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4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7-11-10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
    利用基础导入系分析粳稻基因的遗传效应
    陈庆全,穆俊祥,周红菊,余四斌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387-2394 . 
    摘要 ( )   PDF (46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了有效地评价粳稻等位基因在籼稻遗传背景中的遗传效应,为籼粳亚种间优良基因的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为供体亲本、籼稻品种珍汕97B(Zhenshan 97B)为受体亲本,经过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88个基础导入系, 每个导入系具有相同的籼稻遗传背景,且只含有一个或少数粳稻的导入片段,每个导入系的导入片段叠加起来能覆盖整个粳稻的染色体。利用基础导入系群体进行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的数量性状基因(QTLs)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9个具有显著遗传效应的位点(QTLs)。其中6个QTL具有正向的加性效应和超显性效应,其余23个QTL具有负向的加性效应和超显性效应。【结论】一些粳稻基因导入到籼稻中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效应;超显性效应对水稻籼粳杂种优势起重要作用。
    水稻铵转运蛋白基因OsAMT1;4 和OsAMT5的特征分析、功能和表达
    邓若磊,谷俊涛,路文静,徐海荣,曹云飞,肖 凯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395-2402 . 
    摘要 ( )   PDF (93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阐明水稻铵转运蛋白基因OsAMT1;4 和OsAMT5的编码蛋白特征、功能和表达。【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揭示目的基因的编码蛋白特征;通过铵离子吸收缺陷的酵母突变体功能互补技术,鉴定上述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采用RT-PCR技术,研究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OsAMT1;4和OsAMT5的编码阅读框为1 497 bp和1 377 bp,分别编码498和458个氨基酸残基。OsAMT1;4和OsAMT5均具有11个跨膜域,分别归属与AMT1和AMT2亚家族。OsAMT1;4和OsAMT5均具有使NH4+吸收缺陷的酵母突变体重新恢复吸收NH4+的能力。OsAMT5在叶中特异表达,随NH4+浓度增加表达增强;在不同NH4+浓度和时间处理中,根、叶均未检测到OsAMT1;4的转录本。【结论】OsAMT1;4和OsAMT5在水稻中具有吸收或转运NH4+的功能。OsAMT5为叶特异表达,OsAMT1;4的表达受到NH4+因子外其他因素的调节。
    西藏普通小麦地方品种特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合“Tibetan Dx5*+Tibetan Dy10”中Tibetan Dy10亚基基因测序与分析
    颜泽洪,代寿芬,刘登才,魏育明,郑有良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403-2408 . 
    摘要 ( )   PDF (39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鉴定在西藏小麦地方品种中发现的特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合“Tibetan Dx5*+Tibetan Dy10”中的Tibetan Dy10亚基是否与普通小麦Dy10亚基为同一亚基。【方法】利用SDS-PAGE分析和Tibetan Dy10亚基基因的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Tibetan Dy10亚基与普通小麦中Dy10亚基广泛存在的Dx5+Dy10组合形式中的Dy10亚基的分子序列非常相似,但分别在2个六肽中的1个氨基酸部位发生替换,第335位的甘氨酸(G)和第451位的谷氨酰氨(Q)在Tibetan Dy10 中均被替换为精氨酸(R)。【结论】Tibetan Dy10与普通小麦中常见的Dy10亚基基因的DNA序列存在微小差异,属于Dy10位点的一个新变异。
    氮胁迫和正常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刘宗华,汤继华,卫晓轶,王春丽,田国伟,胡彦民,陈伟程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409-2417 . 
    摘要 ( )   PDF (52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氮胁迫和正常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方法】以优良玉米杂交种“农大108”的一套203个F2:3 家系为材料,构建了包含189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在施氮(N+)和不施氮(N-)条件下,通过一年两点的田间试验,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和百粒重等6个穗部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亲本许178对N胁迫的敏感程度远小于黄C;F2:3群体的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与单株产量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郑州和新郑两地,2种氮处理水平下定位了玉米穗部性状的53个QTL,其中郑州点检测到28个QTL,主要集中在第2、8和9染色体上(占57.14%);新郑点检测到25个QTL,主要分布在第1、2、6、7和8 染色体上(占60%);在所检测到的53个QTL中,表现加性、部分显性、显性和超显性效应的QTL依次为13(24.5%)、20(37.7%)、6(11.3%)和14(26.4%)个,单个QTL解释表型变异介于7.1%~23.3%之间。N+条件下6个性状在两个地间检测到的QTL数量明显高于N-条件下检测到的QTL数量,同时在郑州点2种氮处理水平下检测到3个相同的QTL(qED2a, qKW8a, qKW10a),新郑点检测到1个相同的QTL(qEL1a),推断在缺氮条件下检测到的各性状特异表达的QTL可能与玉米的氮高效利用有关。【结论】在两地、2种供氮水平下所定位的53个穗部性状QTL,主要集中在第1、2、8和9染色体上,部分显性和超显性效应的QTL占60%以上。
    大豆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邱丽娟,王昌陵,周国安,陈受宜,常汝镇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418-2436 . 
