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97年 第30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1997-03-20
无栏目
1997年 第2期 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0-0 .
摘要
(
)
PDF
(7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转基因植物食品中标记基因的安全性评价
贾士荣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1-15 .
摘要
(
)
PDF
(68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标记基因是筛选转基因植物的有效方法。目前转基因植物已广泛进行了田间试验,有些已被批准商业化应用。鉴于几乎所有转基因植物中都含有标记基因,且同一标记基因已转入不同的作物中,因此今后人们消费的食品中标记基因及其产物的含量将增大,其安全性引起了普遍关注。国际机构如FAO、WHO、OECD、以及美国的FDA、北欧部长委员会等都在研究和制订条例,我国尚未将遗传工程体(GMO)食品安全性的评价提到议事日程上。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重点以北欧部长委员会的出版物(1996)为兰本,结合国际机构的咨询研讨结论,就植物食品中标记基因的安全性评价作一综述,以供读者参考。
八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父本)杂交亲和性基因的研究
程治军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16-20 .
摘要
(
)
PDF
(19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矮源作交本的杂交结实率,受一对部分显性基因"Cr-cr"控制。小黑麦Y1005F#-8含有crcr基因,杂交结实率高达40%以上;小黑麦Y1139F#-7含有CrCr基因,杂交结实率在10%以下。Cr-cr基因可能位于八倍体小黑麦的R组染色体上。它影响着向八倍体小黑麦导入普通小麦有利基因的效率。
野败型水稻广亲和不育系064A的选育
陈深广,程式华,孙宗修,斯华敏,闵绍楷,应存山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21-26 .
摘要
(
)
PDF
(23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粳型广亲和系02428与籼型广亲和系培矮64的杂种F#-1进行花培,在80余份花培系中选出一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作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对野败型质核互作不育系珍汕97A作核置换,育成了野败型广亲和不育系064A。064A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广亲和性强,配合力高。其中与粳型恢复系9512组配的F#-1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优势非常明显,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模式
张万松,陈翠云,王淑俭,陈军营,张伟,袁祝三,荆清文,赵玉莲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27-33 .
摘要
(
)
PDF
(2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和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中,结合种子工作实践,研究总结出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并根据各类农作物遗传变异特点和良种繁育方式的不同,归纳为四种不同应用模式。该程序使原种生产周期缩短两年,并能从根本上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和纯度,还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工、节约种源、减少世代之功效。有利于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和种子标准化。
二棱大麦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闫新甫,徐绍英,李卫芬,陈浩军,朱军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34-41 .
摘要
(
)
PDF
(37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三倍体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分析了二棱大麦(Hordeum distichum L.)品种及其半双列杂交F#-2种子的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的两年资料。结果表明,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遗传除了异亮氨酸外均受种子直接基因效应和母体效应的控制。其中赖、苏和蛋氨酸的遗传以直接加性和母体显性效应为主。苯丙氨酸以种子直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缬、亮和异亮氨酸含量主要受控于种子直接显性效应。除缬氨酸外,其余氨基酸均存在明显的直接显性效应×环境互作。结果还发现赖氨酸含量的种子直接加性与母体加性之间存在较强的遗传正相关,并且普通遗传率(公式见影像原文)亦较高。这表明在杂交后代对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Ris φ1508的赖、苏和缬氨酸含量均较高,并有显著的正的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是改良赖氨酸含量较好的亲本。种子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种子直接杂种优势和母体杂种优势均不明显。
不同生育时期施氮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和粒重的影响
岳寿松,于振文,余松烈,许玉敏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42-46 .
摘要
(
)
PDF
(20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冬小麦春季二棱期、雌雄蕊原基形成期、四分体形成期和开花期施氮78.75kg/hm#+2对旗叶衰老及产量因素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分体形成期和雌雄蕊原基形成期施氮提高了旗叶衰老初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衰老后期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了叶片衰老期间细胞膜质过氧化水平及叶片衰老后期脱落酸积累量,延长了籽粒线性增重阶段持续时间,显著提高了粒重和籽粒产量。
开花后光照长度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韩天富,王金陵,杨庆凯,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47-53 .
摘要
(
)
PDF
(3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开花后光照长度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及开花后各发育阶段长度与大豆化学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光照长度对大豆化学品质有很大影响。光照长度的作用不仅涉及光合时间,而且与光周期本身的机制有关。长光照下大豆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上升,棕榈酸和油酸占脂肪的比例下降,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有所升高,硬脂酸含量存在处理间的显著差异,但与光照长度的关系复杂。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光照处理均对大豆化学品质有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化学品质性状与花荚期和鼓粒期长度关系密切,较长的开花后阶段有利于脂肪含量和亚油酸比例的提高。品种遗传特性对大豆化学品质性状的影响大于光照长度的作用。
脱落酸、吲哚乙酸和乙烯在猕猴桃果实后熟软化进程中的变化
陈昆松,张上隆,吕均良,陈青俊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54-57 .
摘要
(
)
PDF
(1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果实采后初期,ABA含量积累增加,早鲜和海沃特两品种分别于采后第3d和第4d达到最高值,随后迅速下降;后熟进程中,两品种的内源IAA水平均急速下降,并伴随出现乙烯跃变,两品种分别于采后第8d和第14d出现乙烯峰值;采后果实硬度急剧下降,两品种分别于第9d和第14d降至1.0kg/cm#+2以下;外源ABA处理可促进采后果实的乙烯生成,并加速乙烯跃变峰的到来和果实的软化;CaCl#-2采后浸果显著抑制了内源ABA合成增加,并延缓了果实后熟软化过程。ABA可能在猕猴桃果实软化进程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马存,简桂良,孙文姬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58-64 .
