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3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1-05-20
      
    无栏目
    用Envirologix Cry1Ab/Cry1Ac试剂盒快速测定转基因水稻Bt杀虫蛋白含量的研究
    谢小波,舒庆尧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465-468 . 
    摘要 ( )   PDF (2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 Envirologix Cry1Ab/Cry1Ac平板试剂盒检测了两个转 cry1Ab的水稻品系克螟稻 1号 ( KMD1)、克螟稻 2号 ( KMD2 ) ,及未转化的对照品种秀水 11米粒中的 Bt杀虫蛋白含量。结果表明 ,该试剂盒标样制作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 0 .985~ 0 .998,在 0 .0 5或 0 .0 1水平上显著。同批次试剂盒的不同试验及不同批次试剂盒的测定值均差异不显著。最低检测剂量达 0 .5 ng/g,每次测试时间比 Western dot blotting方法缩短约 2 h。试验表明 ,该试剂盒是定量检测转基因水稻 Bt毒蛋白表达的一种理想产品
    小麦农杆菌介导转基因植株的稳定获得和检测
    叶兴国,Shirley Sato,徐惠君,杜丽璞,Tom Clemente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469-474 . 
    摘要 ( )   PDF (2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预培养 4 d的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 ,L B培养基上激活培养 3 d或 AB培养基上激活培养 4 d,并在WCC培养基中重悬的 C5 8c1农杆菌菌系为供体 ,将含有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的 p PTN2 4 9、p PTN 2 5 4、p PTN2 70、p SIS-GFP等重组 DNA质粒转入了小麦 ,经在含 10~ 5 0 mg/ L geneticin( G4 18)、5 0 mg/ L cefotaxime、5 0 m g/ L vancomycin、5 0 m g/ L ticillicin选择培养基上多次选择 ,移栽前利用 npt EL ISA检测 ,移栽后利用叶片离体退绿、PCR和 South-ern blot 4种方法综合检测 ,共获得了 2 9株转基因植株 ,转化频率平均为 0 .82 %。在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中 ,单拷贝整合植株占 65 .5 2 %。研究结果还表明 ,不同基因型的转化效率显著不同 ,除了 Bobwhite外 ,笔者也从扬麦 10号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EL ISA测定值的高低与外源 DNA整合的拷贝数有一定关系 ;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稳定转化小麦的技术体系。
    小麦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与面粉揉面特性关系的研究
    赵惠贤,胡胜武,吉万全,薛秀庄,郭蔼光,Daryl Mares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475-479 . 
    摘要 ( )   PDF (5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在谷蛋白 Glu- 1和 Glu- 3的 5个位点 (除 Glu- A1位点外 )上均带有不同等位基因的小麦品种 Suneca和 Cook的杂交 F4 代群体中谷蛋白各亚基位点均为纯合基因的 60个系 ,测定基因型不同的系间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和面粉揉面特性的变异 ,研究小麦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与面粉揉面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的谷蛋白基因型 ,其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大小相对分布 (即 U PP% )和面团形成时间 (即揉面曲线图峰值的和面时间 ,PTM)均有显著差异。面粉的揉面曲线形状与其 U PP%值密切相关 ,U PP%与 PTM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揉面曲线图峰高 ( PHM)呈显著负相关 ;与面粉蛋白质含量 ( FP% )相比 ,U PP%对 PTM和 PHM的影响更大些 ,可作为育种早代品质性状选择的一个指标
    我国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AFLP指纹图谱研究
    田清震,盖钧镒,喻德跃,吕慧能,贾继增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480-485 . 
    摘要 ( )   PDF (3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 Mse 和 Eco R 酶切 ,筛选了适宜大豆 AFL P指纹分析的引物组合 ,并利用 17对引物组合 ,建立了我国 92份代表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 AFL P指纹图谱 ,分析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指纹图谱的特点与差别 ,发现了具有大豆种间特异性的带纹 M- CG/E- CGA- 4、M- CG/E- CGA- 12和 M- CGG/E- GGC- 14 ,并探讨了应用 AFL P指纹图谱鉴别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质的可行性
    杏品种的需寒量与抗寒性的相关研究
    王飞,陈登文,王卿,李嘉瑞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486-490 . 
