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87年 第20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1987-11-20
无栏目
改进小麦育种方法的探讨
王恒立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1-9 .
摘要
(
)
PDF
(4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配制小麦杂交组合的三个步骤:首先将亲本归类,其次确定杂交模式,最后按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选择亲本纳入杂交模式。关于分离世代小麦杂种材料的选育主要有系谱法、集团法和派生系统法等3种方法。本文对在此基础上演化出来的若干种不同形式的选育方法进行了评述。最后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格子试验、移动平均数等用于不同育种阶段的小麦杂种材料的测产方法,并对目前区域试验的做法提出了改进意见。
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度研究
俞世蓉,吴兆苏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10-16 .
摘要
(
)
PDF
(28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品种区域试验,在多重比较时,对照品种与参试品种的差异显著性可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 S. D.)测验。由L. S. D. 可推导出CV≤D·(n/2)#+(1/2)/t#-α。由此可推算出一定概率平准保证下的精确度要求。按重复数3、4、5、6,推算了一定平均差数百分率(D=(B-A)/x(*+-)×100%)下,5%概率平准容许的最大变异系数,列于表1。对江苏省近几年来小麦、大麦区试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其平均CV约为6%,这样水平的CV仅适于测验D>20%的试验。而这样大小的差异,在大麦和小麦近年来的区域试验中,分别仅占17%和30%以下。结果表明,各试验点现在的CV水平过高,必须予以降低。对改进区域试验精确度的途径进行了讨论。增加重复次数也许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纤毛鹅观草与普通小麦属间杂种的产生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
颜旸,刘大钧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17-22 .
摘要
(
)
PDF
(30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抗病鉴定表明,纤毛鹅观草(Roegneria ciliaris,2n=28,SSYY)对麦类赤霉病具有较高的抗病性。用离体/活体胚培养法成功地获得了纤毛鹅观草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 = 42,AABBDD)属间杂种。杂交结实率为67.74%,胚培成苗率为5.41%。F#-1杂种生活力强、雄性不育,形态特征介于双亲之间并偏向小麦亲本。F#-1杂种染色体数为预期的2n = 35(SYABD),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平均为32.86个单价体、0.93个棒状二价体、0.13个环状二价体和0.006个三价体。对杂种的形态学、染色体行为,雄性不育机制以及潜在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讨论。
新疆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调查、分类与应用
陈文新,吴柏和,骆传好,李季伦,石玉瑚,黄磊,吴祖银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22-27 .
摘要
(
)
PDF
(24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1980-1985年对新疆全境进行根瘤菌资源调查、采集与分类研究。共采集根瘤标本220份,包括37属,120种豆科植物,其中50个种是新发现其结瘤情况的;分离出100多株抗逆性强的,与多种重要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根瘤菌,经数值分类,新疆的快生型根瘤菌分别属于已知属Rhizobium的各个种,不过其离散性较大;而新疆慢生型根瘤菌的很多特性完全不同于已知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用多种方法聚类,确定为一新的分类单元,拟建议为Rhizobium中的一个新种。筛选出的大豆、苜蓿根瘤菌在新疆地区接种,大豆增产10%以上,苜蓿增产20%。
黑龙江省春小麦抗旱品种主要性状特点的研究
肖步阳,王继忠,金汉平,王桂林,王世恩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28-33 .
摘要
(
)
PDF
(24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黑龙江省干旱的自然特点是小麦生育前期干旱,生育后期多雨。本文采用盆栽试验模拟黑龙江省干旱和半干旱的土壤水分特点,对不同类型的5个品种进行抗旱性特点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抗旱性是一个复杂的特性、是各种性状的综合表现。一般可用抗旱系数的大小表示抗旱性强弱。抗旱类型品种在干旱处理中,其地上部植株表现较高,分蘖力强且成穗率高。小穗着生稀,穗部结构,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千粒重、有效小穗数受干旱影响较轻。抗旱品种的地下部分在干旱处理下,表现为根系长、生育前期根数多、根较重、体积大。植株生长的动态,苗期地上部生长缓慢、地下部伸长快。据此,提出了品种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标志性状。
棉属(Gossypium)不同棉种花粉形态和结构研究
刘金兰,兰盛银,聂以春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34-39 .