    摘要 ( )   PDF (47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通过综合利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模拟与遗传育种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大豆分子育种可对大豆从表型到分子等多个层次进行遗传操作,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最终实现大豆品种的定向遗传改良。本文介绍了中国大豆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的开创者,将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国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比较,由于知识所限对未提及的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在此致歉。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大豆分子育种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差距普遍存在,然而,有些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如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等方面则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笔者认为,大豆分子育种正朝着遗传图谱信息多元化、基因发掘规模化、分子育种技术高效化、分子育种理论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TrxS基因的表达及其对大麦种子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卫 丽,尹 钧,黄晓书,孔维威,邓德芝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437-2442 . 
    摘要 ( )   PDF (37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TrxS基因对大麦种子发芽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为TrxS基因对大麦种子代谢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以转TrxS基因啤酒大麦株系为材料,从分子水平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证明TrxS基因在RNA水平上能够表达;转基因大麦籽粒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明显提高,发芽1-5d转基因大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比对照分别增加5.86%、75.24%、118.51%、71.02%和22.99%,β-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9.29%、14.68%、35.47%、23.62%和2.67%;种子的发芽能力提高。【结论】TrxS基因能够促进种子发芽。
    耕作栽培·生理生态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灌浆动态的影响
    胡 健,杨连新,周 娟,王余龙,朱建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443-2451 . 
    摘要 ( )   PDF (32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揭示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籽粒灌浆动态的影响。【方法】利用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系统,以武香粳14为供试材料,CO2浓度设正常CO2(Ambient)和高CO2(FACE,Ambient+200μmol•mol-1)2个水平,施N量设低氮、中氮和高氮(150、250、350 kg•ha-1)3个水平,测定各处理稻穗不同部位籽粒的灌浆进程,利用Richards方程拟合。【结果】(1)FACE处理明显提高了低氮水平实测最终米粒重,稻穗上、中、下部米粒增重分别为11.1%、10.9%和9.4%,全穗平均增重10.6%,而对中、高氮水平下粒重的影响较小;(2)FACE处理普遍提高了稻穗各部位籽粒灌浆的相对起始势;(3)FACE处理明显提高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低、中、高3种施氮条件下,全穗平均增幅分别为32.9%、36.9%和40.4%,稻穗上部籽粒增幅高于中、下部籽粒;同时明显提高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低、中、高3种施氮条件下增幅分别为20.3%、25.8%和31.0%;(4)FACE处理总体上延迟了灌浆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最大灌浆速率时间的粒重增加,实灌时间缩短;从水稻籽粒灌浆阶段划分特征来看,FACE明显延长了灌浆前期持续时间,缩短了灌浆中期及后期持续时间。【结论】FACE处理提高了灌浆相对起始势、最大及平均灌浆速率,灌浆前期时间延长而灌浆中、后期时间缩短,总灌浆时间明显缩短,各粒位米粒重在低氮条件下明显增加而中、高氮条件下无明显变化。
    小麦抗旱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王士强,胡银岗,佘奎军,周琳璘,孟凡磊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452-2459 . 
    摘要 ( )   PDF (42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对分别种植于干旱棚和大田自然降水两个条件下的65个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与其抗旱指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各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各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程度大小依次为:气孔导度(0.7995)、光合速率(0.7909)、蒸腾速率(0.7556)、可溶性糖含量(0.7467)、丙二醛(MDA)含量(0.7336)、游离脯氨酸含量(0.7267)、穗长(0.7102)、穗粒数(0.7095)、千粒重(0.7005)、水势(0.6959)、有效分蘖数(0.6951)和株高(0.6866)。并依据各品种的加权抗旱指数对参试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可以较好的反映品种的选育及适应地区。参试品种中较抗旱的品种有洛旱6号、晋麦47、陕麦168、小偃6号等。【结论】与抗旱指数关联度最大的是和叶片气孔相关的生理生化性状,它们在作物受到干旱胁迫时所受的影响最大,与作物抗旱性关系最为密切。因而可以选用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生理生化性状进行小麦抗旱性的以性状为基础的选择,以提高选择效率。
    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号的冠层特性与产量性状研究
    张 伟,谢甫绨,张惠君,宋显军,王海英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460-2467 . 
    摘要 ( )   PDF (48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超高产大豆的株型优势,对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的形态和生理性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与普通大豆辽豆11号进行多年对比试验,对株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从苗期到盛荚期,辽豆14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要低于辽豆11号,但在盛荚期以后,则高于辽豆11号;从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看,超高产大豆品种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下部叶片衰老慢;辽豆14号不同节位叶柄长度和叶形指数的变化更加合理,在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使更多光能透射到冠层中下部,使群体下部无截获散射更大,平均叶倾角也更大;辽豆14号的叶面积指数与光合势达最大时期比辽豆11号略晚,但辽豆14号高叶面积指数维持的时间长,后期下降缓慢;在结荚期前辽豆14号生物产量的积累与辽豆11号差异不显著,但在结荚期以后要显著大于辽豆11号。在结荚期以后辽豆14号光合产物向荚的累积速度要显著大于辽豆11号,使辽豆14号最终粒茎比较大。【结论】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盛荚期到鼓粒末期的叶层结构有利于冠层保持良好的受光态势,维持较高的LAI和光合势,全冠层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及光合产物转化能力,这是超高产大豆高产的重要原因。
    高温胁迫下转甜椒正义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GPAT)烟草缓解PSⅡ光抑制
    颜 坤,陈 娜,曲妍妍,郭 峰,孟庆伟,赵世杰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468-2473 . 