    摘要 ( )   PDF (20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 2 5个杏品种的需寒量和抗寒性以及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发现杏品种抗寒性与需寒量之间存在着相关 ,相关系数 r=0 .96*,在休眠期间进行了 8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发现可溶性糖、蛋白质、束缚水含量、游离氨基酸、脯氨酸随着需寒量和抗寒性的增加而增加 ,而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则降低 ,SOD活性在完成需寒量后达到最高 ,并证明通过测定植株的抗寒力就可预测植株的需寒量。
    融合杀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烟草的获得
    武东亮,崔洪志,郭三堆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491-495 . 
    摘要 ( )   PDF (27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建了人工合成的 GFM Cry IA杀虫基因和经过修饰的 Cp T 基因的融合杀虫基因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 GBIF4 ABC。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 ,获得 4 2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 ,经棉铃虫杀虫试验表明 ,3株表现高抗 ,14株表现中抗 ,2 5株感虫。对其中 7株烟草植株进行 PCR和 Southern印迹 ,4株烟草基因组中有融合杀虫基因的整合 ,为转基因植株。其中 2株的抗虫性为高抗 ,1株中抗 ,1株不抗
    “克螟稻”后代cry1Ab基因表达特性及其对二化螟抗性的研究
    吴刚,崔海瑞,舒庆尧,叶恭银,谢小波,夏英武,高明尉,Illimar Altosaar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496-501 . 
    摘要 ( )   PDF (102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不同世代的“克螟稻”为试验材料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 cry1Ab基因在“克螟稻”后代中的表达特性及其对二化螟的抗性。结果表明 ,cry1Ab基因在“克螟稻”后代中的表达表现出了一定的时空特性。在时间上 ,主茎叶片中 Cry1Ab蛋白含量在孕穗期为最高 ,在抽穗期为最低 ,除苗期外 ,在其它各个时期 Cry1Ab蛋白含量差异均不显著 ;在空间上 ,主茎、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各部位 Cry1Ab蛋白含量均不同 ,但均以茎、叶、叶鞘中表达量较高 ,根中表达量则相对较低。在同一主茎或分蘖上 ,不同叶位、叶鞘及茎段 Cry1Ab蛋白含量均不同。对二化螟抗性的室内生物测定及田间自然条件下抗性的调查表明 ,不同世代的“克螟稻”后代均对二化螟具有极强的抗性 ,对二化螟初孵幼虫的致死率可达 10 0 %
    利用生命表技术评价甜玉米品种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
    胡学难,梁广文,庞雄飞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02-505 . 
    摘要 ( )   PDF (17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生命表和自然种群生命表方法评价甜玉米品种对亚洲玉米螟的抗虫性 ,结果得出亚洲玉米螟对不同甜玉米品种的抗性大小依次为 :穗甜 2号 >奥甜 2号 >华 1>奥甜 1号 >超甜 2 0。从抗虫性的角度考虑 ,在生产上栽培穗甜 2号将有利于对亚洲玉米螟的控制
    茄子品种(系)对侧多食跗线螨抗性聚类分析
    桂连友,孟国玲,龚信文,熊三浩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06-510 . 
    摘要 ( )   PDF (21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田间种群密度、叶片为害指数和种群增长倍数 (实验室 ) 3个抗性指标作为评定标准 ,对 2 7个茄子品种抗侧多食跗线螨 Polyphagotarsonemus L atus( Banks)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茄子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相比较之下 ,丰研一号、种都万吨早茄、种都特别培育、成都墨茄、渝早茄 2号、湘研 2号和油罐茄7个品种为较强抗性品种 ;西安绿茄、种都皇太子、8819和湘研早茄 4个品种均为较易感品种 ;其余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同时表明 ,3个抗性指标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因而 ,调查茄子品种抗该螨时选择 3个指标中的一个指标 ,既简便 ,又合理
    水稻新株型与粳/籼杂种源库特征与物质运转的研究
    杨建昌,张文虎,王志琴,刘立军,朱庆森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11-518 . 
