在所检测的8个组织中VIPR-1 mRNA均有表达,在小肠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成功地克隆了鹌鹑VIPR-1 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在小肠组织的表达高于其它组织,在跨膜域存在胆固醇结合位点。
多层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价番鸭体重生长
张元跃, 贺喜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540-54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16
摘要
(
)
PDF
(31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寻找定量描述本地番鸭体重的生长模型。【方法】利用Richards生长函数,设计番鸭体重的4种生长模型,包括考虑个体、性别的二层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ModelⅠ),考虑个体、性别、资料自相关性的二层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Model Ⅱ),考虑个体的单层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Model Ⅲ),忽略个体和性别的零层非线性固定效应模型(Model Ⅳ),描述了番鸭个体和群体生长特征。比较了番鸭体重生长4种模型的信息准则、误差方差、不同体重测定点日龄的平均测定值和模型拟合值、模型和生长参数估计值。【结果】 Model Ⅱ的拟合效果整体最好,估计了公、母的初生体重及成熟体重和生长速度最大的日龄、体重、绝对生长率,分别是40 g、3 504 g及43 d、1 523 g、65 g•d-1和40 g、2 209 g及36 d、977 g、45 g•d-1。【结论】考虑个体、性别、资料自相关性的Richards二层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是评价本地全群及公、母番鸭体重生长的最优模型。
兽医
ALV-J相关的鸡急性纤维肉瘤发病模型的建立
李传龙, 张恒, 赵鹏, 崔治中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548-55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17
摘要
(
)
PDF
(38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证明纤维肉瘤病料中含有的ALV-J相关病毒能够诱发急性纤维肉瘤。【方法】将含ALV-J相关病毒的病料过滤液经不同部位接种1日龄817肉杂鸡;将该过滤液不同倍数稀释后接种1日龄SPF鸡和817肉杂鸡;将该过滤液接种细胞培养后的上清液接种1日龄817肉杂鸡,连续动态观测30 d。【结果】颈部皮下、胸肌、腹腔3个部位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0%(20/20)、95.2%(20/21)、100%(20/20)。病料过滤液未经稀释接种817肉杂鸡和SPF鸡的肿瘤发生率均为100%(10/10),10倍稀释后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80%(8/10)和100%(10/10),100倍稀释后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0%(10/10)和80%(8/10),1 000倍稀释后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40%(4/10)和50%(5/10),更高倍数稀释后攻毒鸡没有肿瘤发生。接种病料的细胞培养上清也能使33.3%(2/6)的鸡只发生肉瘤。病理组织学检测显示:诱发的急性肿瘤系典型的纤维肉瘤。【结论】817肉杂鸡肉瘤病料中含有ALV-J相关的急性致肿瘤病毒,不论是病料过滤液本身还是其接种DF-1细胞培养后的上清液都能在不同品种鸡复制出急性纤维肉瘤,最快在接种后7 d出现,且肿瘤发生的时间、动态和肿瘤发生率与接种量密切相关。
围产期奶牛 Nod-2 受体表达变化及其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
李文文, 卢政, 谭勋, 李君君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556-561.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18
摘要
(
)
PDF
(35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围产期奶牛对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升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 Nod-2 受体在围产期奶牛中性粒细胞(PMN)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 PMN 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以揭示 Nod-2 在围产期奶牛免疫机能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RT-PCR 法检测围产期和非围产期泌乳奶牛外周 PMN 细胞中 Nod-2 mRNA 的表达变化;全血分别用佛波醇酯(PMA)和 Nod-2 受体特异性配体胞壁酰基二肽 MDP 刺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PMN 呼吸爆发功能。【结果】围产期奶牛 PMN 细胞 Nod-2 mRNA 表达量显著低于非围产期奶牛(P<0.05);受 PMA 刺激后,围产期奶牛 PMN 呼吸爆发功能显著低于非围产期奶牛(P<0.05);受 MDP 刺激后,围产期奶牛 PMN 呼吸爆发功能亦较非围产期奶牛下降。【结论】围产期奶牛对细菌性疾病易感性升高可能与 Nod-2 mRNA 表达下调有关。
亚慢性镉暴露对五指山猪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吴小胜, 魏帅, 魏益民, 郭波莉, 杨鸣琦, 刘晓玲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562-56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19
摘要
(
)
PDF
(27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亚慢性镉(Cd)暴露对五指山猪(Wuzhishan Pig, WZSP)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寻找亚慢性镉暴露致肝脏损伤的敏感性生化指标,为镉肝脏毒性的监测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月龄健康WZSP 2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添加镉0.0 mg•kg-1(Ⅰ组)、0.5 mg•kg-1(Ⅱ组)、2.0 mg•kg-1(Ⅲ组)、8.0 mg•kg-1(Ⅳ组)及32.0 mg•kg-1(Ⅴ组)的全价饲料,持续喂养100 d。试验期,每20 d测1次饲料镉含量,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γ-GGT)活性;试验结束后测定血液和肝脏中镉的含量。【结果】随着镉暴露剂量的增加,与Ⅰ组相比,各剂量组肝脏镉含量(L-Cd)显著升高(P<0.05),Ⅳ组、Ⅴ组血液镉含量(B-Cd)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80 d后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Ⅳ组在镉暴露60 d后显著升高(P<0.05),Ⅴ组在镉暴露2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20 d后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40 d后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GGT活性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镉暴露量、B-Cd和L-Cd三者间极显著相关(P<0.01),ALT活性与镉暴露量和L-Cd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于0.5 mg•kg-1的亚慢性镉暴露可造成肝脏损伤,导致ALT、AST、GGT活性升高。