    摘要 ( )   PDF (4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类囊体膜脂组成与高温光抑制的关系。【方法】以转甜椒正义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GPAT)的烟草植株为试验材料,测定了类囊体膜脂组成,高温胁迫后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转基因烟草植株类囊体膜的单半乳糖甘油二脂(MGDG),双半乳糖甘油二脂(DGDG),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脂(SQDG)和磷脂酰甘油(PG)的饱和程度均上升,其中MGDG饱和程度增加了16.2%,上升幅度最为显著。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转基因烟草植株与野生型植株Fv/Fm,ΦPSⅡ和Pn逐渐下降,但转基因植株下降幅度小于野生型,48℃时差异最为显著。【结论】转基因烟草植株类囊体膜脂脂肪酸饱和度增加,提高了PSⅡ热稳定性,缓解了PSⅡ光抑制。
    植物保护
    水稻瘤矮病毒基因组第6片段(S6)序列测定与分析
    刘福秀,阮小蕾,何云蔚,李华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474-2480 . 
    摘要 ( )   PDF (31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水稻瘤矮病毒(RGDV)基因组结构与功能。【方法】根据已报道的RGDV基因组各片段末端序列及其反向重复特性,采用4轮RT-PCR的方法扩增RGDV基因组第6片段(S6),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得到了该病毒S6的全序列。S6全长1 651 bp,G+C含量39.13%,包含一个长的ORF,起始于第25位,终止于第1 497位,编码49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3.3 kD。 【结论】该蛋白与伤瘤病毒(WTV)的P7的相似性为30.0%,与水稻矮缩病毒(RDV)的P7的相似性为31.7%。这是RGDV S6全序列的首次报道。
    外源茉莉酸处理对Bt玉米直接防御物质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冯远娇,王建武,骆世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481-2487 . 
    摘要 ( )   PDF (38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Bt(Bacillus thuringiensis)玉米(Zea mays L.)是全球商品化程度最快的抗虫转基因作物之一,协调利用其内在防御机制和人工导入抗性是目标害虫抗性风险综合管理和第2代抗虫转基因作物培育的主要策略之一。【方法】采用基因表达分析、化学物质分析和ELISA蛋白定量方法,研究外施信号物质茉莉酸对Bt玉米34B24 (Mon810)及其同源常规玉米34B23幼苗叶片直接防御物质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外源茉莉酸处理能诱导34B24和34B23处理叶(第1叶)中LOX、PR-2a、MPI和PR-1基因的表达,第1叶丁布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3%和18%、总酚含量分别增加24%和12%。茉莉酸处理使34B24第1叶中的Bt蛋白含量增加了13%,但第2叶中的显著降低了27%。与34B23相比,茉莉酸对34B24的诱导作用更强,并具有系统性。【结论】人工外施茉莉酸的条件下,Bt玉米人工导入抗性(Bt基因)和自身化学防御过程之间的互作关系是协同的。
    转基因抗虫棉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种群动态及nptⅡ基因漂移研究
    邓 欣,赵廷昌,高必达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488-2494 . 
    摘要 ( )   PDF (4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的种群动态变化,并监测nptⅡ基因向叶围细菌漂移的情况。【方法】采用常规培养的方法分析转基因抗虫棉33B、SGK321和GK12、受体棉33、石远321和泗棉3号叶围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细菌在整个生育期的种群动态变化,并以质粒pBI121为对照,根据nptⅡ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菌落PCR方法对分离的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进行nptⅡ基因漂移监测。【结果】6个棉花品种的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总数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同一棉花品种不同采样时间之间差异显著,而同一采样时间抗虫棉和对应的受体棉间多数差异不显著。在转基因抗虫棉品种SKG321,GK12及受体棉泗棉3号的叶围细菌中发现阳性片段。【结论】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的总数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抗虫棉与对应的受体棉之间多数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抗虫棉中的nptⅡ基因可能向叶围细菌漂移。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回文广,赵廷昌,Schaad N W,孙福在,王建荣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495-2501 . 
    摘要 ( )   PDF (5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在中国为新发生的病害,其病原菌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危害瓜果造成品质下降。该病为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因此种子检疫成为防治此病害的重要手段。【方法】通过实验,将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针对哈密瓜果斑病的种子带菌检测方法Bio-IMS-Real-time PCR。【结果】经过人工模拟种子带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成功地检测出1 000粒种子中的1粒带菌种子(带菌量约为1.04×105 CFU/种子,经计算,可以检测的最初浓度为2 CFU•ml-1 ASCM培养液),且信号较强。【结论】该检测方法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检测的精度,也为生产实践中哈密瓜果斑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王运生,谢丙炎,万方浩,肖启明,戴良英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02-2506 . 
    摘要 ( )   PDF (22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是中国一类检疫对象,随着国际贸易日益加剧,该线虫传入中国的风险也日益加大,急需对其适生性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已广泛用于物种潜在分布预测的GARP与MAXENT两种生态位模型预测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阈值依赖和非阈值依赖比较。【结果】两个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相似穿孔线虫的潜在地理分布;预测在中国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包括海南、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经检验MAXENT预测结果较GARP好。【结论】相似穿孔线虫可随花卉苗木的国际运输传入中国,并可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及花卉进出口大省云南省等地区发生;上述地区的进出口口岸应加强对相似穿孔线虫的检疫工作。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
    中国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来源分析
    曾希柏,李莲芳,梅旭荣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07-2517 . 