摘要
(
)
PDF
(33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棉属(Gossypium)16个棉种的花粉形态和结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棉属花粉为近圆球形大孢粉。不同棉种花粉粒直径大小与染色体倍数性无相关关系;花粉上萌发孔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倍数性和花粉粒直径大小均无相关。16个棉种花粉萌发孔的NPC系统有765和764两种。除索马里棉无孔盖外,其他棉种均有孔盖。各棉种花粉璧的层次和结构无明显差异,由此可从孢粉学角度进一步证明棉属单元发生的学说。将各棉种孢粉的形态和结构相比较,B、C、E、G等4个染色体组相似程度高,可说明这些染色体组之间关系较密切。
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含量遗传参数的研究
蒋健箴,王德恒,王志源,韩雅珊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39-43 .
摘要
(
)
PDF
(16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辣椒素含量与果实重量的相关性;以及辣椒素含量的配合力和遗传力。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素含量与果实鲜重呈显著负相关,辣椒素含量性状的遗传力较高,而且又以一般配合力对杂种后代遗传表现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因此应用常规育种途径较为有利,并且在早期世代进行单株选择,可以得到较高的选择效果。在应用F#-1代杂种优势育种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亲本系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作为选配亲本的重要依据。
抗菌药物在家畜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陈杖榴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44-51 .
摘要
(
)
PDF
(36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是关于抗菌药物在家畜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综述,对我国兽医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概况作了简要的回顾,对我国的兽医药理工作者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作了充分的肯定。作者对反映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几种重要参数作了联系实际的分析,并重点讨论了影响抗菌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的几种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动物方面如种属、年龄、性别和疾病情况;药物方面如蛋白结合率、剂型、剂量;人为的因素如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和测定方法等。
鸡精液稀释保存技术的研究
陈元明,廖纪朝,黄美玉,李明淑,朱志庆,赵志平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52-57 .
摘要
(
)
PDF
(24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在研究鸡精液基本生理生化特性的基础上,明确了鸡精子体外存活的适宜渗透压和酸碱度。用国产常用试剂,研制出BJJX稀释液,其渗透压为367毫克分子/公斤,pH7.2。用BJJX稀释液与鸡精液作1∶2稀释,0-5℃保存9或24小时后给母鸡输精,蛋受精率分别为90.0%(233/259)及79.0%(184/233),用BPSE液作为对照,蛋受精率为92.4%(218/236)及78.5%(197/251)。以1∶1稀释,在0-5℃保存24小时后输精,BJJX液和BPSE液的蛋受精率分别为92.2%(249/270)及94.8%(220/232)。BJJX稀释精液目前已在京郊作生产性推广应用67000余枚种蛋,蛋的受精率为74.6-91.1%,获得肯定效果。
玉米花丝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初步研究
刘海凤,王蕴生,张荣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58-63 .
摘要
(
)
PDF
(24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室内和田间评价不同玉米品系的花丝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幼虫的抗性,以筛选抗源。1985年在室内评价了405份玉米自交系和品种。取食寿昌80日花丝的幼虫虫体重最轻,平均每头为0.7mg,HE-1为1.2mg,Zapalote Chico 2451为1.4mg,而感虫对照平均每头为7.8mg。最低的矫正存活率是ZC2451为28.3%,寿昌80日为46.9%,凤城白头霜为53.6%。1986年在室内共评价了235份玉米自交系,幼虫体重最轻者是A77-3,平均为1.4mg,5005为2.3mg,ms72为3.2mg,而感虫对照则为12.0mg。矫正幼虫存活率A77-3为33.1%,5005为32.4%,ms72为41.6%。我们发现在田间条件下,以抗性玉米品系花丝为食的幼虫其发育受到较强的抑制,同时存活率也往往较低。这些结果表明,以取食寿昌80日花丝的幼虫体重最轻,为平均每头1.5mg,矫正存活率为20.2%,ZC2451为3.1mg和33.2%,感虫对照则为7.4mg和100%;凤城白头霜平均虫体重为2.0mg,矫正存活率为46.7%,晋穗24为2.9mg和59.6%,而感虫对照为5.1mg和100%。采用室内筛选和田间抗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可加快进度。
小麦赤霉病灰色灾变长期预测模型
南都国,吴溪涌,周霞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64-69 .
摘要
(
)
PDF
(18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小麦赤霉病的长期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作者根据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小麦病穗率的历史统计数据列(1973-1982年),经灾变映射建立GM(1,1)模型,并给出了小麦赤霉病长期预测的时间函数模型:P#+(1)(t)=147.15133e#+[0.08294(t-1)]-1.06792e#+[-0.37533(t-1)]-135.08341。 经检验,模型的精度高,回测1973-1982年的结果,拟合率达100%;对1983-1986年的预测结果,全部与实况吻合。本文又计算出1987-1991年的预测值,这将为小麦赤霉病的研究与防治,提供有益的信息。
应用多元分析预测家蚕四元杂种的数量性状
徐卫华,吴玉澄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70-73 .
