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冯向前,殷敏,王孟佳,马横宇,褚光,刘元辉,徐春梅,章秀福,张运波,王丹英,陈松. 南方稻区“早籼晚粳”栽培模式晚季灌浆期气象因子对晚粳稻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 46-63. | 
																																																																																																																																																
																					| [2] | 郭保卫,唐闯,王岩,蔡嘉鑫,唐健,周苗,景秀,张洪程,许轲,胡雅杰,邢志鹏,李国辉,陈恒. 两种机械化种植方式对优质晚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0): 3910-3925. | 
																																																																																																																																																
																					| [3] | 郭军,王克华,韩威,窦套存,王星果,胡玉萍,马猛,曲亮. 42日龄如皋黄鸡体重间接遗传效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9): 3854-3861. | 
																																																																																																																																																
																					| [4] | 李婷,董远,张君,冯志前,王亚鹏,郝引川,张兴华,薛吉全,徐淑兔. 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3): 2485-2499. | 
																																																																																																																																																
																					| [5] | 孟轶,翁文安,陈乐,胡群,邢志鹏,魏海燕,高辉,黄山,廖萍,张洪程. 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荟萃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1): 2121-2134. | 
																																																																																																																																																
																					| [6] | 韩展誉,吴春艳,许艳秋,黄福灯,熊义勤,管弦悦,周庐建,潘刚,程方民. 不同施氮水平下灌浆期高温对水稻贮藏蛋白积累及其合成代谢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7): 1439-1454. | 
																																																																																																																																																
																					| [7] | 熊若愚,解嘉鑫,谭雪明,杨陶陶,潘晓华,曾勇军,石庆华,张俊,才硕,曾研华. 不同灌溉方式对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7): 1512-1524. | 
																																																																																																																																																
																					| [8] | 杨陶陶,解嘉鑫,黄山,谭雪明,潘晓华,曾勇军,石庆华,张俊,曾研华. 花后增温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7): 1338-1347. | 
																																																																																																																																																
																					| [9] | 邹剑秋. 高粱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新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4): 2769-2773. | 
																																																																																																																																																
																					| [10] | 邹剑秋,王艳秋,李金红,朱凯. 优异高粱雄性不育系01-26A的组配降秆效应及其分子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4): 2814-2827. | 
																																																																																																																																																
																					| [11] | 赵春芳,岳红亮,黄双杰,周丽慧,赵凌,张亚东,陈涛,朱镇,赵庆勇,姚姝,梁文化,路凯,王才林. 南粳系列水稻品种的食味品质与稻米理化特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5): 909-920. | 
																																																																																																																																																
																					| [12] | 解松峰,吉万全,王长有,胡卫国,李俊,张耀元,师晓曦,张俊杰,张宏,陈春环. 小麦穗部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24): 4437-4452. | 
																																																																																																																																																
																					| [13] | 张剑搏,袁超,岳耀敬,郭健,牛春娥,王喜军,王丽娟,吕会芹,杨博辉. 不同动物模型对高山美利奴羊早期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比较[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6): 1202-1212. | 
																																																																																																																																																
																					| [14] | 高维维,陈思平,王丽平,陈立凯,郭涛,王慧,陈志强. 稻米蒸煮品质性状与分子标记关联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4): 599-611. | 
																																																																																																																																																
																					| [15] | 吕川根,邹江石. 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9): 1635-16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