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 ›› 2024, Vol. 57 ›› Issue (22): 4541-4552.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4.22.012
路露1(), 李一诺1(
), 张修国2, 高丹美1(
), 吴凤芝1(
)
收稿日期:
2024-03-27
接受日期:
2024-07-27
出版日期:
2024-11-16
发布日期:
2024-11-22
通信作者:
联系方式:
路露,E-mail:lu580526@icloud.com。李一诺,E-mail:liyinuo20000108@163.com。路露和李一诺为同等贡献作者。
基金资助:
LU Lu1(), LI YiNuo1(
), ZHANG XiuGuo2, GAO DanMei1(
), WU FengZhi1(
)
Received:
2024-03-27
Accepted:
2024-07-27
Published:
2024-11-16
Online:
2024-11-22
摘要:
【目的】明确填闲作物腐解液对连作辣椒幼苗生长及疫病的影响,为麦、豆填闲减轻辣椒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辣椒以及辣椒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首先设置了小麦(A)、蚕豆(B)、大叶臭菜(C)、小麦和蚕豆混合(AB)、小麦和大叶臭菜混合(AC)、蚕豆和大叶臭菜混合(BC)以及小麦、蚕豆和大叶臭菜混合(ABC)等7个填闲处理,以不填闲作物为对照(CK),研究不同处理对辣椒生长和疫病的影响;其次,为了探明填闲作物腐解液在促生控病中的作用,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小麦和蚕豆混合秸秆腐解液(0.01、0.03、0.05和0.07 g·mL-1)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CK),探究不同处理对辣椒幼苗生长及疫病的影响。【结果】移栽20和30 d时,小麦和蚕豆混合填闲处理的辣椒全株鲜重、全株干重、株高均显著高于不填闲处理,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不填闲处理,其中小麦和蚕豆混合填闲处理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小麦和蚕豆混合秸秆腐解液处理20和30 d时显著提高了辣椒全株鲜重;30 d时,除0.01 g·mL-1处理外的其他处理辣椒全株干重均显著提高,0.03 g·mL-1处理相较于蒸馏水处理显著提高了辣椒的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及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不同浓度的小麦和蚕豆混合秸秆腐解液处理的辣椒疫霉菌菌丝直径、游动孢子萌发率和产孢量均显著低于蒸馏水处理(P<0.05),其中浓度为0.03 g·mL-1处理的菌丝直径、游动孢子萌发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浓度为0.03 g·mL-1的处理对疫病菌和疫病的抑制效果最好。【结论】小麦与蚕豆混合填闲对连作辣椒幼苗具有促生、抑病作用,其秸秆腐解液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腐解液浓度为0.03 g·mL-1时的效果最佳,其作用与对疫病菌的直接抑制和提高植株防御酶活性密切相关。
路露, 李一诺, 张修国, 高丹美, 吴凤芝. 小麦和蚕豆填闲及其腐解液对连作辣椒幼苗生长及疫病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22): 4541-4552.
LU Lu, LI YiNuo, ZHANG XiuGuo, GAO DanMei, WU FengZhi. Effects of Wheat and Broad Bean Catch Crop and Their Decomposed Liquids on the Growth and Blight of Continuous Cropping Pepper Seedlings[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24, 57(22): 4541-4552.
表1
不同作物填闲对辣椒幼苗生长及疫病的影响"
处理编号 Treatment number | 填闲作物 Catch crop |
---|---|
CK | 对照 Control |
A | 小麦 Wheat |
B | 蚕豆 Broad bean |
C | 大叶臭菜 Large-leafed skunk cabbage |
AB | 小麦+蚕豆 Wheat+broad bean |
AC | 小麦+大叶臭菜 Wheat+large-leafed skunk cabbage |
BC | 蚕豆+大叶臭菜 Broad bean+large-leafed skunk cabbage |
ABC | 小麦+蚕豆+大叶臭菜 Wheat+broad bean+large-leafed skunk cabbage |
表3
疫病分级"
级数Series | 植株症状 Plant symptom |
---|---|
0 | 不发病 No disease signs |
1 | 幼苗根茎部轻微变黑,叶片没有萎蔫或发生萎蔫后可恢复正常 The roots and stems of the seedlings were slightly blackened, and the leaves were not wilted or could return to normal after wilting |
2 | 幼苗根茎部变黑达1—2 cm,叶子出现无法恢复的萎蔫,偶尔出现下部叶片掉落现象 The roots and stems of the seedlings turned black up to 1-2 cm, and the leaves showed wilting that could not be restored. Occasionally, the lower leaves dropped |
3 | 幼苗根茎部变黑程度大于2 cm,叶片出现显著萎蔫或落叶现象明显 The roots and stems of the seedlings became black more than 2 cm, and the leaves showed significant wilting or defoliation |
4 | 幼苗根茎部变黑缢缩,除生长点外全部落叶或植株萎蔫 The roots and stems of the seedlings became black and contracted, and all the leaves except the growth point fell or the plants wilted |
5 | 整株死亡 Whole plant death |
[1] |
doi: 10.1080/21655979.2020.1840753 pmid: 33124497 |
[2] |
|
[3] |
|
[4] |
|
[5] |
|
[6] |
李超, 王俊, 温萌萌, 张少宏, 邢文超, 付鑫. 绿肥填闲种植对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 41(3): 210-217.
