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1-04-20
      
    无栏目
    新型不育系全龙A的选育与研究
    舒庆尧,陈善福,吴殿星,沈圣泉,崔海瑞,夏英武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349-354 . 
    摘要 ( )   PDF (26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 30 0 Gy6 0 Co- γ射线辐照保持系龙特甫 B(龙 B)干种子 ,诱发产生各类叶色突变 ,从中选择苗期白化、后期转绿的突变株为亲本 ,与龙特甫 A(龙 A)杂交、回交 ,育成了 1个带白化标记的新不育系全龙 A。全龙 A及其保持系全龙 B苗期第 1~ 3叶表现周缘白化 ,白化部分约占整张叶片的 1/ 3~ 1/ 2 ,第 4叶开始白化面积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转变为绿色。全龙 A农艺性状和异花授粉特征与龙特甫 A相仿 ,表现大穗大粒、包颈轻、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好。与多系 1号等恢复系配组测定表明 ,全龙 A具有与龙特甫 A相仿的配合力。在此基础上 ,还讨论了该类叶色标记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前景
    中国小麦大面积推广品种及骨干亲本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张学勇,董玉琛,游光侠,王兰芬,李培,贾继增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355-362 . 
    摘要 ( )   PDF (73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在我国小麦育种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 2 2个骨干亲本、在生产上曾发挥过巨大增产效益的 4 5个品种 ,以及 18个优质面包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骨干亲本在 Glu- A1位点有两种等位变异类型“0”和“1”;Glu- B1有“7+8”、“7+9”、“14 +15”、“17+18”、“6 +8”  5个等位变异类型 ,但主要以“7+8”和“7+9”为主 ;Glu- D1有“2 +12”、“2 +10”、“5 +10”、“4 +10”、“4 +12”、“2 +11” 6个等位变异类型 ,以“2 +12”和“2 +11”为主要类型。在骨干亲本中仅有一个“早洋麦”(Early Prem ium)携带“5 +10”;一个 St2 4 2 2 / 4 6 4携带“14 +15”。此外 ,两个比较重要的材料“玛拉”(Mara)和“阿龙爪”(Alondra)携带“5 +10”。在大面积推广品种中 ,只有“扬麦5号”为“5 +10”携带者 ;“小偃 6号”和“豫麦 7号”携带“14 +15”;“阿夫”、“农大 139”、“郑州 6 83”、“繁 6”等 4个品种携带“17+18”。我国第一批优质小麦品种主要有两个类群 ,即“5 +10”和“14 +15”,前者以“中作 8131- 1”及其变异后代选系为代表 ,后者以“小偃 6号”和其衍生品种为主。此外 ,还查明“17+18”,来源于意大利品种“阿夫” (Funo,或选系 )。上述结果基本反映了 5 0
    棉花高强纤维QTLs的微卫星标记筛选
    张天真,袁有禄,郭旺珍,John Yu,Russell J Kohel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363-366 . 
    摘要 ( )   PDF (20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我国培育的高强纤维种质系 72 35为材料 ,开展了棉花高强纤维基因或 QTL微卫星标记的筛选。通过2 11对 SSR引物的筛选 ,鉴定出与高强纤维 QTL连锁的 SSR标记 3个 :NAU / SSR/ fs11 30 、NAU / SSR/ fs2 1 90 、NAU /SSR/ fs32 2 0 。 NAU / SSR/ fs11 30 、NAU / SSR/ fs2 1 90 两个标记紧密连锁 ,重组率为 2 .3c M,标记的 QTL占 (72 35× TM- 1)F2 分离群体总遗传变异的 30 .9%。此外 ,这一标记的 QTL在不同年份不同环境表现稳定 ,这是鉴定出的一个控制棉花高强纤维表现的主效位点。NAU/ SSR/ fs32 2 0 与另一个高强纤维 QTL 连锁 ,但遗传效应值小 ,不稳定。单体测验表明 ,NAU/ SSR/ fs11 30 、NAU/ SSR/ fs2 1 90 标记的 QTL 位于第 10染色体上 ,而 NAU/ SSR/ fs32 2 0 标记的 QTL 位于第 5染色体上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基因控制豆腥味效果的研究
    麻浩,官春云,何小玲,丁安林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367-372 . 