    摘要 ( )   PDF (3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系统了解并客观评价中国菜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状况,促进中国蔬菜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方法】系统收集了1989年以来中国蔬菜土壤重金属研究的相关资料,并利用相关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中国菜地土壤重金属中以Zn含量最高,其次是Cr,再次是Cu;而毒性较大的元素As、Hg、Cd的含量相对较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8.03、0.12、0.28 mg•kg-1。与国家土壤质量II级标准GB15618-1995(6.5<pH<7.5)相比,Cd含量超标的问题较为突出,全国约24.1%的菜地样本超标;Hg含量其次,样本超标率为10.3%;As的超标率为9.2%。各种重金属按含量超标率排序为:Cd>Hg>As>Zn>Cu>Cr>Pb。若按地区比较,则东部地区Cd含量超标较为严重, 其次是Hg和Zn;中部地区以As和Cd含量超标为主,亦存在少量的Hg、Zn、Cu超标;西部地区亦以As、Cd超标为主,并伴随有少量的Cu、Cr和Hg超标。不同类型菜地比较,工矿/污灌区菜地的As、Cd、Hg、Zn含量均最高,尤其是其Hg含量平均高达2.36 mg•kg-1,超出其它类型菜地含量的10.5~21.1倍;设施菜地的Cu、Cr含量在所有类型中是最高的,而城市郊区菜地则Pb含量相对较高。对全国各地的蔬菜基地进行单独分析,发现除Pb含量稍高外,其它几种重金属的含量均较低,全国普通菜地的整体质量状况较好。【结论】在中国当前菜地利用方式下,除工矿/污灌菜地、市郊菜地土壤中个别重金属含量超标外,中国菜地土壤、特别是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基本上未超过国家标准,整体质量状况较好。
    关中地区两种不同农业管理方式下土壤微形态特征
    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张 旭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18-2526 . 
    摘要 ( )   PDF (52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不同土壤微形态特征的研究和对比,试图阐明农业管理方式对土壤发育过程和方向的影响。【方法】用偏光显微镜和NIKON NISBR2.2软件对土壤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灌溉和非灌溉土壤均具有Ap1-Ap2-BC剖面构型, 但前者分异更明显;粗颗粒矿物组合均以石英和长石占绝对优势;与非灌溉土壤相比, 灌溉土壤Ap1和Ap2层中颗粒的长度、等圆直径、周长、面积、圆度、C/F(10μm)值降低的程度更大,残积粘土数量更多且出现一定数量的淀积粘土,孔隙形态更规则和孔壁更光滑。【结论】农业管理方式对土壤剖面分异和微形态有显著的影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灌溉可增强风化强度,使颗粒形态细化和园化程度增强,残积粘土数量显著增加且可出现淀积粘土,但对粗颗粒主要矿物组合影响不明显。
    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制下氮肥施用量研究
    何传龙,郭熙盛,王文军,武 际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27-2534 . 
    摘要 ( )   PDF (23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土壤无机氮含量对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施用氮肥与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为该轮作制高产优质安全的氮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0、90、180、270、360、450 kg•ha-1 6个施氮水平在两种无机氮含量土壤上春甘蓝、玉米、冬甘蓝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甘蓝水溶性糖、Vc、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供试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影响第一季春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土壤无机氮含量高,春甘蓝最大施氮量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对后茬冬甘蓝影响减弱,表明土壤无机氮变化活跃,只对当季作物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当地习惯施氮量高出甘蓝获得最大产量施氮量的1.8~3.2倍,已引起地下水NO3--N的富积。施氮量和土壤剖面中无机氮含量均影响甘蓝氮肥利用率,甘蓝套玉米有利于高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氮肥用量低时(用量在90 kg•ha-1以内时),可同时提高甘蓝的产量和品质;氮肥用量进一步提高时,甘蓝产量还可进一步提高,但品质下降;当氮肥用量过高时,则甘蓝产量品质均下降。因而在生产上要获得优质蔬菜产品,需要减少氮肥用量降低产量来获得。【结论】土壤无机氮含量与当季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氮肥用量和氮肥利用率密切相关。砂姜黑土氮肥后效明显,甘蓝与玉米轮作能提高高氮处理氮肥利用率。氮肥用量影响甘蓝产量和品质,要获得较好品质的蔬菜,必须减少氮肥用量降低产量来获得。
    滴灌施肥中施氮量对两年蔬菜产量、氮素平衡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张学军,赵 营,陈晓群,吴礼树,胡承孝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35-2545 . 