|
|
|
[7] |
谢华, 刘厚泽, 陶望鑫, 程义智, 吴凤芝. 不同填闲作物对黄瓜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9(19): 1-6.
|
|
|
[8] |
李敏, 吴凤芝. 不同填闲模式对黄瓜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12): 3556-3562.
|
|
|
[9] |
doi: 10.3389/fmicb.2018.01521 pmid: 30034385 |
[10] |
doi: 10.1038/srep41911 pmid: 28157197 |
[11] |
彭亚静, 郝晓然, 吉艳芝, 王琳, 任翠莲, 巨晓棠, 张丽娟. 填闲种植对棚室菜田累积氮素消减及黄瓜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9): 1774-178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5.09.11.
|
|
|
[12] |
杨滨娟, 钱海燕, 黄国勤, 樊哲文, 方豫. 秸秆还田及其研究进展. 农学学报, 2012, 2(5): 1-4, 28.
|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1-xb0889 |
|
[13] |
|
[14] |
张承胤, 代丽, 甄文超. 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部病害化感作用的模拟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5): 298-301.
|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705298 |
|
[15] |
郭晓源, 景殿玺, 周如军, 傅俊范. 玉米秸秆腐解液酚酸物质含量检测及对玉米大斑病菌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6, 24(4): 166-172.
|
|
|
[16] |
吴凤芝, 方振兴, 田罡铭, 董吉德, 高丽红. 不同作物填闲对辣椒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2, 53(1): 8-15.
|
|
|
[17] |
|
[18] |
吴凤芝, 郭晓, 刘守伟, 周新刚, 衣振华. 夏季填闲对连作黄瓜根区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45(10): 29-34, 73.
|
|
|
[19] |
田巧凤. 设施栽培下有机肥配施和化控对鲜食蚕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相关生理机制[D]. 扬州: 扬州大学, 2022.
|
|
|
[20] |
于建光, 顾元, 常志州, 李瑞鹏. 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 土壤学报, 2013, 50(2): 349-356.
|
|
|
[21] |
赵孔平, 刘伟堂, 朱宝林, 陈秀涛, 王倩, 王金信. 不同作物秸秆腐解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2): 132-13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10004 |
|
|
[22] |
陈年来, 乃小英, 张玉鑫, 乔昌萍, 张建农, 李喜娥. 植物源诱导剂对甜瓜叶片防卫酶活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30(10): 2016-2021.
|
|
|
[23] |
陈煜文, 何超, 陈夕军, 贺振, 魏利辉, 刘邮洲, 黄奔立. 大葱水提物对辣椒疫病的控制作用及其活性成分分析. 植物保护, 2020, 46(3): 78-84, 93.
|
|
|
[24] |
马璐璐, 闫翠梅, 王芳芳, 王丽, 张天雅, 齐永志, 甄文超. 玉米秸秆腐解液对假禾谷镰刀菌生理指标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46(5): 51-55.
|
|
|
[25] |
陈丽鹃, 陈闺, 周冀衡, 闫晨兵, 柳立, 李强, 张毅. 烟田秸秆腐解特性及其腐解液对烟草疫霉菌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2021, 42(1): 33-39.
|
|
|
[26] |
|
[27] |
安冬梅, 王晓天, 李帅, 吴凤芝. 小麦填闲减钾肥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9(9): 42-46.
|
|
|
[28] |
|
[29] |
李宏图, 罗建新, 彭德元, 燕慧, 袁雅威, 赵莉. 绿肥翻压还土的生态效应及其对土壤主要物理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5): 172-175.
|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2-2848 |
|
[30] |
|
[31] |
韩哲, 徐丽红, 刘聪, 孔令锟, 吴凤芝, 潘凯. 小麦残茬对连作西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5): 952-96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6.05.015.
|
|
|
[32] |
|
[33] |
房孟颖, 卢霖, 王庆燕, 董学瑞, 闫鹏, 董志强. 乙矮合剂对不同施氮量夏玉米根系形态构建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4): 4808-482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2.24.003.
|
|
|
[34] |
|
[35] |
|
[36] |
高晶霞, 高昱, 牛勇琴, 吴雪梅, 谢华. 不同作物秸秆腐解对连作辣椒生长及根际环境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30(8): 1220-1226.