农业经济与管理
农户小麦生产的产出增长与分解——基于河南省农户层面的实证分析
夏海龙, 郭燕枝, 郭静利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569-57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20
摘要
(
)
PDF
(26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基于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河南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对2003—2008年间河南省小麦生产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产出增长分解的方法,测算引起小麦生产增长的各因素贡献率。【结果】2003—2008年小麦产出增长中,3.75%来源于投入要素增长的贡献,96.25%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中,有61.75%来自于技术进步的贡献,34.5%来自于技术效率提高的贡献。【结论】推动河南农户小麦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为核心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研究简报
燕麦抗蚜性和抗BYDV病毒病鉴定及利用评价
郭建国, 郭满库, 郭成, 魏宏玉, 刘永刚, 何苏琴, 赵桂琴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575-58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21
摘要
(
)
PDF
(31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燕麦品种对蚜虫和BYDV的抗性水平,筛选和推广一批广谱抗性的品种以确保燕麦生产安全。【方法】用等行距开畦条播方式种植鉴定圃。于灌浆期分别用模糊识别法和目测法调查圃内自然感染蚜虫和人工接种饲毒蚜虫的数量和病叶级数,计算蚜害比值和平均严重度后进行抗蚜性和抗BYDV性评价。【结果】72份燕麦材料中,无免疫蚜虫和BYDV材料。抗蚜性评价结果表明,14份材料抗蚜、58份材料感蚜;抗BYDV性评价结果表明,自然接种后,9份材料抗病,63份材料感病,而人工接种后,6份材料抗病,66份材料感病。【结论】燕麦抗蚜和抗BYDV材料较少,抗蚜性与抗BYDV性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人工接种BYDV较自然感染BYDV易增加病害严重度。QO245-7和白燕2号对蚜虫分别表现中感,对BYDV一致表现抗病,是优质的抗蚜和抗BYDV材料,在今后大面积推广中可优先考虑。
水杨酸对厚皮甜瓜采后病害及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范存斐, 毕阳, 王云飞, 任亚琳, 杨志敏, 王毅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584-58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22
摘要
(
)
PDF
(33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采后水杨酸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和苯丙烷代谢的增强作用。【方法】以‘玉金香’厚皮甜瓜为试材,用4 mmol•L-1水杨酸采后常温浸泡10 min,测定处理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直径和自然发病率的抑制,以及对果实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水杨酸处理不仅明显降低了果实损伤接种T. roseum的病斑直径,而且还显著减轻了常温贮藏期间果实的自然发病率。水杨酸处理明显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和肉桂酸羟化酶(C4H)的活性,处理后6 d,其C4H和4CL活性分别比对照高1.0和2.8倍,10 d时PAL活性为对照的1.6倍。此外,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果实的总酚以及木质素含量,处理后4 d和10 d果实木质素和总酚含量分别高出对照30.6%和30.0%,但处理对类黄酮含量影响不大。【结论】采后水杨酸处理能够通过诱导厚皮甜瓜的苯丙烷代谢增强果实对采后病害的抗性。
月季丁香酚合成酶基因RhEGS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晏慧君, 张颢, 蹇洪英, 王其刚, 邱显钦, 张婷, 唐开学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590-59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23
摘要
(
)
PDF
(65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月季丁香酚合成酶基因RhEGS1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其序列及表达特征,并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分析,为深入探讨丁香酚合成酶的生化特性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发表的其它植物EGS基因序列的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结合RACE技术,获得RhEGS1的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半定量RT-PCR对不同组织及不同花发育时期RhEGS1进行表达分析。采用Gateway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蛋白表达。【结果】月季RhEGS1 的cDNA全长为1 207 bp,包含一个927 bp的ORF,编码309个氨基酸。同源序列比对发现RhEGS1与仙女扇的CbEGS2有83.87%的同源性,与矮牵牛PhEGS1具有81.55%同源性。表达谱分析表明,RhEGS1主要在雄蕊中表达, 且在花盛开期表达最强,而在花蕾期及凋谢期表达较弱。原核表达分析发现,在37℃、0.5 mmol•L-1 IPTG 诱导4 h 后,携带RhEGS1 ORF 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生成了大量的分子量约为35 kD 的蛋白质,其分子量大小与预测的理论值相一致。【结论】从月季雄蕊中克隆到丁香酚合成酶基因RhEGS1,具有EGS基因的结构特征和完整的编码框,且在盛开期雄蕊中表达量最高。
猪肉品牌连锁店顾客忠诚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南京市消费者的问卷调查
王海涛, 王凯, 王勇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 598-606.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24
摘要
(
)
PDF
(30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考察品牌猪肉专卖店顾客忠诚评价等消费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设置变量并对品牌猪肉专卖店顾客忠诚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品牌猪肉专卖店顾客满意具有多维度性且各维度间存在共变关系,其中,猪肉产品属性满意对顾客忠诚的总驱动效应最大,顾客关系信任对顾客忠诚的直接效应最大,转移成本对顾客忠诚的形成有正向影响。同时,顾客特征变量(年龄和收入)对顾客忠诚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注重品牌猪肉专卖店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培育顾客关系信任,同时考虑消费者特征,如性别、年龄与收入等对市场进行细分,提高顾客转换成本,进而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猪肉专卖店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