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92年 第25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1992-09-20
无栏目
1992年 第5期 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0-0 .
摘要
(
)
PDF
(7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果蔬贮藏中的逆境效应及应用
刘愚,吴有梅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1-5 .
摘要
(
)
PDF
(24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析总结逆境生理和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贮藏中逆境效应及利用的概念,即根据果蔬反应,利用逆境条件控制其生长发育,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并以此指导发展新的贮藏方法和技术。
矮秆体细胞变异体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倪丕冲,李梅芳,李国甫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6-10 .
摘要
(
)
PDF
(20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高秆大穗型水稻品种中花8号、中花10号为材料,在其幼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出现了许多矮秆变异体,试验表明这种变异体的株高性状在遗传上是稳定的,它们的大穗、大粒高产特性,随着株高的降低,千粒重、穗粒数等农艺性状也有所降低,从而会导致产量的变化。但也可从中选到植株较矮,产量和原种对照相近的矮秆变异系。
天蓝冰草和八倍体小冰麦对大麦黄矮病毒抗性的研究
张相岐,何孟元,卜秀玲,郝水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11-19 .
摘要
(
)
PDF
(33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天蓝冰草的两个变种——蓝色变种、茸毛变种,6种八倍体小冰麦——中1、中2、中3、中4、中5(中4无芒)和苏联多年生小麦及其亲本进行了抗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研究。试验中使用了GAV、GPV和PAV等3个BYDV株系。试验分别在温室和田间进行。结果表明,天蓝冰草的两个变种对BYDV免疫;6种八倍体小冰麦对BYDV都有抗性,其中中3、中4、中5和苏联多年生小麦高抗BYDV,中1和中2的抗性低于上述4种。在相同条件下,八倍体小冰麦的亲本小麦对BYDV均无抗性,说明八倍体小冰麦的抗性均来自天蓝冰草。 由于已知八倍体小冰麦中1和中2带有基本相同的天蓝冰草染色体组,而中3、中4和中5带有相同的天蓝冰草染色体组,苏联多年生小麦携带的天蓝冰草染色体组既不同于中2的,也不同于中3的,可能是另一个天蓝冰草染色体组。所以可以推测天蓝冰草对BYDV的抗性是由分布在3个染色体组中的多基因控制的。但3个染色体组所决定的抗性水平不同,其中的两个染色体组,即中3、中4、中5所携带的天蓝冰草染色体组和苏联多年生所携带的天蓝冰草染色体组抗性水平较高。另一个染色体组,即中1和中2所携带的天蓝冰草染色体组抗性水平较低。
八倍体小偃麦×普通小麦杂种F#-1植株低育原因的胚胎学研究
国凤利,孔令让,王洪刚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20-23 .
摘要
(
)
PDF
(26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胚胎学的角度对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种F#-1植株的低育原因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91%的雌配子体发育正常,其中80%发生了正常的双受精作用。败育种子中的胚乳在不同发育时期发生了不同方式的败育。在胚乳败育的种子中胚的发育基本正常。所以,胚乳败育是导致F#-1植株低育的主要原因。通过胚培养的方法可以得到丰富的F#-2植株。
短季棉中棉16高产稳产生化机理的研究
喻树迅,黄祯茂,姜瑞云,原日红,聂先舟,徐竹生,徐久玮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24-30 .
摘要
(
)
PDF
(30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中棉16(G. hirsutum)等5个短季棉品种大田栽培条件下第十叶片及盆栽子叶附体或离体状态下某些生化变化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棉16及姊妹系中427体内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强,能及时清除体内有害自由基,使细胞器、核酸、蛋白质等免受伤害、保持活性。因而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慢,幅度小,能有效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更多光合产物,使该品种高产优质。中棉10的SOD、POD、CAT活性小,不能及时清除体内有害自由基的危害,致使棉株过早衰老,丧失光合能力,造成低产。辽棉7号的SOD、POD、CAT活性居中,但离体子叶后期高于其它品种,叶绿素降解速度居中,田间附体叶片蛋白质降解较慢,离体子叶则降解快。由于该品种清除酶类在棉株生长前期活性强,后期稳定,同时该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可能为晚熟原因之一。
利用果针离体培养克服花生属种间杂交不亲和的研究
申馥玉,朱忠学,王传堂,吕祝章,段淑芬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31-35 .
