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出版伦理声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97年 第30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97-01-20
无栏目
1997年 第1期 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0-0 .
摘要
(
)
PDF
(7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展望
吕飞杰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1-6 .
摘要
(
)
PDF
(30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成就,并且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面向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将从4个层次展开,并加强10个重点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同时加强国际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使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到2000年达到50%左右,2010年达到60%。
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抗性鉴定及利用研究初报
王武刚,姜永幸,杨雪梅,郭予元,郭三堆,倪万潮,陈志贤,田颖川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7-12 .
摘要
(
)
PDF
(24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北京和海南岛南繁基地对我国首批转基因棉花株系进行了抗棉铃虫性综合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龄幼虫取食转基因棉株嫩叶校正死亡率达80%~85%,幼虫越大死亡率越低。在网室内接虫和田间自然感虫的条件下,蕾铃被害率可控制在2%以下,顶尖被害率控制在10%以下,部分株系几乎不受危害。转基因抗虫棉花株系表现出对棉铃虫具有很高抗性和控制危害的能力,对棉铃虫的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安阳菌系致病力分化研究
宋晓轩,朱荷琴,郭金城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13-18 .
摘要
(
)
PDF
(26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3~1995年的研究表明:棉花黄萎病菌安阳菌系存在菌丝型、菌核型以及中间型等不同的培养类型。菌丝型为近年出现的新类型,其致病力是菌核型的2倍左右。田间致病类型主要为早期落叶型,此症状类型可造成棉花严重落叶甚至死株,其发生高峰为6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菌丝型和菌核型对棉株的侵染率相同,在同一棉株内不能同时分离出两种类型菌,二者在总氨基酸含量及某些氨基酸含量上有明显差异。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叶片抗白粉病遗传研究
王跃进,贺普超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19-25 .
摘要
(
)
PDF
(2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原产我国野生葡萄6种13个株系和10个欧洲葡萄品种的杂交组合:抗病×抗病,抗病×感病和感病×感病三类,获一代杂种(F#-1)1565株;二代杂种(F#-2)246株和回交一代(BC#-1)105株。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和温室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F#-1、F#-2和BC#-1抗白粉病的遗传。结果表明,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白粉病属于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独立遗传。
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对作物磷营养的贡献
郭智芬,涂书新,李晓华,潘勇,张宜春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26-32 .
摘要
(
)
PDF
(2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蒋-顾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法、以原子反应堆和放射化学标记合成的Ca#-2- #+(32)P、Ca#-8-#+(32)P、Al-#+(32)P、Fe-#+(32)P盐直接标记石灰性旱地灰潮土壤中相应的磷酸盐的方法,评价了石灰性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的有效性及对植物磷素营养的贡献。特别是对在石灰性土壤上,以往被人们忽视的Fe-P盐的有效性及贡献有了新的认识。研究表明,非晶质Fe-P盐的有效性与Al-P盐基本相当;不同形态无机磷酸盐有效性顺序为Fe-P≈Al-P>Ca#-2-P>Ca#-8-P;对植物磷营养的贡献大小顺序则为Al-P>Ca#-8-P>Ca#-2-P。二钙型磷酸盐有效性虽高于八钙型磷酸盐,但由于其含量少,对植物磷营养总的贡献却低于八钙型磷酸盐。至于石灰性旱地土壤中Fe-P盐对植物磷营养的贡献,非晶质Fe-P的有效性高,其贡献较大,而晶质磷酸铁盐的有效性及对植物磷营养的贡献还需进一步探讨。
麦类作物DNA原位杂交及其在远缘杂种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
钟少斌,姚景侠,张德玉,李浩兵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33-39 .
摘要
(
)
PDF
(1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物种基因组DNA探针和克隆的专化性探针,对六倍体小黑麦双二倍体及其杂种和八倍体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及其杂种进行了染色体DNA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应用这两种探针均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小麦远缘杂种中的异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先后对二个六倍体小黑麦双二倍体(Badger、M#-2A)、一个八倍体小簇麦双二倍体、三个小黑麦易位系(宁麦8026、Amigo、Apollo)、一个小黑麦代换系(84056)和二个小簇麦附加系(94009-5-4、94009-5-9)进行原位杂交和异源染色体的检测,均获得较好的结果。此外,还讨论了应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可能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
小麦巯基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子修饰与其生理活性研究
曾仲奎,鲍锦库,周红,杨育红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38-43 .
摘要
(
)
PDF
(28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N-溴代丁烯二酰亚胺修饰小麦巯基蛋白酶抑制剂(CPI),计算出CPI分子内有一个色氨酸残基被修饰,修饰的CPI对木瓜蛋白酶的抑制活性全部丧失,表明色氨酸对CPI的活性非常重要,是分子保持抑制活性所必需的;用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修饰CPI分子的巯基,计算出CPI分子中含有17个巯基,这些巯基被修饰后,CPI仍保持100%的抑制活性;用二硫苏糖醇和碘乙酸处理小麦CPI分子内的巯基后,其抑制活性无变化,表明CPI的抑制活性不需巯基参与。用小麦CPI对赤霉病菌的生长进行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小麦CPI对赤霉病菌的生长有强抑制作用,当CPI的用量为40μg时(即0.308nmol/L),就可对赤霉菌发生抑制作用。
中国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多样性鉴定研究
傅翠真,徐文英,苏震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44-51 .