摘要
(
)
PDF
(34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顾了我国从50年代至今选育出的主要抗黄萎病品种。分析了抗黄萎病育种成效不够显著的主要原因;抗源缺乏,育种方法单一,抗性鉴定方法不规范和抗性遗传规律不清等。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农药混剂对害虫抗药性发展影响的探讨
茹李军,魏岑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65-69 .
摘要
(
)
PDF
(2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分析了从1977~1996年间23例杀虫剂混剂对10种害虫抗药性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以模型得出的理论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一个混剂能否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室内和田间的实验结果才是最可靠的,而不能单纯依靠模型的估计。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混配不一定都能够延缓抗药性,而作用机制相近的药剂混配也未必都不能延缓抗药性。多数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组成的混剂能明显延缓抗药性发展。
筛选磷高效小麦种质的磷源液相控制释放系统建立的原理和方法
刘国栋,李振声,李继云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70-76 .
摘要
(
)
PDF
(31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土壤溶液中磷素营养的特点,以小麦磷效率不同的典型基因型洛夫林10号和中国春等为材料,以Ca#-3(PO#-4)#-2为磷源,运用溶度积原理,首次建立了磷源液相控制释放系统这一磷营养缓冲液,用于对小麦不同磷效率基因型进行快速鉴定与筛选。结果表明,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外加0.75mmol/Lca#+[2+],在40d内就可实现对小麦不同基因型的筛选。从而否定了美国的Gerloff等的液培方法不能对植物磷效率基因型进行筛选与鉴定的结论。
红原鸡与云南地方鸡种的亲缘关系研究
刘坤凡,程光潮,王力,段章雄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77-80 .
摘要
(
)
PDF
(14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中国红原鸡滇南亚种与云南的茶花鸡、武定鸡、版纳斗鸡进行蛋白质(酶)多态(5个位点,11个等位基因)和血型(3个位点,12个等位基因)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地方鸡种血浆蛋白质有其独特的脂酶AB型;聚类结果呈现红原鸡-茶花鸡-武定鸡-版纳斗鸡这样一个亲缘关系阶梯图。
睾酮抗原主动免疫母羊生殖激素的变化及其与排卵数的相关
朱以萍,蔡中喜,杜先锋,王斌,马德禧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81-86 .
摘要
(
)
PDF
(25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头母羊经睾酮抗原(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于油-水-油双相包裹油佐剂中)主动免疫后排卵率(150%)与对照组(100%;N=10)相比显著提高。其体内3种甾体激素(睾酮,孕酮,雌二醇)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N=10;P<0.01);同时,免疫组内排双卵母羊(N=5)体内甾体激素的浓度又显著高于免疫组内排单卵母羊的水平(N=5;P<0.01)。抗体滴度水平亦表现出免疫组排双卵母羊显著高于免疫组排单卵羊的趋势(P<0.01)。而促黄体素的浓度在处理间和免疫组内排双卵、排单卵母羊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没有出现母羊的卵巢囊肿和不发情。这与采用相同免疫原但不同佐剂的研究报道有所不同。可见,不同的佐剂所引起的激素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式及其对母羊繁殖力和繁殖生理影响的途径和程度是不同的。
家禽动眼神经副交感核和Cajal中介核至脊髓的直接投射——HRP法研究
彭克美,林大诚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87-91 .
摘要
(
)
PDF
(14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微电泳导入法和微量注射法,将HRP分别引入脊髓的颈中部、颈膨大部和腰膨大部,逆行追踪了北京鸭、麻鸭、鹅、鸡、鸽子和鹌鹑6种家禽的上位神经元。结果发现:大量标记细胞不仅分布于中脑对侧红核,还分布于双侧的动眼神经副交感核(EW核),Cajal中介核和中央灰质,少量标记细胞分布于中脑网状结构和中缝核。标记细胞分布数量的规律是:颈中部引入HRP后,出现的标记细胞最多;颈膨大部引入HRP者次之;腰膨大部引入HRP后,出现的标记细胞最少。两种方法的实验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6种动物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各组实验中,在中脑的顶盖没有任何部位出现标记细胞。研究结果表明:家禽的中脑脊髓通路中,除了具有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和中缝脊髓束外,还存在着EW核至脊髓的直接传导通路和Cajal中介核至脊髓的直接传导通路。
中国水稻基因组计划标准实验材料的构建
孙宗修,朱旭东,董凤高,傅亚萍,熊振民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91-93 .
摘要
(
)
PDF
(13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掌叶半夏和半夏中发现对几种蚜虫有致死活性的蛋白
黄大昉,潘映红,张淑香,曹景萍,杨雪梅,张杰,尹蔚庄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94-95 .
摘要
(
)
PDF
(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甘蓝型与白菜型油菜杂交选育复果油菜
吴江生,周永明,刘后利,石淑稳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94-95 .
摘要
(
)
PDF
(10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棉蚜(Aphis gossypii)外寄生性天敌——卵形异绒螨(Allothrombium ovatum)的研究进展
张惠杰,李建社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95-96 .
摘要
(
)
PDF
(1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樱桃脱毒技术及无毒苗快速繁育研究
伍克俊,苟永平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2): 96-96 .
摘要
(
)
PDF
(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