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1987年 第20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1987-09-20
      
    无栏目
    我国粮食长期发展问题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1-5 . 
    摘要 ( )   PDF (2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棉花细胞悬浮培养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某些特性的研究
    陈志贤,李淑君,N.,L.,Trolinder,J.,R.,Goodin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6-12 . 
    摘要 ( )   PDF (3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棉属28个种或品种在4种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的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比较研究表明,栽培品种珂字棉312和陆地棉种系(race)T25(G. punctatum)两个材料具有较高的胚胎发生能力,且易得到再生植株。鲁棉1、2、3、4号,岱字棉16,爱字棉Sj-1、2、5以及遗传标准系TM-1等具有一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通过继代选择培养可得到少量再生植株。通过液体悬浮培养,有利于胚性细胞团的增殖以及进一步筛选分离。SH培养基对幼胚生根和根、叶平衡生长有利。从外植体到植株再生的培养程序已经建立。
    棉花种子营养品质研究
    孙善康,陈建华,项时康,魏守军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12-16 . 
    摘要 ( )   PDF (18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棉花595个品种种仁的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研究表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品种中,二者平均含量依次为34.64%和39.03%,亚洲棉(G. Arboreum)品种为38.78%和34.76%,非洲棉(G. Africanum)品种为38.21%和35.01%。三个种之间,种仁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的和,是一个稳定常数,为73.22-73.66%,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並分析了225个陆地棉品种和270个亚洲棉品种种子的蛋白质、脂肪、纤维长度、衣分、铃重、子指和衣指间的相关性。
    我国杂交水稻蒸煮与食用品质的研究
    汤圣祥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17-22 . 
    摘要 ( )   PDF (2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全国47个不同籼粳杂交水稻组合的蒸煮和食用品质。结果表明,我国多数杂交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胶稠度硬,糊化温度和籽粒伸长率中等;多数粳型杂交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低,胶稠度软,糊化温度低。从总体分析,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蒸煮和食用品质优于当前种植的早籼稻,与晚籼稻相近。相关分析表明,在籼粳同类型的杂交水稻中,除籼型杂交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外,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和籽粒伸长中的任两两性状间均无明显相关。本文讨论了改良我国杂交水稻蒸煮和食用品质的途径。
    我国大豆品种生育期生态特性研究
    任全兴,盖钧镒,马育华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23-28 . 
    摘要 ( )   PDF (29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在全国大豆生态试验基础上,选用来源于不同生态区域的72个代表性品种,模拟全国春、夏、秋三种播季类型,在南京进行分期播种试验。从生育期性状的播期间平均数、标准差、光温回归系数分析了北方春豆、黄淮海春豆、黄淮海夏豆、南方春豆、南方夏豆、南方秋豆等品种类型的生育期生态特性。明确了我国大豆品种生育期可明显区分为春豆型和夏秋豆型。初步将全国大豆品种的生育期归为9组共18种生态类型,并归纳了它们的地理分布。
    中国野生大豆(G. soja)生态类型的研究
    徐豹,路琴华,庄炳昌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29-35 . 
    摘要 ( )   PDF (32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1-1985年,在公主岭4种光周期、5种昼夜温度下,做了中国野生大豆的光温生态研究,并对292份材料做了发育形态性状分析。发现⑴野生大豆原产地纬度与短日性强度呈指数曲线关系;⑵30-25℃高温下野生大豆的开花一般晚于30-20℃;⑶35-40°N以北材料对高温、低温、大的昼夜温差适应性广,而以南的材料窄;⑷一定温度对低纬度材料的发育因光周期不同可起相反作用;⑸一定光温条件下高纬度材料出现“畸形荚”,低纬度材料出现“迟结荚”现象;⑹将中国野生大豆划分为七个生态地理区。讨论了生育期与光温生态型的关系,以及野生大豆属东亚非干旱地区温带物种问题。
    大麦抗黄花叶病毒病基因对花药离体培养的影响
    黄剑华,陈雪芳,陆瑞菊,颜昌敬,黄培忠,马俊虎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36-40 . 
    摘要 ( )   PDF (20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材料为3份大麦抗黄花叶病毒病材料,1份大麦感黄花叶病毒病材料和由这3份抗黄花叶病毒病材料与感黄花叶病毒病材料杂交所产生的3份杂交一代材料。它们在本实验条件下的花药离体培养反应表明:抗性材料的花药离体培养反应较差,感性材料的花药离体培养反应较好,当感性材料与抗性材料杂交后,它们所产生的杂交一代的花药离体培养反应可以得到改善。
    存在于冬型小麦品种春化过程中的短日光周期效应
    曹广才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41-47 . 
    摘要 ( )   PDF (28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北京1982-1985年的小麦生态秋播试验中,冬型品种在每年的三个播期中都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但随着播期的推迟,每个品种的生育天数逐渐减少。这种差异是由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差异决定的。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是春化过程天数的标志。这段时间在品种的不同播期中具有相同范围低温或较低温度的积温,但日长不同并且都较短。在冬型小麦的春化过程中有短日光周期效应。
    不同植物富钾作用的研究
    刘更另,高广领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48-54 . 
    摘要 ( )   PDF (31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然界许多元素经常进行生物富集作用。植物吸收钾营养、忍耐钾饥饿的能力不同,其富钾能力的差别大体可分为4类,研究不同植物富钾能力的特点,使合理施用钾肥,开发新的钾素资源成为可能。
    几种绿肥、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
    杨东方,李学垣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55-63 . 
