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吉浩, 周界光, 曲翔汝, 王素容, 唐华苹, 蒋云, 唐力为, $\boxed{\hbox{兰秀锦}}$, 魏育明, 周景忠, 马建. 四倍体小麦胚大小性状QTL定位与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203-216. |
[2] |
林萍, 王开良, 姚小华, 任华东. 基于转录组SNP构建油茶主要品种资源的分子身份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217-235. |
[3] |
严艳鸽, 张水勤, 李燕婷, 赵秉强, 袁亮. 葡聚糖改性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氮去向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287-299. |
[4] |
徐久凯, 袁亮, 温延臣, 张水勤, 李燕婷, 李海燕, 赵秉强. 畜禽有机肥氮在冬小麦季对化肥氮的相对替代当量[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300-313. |
[5] |
杨改青, 王林枫, 李文清, 朱河水, 付彤, 廉红霞, 张立阳, 滕战伟, 张黎杰, 任宏, 徐新颖, 刘新鹤, 魏钰轩, 高腾云. 基于昼夜节律的牛奶品质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379-390. |
[6] |
古丽旦,刘洋,李方向,成卫宁. 小麦吸浆虫小热激蛋白基因Hsp21.9的克隆及在滞育过程与温度胁迫下的表达特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 79-89. |
[7] |
冯向前,殷敏,王孟佳,马横宇,褚光,刘元辉,徐春梅,章秀福,张运波,王丹英,陈松. 南方稻区“早籼晚粳”栽培模式晚季灌浆期气象因子对晚粳稻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 46-63. |
[8] |
王浩琳,马悦,李永华,李超,赵明琴,苑爱静,邱炜红,何刚,石美,王朝辉. 基于小麦产量与籽粒锰含量的磷肥优化管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9): 1800-1810. |
[9] |
唐华苹,陈黄鑫,李聪,苟璐璐,谭翠,牟杨,唐力为,兰秀锦,魏育明,马建. 基于55K SNP芯片的普通小麦穗长非条件和条件QTL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492-1502. |
[10] |
马小艳,杨瑜,黄冬琳,王朝辉,高亚军,李永刚,吕辉. 小麦化肥减施与不同轮作方式的周年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589-1603. |
[11] |
范延艮,王域,刘富浩,赵秀秀,向勤锃,张丽霞. 茶树CsHIPP26.1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验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8): 1630-1641. |
[12] |
刘硕,张慧,高志源,许吉利,田汇. 437个小麦品种钾收获指数的变异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7): 1284-1300. |
[13] |
王洋洋,刘万代,贺利,任德超,段剑钊,胡新,郭天财,王永华,冯伟.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小麦低温冻害评价及水分效应差异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7): 1301-1318. |
[14] |
职蕾,者理,孙楠楠,杨阳,Dauren Serikbay,贾汉忠,胡银岗,陈亮. 小麦苗期铅耐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6): 1064-1081. |
[15] |
秦羽青,程宏波,柴雨葳,马建涛,李瑞,李亚伟,常磊,柴守玺. 中国北方地区小麦覆盖栽培增产效应的荟萃(Meta)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6): 109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