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31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1998-11-20
无栏目
1998年 第6期 目次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0-0 .
摘要
(
)
PDF
(9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属间杂交向小麦转移冰草优异基因的研究
李立会,杨欣明,李秀全,董玉琛,陈学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1-6 .
摘要
(
)
PDF
(16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P genome]具有许多可用于小麦改良的优异基因。为了检测这些优异基因在小麦背景下的表达,对具单一遗传背景的普通小麦Fukuho×冰草Z559的杂种后代(BC#-2F#-3、BC#-3F#-2、BC#-4F#-1和BC#-5)进行了农艺性状、抗病性、蛋白质含量和抗逆性分析。结果发现,一些遗传稳定(异源易位系)的杂种后代表现出良好的株型结构、大穗多粒、兼抗白粉病和黄矮病、蛋白质含量高(17.01%~20.72%)、抗旱和抗寒等特点,说明不仅已将冰草Z559的优异基因导入小麦,而且这些外源优异基因能够在小麦背景下充分表达。此外,通过遗传分析,证明了来自冰草Z559的黑色籽粒基因和抗白粉病和黄矮病基因均为显性基因。
利用甜菜多胚O型系对单胚MS系及O型系的同步改良技术与效果研究
王华忠,张文彬,李彦丽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6-11 .
摘要
(
)
PDF
(26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我国自育的优良多胚O型系作轮回父本,同时与单胚雄性不育系及O型系进行回交,以达到使单胚二系同步完成细胞核置换,经济性状同步得到改良的目的。通过1990~1996年两批的杂交试验表明,利用甜菜多胚O型系作轮回父本对单胚二系授粉,其后代的单胚雄性不育系仍然表现不育性,单胚O型系仍具有保持不育性遗传的特性。被改良的15个单胚二系组合其F#-1代采种株均出现多胚性状,自交采种后在F#-2代采种株群中均出现了单胚性状的分离。该育种方法克服了以往首先改良O型系,而后再改良不育系的缺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试验表明,经过回交改良后的单胚二系含糖率及抗褐斑病、耐根腐病性显著提高。
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系的应用研究
纪家华,王恩德,李朝晖,李洪琴,王光杰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12-17 .
摘要
(
)
PDF
(26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常规陆地棉为母本、柱头外露种质系为父本,按NCⅡ交配设计进行杂交,对其F#-1、F#-2代11个性状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分析表明,F#-1、F#-2代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产量性状以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的优势最明显。F#-1与F#-2代的纤维品质以2.5%跨长和伸长率的优势最明显,麦克隆值的负向优势较明显。2.5%跨长和伸长率在F#-1、F#-2代中的表现趋势相似,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F#-2代的平均值与高亲值和中亲值的相关关系密切。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的大小和作用方向在F#-1、F#-2代中的表现趋势相似,GCA以中164、郑305和0305常规亲本表现较好,柱头外露种质系以94-34和94-51较优,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多数组合在F#-1、F#-2代中的表现趋势相似,0305×94-42多数性状为正,且值较大,综合表现较优。
黄淮海平原棉麦共生期间棉田土壤温度效应的研究
毛树春,宋美珍,张朝军,韩迎春,邢金松,庄军年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18-24 .
摘要
(
)
PDF
(32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年连续研究揭示,黄淮海棉区套作棉田全共生期45d,4-2式地温低1.3~2.3℃d#+(-1),3-1式地温低1.8~3.4℃d#+(-1),处于低热量状态,导致棉花前期生长滞后10~15d。两熟套作棉田各层次温度比一熟棉田降低4.8%~15.4%,其中3-1式棉行温度低于4-2式,4-2式南棉行低于北棉行。在两熟套作条件下,3-1式配置方式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比4-2式削弱更多;同是地膜覆盖,宽覆盖比窄覆盖的增温效应更为明显。结果表明,黄淮海棉区棉麦两熟采用4-2垄作和地膜覆盖能减轻或缓解共生期间棉田的低热量胁迫,促进棉田早发早熟。
小麦生育后期根叶生理功能衰退特性研究
肖凯,张荣铣,钱维朴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25-32 .