    摘要 ( )   PDF (39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期秸秆还田能大幅度提高新形成腐殖质与土壤无机部分的复合,增强土壤腐殖质活性。C/N比值大的秸秆有利于提高改土效果。C/N比值小的绿肥增加松结态腐殖质碳量相对较多,易矿化,有利于提供土壤速效养分。
    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司权民,张新心,段霞渝,盛宝钦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64-70 . 
    摘要 ( )   PDF (29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叙述了鉴别寄主的选择及小种鉴定的结果。按分离菌对各品种的毒性频率顺序,以一定的梯度间隔选取鉴别寄主9个。小种编码用八进制。一般是编码小者毒性较弱,大者毒性较强,编码顺序即当前病菌群体毒性结构的大致体系。1984、1985年鉴定了18省、市、自治区249个标样,分出32个小种,在以鉴别寄主毒性频率划分的9个级别内,小种频率近于正态分布,以1-5群内小种频率高、分布广、占总数的79.2%,是抗病育种应予注意的小种群。四川、北京两地白粉菌群体毒性结构相近,主要差异在菌量及各基因型小种的频率上。用3个鉴别寄主品种的相应毒性基因测试其在群体中的遗传结构,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配呈连锁平衡。
    关中灌区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分析
    商鸿生,王树权,井金学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71-75 . 
    摘要 ( )   PDF (21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60年代后期以来,小麦赤霉病已逐渐成为关中灌区的常发性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本文从生态条件、品种抗性和侵染菌源诸方面论述了关中灌区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分析表明,关中农田灌溉事业的发展引起农田生态条件的变化和大面积栽培感病品种是赤霉病流行的基本前提;复种夏玉米面积扩大,田间遗留大量带菌玉米残秆,提供了赤霉病流行的菌源基础。在以上条件下,气象因子,特别是5月份降雨,便成为决定各年流行程度的主导因子。
    利用奶内天然乳过氧化物酶体系保存鲜奶研究
    王鹏,林诚玉,吕燕南,董延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76-81 . 
    摘要 ( )   PDF (2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确定应用抗菌的乳过氧化物酶(LP)体系保存牛奶质量的可能性,1983-1986年间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认为分别加入微量的硫氰酸盐(SCN#+-)和过氧化氢(H#-(2)O#-2)(分别约为12和8.5ppm),会在牛奶中获得最好的LP体系活动,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可靠的方法保存冷却过的或未冷却过的生奶质量。试验表明,只有加入的SCN#+-和H#-(2)O#-2二者的分量在奶中形成接近于等克分子浓度(0.25mM)时(设奶中天然SCN#+-含量平均为0.05mM),才可以得到最好的牛奶保鲜效果。在有等克分子浓度H#-(2)O#-2供应时,LP体系抗菌效果在一定的界限内和奶内SCN#+-浓度呈正相关。奶中SCN#+-水平会随母牛饲养而异,所以是可变的。奶的保鲜效果还时常随同奶的原先质量、奶的保存温度而异。
    利用天然乳过氧化物酶体系保存鲜奶所用保鲜剂的动物安全试验
    王鹏,林诚玉,吴克谦,吕燕南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82-85 . 
    摘要 ( )   PDF (18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确定利用乳过氧化物酶体系保存牛奶质量方法中所用保鲜剂对消费者是否无害,1983-1984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安全试验,各种动物平均每100克体重通过牛奶(内含有适当浓度的过氧化氢)每日摄食硫氰酸盐(SCN#+-)的分量为:小白鼠:对照组,0毫克计36天,试验组,1.177毫克计14天,增至5.952毫克计11天,再加强到7.966毫克再经过另一个11天。小狗:3.695毫克计14天。大白鼠:A组,0毫克计104天;B组,0.271毫克计104天;C组,3.429毫克计9天,增至平均为5.112毫克计经过70天,然后又增加到5.782毫克连续25天。结果证明,试验结束后,上述所有试验动物健康、增重都正常。A、B、C 3组大白鼠中各屠宰5只,血清中SCN#+-浓度3组之间均未发现有显著的差异(P>=0.05)。所有屠宰动物的肝、肾、心和脾脏的外表、颜色、硬度、大小和重量均未发现有何显著的差异。在组织病理学研究中,4种组织切片未发现有特异性病变,3组大白鼠相应的组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高寒地区蜂群室外低温越冬的研究
    陈刚,姜忠义,耿忠诚,徐亨万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86-90 . 
    摘要 ( )   PDF (2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是在密山地区进行的,该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19℃,最低气温-33℃,相对湿度65-75%。在这样气候条件下,用添加剂处理的蜂群,经3个阶段6个越冬期的室外低温越冬试验结果表明:室外低温越冬组合平均存活率为81.17%,比室内保温越冬对照组合平均存活率59.35%提高了21.82%。由此看出在这样高寒地区使用化学添加剂可明显的增强蜂群抗寒效果及提高越冬存活率的作用。
    水稻白叶枯菌自然群体的毒力结构和剖析
    殷尚智,过崇俭,张长平,陈毓苓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91-91 . 
    摘要 ( )   PDF (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经胚培养而获得大量圆锥小麦×非洲黑麦杂种的初步报告
    蒋华仁,戴大庆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91-92 . 
    摘要 ( )   PDF (1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染色体高分辨显带及其计算机自动分析
    朱凤绥,卫俊智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92-92 . 
    摘要 ( )   PDF (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M-1诱导三眠蚕生产超细纤度茧丝的研究
    陆雪芳,李荣琪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93-93 . 
    摘要 ( )   PDF (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栽培型籽粒用豆科作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游离培养与植株再生
    葛扣麟,王蕴珠,袁勋梅,黄培铭,杨金水,聂志平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5):  94-94 . 
    摘要 ( )   PDF (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