|
|
|
[37] |
黄玉茜, 韩晓日, 杨劲峰, 刘小虎, 白洪志. 连作胁迫对花生叶片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5(6): 638-645.
|
|
|
[38] |
doi: 10.1016/j.plaphy.2012.03.006 pmid: 22562019 |
[39] |
张亚楠, 王兴祥, 李孝刚, 徐文华. 连作对棉花抗枯萎病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6, 36(14): 4456-4464.
|
|
|
[40] |
陈昱, 张福建, 范淑英, 王丰, 王强, 吴才君. 秸秆腐解物对豇豆连作土壤性质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9, 33(7): 1472-1479.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9.07.1472 |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9.07.1472 |
|
[41] |
刘大伟, 陈婧, 司修洋, 罗澜, 陈井生. 作物秸秆在植物病虫草害防治中的应用. 北方园艺, 2021(4): 128-133.
|
|
|
[42] |
白羽祥, 朱媛, 杨焕文, 王戈, 徐照丽, 李正风. 烟草酚酸和有机酸对黑胫病菌生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30(6): 1364-1368.
|
|
|
[43] |
|
[44] |
梁春启, 甄文超, 张承胤, 尹宝重. 玉米秸秆腐解液中酚酸的检测及对小麦土传病原菌的化感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 210-213.
|
|
|
[45] |
张琴, 李艳宾, 滕立平, 岳静. 不同腐解方式下棉秆腐解液对棉花枯、黄萎病菌的化感效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9): 1696-1701.
|
|
[1] | 张余周, 王一钊, 高茹茜, 刘逸凡. 小麦根系构型及抗旱性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9): 1633-1645. |
[2] | 何永强, 张金盔, 徐劲松, 丁晓雨, 程勇, 许本波, 张学昆. 14-羟基芸苔素甾醇生长调节剂对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8): 1444-1454. |
[3] | 杨洋, 贾梦晗, 陈灿, 张一含, 仝宇欣. 不同绿蓝光比例对罗勒生长及其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6): 1167-1179. |
[4] | 王语, 张渝鹏, 朱冠亚, 廖航烯, 侯文峰, 高强, 王寅. 局部供氮对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和水氮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5): 919-934. |
[5] | 田青兰, 周俊妞, 吴艳艳, 刘洁云, 黄伟华, 张英俊, 谢文连, 韦广谭, 牟海飞. 西番莲花芽分化过程观察及花生长模型的拟合[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4): 765-778. |
[6] | 廖宏娟, 谭佳思, 张志斌, 余璟蓉, 张馨月, 江玉梅, 朱笃. 球毛壳菌小麦秸秆发酵产物抑制辣椒疫霉的稳定性及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3): 500-513. |
[7] | 王清慧, 李乃荟, 张一平, 狄成乾, 吴凤芝. 小麦和豌豆填闲对白菜幼苗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3): 555-569. |
[8] | 周罕觅, 马林爽, 孙旗立, 陈佳庚, 李纪琛, 苏裕民, 陈诚, 吴奇. 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苹果水氮综合调控[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8): 3654-3670. |
[9] | 杨立达, 彭新月, 朱文雪, 赵静, 袁晓婷, 林萍, 罗凯, 李易玲, 罗春明, 李雨泽, 杨文钰, 雍太文.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7): 3366-3383. |
[10] | 何勇, 范晓珠, 陈新月, 段书静, 胡婷婷, 谢如雪, 王宇晴, 陈静.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辣椒轻斑驳病毒126 kDa蛋白互作的辣椒寄主因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5): 2986-2996. |
[11] | 刘炳琦, 罗春海, 姚伟佳, 王薇, 刘佳金, 李丹阳, 付世新. miRNA-424-5p靶向VEGFA对胎衣不下奶牛胎盘胶原蛋白降解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5): 3083-3092. |
[12] | 徐明睿, 王晓娟, 杨亚莉, 马越飞, 刘万茂, 孙颖.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辣椒对磷营养逆境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4): 2827-2846. |
[13] | 曾艳鑫, 宫昊楠, 由春香, 卢景生, 高文胜, 王小非. 不同砧木对多主干树形‘瑞香红’苹果幼树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4): 2847-2861. |
[14] | 高成安, 万红建, 叶青静, 程远, 刘晨旭, 何勇. 加工型/鲜食型辣椒不同成熟期果实比较代谢组学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2): 2424-2438. |
[15] | 卜明娜, 杨习文, 滕政凯, 胡乃月, 张烁, 王春艳, 杨键, 梁文宪, 马文奇, 贺德先, 周苏玫. 不同灌水条件下分层施肥对土壤养分垂直分布与小麦根系生长和功能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1): 2125-21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