摘要
(
)
PDF
(3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花生栽培与花生区组外的野生种杂交不亲和,使许多高抗、优质的野生资源难以利用。多年来,国内外采用胚、胚珠培养均未获得杂种后代。本研究成功地培养了栽培种Arachis hypogaea L.与不亲和野生种A.Sect. Rhizomatosae glabrata Benth.的杂交果针,获得了F#-1代试管杂种。F#-2代植株性状表现疯狂分离。从株型上可分为少分枝大爬蔓、多分枝大爬蔓、小爬蔓、半蔓、直立。其他性状如叶形、叶色、花粉生活力等都明显不同于双亲。目前田间生长的26株F#-2代植株,多数已开花下针。
紫黑糯米特种营养研究
顾德法,徐美玉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36-41 .
摘要
(
)
PDF
(2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紫黑糯稻是我国珍稀的稻种资源,其米粒及米饭呈紫红色,口味独特而受人们青睐。本研究表明,紫黑糯稻糙米的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矿物元素等含量更显著或成倍高于普通稻精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秸秆覆盖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的影响
王中英,杨佩芳,古润泽,刘和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42-49 .
摘要
(
)
PDF
(29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秸秆覆盖可使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增加0.30%-3.52%。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增加2.38%-136.36%,有机质含量增高5.85%-22.50%,也较地膜覆盖相应增高1.42%-51.56%和7.75%。秸秆覆盖增高土壤营养物质的含量后,显著增加树体内的营养物质,分析9种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Fe、K含量增加最显著,前者可比对照高16.61%,后者高52.02%。土壤中P、K、Zn、Fe和树体内含量呈高度正相关。秸秆覆盖的效应显著优于地膜覆盖。
水稻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筛选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品种改良上的应用
陈启锋,陈璋,王金陵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50-57 .
摘要
(
)
PDF
(28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根冠细胞法测定稻瘟病菌粗毒素的致病性及其离体筛选水稻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结果表明,致病毒素对水稻根冠细胞死亡率的影响,不同小种之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源激素和外植体基因型是影响水稻成熟胚离体培养力高低的两个主要因素。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的筛选效率以全程筛选法优于继代筛选法。建立了一个新的筛选体系,它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以避免丧失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能力,再生植株育性较好,并应用于水稻改良,获得了一批抗稻瘟病株系。同时对如何完善试验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稗草影响大豆根瘤固氮的机制研究之一——水分干扰机制
由振国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58-64 .
摘要
(
)
PDF
(32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全自控人工气候室内系统研究了稗草对大豆根瘤固氮的水分干扰机制。稗草在每盆3株的密度下使播后53-63淹水期间及淹水期后1天的大豆单株根瘤固氮速率平均分别比无草对照提高了16.6%和30.0%,在每盆10株的密度下分别使其比无草对照提高了34.2%和67.5%。在不淹水的情况下播后30-70天,稗草在每盆3株和10株的密度下使其所在处理的平均日蒸发蒸腾量分别比无草对照增加了23.8%和50%,削弱了水分对大豆植株的供应水平;而土壤水分供应水平从其田间持水量的80%降低到35%时,大豆根瘤的氧气传导速率从0.38cm/s下降到0.20cm/s,净光合速率从18.81mg/dm#+2/h降低到4.04mg/dm#+2/h,每盆10株稗草对大豆单株结瘤量及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抑制率则分别从8.2%和17.8%升高到18.3%和19.6%,其对大豆单株根瘤固氮速率的抑制率也随之从21.5%上升到33.1%。证明通过干扰土壤水分供应水平,首先影响大豆植株的同化物产量及根瘤内的氧气供应,进而影响大豆植株的根瘤形成和根瘤固 氮酶的固氮活性,是稗草影响大豆根瘤固氮的主要机制之一。
VA菌根菌丝对土壤磷和铜的吸收及其相关性
李晓林,曹一平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65-72 .