摘要
(
)
PDF
(34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小麦生育后期,叶片光合速率、RuBPcase活性和根系TTC还原力、呼吸速率均随生育进程而不断下降,叶片生理功能的衰退速率快于根系。对生育后期上位叶、根系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细胞活性氧含量以及根、叶激素含量和糖、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根系较叶片维持了相对较高的SOD活性和CAT活性、较低的O#+(-)#-2产生速率及H#-2O#-2含量;较高的ZRs含量和较低的ABA含量以及相对较高的糖、氮含量。上述结果可能是小麦生育后期根系生理功能衰退慢于叶片的重要生理生化基础。生育后期根系与叶片生理功能的不断衰退可能还与两者间的相互反馈调节作用有关。
利用bar基因导入恢复系提高杂交稻纯度的尝试
章善庆,童汉华,薛锐,华志华,汪晓玲,黄大年,谢小波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33-37 .
摘要
(
)
PDF
(21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基因枪轰击水稻京引119未成熟胚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B-119,经连续自交至T#-5代仍可稳定保持对Basta的抗性。采用人工杂交、回交转育等途径也可将转基因植株的bar基因导入杂交水稻恢复系。使用bar基因的恢复系所配制的杂交稻组合,秧苗期喷施0.25%Basta药剂,可以有效清除混杂在杂交稻中的假杂交种,从而保证大田生产的纯度。研究结果对于拓宽杂交稻特别是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的应用范围,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空间诱变绿豆长荚型突变系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邱芳,李金国,翁曼丽,金德敏,高红玉,王培生,蒋兴村,王斌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38-43 .
摘要
(
)
PDF
(28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绿1号绿豆种子于1994年经返回式卫星搭载后,经过3年的地面种植和筛选得到了基本稳定的长英型突变系,该突变系荚长16cm左右,每荚种子粒数为15~19粒。通过对3个形态和荚长都基本稳定的突变系和原始对照品系之间的RAPD分析,从100个10-mer Operon引物中筛选出3个能产生稳定的遗传多态性的引物,其特异扩增产物分子量依次为1.4kb、1kb、2kb,因此分别命名为OPZ-13#-(1400)、OPY-07#-(1000)、OPY-04#-(2000)。OPZ-13#-(1400)和OPY-07#-(1000)的克隆和鉴定工作已经完成,其中OPY-07#-(1000)转换成了稳定的SCAR标记。3个突变系进行RAPD分析,彼此之间没有发现扩增产物的差异,它们与原始对照之间却有着共同的差异,表明长荚型突变品系在DNA分子水平上已接近同源。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egt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季平,何家禄,吕鸿声,吴祥甫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44-49 .
摘要
(
)
PDF
(2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pUAc-egt中分离出EcoR I-Xba I 1.1kb的egt基因片段作为探针,克隆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镇江株的egt基因,对该基因作了酶切分析和基因定位,测定了该基因的全序列。并与AcNPV-C6株及BmNPV-T3株的egt基因作了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同源性在95%以上,基因大小都为1518bp。
冰核真菌成冰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敏,孙福在,赵廷昌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50-55 .
摘要
(
)
PDF
(24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1993~1996年分离和搜集到的500多株真菌中筛选出4株冰核真菌,其中F9502菌株(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冰核活性强而稳定,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真菌冰核活性物质是蛋白质,而巯基、糖类和脂类对其冰核活性的表达几乎无影响;真菌冰核对热稳定,保持活性最高可达40~50℃(热处理10min);酸碱适应性强,在pH2~12范围内冰核活性稳定。测定了6种培养基和11种杀菌剂对冰核活性的影响,培养基种类对成冰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发现抗霜灵既能杀死冰核真菌又不破坏冰核活性。这对揭示冰核真菌与植物冻害关系,开展冰核真菌分子生物学和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稻瘟病菌致病毒素对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专化性致病机理
闫芝芬,马春红,魏建昆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56-61 .
摘要
(
)
PDF
(28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的一叶一心期幼苗为试验材料,用对珍汕97A专化致病的稻瘟病菌90-2菌株产生的粗毒素处理幼苗,测定两种试材不同时间叶片中几种细胞保护酶、与活性氧代谢有关的酶、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A、B两系对专化性毒素的反应差异,进而分析由于细胞质不同而引起病理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稻瘟病菌90-2毒素处理对珍汕97A的损害大于珍汕97B。(2)引起植株体内与活性氧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抗性相关酶、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珍汕97A、B之间有差异;毒素对珍汕97A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有专化性刺激作用。(3)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上升幅度与珍汕97A、B对稻瘟病菌90-2菌株的抗性大小成正相关,丙二醛含量与抗性大小成负相关。试验结果表明,粗毒素对幼苗某些蛋白质的表达合成有刺激作用。
肉鸡组织中马杜霉素残留检测的研究
沈建忠,钱传范,杨汉春,江海洋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62-68 .