    摘要 ( )   PDF (49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滴灌施肥中传统施氮和减氮的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温棚两年蔬菜的产量、氮素平衡和硝态氮累积及淋洗状况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4~2006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条件下,以番茄-番茄-黄瓜-番茄四茬蔬菜为材料,研究滴灌施肥中的传统施氮和减氮两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温棚两年蔬菜的产量、氮素平衡和硝态氮累积及淋洗状况的影响。【结果】在前两茬传统施氮与增(减)氮两处理,对番茄的产量与吸氮量影响不大,在第三、四茬随着施氮量的下调,蔬菜果实产量、总吸氮量受到影响,第4茬番茄产量比第1茬下降了48.7~72.3 t•ha-1;不同施氮处理会造成对当季蔬菜收获后土壤表层0~30 cm NO3--N累积量高,在第4茬番茄收获后,在表层NO3--N累积量比第1茬下降了91.1%~92.2%,同时造成下茬蔬菜收获后土壤NO3--N累积量向下层运移,第2茬冬春茬番茄收获后,在60~90 cm土层NO3--N累积量比第1茬增加了105.4%~137.3%,在第3茬秋冬茬黄瓜收获后,90~120 cm土层NO3--N累积量比第1茬增加了4.8%~30.8%,而120 cm以下土层NO3--N累积变化不大;连续种植四茬蔬菜,有机肥也有向下淋失的可能。第4茬番茄收获后,在有机肥处理和有机肥后效处理中60~90 cm土层的NO3--N累积量比第2茬高22.7%;在黄瓜-番茄种植体系下,滴灌量及土壤表层水分含量对土壤溶液NO3--N含量有直接影响,表层土壤溶液中NO3--N有不断向下层淋洗的趋势,施氮量高的处理表现的更为明显;四茬蔬菜整个种植体系下氮素平衡,在氮素的总输入项中,以施氮量和灌溉水为主,总输入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输出项中以Nmin残留为主。【结论】在当地设施蔬菜滴灌施肥条件下,传统施氮量800 kg•ha-1过高并没有使当季蔬菜增产,造成当季蔬菜收获后土壤表层0~30 cm NO3--N累积量高,并对下茬蔬菜收获后有向下淋失的趋势影响,因此采取减量施氮是切实可行的。在有机肥和磷钾肥配施基础上,秋冬茬番茄氮肥推荐施用量在100~150 kg•ha-1、冬春茬番茄推荐施氮量在250~300 kg•ha-1、秋冬茬黄瓜氮肥推荐施用量在400~450 kg•ha-1。
    不同局部根区供水对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过程的调控效应
    杜太生,康绍忠,张建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46-2555 . 
    摘要 ( )   PDF (61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了阐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主根系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调控机制。【方法】以温室盆栽棉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全部根区均匀灌溉(BRI)、根系分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部分根区灌溉(FPRI)3种灌水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过程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诱发棉花叶片的水分保护机制,在不明显降低光合速率的条件下降低植株叶片的奢侈蒸腾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增强棉花的渗透调节能力,使叶片保持较高的膨压。【结论】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能够调整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有效控制作物生长冗余,调节光合产物在根冠间的比例和分配,棉花应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可优化根冠比,刺激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的补偿效应。
    园艺
    小白菜幼苗对二氧化氮胁迫的应答及过氧化氢的调节
    马纯艳,徐 昕,郝 林,曹 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56-2562 . 
    摘要 ( )   PDF (39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小白菜幼苗对二氧化氮(NO2)急性胁迫的应答及过氧化氢(H2O2)的调节作用。【方法】在自制的熏气箱中对供试植株进行NO2(浓度分别为0.25、0.5、1.0和2.0 μl•L-1)熏蒸24 h (10﹕00~次日10﹕00),测定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延长熏气至7 d,每天7 h (8﹕00~15﹕00),测定植株的生长速率。为了评价外源H2O2在植株对NO2应答中可能的调节作用,熏气前1 d对试验组叶面喷洒10 mmol•L-1 H2O2溶液(相当于每棵植株喷洒约1 mg H2O2),对照组喷洒等量蒸馏水。【结果】0.25 μl•L-1 NO2促进小白菜生长,而0.5 μl•L-1及以上浓度NO2使植株生长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N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增加;1 μl•L-1及以上浓度NO2使老叶片出现坏死,绿色部分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硝酸盐(NO3-)含量增加,抗坏血酸(ASA)含量和光合速率下降,但气孔导度不受影响。10 mmol•L-1 H2O2预处理显著减轻NO2对植株的不利影响,其中生长速率、ASA和MDA含量等与只通入碳滤空气的对照水平相当,光合速率明显恢复,但NO3-含量和NR活性没有变化,SOD和CAT活性被进一步诱导,气孔导度降低。【结论】NO2急性胁迫引发了小白菜幼苗氧化胁迫伤害;H2O2预处理提高了小白菜的抗氧化能力,增强了对高浓度NO2的耐受性;NO2熏蒸使小白菜叶片NO3-含量增加。
    苹果加工品种果实中的酚类物质与褐变
    宋 烨,翟 衡,刘金豹,杜远鹏,陈 锋,魏树伟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63-2568 . 
    摘要 ( )   PDF (35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加工苹果品种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与果实褐变的关系,为选择加工品种和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Folin-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分析了10个苹果加工品种(4个酿酒品种、6个制汁品种)的果实酚类物质组成、果实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因品种类型而异,苦涩酿酒苹果总酚含量高于甜或酸苹果。原花青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及儿茶素是苹果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苹果特征酚类物质根皮苷在苦绯甘品种中大量存在。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原花青素、儿茶素和根皮苷相关性较高,绿原酸与果实的褐变度相关性较低。【结论】酚类物质含量与苹果加工品种类型有关,酿酒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制汁品种。果实中黄烷-3-醇含量对褐变度影响较大。
    温室标准切花菊叶面积预测模型研究
    杨再强,罗卫红,陈发棣,顾俊杰,李向茂,丁琪峰,赵才标,陆亚凡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69-2574 . 