摘要
(
)
PDF
(34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隔网分室盆栽方法,将土壤分为根系吸收区和菌丝吸收区,以白三叶草为供试作物,定量测定了VA菌根菌丝对土壤磷和铜的吸收量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菌根的侵染显著提高了植物对磷和铜的吸收。但提高的程度受菌丝生长区供磷水平的影响。施磷水平提高,菌丝吸磷量明显增加,磷在地上部和根中的分布趋势一致。铜则不同,随施磷量的增加,地上部菌丝贡献率上升,而根中贡献率下降,菌丝吸铜总量也呈下降趋势。说明,菌丝对铜的吸收和运输与磷无密切关系。然而,铜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受植物磷营养状况影响。
猪囊尾蚴病早期诊断与治疗及其胴体食用价值研究
韩宇,胡耀辉,陈义,顾万钧,陈晓平,骆一凡,王世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73-79 .
摘要
(
)
PDF
(27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1985年)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猪囊尾蚴病”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研究。设计了诊断抗原制备的新方法(DEAE-Sephadex A-50抽滤法,提高原效率的12倍),缩短水浴时间(提高原效率的15-17.5倍),保持包被后抗原活性等。已诊断了120万头猪,查明了患猪抗体(IgG)的消长规律,测试了猪囊尾蚴部分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对机体的毒性反应。应用中西药物结合疗法治愈近20万头病猪,对治愈猪机体的康复过程和康复胴体理化性质、食用价值、治疗药物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等进行了研究。
马属动物滑脉脉象图特征
钟伟熊,严作庭,周学辉,王云鲜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80-83 .
摘要
(
)
PDF
(14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滑脉为八纲脉之一,属阳脉,在兽医临床上见于健康家畜、怀孕母畜和患高热性疾病的病畜。与马属动物平脉脉象图相比,滑脉脉象图的主要特点是:主波幅较高、降中峡位置较低、降中峡相对高度较小、主波幅上1/3处和上1/5处的宽度变窄。形成滑脉的血流动力学基础是心脏搏血力增强和外周循环阻力降低。上述特点是脉诊时产生脉搏往来流利、应指圆滑指感的生理学和病理学基础。本项研究确定了马属动物滑脉脉象图的基本图形,测算了滑脉脉象图的14项参数值,建立了滑脉的脉象图判定标准,有助于促进家畜脉诊的客观化和标准化。
蜜蜂高产杂交种“华蜂213”和“华蜂414”的选育
刘先蜀,石巍,蒙小平,霍炜,吴曙,曹乐元,汪大海,喻积雄,杜桃柱,张映生,郑永会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84-88 .
摘要
(
)
PDF
(21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搜集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8个品系的蜂王作育种素材,选用了其中的4个素材作系祖,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采用母子回交等多种近交系统,建立并保持了4个高纯度的近交系。按蜂王是单交种、工蜂是三交种(或回交种)这一蜂群血统构成形式进行系间杂交和筛选,育出“华蜂213”和“华蜂414”两个高产杂交种。与本地蜜蜂相比,“华蜂213”和“华蜂414”的蜂蜜平均单产分别提高70%左右和10%以上,王浆平均单产分别提高20%左右和60%以上。
引起草莓果实软腐的腐霉种的鉴定
何苏琴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89-89 .
摘要
(
)
PDF
(5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大麦种质资源抗赤霉病、黄花叶病和黄矮病的鉴定
陈宣民,杨雨后,高达时,马俊虎,黄培忠,刘玉芳,秦国卫,周广和,钱幼亭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89-90 .
摘要
(
)
PDF
(1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几种高渗农药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评价
剧正理,乔德禄,朱国仁,魏岑,范贤林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90-91 .
摘要
(
)
PDF
(10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摘记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5): 92-96 .
摘要
(
)
PDF
(3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