摘要
(
)
PDF
(17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按Comstock和Robinson提出的NCDIⅡ设计设置。多元回归式的自变量选用四元组合的双亲五龄经过(X#-1)、虫蛹统一生命率(X#-2)、全茧量(X#-3)、茧层量(X#-4)、茧层率(X#-5)、茧丝长(X#-6)、解舒率(X#-7)计7个性状的平均值(MP)。以MP对自身的四元杂种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率来求多元回归方程。预测效果以最大绝对误差、平均误差、平均误差百分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来评估,并探讨了预测方法上的若干问题及遗传力与预测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三项预测效果好,平均误差百分率均在5%以下;茧丝长、解舒率预测效果不理想,平均误差在5%以上。遗传力和预测效果有密切联系,遗传力高,预测准确;遗传力低,预测难以把握。相关系数不能作为评价预测效果好坏的一个指标。
冬小麦抗冻性鉴定的方法指标及筛选
赵玉田,梁博文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74-80 .
摘要
(
)
PDF
(2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评价冬小麦抗冻性鉴定的方法包括田间直接鉴定,人工气候模拟鉴定和间接鉴定方法。田间成活是越冬作物抗寒性测定最基本的方法,人工冷冻技术可以减少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利用冷冻成活率可以作为评价遗传型抗冻性的标准,评价了冬小麦15个生理、生化和形态性状,证明许多性状与田间成活指数存在密切的线性关系。说明被筛选出来的这些性状,能够对田间成活测定的可靠性加以补充说明。本研究中。发现半致死温度[LT#-(50)],分蘖节含水量[CH#-(2)O],叶片含水量[LH#-(2) O],直立性(ERECT),分蘖节入土深度(CDEP),电导率(EC),钾离子含量(K#++),细胞液浓度(CSC)和存活率(SR)与田间成活指数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63#+(**),-0.7986#+(**),-0.8217#+(**),-0.8512#+(**),-0.8924#+(**),-0.6552#+(**),-0.6681#+(**),0.8650#+(**)和0.8415#+(**)。本文对电解质渗出率曲线配以logistic方程,并利用求拐点温度来计算LT#-(50),与田间直接鉴定结果基本吻合,组织含水量,幼苗匍匐性,K#++含量,测定结果不仅和田间成活指数接近而且快速简单,重演性好,适于大批量品种鉴定。
油菜籽芥酸快速测定方法
叶在荣,单友谅,朱文适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81-85 .
摘要
(
)
PDF
(23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油菜籽样品前处理,层析条件的研究,建立了快速、简易、准确地测定油菜籽中芥酸含量的方法——薄层层析法。本法从油菜籽处理到判断出芥酸含量,只要25分钟左右。适合于油菜籽分级收购和育种材料筛选中芥酸含量的测定。
新疆昭苏野生油菜花粉形态扫描观察
钱秀珍,徐珍秀,王兆木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86-89 .
摘要
(
)
PDF
(20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16份新疆昭苏野生油菜的花粉粒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花粉粒呈球形或近球形,直径约为22-27μm,依不同材料而异,极面观为三裂瓣。表面为网状纹饰,其网胞、网孔、网脊形状依材料不同而有差异。具三条萌发沟,其沟宽和深浅程度不一。三条萌发沟在极面上多不交会而形成大小不等的沟界极区。沟内均布有颗粒状或胶状的活性蛋白物质。上述形态特征归纳为花粉粒形态比较表,依其不同程度可分为四个类群。
将根瘤菌导入烟草组织细胞内获得成功
谢应先,陈廷伟,徐晶,莫才清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89-89 .
摘要
(
)
PDF
(6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烤烟银膜覆盖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钱浚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89-90 .
摘要
(
)
PDF
(11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蜜蜂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
林桂莲,郭尧君,任宝琴,胡松华,杨冠煌,汪潮洪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90-90 .
摘要
(
)
PDF
(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机采茶树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王秀铿,黄仲先,朱树林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91-91 .
摘要
(
)
PDF
(6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油菜籽中硫代葡萄糖甙
杨志鸿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91-91 .
摘要
(
)
PDF
(6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静电场促进食用菌生长的试验结果
闫立,李晓玲,白希尧,李秀敏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92-92 .
摘要
(
)
PDF
(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睾酮抗原提高母羊排卵性能
王利智,张定国,冯连元,佘世红,邰发红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92-92 .
摘要
(
)
PDF
(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1987年总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6): 93-95 .
摘要
(
)
PDF
(13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