    摘要 ( )   PDF (40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一个温室标准切花菊的叶面积指数预测模型。【方法】根据光温对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出叶和展叶速率的影响,通过不同定植期和不同品种的试验,以综合考虑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日长的生理辐热积为预测指标,建立了温室标准切花菊叶面积预测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模型对温室标准切花菊的叶面积指数的预测精度较高,预测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和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94和0.75。基于生理辐热积的预测模型对叶面积指数的预测精度比积温法和比叶面积法分别提高了48.2%和84.6%。【结论】本研究的叶面积指数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模型参数少,机理性强,可以为温室标准切花菊生长和外观品质的预测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花生蛋白高水分挤压组织化过程中的化学键变化
    魏益民,张 汆,张 波,康立宁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75-2581 . 
    摘要 ( )   PDF (64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从挤压产品微观结构、化学键变化和蛋白质酰化改性等方面,探讨花生蛋白高水分挤压组织化结构的形成机理。【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挤压产品的微观结构,利用物性测定仪分析挤压产品的质构特性,用化学分析方法对蛋白质中的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进行分析,采用琥珀酰化的方法对花生蛋白进行酰化处理。【结果】蛋白质溶解度试验结果显示,随挤压温度的升高,花生蛋白的溶解度迅速降低,在含2%SDS和2%SDS+2%2-ME缓冲液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最高达76.89%(140℃),说明挤压产品中以非共价键结合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随挤压温度的增加,二硫键含量在140~150℃范围内呈缓慢下降趋势,在155℃时显著降低。花生蛋白质酰化后,挤压产品的硬度、咀嚼度和组织化度等显著降低,相应的微观结构也显示出显著的变化。【结论】在花生蛋白高水分挤压组织化过程中,疏水作用和氢键起主要作用,其次是二硫键。在挤压过程中,花生蛋白分子内原有的二硫键含量降低,可能发生了部分断裂,高温会加速该反应的进行。酰化改性明显干扰了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利于挤压产品良好组织化结构的形成。
    一氧化氮和外源乙烯处理对肥城桃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刘孟臣,宋卫红,朱树华,周 杰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82-2586 . 
    摘要 ( )   PDF (3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乙烯处理对肥城桃内源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并探讨NO与乙烯的拮抗作用。【方法】分别用10 μl•L-1 NO和1 000 μl•L-1 外源乙烯、10 μl•L-1 NO和1 000 μl•L-1 外源乙烯共同处理3种方式处理肥城桃果实,研究果实内源乙烯生物合成的变化。【结果】外源乙烯促进了肥城桃果实的内源乙烯生物合成;而NO通过显著降低果实中ACS和ACO的活性,明显抑制了肥城桃果实内源乙烯的生物合成。NO和外源乙烯共同处理的肥城桃果实内源乙烯生物合成低于外源乙烯单独处理而高于NO单独处理,表明NO对外源乙烯具有拮抗作用。【结论】NO抑制了果实内源乙烯的生物合成,且抑制了外源乙烯对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催化作用。
    红葡萄酒对金黄地鼠血浆脂质水平的影响
    郭金英,李 华,王 华,袁春龙,谢人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87-2592 . 
    摘要 ( )   PDF (57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红葡萄酒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50只雄性金黄地鼠,随机分为红葡萄酒组、红葡萄酒脱酒精样组、酒精组、高血脂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的4周内,除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处理组以15 ml•kg-1体重进行灌胃。第4周末,取金黄地鼠血浆测定血脂指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与高脂组比,红葡萄酒组、红葡萄酒脱酒精样组和酒精组金黄地鼠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极显著降低。各处理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极显著降低,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各处理组与高脂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肝脏指数显著降低。红葡萄酒组、红葡萄酒脱酒精样组和酒精组金黄地鼠血浆丙二醛值显著降低。【结论】红葡萄酒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畜牧·兽医·资源昆虫
    猪表皮生长因子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鉴定
    汪 洋,杨桂香,吴波浪,张万江,黄伟华,彭险峰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93-2599 . 
    摘要 ( )   PDF (58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猪表皮生长因子(pEGF)具有刺激静止期猪卵母细胞的成熟以及刺激仔猪胃肠上皮细胞成熟的功能,从而可以提高母猪繁殖率和降低断奶仔猪的应激。因此开发猪表皮生长因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用人工合成的pEGF 基因为模板,用PCR扩增获得pEGF-6His片段,将其克隆到载体pPIC9构建重组质粒pPIC9-pEGF并电转化毕赤酵母。用斑点杂交法筛选多拷贝整合转化子即基因工程菌,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纯化产物用抗His-tag 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蛋白质免疫印迹、氨基端测序鉴定、体外生物活性检测。【结果】斑点杂交法筛选中信号越强的转化子,甲醇诱导表达的目的蛋白含量越高。免疫印迹中可以观察到印迹条带。氨基端氨基酸测序发现纯化的表达产物含有2条肽链,其N-端15个氨基酸的序列分别与天然的pEGF以及Glu-Ala -pEGF的序列相同。体外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纯化的表达产物对BALB/c 3T3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作用。【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能高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猪表皮生长因子的基因工程菌。
    肉仔鸡体外消化模拟技术的研究
    张铁鹰,汪 儆,卢庆萍,雷祖玉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600-2606 . 