    摘要 ( )   PDF (38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稻新株型 ( NPT)和粳 /籼亚种间杂交稻 ( J/ IH)库容量 (总颖花量 )大 ,但籽粒充实不良限制了其产量潜力。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 ( CK )相比 ,NPT和 J/ IH结实期 (抽穗~成熟 )的光合势较大 ,干物质积累量和干重颖花比 (总干重 /总颖花数 )高。但抽穗期 NPT和 J/ IH茎鞘中储存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 NSC)、干重颖花比和糖花比( NSC重 /总颖花数 )较 CK低。抽穗至成熟茎鞘中的 NSC表观输出率、同化物运转率、标记剑叶的 1 4C分配到籽粒的比例、收获指数、以及灌浆初期 (花后 3~ 12 d)籽粒的生理活性 (籽粒中 IAA含量、ATP酶和淀粉合成酶活性 ) ,NPT和J/ IH均显著低于 CK。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与 NSC的表观输出率、同化物运转率、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 r=0 .84 64*~ 0 .95 4 2 * * )。抽穗期源库比 (干重颖花比和糖花比 )与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密切相关( r=0 .95 97* ~ 0 .974 8* * )。表明 NPT和 J/ IH抽穗期源库比低影响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 ,低的库活性减弱了同化物向籽粒的调运 ,导致籽粒充实不良
    苗期遮荫对棉苗茎叶结构及功能叶光合性能的影响
    周治国,孟亚利,施培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19-525 . 
    摘要 ( )   PDF (24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研究苗期 (棉麦两熟共生期 )遮荫对棉苗茎叶结构及功能叶光合性能影响的结果表明 ,遮荫棉苗功能叶片变薄 ,栅栏细胞密度下降 ,叶绿体数目减少、形状变小 ,基粒数减少 ,单个基粒的片层数增加 ,但总基粒片层数随遮荫程度增加而减少 ,同时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光化学效率提高。遮荫棉苗功能叶光合速率与总基粒片层数成正比 ,与光化学效率成反比。对苗期遮荫的敏感性反应 ,光合速率强于叶绿素含量。遮荫棉苗茎木质化程度降低 ,形成层和韧皮部不发达 ,髓径增大。不同品种 (系 )对上述指标的响应不同。
    铝对小麦根细胞质膜ATP酶活性和膜脂组成的影响
    何龙飞,刘友良,沈振国,王爱勤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26-531 . 
    摘要 ( )   PDF (2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铝胁迫下 ,耐铝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 ( Altas66,耐铝 ;Scout66,铝敏感 )根细胞质膜 H+ - ATP酶或 Ca2 + -ATP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 2 0 μmol/ L 和 10 0 μmol/ L 铝处理 5 d,质膜 Ca2 + - ATP酶活性明显下降 ;H+ - ATP酶活性在 2 0 μmol/ L 铝处理时上升 ,10 0 μmol/ L 铝时下降。质膜磷脂含量下降 ,糖脂含量上升 ,但铝敏感的 Scout66磷脂 /糖脂比值下降较耐铝的 Altas66显著。 2 0和 10 0 μm ol/ L 铝处理后 ,Scout66的亚麻酸含量和脂肪酸不饱和指数明显下降 ,Altas66的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则稍有上升
    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模型的建立
    黄耀,刘世梁,沈其荣,宗良纲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32-536 . 
    摘要 ( )   PDF (23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假定施入土壤的有机物料由易分解与难分解两组分组成 ,这部分外源有机碳与土壤原有有机碳的分解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应的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受土壤环境影响函数的修正 ,导出各组分有机碳分解模型的微分形式 :d Ci/ dt=Ki × f T× f W× f S× Ci ( i =1,2 ,S)。式中 Ci 为第 i种有机碳组分 t时刻的数量 ,i =1,2 ,S分别表示外源有机碳中易分解与难分解组分以及土壤原有有机碳组分 ,Ki 为相应的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f T、f W 及 f S分别为土壤温度、水分及质地对有机碳分解的影响函数 ,它们通过对不同有机物料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培养测定结果得以确定。由有机碳分解模型的微分形式导出相应的积分形式 :Cit=Cio× EXP( Ki × f T × f W× f S× t)。运用非线性技术 ,求得一级动力学参数 K1 、K2 及 KS分别为 0 .0 2 5、0 .0 80× 10 - 2和 0 .0 65× 10 - 3( d- 1 ) ,小麦秸秆、小麦根系、水稻秸秆及水稻根系的易分解比例分别为 0 .5 0、0 .2 5、0 .4 0和 0 .2 0 ,该数值与物料的碳氮比及木质素含量有关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赵致,张荣达,吴盛黎,宋碧,张帮琨,江龙,王嵩,胡建风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37-543 . 
    摘要 ( )   PDF (32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裂区和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紧凑型玉米登海 6号的产量及产量结构、群体主要质量生理指标、田间小气候指标、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等。获得了登海 6号间套作种植条件下 ,产量在 12 996~ 13 2 2 7kg/ ha时的高产栽培理论参数和多套技术方案。大面积高产试验结果表明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登海 6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两年13 .85 ha平均产量达到 12 5 10 kg/ ha,其中 75 4 .7m2产量高达 15 4 77kg/ ha。黔西北山区玉米生育期间的气候生态条件能满足高产的需要
    低磷奶牛红细胞膜磷脂组分的研究
    宣大蔚,石发庆,徐世文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44-549 . 
