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萍, 王开良, 姚小华, 任华东. 基于转录组SNP构建油茶主要品种资源的分子身份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2): 217-235. |
[2] |
胡盛,李阳阳,唐章林,李加纳,曲存民,刘列钊. 干旱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籽粒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 17-30. |
[3] |
巢成生,王玉乾,沈欣杰,代晶,顾炽明,李银水,谢立华,胡小加,秦璐,廖星. 甘蓝型油菜苗期氮高效吸收转运特征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6): 1172-1188. |
[4] |
杨滨娟,李萍,胡启良,黄国勤. 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对稻田土壤N2O排放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4): 743-754. |
[5] |
谢伶俐,韦丁一,章子爽,徐劲松,张学昆,许本波. 甘蓝型油菜发育进程中赤霉素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4): 4793-4807. |
[6] |
刘淑军,李冬初,黄晶,刘立生,吴丁,李照全,吴远帆,张会民. 水稻油菜轮作下稻草还田和钾肥对土壤团聚体及钾素分布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23): 4651-4663. |
[7] |
崔江宽,任豪豪,曹梦园,陈昆圆,周博,蒋士君,汤继华. 玉米孢囊线虫SCAR-PCR快速分子检测技术[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7): 3334-3342. |
[8] |
白非,白桂萍,王春云,李真,龚德平,黄威,程雨贵,汪波,王晶,徐正华,蒯婕,周广生. 翻耕深度对遮阴油菜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4): 2726-2739. |
[9] |
李正刚,汤亚飞,佘小漫,于琳,蓝国兵,何自福. 侵染萝卜的油菜花叶病毒广东分离物分子特征及其致病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4): 2752-2761. |
[10] |
袁圆,汪波,周广生,刘芳,黄俊生,蒯婕.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和茎秆抗倒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8): 1613-1626. |
[11] |
李建鑫,王文平,胡璋健,师恺. 模拟酸雨对番茄光合作用和病害发生的影响及油菜素内酯对其缓解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8): 1728-1738. |
[12] |
龙卫华,浦惠明,高建芹,胡茂龙,张洁夫,陈松. 油菜高油酸种质的创建及高油酸性状遗传与生理特性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 261-270. |
[13] |
李小勇,顾炽明,刘康,廖星,黄威,杨志远,秦璐. 施氮量对迟播油菜氮素利用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7): 3726-3736. |
[14] |
王鲲娇,任涛,陆志峰,鲁剑巍. 不同镁供应浓度对油菜苗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5): 3198-3206. |
[15] |
白晨阳,何菡子,贾才华,李晓华,任奕林,叶俊,汪波,蒯婕,周广生. 机械收获方式对油菜籽粒关键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4): 2991-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