摘要
(
)
PDF
(3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改进的IEF电泳方法,对中国26个省、市(区)的895份大豆资源进行脂肪氧化酶缺失类型鉴定;对IEF电泳图谱进行激光扫描分析,比较品种间各条同工酶带活性差异;研究脂肪氧化酶的缺失与籽粒颜色、百粒重、播种期类型及生育期的关系;通过生物体系超弱发光动力学分析,研究种子发芽前后脂肪氧化酶缺失体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中国大豆资源中发现了4种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类型,鉴定出43份缺失突变体,占鉴定总数的4.80%;脂肪氧化酶的缺失与籽粒颜色和播种期类型有关,其中褐色、黑色大豆缺失频率较高;萌动种子发芽前,正常大豆的超弱发光强度明显高于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发光强度,探索用超弱发光强度鉴别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可能性。此外,还研究制定了一套快速、简便的大豆脂肪氧化酶鉴定技术,为种质创新研究及开发食品资源提供鉴定方法。
利用RAPD对桑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
冯丽春,杨光伟,余茂德,张孝勇,向仲怀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52-56 .
摘要
(
)
PDF
(20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20个随机引物的PCR扩增结果,得到了桑属12个种和2个变种的RAPD指纹图谱,在桑属植物中表现了丰富的RAPD多态性。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了12个种和2个变种的Nei氏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建立了它们的UPGMA系统树。结果表明,川桑与其它种的亲缘关系最远,是分化较为独特的桑种之一。在UPGMA系统树上由结合线L#-2所划分的桑种类群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基本一致。结合传统分类对系统树上的聚类结果进行了讨论。
水稻群体茎蘖消长模型及群体分类研究
王夫玉,黄丕生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57-64 .
摘要
(
)
PDF
(32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总结前人关于水稻茎蘖数量研究和群体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运用数学微分理论,导出和分析了用于描述水稻群体茎蘖消长全过程的基本动力学模型:(公式见影像原文)依据模型的有关特征参数,对水稻不同群体进行了分类研究,得9类基本群体。模型及群体分类在1994~1995年水稻群体试验中得到了应用。
PP#-(333)对软枣猕猴桃生长发育的影响
赵淑兰,孙宪忠,王玉兰,李爱民,沈育杰,葛玉香,马月申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65-70 .
摘要
(
)
PDF
(22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软枣猕猴桃新梢长至30~35cm时,叶面喷布一次2000~4000mg/L或喷布二次3000mg/L的PP#-(333),可显著地降低新梢长度、增加中短枝比例,抑制生长的效应可延续到翌年;并可显著地增加花芽数量,花芽量随喷布浓度的加大呈增加趋势。3000mg/L一次处理不影响果实大小,二次处理则使果实变小。PP#-(333)对果实糖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可增加V-C含量。分析叶片4种内源激素(赤霉素、吲哚乙酸、玉米素、脱落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表明,由于PP#-(333)的参与,使赤霉素、玉米素含量显著下降,吲哚乙酸、脱落酸含量显著上升,这是抑制生长和促进花芽分化的主要内在因素。
山羊关节炎-脑炎ELISA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相文华,吕晓玲,沈荣显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71-76 .
摘要
(
)
PDF
(19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EV)试验感染山羊和自然感染山羊的血清抗体,确定了最适宜的反应条件。CAEV感染山羊血清终点滴度结果表明:ELISA比琼脂扩散试验(ID)敏感性高,对自然感染山羊检出率比ID高3%左右。CAE标准阳性血清和自然感染阳性血清预先被特异性抗原中和后的ELISA反应均呈阴性,从而证实了本方法的特异性。因此,本方法适于CAE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芳香羧酸衍生物驱避剂活性测定及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
薛飞群,汪汉卿,赵荣材,杨瑾,王玉春,徐忠赞,杜小丽,张继瑜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77-83 .
摘要
(
)
PDF
(24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家蝇作为实验昆虫,测定了40个芳香羧酸衍生物的驱避活性,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B#-6、B#-8、M#-2、E#-6具有较高的驱避活性;沸点参数B是影响化合物驱避活性的主要因素。而化合物取代基的体积不应大于苯;取代基的亲脂性(logP)应在3.50左右。
小麦叶片展开后光合固碳能力——叶源量的估算
张荣铣,刘晓忠,方志伟,宣亚南,颜景义,郑有飞,杨志敏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84-91 .
摘要
(
)
PDF
(2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小麦叶片展开后CO#-2同化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估算方法。光合CO#-2日同化量可按公式(公式见影像原文)计算;叶源量(LSC)和叶片一生中日10时光合速率累积值可先用多种数学方程进行计算机拟合,再选定最佳拟合方程,最后对选定方程积分,求取积分值即得。如果叶源量和叶片一生中日10时光合速率累积值变化曲线比较复杂,则可对其进行分段拟合,再对分段拟合方程分别进行积分,最后求得它们的和。试验结果表明,一天中10时光合速率与光合CO#-2日同化量有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此外,还讨论了LSC测定的简化方法,即用叶片一生中日10时光合速率代替它。
抗2,4-D转基因棉花基因漂流频率的研究
张长青,吕群燕,王志兴,贾士荣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92-93 .
摘要
(
)
PDF
(8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源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水稻的研究
严成其,王光清,葛扣麟,毛根富,庞立潮,应成波,杨金水,马荣荣,陆永法,倪建江,王立君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94-94 .
摘要
(
)
PDF
(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稻超高产优质新品种冀粳14号育成
刘国健,张秀和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94-94 .
摘要
(
)
PDF
(10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麦花粉植株高频率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文泽,宋子红,郭宝太,徐丽娟,景健康,胡含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95-96 .
摘要
(
)
PDF
(1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几种植物激素诱导小麦结瘤固氮的研究
徐晶,陈婉华,陈廷伟,谢应先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01): 96-96 .
摘要
(
)
PDF
(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