    摘要 ( )   PDF (31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自然病例 ,采取分组 (血尿组、低磷组、对照组 )对比的方法 ,对低磷奶牛红细胞膜磷脂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低磷组 (低磷酸盐血症 )和血尿组 (血红蛋白尿症 )奶牛红细胞膜磷脂组分发生明显改变 ,低磷组红细胞膜中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 PC+ PS)显著低于对照组 ,神经鞘磷脂 ( SM)显著高于对照组 ;血尿组奶牛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神经鞘磷脂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磷组 ,磷脂酰乙醇胺 ( P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磷组 ;奶牛血清磷含量与红细胞膜磷脂酰乙醇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神经鞘磷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低磷奶牛红细胞膜磷脂代谢障碍 ,导致膜磷脂组分异常。
    牛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与克隆
    安立龙,杨奇,冯秀亮,杨春荣,雷安民,高志民,窦忠英,邱怀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50-555 . 
    摘要 ( )   PDF (5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荷斯坦牛胚胎和小鼠胚胎 ,以 PMOL/ L EF细胞为饲养层 ,以 DMEM+ 15 ml/ 10 0 m l NBS+ 0 .1μm ol/L Na2 Se O3+ 0 .1mm ol/ Lβ-巯基乙醇 + 10 ng/ ml IGF+ 10 0 0 IU/ m l L IF为培养液 ,用消化法 ( ICM用 0 .2 5 g/ 10 0 ml胰蛋白酶 + 0 .0 4 g/ 10 0 ml EDTA) ,ES细胞集落用 ( 0 .12 5 g/ 10 0 ml胰蛋白酶 + 0 .0 2 g/ 10 0 m l EDTA)和机械剥离法离散ICM细胞集落和隆起明显的 ES细胞集落为细胞小块 ,获得了 9个传至 6代的牛类 ES细胞系和 2 2个传至 9代的小鼠类 ES细胞系。从形态特征、组织化学染色、核型分析和 ES细胞分化能力等方面对所分离与克隆的细胞进行鉴定 ,证明其具有 ES细胞的诸多特性
    培矮64S的主效不育基因的光敏不育特性研究
    曾汉来,张端品,张志玉,易稳凯,朱信,蒙惠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56-559 . 
    摘要 ( )   PDF (18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培矮 64S是由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 5 8S作不育基因供体转育而成的 ,但其育性表现为较强的温度敏感性。从培矮 64S与常规稻品种农垦 5 8杂交后代 F2 中获得了典型的光敏雄性不育株 ,其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为 3∶ 1;证明控制培矮 64S育性的主效基因仍属光敏核不育基因。笔者在分析后认为 ,光敏核不育基因的高效表达对其所在的遗传背景有高度依赖性 ,在光敏核不育系选育中 ,在注重获得主效光敏不育基因的同时 ,还要注重对其高效表达的遗传背景的选择与改造。在利用克隆的光敏核不育基因进行分子育种时也要高度重视对转基因亲本遗传背景的选择
    疣粒野生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成苗研究
    秦发兰,陈葆棠,朱永生,林兴华,张端品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60-563 . 
    摘要 ( )   PDF (38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疣粒野生稻是优异的稻种资源。目前用常规方法及分子标记技术利用其有利基因还非常困难 ,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途径 ,但疣粒野生稻是一种典型的难培养植物 ,体细胞杂交的前期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以疣粒野生稻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 ,并对愈伤组织的状态进行改造 ,结果表明 ,NB2 培养基最适宜于诱导愈伤 ,添加 0 .1% PG及 0 .2 m g/ L KT有利于愈伤状态的改造 ;愈伤分化时采用 NBK2 培养基效果好 ,绿苗分化率高 ;采用 A2 及 NB2 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 ,获得了理想的疣粒野生稻胚性细胞悬浮系
    种子低酚、植株有酚的棉花新品种
    张雪林,金林,张天真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64-567 . 