    摘要 ( )   PDF (2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建立了一套能够模拟肉仔鸡嗉囊、胃(肌胃和腺胃)和小肠消化与养分吸收的体外消化模拟装置,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测定体外养分消化率的方法,确定该装置透析液流速、透析袋截留分子量、饲料粉碎粒度和消化样品重量等适宜参数。【结果】粗蛋白和淀粉消化率随透析液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当透析液流速为2.0 ml•min-1时的粗蛋白和淀粉消化率显著高于流速为1.0和1.5 ml•min-1(P<0.01),但与2.5 ml•min-1的流速间无显著差异(P>0.05)。透析袋截留分子量由1 200~2 000 D增加到12 000~14 000 D时,粗蛋白和淀粉体外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1)。饲料样品粉碎粒度由过40目降至过60目筛后,粗蛋白和淀粉体外消化率随之提高(P<0.05)。当饲料样品为1.5 g时,粗蛋白和淀粉的体外消化率均显著低于0.5和1 g(P<0.01),而测定样品重量为0.5和1 g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检验该装置粗蛋白和淀粉体外消化率变异系数均小于5%,稳定性较好。【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肉仔鸡体外消化模拟装置适宜的透析液流速、透析袋截留分子量、饲料粉碎粒度和消化样品重量分别为2.0 ml•min-1、12 000~14 000 D、过60目和1 g样品重。
    水牛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冯贵雪,杨素芳,潘红平,卞桂华,石德顺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607-2614 . 
    摘要 ( )   PDF (40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主要探讨水牛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梳刮法从沼泽型水牛的卵巢中回收得到腔前卵泡,而后用McCoy's5a培养液在96孔培养板中体外培养5~10 d,在显微镜下观测腔前卵泡的形态与增长情况,并用台盼蓝染色鉴定腔前卵泡的存活情况。【结果】在培养液中添加100 µg•L-1的FSH能显著提高腔前卵泡培养5和10 d后的增长幅度,当同时添加50 mg•L-1的维生素C时增长幅度进一步加强;添加50 mg•L-1的维生素C能提高腔前卵泡培养10 d后的形态正常率,但对卵泡增长及存活没有影响;添加50 µg•L-1的EGF能提高腔前卵泡培养5 d的增长幅度,但对培养10 d后腔前卵泡的作用不显著。随着卵泡的直径增加,体外存活率升高,增长的幅度上升,异常率下降。60~100 µm的腔前卵泡用三维培养法(琼脂糖包埋)体外培养10 d的直径增长幅度显著高于二维培养法(琼脂糖铺底)和普通培养法,且形态异常显著低于二维培养法和普通培养法;100~140 µm卵泡用二维培养法培养的增长幅度最大,培养成活率最高。【结论】FSH能促进水牛卵泡的体外增长,维生素C能维持卵泡的正常形态结构,且两者的协同作用显著;水牛卵泡体外发育能力随其体积的增大而增强;三维培养法适宜于培养60~100 µm的卵泡,而二维培养法有利于100~140 µm卵泡的体外发育。
    鸭lepti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戴汉川,张晓伟,龙良启,伍晓雄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615-2620 . 
    摘要 ( )   PDF (48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鸭leptin在体外高效表达特点,探讨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功能。【方法】构建重组鸭leptin基因原核表达菌株,重组菌株经不同浓度IPTG和不同时间诱导后,对表达蛋白进行提取、纯化、复性和浓缩,经注射昆明小鼠后,对小鼠的体重﹑采食量和体脂含量进行分析。【结果】鸭leptin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特异性融合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20 kD,其中16 kD为鸭leptin基因表达产物,目的蛋白在0.2 mmol•L-1 IPTG的诱导下,表达量最高约占菌体总蛋白的57%。重组蛋白纯化﹑复性﹑浓缩后,能够明显降低小鼠摄食量、体重和体脂含量。【结论】鸭lepti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
    耐药性体外传递和耐药菌体内生存选择性研究
    宋 立,宁宜宝,张启敬,杨承槐,高 光,韩剑锋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621-2625 . 
    摘要 ( )   PDF (30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了进一步验证GyrA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耐药性的关系,阐明与染色体无关的细菌耐药性或耐药基因垂直传递和水平传递特点,阐明控制抗菌药使用对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作用。【方法】用PCR方法扩增了细菌GyrA和ParC基因;用耐四环素(TE)、氨苄青霉素(AMP)、复方新诺明(SXT)的大肠杆菌做供体菌,对TE、AMP、SXT敏感的大肠杆菌作受体菌,进行了体外结合传递试验;用耐药菌株在营养琼脂上垂直传递20代;在2组不携带耐药菌的SPF鸡消化道内分别接种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接种后混合饲养。【结果】发现耐环丙沙星(CIP)和恩诺沙星(ENR)菌株的GyrA基因表达的氨基酸第73和78位发生改变,parC基因表达的氨基酸没有变化;对TE、AMP、SXT的抗性能够在大肠杆菌之间水平传递,TE的结合传递频率为3×10-7;连传20代后菌株耐药性不变;耐药菌接种后3 d,2组鸡均分离到接种的菌株,但随时间推移,耐环丙沙星的菌株逐渐减少,23 d后消失。【结论】表明细菌对氟喹诺酮药的耐药表型与GyrA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细菌的非染色体耐药基因既能水平传播又能垂直传递,耐药菌能在鸡群中迅速扩散,但如果没有抗菌药的压力,又会很快从宿主体内消除。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体外抗菌抗病毒活性研究
    张 琇,吴发兴,孙 谧,王清印,王跃军,杨向科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626-2631 . 