摘要
(
)
PDF
(34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混合酸酐法和活化酯法合成5种马杜霉素结合抗原。用其中2种免疫家兔制备出对马杜霉素具有极高亲和性和特异性的抗体;用其余3种作包被原,发现马杜霉素分子羧基上连接一个6个碳分子后再与卵清蛋白结合成的包被抗原(M-C#-6-OVA),能大大提高ELISA检测灵敏度。首次制备针对马杜霉素的特异性高容量免疫亲和色谱柱(Ⅰ柱动态柱容量为3750ng/ml胶,Ⅱ柱为7160ng/ml胶)。组织样品用甲醇提取,经免疫亲和色谱(IAC)柱分离纯化,ELISA检测,即建立IAC-ELISA方法。检测时,只需制备PBST-10%甲醇为介质的标准曲线即可,组织样品添加回收率测定结果证明了这一点。以不同剂量马杜霉素添加于饲料饲喂肉鸡,测得马杜霉素主要残留于脂肪,其次是肝脏,最少是肌肉。以5.0mg·kg#+(-1)剂量马杜霉素混拌料饲喂肉鸡,停药2~3d,鸡组织中马杜霉素的残留量就低于最高残留限量的规定。
Ractopamine对肥育猪营养再分配作用机制的研究
许梓荣,陈洪亮,肖日进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69-75 .
摘要
(
)
PDF
(29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40头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三元杂交肥育猪和8只大白鼠进行饲养和体外组织培养试验,从细胞信息传导角度对Ractopamine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13.5%和18%蛋白饲粮下, Ractopamine使猪背长肌RNA含量分别升高了20.83%(P < 0.01)和12.65%(P < 0.05),cAMP含量分别升高了47.12%(P < 0.05)和43.01%(P < 0.01),同时还使股二头肌细胞膜Na#+(+)、K#+(+) -ATPase活性分别升高了41.42%(P < 0.01)和30.20%(P < 0.05),肌浆网Ca#+(2+)-ATPase活性升高了35.73%(P < 0.05)和46.19%(P < 0.01);另外, Ractopamine使乳鼠腿肌细胞Ca#+(2+)降低了48.19%(P < 0.01),心肌细胞Ca#+(2+)和肝细胞Ca#+(2+)则分别升高了126.42%(P < 0.05)和37.18%(P < 0.05),使猪皮下脂肪组织中的cAMP浓度分别升高了57.94%(P < 0.01)和56.58%(P < 0.01),大白鼠离体脂肪组织甘油释放率增加了38.05%(P < 0.01);此外,Ractopamine使猪血清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升高。以上结果表明:Ractopamine通过刺激肌肉与脂肪组织中cAMP的产生,使组织有关酶活性发生改变,进而达到营养再分配的目的。
水稻综合育种技术及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张志雄,向跃武,张安中,周贤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76-78 .
摘要
(
)
PDF
(14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枪转化小麦悬浮细胞参数的优化
董云洲,贾士荣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79-81 .
摘要
(
)
PDF
(11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北方旱农地区自然降水生产潜力研究
冷石林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82-84 .
摘要
(
)
PDF
(1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单抗ELISA试剂盒检测免疫鸡群新城疫强毒感染
吴艳涛,文其乙,刘秀梵,张如宽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85-87 .
摘要
(
)
PDF
(13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套袋处理对苹果芳香物质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卜万锁,牛自勉,赵红钰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88-90 .
摘要
(
)
PDF
(1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化学方法脱除赤霉病麦毒素(DON)的研究
谢茂昌,王明祖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91-92 .
摘要
(
)
PDF
(11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又取得新进展
郭三堆,崔洪志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91-91 .
摘要
(
)
PDF
(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序列改造的昆虫神经毒素基因tox 34转入烟草植物
毛立群,郭三堆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92-93 .
摘要
(
)
PDF
(11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优质软米和香软米新品种的选育
董保柱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93-94 .
摘要
(
)
PDF
(11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产、适应性广、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绵阳28号选育
周俊儒,李邦发,庞启华,余敖,蒲定福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93-93 .
摘要
(
)
PDF
(5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部亚热带土壤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95-95 .
摘要
(
)
PDF
(5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部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96-96 .
摘要
(
)
PDF
(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97-97 .
摘要
(
)
PDF
(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广东省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98-98 .
摘要
(
)
PDF
(6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英文)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99-99 .
摘要
(
)
PDF
(3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1998年总目次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6): 100-103 .
摘要
(
)
PDF
(19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