    摘要 ( )   PDF (2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湘棉 10号与中 5 65 5杂交子代中选育出植株有酚、种子低酚的棉花新品种湘棉 18。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以显性遗传的无腺体品种中 5 65 5为母本 ,以湖南省主栽品种湘棉 10号为父本进行杂交 ,杂交子代再以湘棉 10号为母本回交 3次 ,从 BC3F4 中选育到根、茎、叶有腺体、种子无腺体的突变株 ,经单株自交纯化 ,于 1995年育成湘X962 8。湘 X962 8棉籽的棉酚含量为 0 .0 3 0 4 % ,低于国家食品标准。 1997~ 1998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试 ,湘X962 8的皮棉产量达 1882 .2 kg/ ha,列参试品种首位 ,分别比常规有酚棉对照湘棉 10号 ( CK1)和有酚杂种一代对照湘杂棉 1号 ( CK2 )增产 15 .81%和 6.77%。湘 X962 8兼抗枯萎病和黄萎病 ,2 0 0 0年被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湘棉 18。湘棉 18是一个集粮、棉、油生产为一体的棉花新品种
    AM菌根和花生/小麦间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形成的影响
    宋亚娜,郑伟文,王贺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68-571 . 
    摘要 ( )   PDF (20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尼龙网袋套根的盆栽方法模拟研究了接种 AM菌根及花生 /小麦间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形成的影响 ,及其对植株铁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试验设置 4个处理 ,即单作花生 +不接种 AM菌根 ,单作花生 +接种 AM菌根 ,花生 /小麦间作 +不接种 AM菌根 ,花生 /小麦间作 +接种 AM菌根。结果表明 ,接种 AM菌根促进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累积 ,单、间作种植方式下均为接种 AM菌根的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含量显著高于不接种花生 ,且接种 AM菌根有利于改善花生铁营养 ,其地上部铁含量、新叶叶绿素含量高于不接种处理 ;花生 /小麦间作有利于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累积 ,无论接种与否 ,间作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花生 ,其地上部铁含量和新叶叶绿素含量也高于单作花生 ;花生 /小麦间作和接种 AM菌根两种处理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的累积及植株缺营养的改善有正交互作用
    采用PCR-RFLP技术对费氏中华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陈明周,谢福莉,周俊初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72-575 . 
    摘要 ( )   PDF (27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西方大豆品种 Willimas和中国大豆品种黑龙 3 3从河南郑州花园口和山东潍坊多年种植大豆但未接种根瘤菌的土壤中捕集土著大豆根瘤菌。从分离株中选出 5 0株费氏中华根瘤菌 ( Sinorhizobium fredii)进行 16S r DNA和 16S- 2 3 Sr DNA IGS的 PCR- RFL P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全部供试菌株的 16Sr DNA的 PCR产物均为一条 1.5 kb的扩增带 ,16S- 2 3 Sr DNA IGS的 PCR产物也为一条 2 .1kb的带。用 H inf 、Msp 、H ae 3种四碱基识别序列的限制酶作 RFL P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菌的 16S r DNA酶切分析均产生相同的电泳谱带 ,表现为相同的 16S r DNA基因型 ;但其 16S- 2 3 S r DNA IGS的 RFL P分析却有较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酶切谱带的聚类分析 ,自动生成的树状图谱将供试菌分为 6个聚类群
    杭州地区田间稻纵卷叶螟对不同组分雌性外激素的趋性
    赖凤香,姚青,张志涛,马玉梅,河津圭,田付贞洋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76-577 . 
    摘要 ( )   PDF (1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8~ 1999年 ,分别用日本、菲律宾和印度种群雌性外激素组分特征的性诱剂在中国浙江省杭州进行了稻纵卷叶螟 ( Cnphalocrocismedinalis)的性诱剂田间诱捕试验。研究发现 ,具有日本种群雌性激素组分特征的性诱剂对雄性稻纵卷叶螟的诱集效果好 ,其他性诱剂与之相比差异显著
    水牛唾液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胥清富,田河山,陈杰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  578-580 . 
    摘要 ( )   PDF (18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 7头公水牛口腔中收集混合唾液 ,用 RIA法测定了 5种激素样免疫反应物质 ( im munoreactive sub-stances) ,并检测了唾液的胃蛋白酶解产物的总阿片样生物活性。结果显示 ,水牛唾液中含有表皮生长因子 ( 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GF- )、促胃液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样免疫反应物质。唾液经胃蛋白酶水解后 ,产物使NG10 8- 15细胞 c AMP含量下降了 2 6.0 3 % ( P<0 .0 1) ,这种作用可被特异性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阻断。提示 ,唾液在消化道中经胃蛋白酶水解产生阿片样生物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