    摘要 ( )   PDF (43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初步研究海洋微生物溶菌酶S-12-86(MMLS)体外抑菌与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法(MBC)测定MMLS对部分模式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通过细胞病变抑制实验法(CPE),研究MMLS在猪肾细胞(PK-15)中对伪狂犬病毒(PRV)的抑制作用。【结果】MMLS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作用的浓度范围在0.25~4.00 mg•ml-1之间,杀菌作用的浓度范围一般在0.25~8.00 mg•ml-1之间。在电镜下,可见MMLS能够使大部分白色念珠球菌的细胞壁出现严重变形,细胞质出现不均匀,细菌胞质中的空腔增多。MMLS的TC50为100.0 µg•ml-1,抑制伪狂犬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46 µg•ml-1,治疗指数(TI)为217;在病毒感染后的0、2、4、6和8 h添加MMLS,均有抑制伪狂犬病毒的作用。【结论】MMLS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和抗伪狂犬病毒作用。
    王浆高产蜜蜂与意大利蜜蜂卵期蛋白质组比较
    李建科,张 兰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632-2636 . 
    摘要 ( )   PDF (32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浆蜂)与原种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原种意大利蜜蜂)工蜂卵期3 d发育阶段蛋白质组。【方法】采用双向电泳的方法比较两个蜂种卵期发育蛋白质组。【结果】结果显示,两个蜂种卵期3 d所得6张胶图检测到的蛋白点均具有相同的分子量与等电点范围,分子量范围为11.00~94.00 kD,等电点范围为3.40~8.60。在工蜂卵3 d的发育过程中,浆蜂分别检测到502、523和516个蛋白点,而原种意大利蜜蜂分别检测到349、361和354个蛋白点。同时,卵期3天发育过程中,两个蜂种分别检测到180、151和197个共有的表达蛋白。此外,浆蜂还检测到322、372和319个特有蛋白,而原种意大利蜜蜂也分别检测到169、210、157个特有蛋白,这些蛋白90%以上都是低表达量蛋白。【结论】在工蜂胚胎发育过程中,浆蜂有更多的基因参与表达调控,特有蛋白可能与调节王浆产量相关的基因相关。
    研究简报
    中国南方春大豆收获前后种子劣变的抗性研究
    王 芳,王丽群,田 鑫,顾卫红,麻 浩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637-2647 . 
    摘要 ( )   PDF (34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南方春大豆种子易劣变,已成为该地区发展粒用型和菜用型大豆生产的重大障碍。【目的】对中国南方春大豆种质种子劣变抗性的鉴定筛选可获得抗性种质,从而为劣变抗性机理研究、遗传育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奠定种质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甲醇胁迫法和温箱蚀化法对92份中国南方春大豆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进行收获前和收获后种子劣变的鉴定。【结果】经筛选鉴定获得收获前种子劣变(田间劣变)相对较抗种质(发芽率≥80.00%、活力指数≥2.64和简易活力指数≥8.61)3个,收获后种子劣变较抗(耐贮藏)种质(发芽率≥80.00%、活力指数≥1.00和简易活力指数≥7.03)3个,双抗种质1个以及双不抗种质1个。【结论】中国南方春大豆种质收获前种子劣变抗性大于收获后种子劣变抗性,而且资源中收获前种子劣变抗性种质更为丰富;与种子活力和劣变性相关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简易活力指数等指标间皆呈极显著正相关;宜联合采用活力指数、简易活力指数和发芽率作为种质种子劣变评价鉴定指标。
    猪瘟病毒E2基因在百脉根叶绿体基因组中定点整合载体的构建
    杨宗岐,李轶女,张志芳,王 勇,沈桂芳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648-2654 . 
    摘要 ( )   PDF (48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猪瘟病毒主要抗原E2基因在百脉根叶绿体基因组中定点转化载体,为百脉根叶绿体的转化及用叶绿体生产动物可直接食用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用BLAST、DNAMAN等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对百脉根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选定同源重组片段,采用PCR、分子克隆技术进行载体构建和鉴定。【结果】在百脉根叶绿体基因组中选择合适的外源基因整合位点,设计引物用PCR扩增叶绿体同源片段,将同源片段克隆后,构建百脉根特异的叶绿体转化载体;构建的百脉根叶绿体定点转化载体pAKE2以扩增的1.35 kb psbA 和1.5 kb trnK两段相邻叶绿体 DNA为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同源重组片段,包含以叶绿体基因特异强启动子Prrn和终止子TpsbA为调控序列的E2基因表达盒和aadA壮观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盒。【结论】经PCR和酶切验证,所构建的转化载体符合预期设计。叶绿体转化及后续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用斑马鱼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力
    濮俊毅,黄新新,陆承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655-2658 . 
    摘要 ( )   PDF (2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菌株致病力各异,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建立了较为简便可靠的SS2致病力检测方法。【方法】选用1 005尾AB系斑马鱼(Danio rerio)以检测SS2不同分离株的致病力。检测8株基因型均为mrp+ef+、对猪有致病力的SS2菌株。【结果】结果斑马鱼接种菌株12 h后呈败血症病变,96 h内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在5.36×103至5.01×104 cfu之间。上述接种菌株的斑马鱼均从体内重新分离到接种菌。同时检测1株基因型为mrp-ef-、对猪无致病力的SS2菌株,斑马鱼接种后96 h内不表现任何病变,亦不出现死亡,对斑马鱼的LD50>106 cfu。SS2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对斑马鱼的LD50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斑马鱼可作为研究猪链球菌2型菌株感染的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