    摘要 ( )   PDF (24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蒸馏提取法、气相色谱和气 -质联机的方法分析了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体近等位基因系在加工豆制品时所产生的挥发性气味物质。研究结果表明 ,从豆粉和豆浆中都只分离出 2 4种气味成分 ,主要为醛和醇类物质 ;在形成挥发性气味物质和豆腥味物质中 L ox2起主要作用 ,L ox1次之 ,L ox3作用最小 ,但具有降低己醛生成的作用 ;不论缺失 L ox1,还是缺失 L ox2 ,都可极显著地降低挥发性气味物质和豆腥味物质的生成量 ,而缺失 L ox3则会显著增加己醛的生成量 ;缺失基因间存在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一级和二级负互作 ;不同加工条件对缺失基因的缺失平均效应和互作效应有明显的影响。全缺失体类型具有最低的挥发性物质和豆腥味物质的生成量 ,而缺 L ox3类型具有最高的生成量 ,其余的缺失体类型则介于两者之间 ;用己醛作为衡量脂肪氧化酶在形成豆腥味中的重要性和各种缺失体类型控制豆腥味效果的指标是可行的。因此 ,培育出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全缺失的品种将有望成为食品加工业的优质原材料
    东北矮紫杉组织、细胞培养及其紫杉醇生成的研究
    王关林,方宏筠,胡风庆,王鹏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373-378 . 
    摘要 ( )   PDF (4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北矮紫杉系灌木型东北红豆杉人工栽培品种 ,其株形矮、分枝多、生长快 ,可采收大量红豆杉枝条 ,也是园林常绿观赏树种 ,但其繁殖困难。本研究通过茎段腋芽培养建立了试管苗再生体系 ,为快速繁育红豆杉苗木创造条件。从茎、叶诱导出愈伤组织 ,建立了细胞悬浮培养系 ,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紫杉醇打下基础。实验中对矮紫杉茎、叶、愈伤组织及细胞悬浮培养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发现它们中均有紫杉醇存在 ,而且细胞培养物中的含量高于茎、叶。该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矮紫杉是理想的解决紫杉醇来源的红豆杉人工栽培品种 ;研究还观察到 PVP是组培中解除培养物褐化的较好抗氧化剂
    烟草黑胫病发生动态与黑胫病菌全基因组(DNA)遗传分化关系的研究
    张修国,罗文富,苏宁,郭泺,张猛,吴德喜,张广民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379-384 . 
    摘要 ( )   PDF (30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检测烟草黑胫病发生动态与寄生疫霉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 )全基因组 (DNA )遗传分化的关系 ,从 12 0个 RAPD(Random Am plified Polym orphic DNAs)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启动性强的 14个引物 ,借助于 PCR技术对不同年份同一烟草品种上分离获得的 30个菌株 (10个 /年 )和 5个不同烟草品种上分离获得的 15个菌株 (3个 /品种 )进行全基因组 DNA扩增片段指纹图谱及其遗传分化分析。利用 UPGMA(Unweigthted Pair- groupMethod with Arithm etic Average)软件对受试两组菌株的遗传分化构建遗传进化树 ,结果表明大多数不同年份烟草黑胫病菌株的遗传分化与黑胫病发生危害程度成正相关 ,不同烟草品种上的黑胫病菌株遗传分化与其寄主品种无相关性
    罗汉果芽枯病病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黄思良,陈作胜,晏卫红,曾维强,岑贞陆,陶健刚,孙恢鸿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385-390 . 
    摘要 ( )   PDF (26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在我国罗汉果主产区严重发生罗汉果芽枯病。通过植物寄生生物学、土壤学及植物营养学分析 ,证明该病为缺硼所致的生理性病害。土壤酸化是导致其有效硼含量减少的重要原因。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深施硼砂加石灰对控制该病发生、促进罗汉果植株生长、提高植株含硼量及其产量具有很好的效果。
    麦蚜对不同抗性小麦挥发物的嗅觉反应及其变异
    刘勇,倪汉祥,孙京瑞,胡萃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391-395 . 
    摘要 ( )   PDF (21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麦长管蚜 Sitobion avenae和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的有翅和无翅成蚜对 7种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 (系 )中 4无芒、KOK- 16 79、L1、小白冬麦、红芒红、北京 837和铭贤 16 9的嗅觉反应不同。抗性类型为不选择性的KOK- 16 79、L1和小白冬麦对其具有驱拒作用。抗生性品种中 4无芒也具有一定的驱拒作用。感虫品种红芒红、北京837和铭贤 16 9具有吸引作用。禾谷缢管蚜无翅蚜的嗅觉反应强于有翅蚜。以两种蚜虫的有翅和无翅成蚜 S/ C(刺激/对照 )为变量对 7种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 (系 )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田间抗级鉴定结果基本吻合
    温光对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
    王夫玉,张洪程,赵新华,段祥茂,丁艳锋,黄丕生,鲁光荣,王根球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396-402 . 
    摘要 ( )   PDF (2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表明 ,播期影响水稻齐穗期和产量 ,产量取决于颖花量和籽粒充实度 ,在相同密度下 ,播期对籽粒充实度的影响显著大于对颖花量的影响。齐穗后有效积温与群体籽粒充实度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而齐穗后的光照累计值对群体籽粒充实度却有趋向显著的负相关。究其原因 ,是灌浆期出现温光错位 (MTI)造成的 ,发生 MTI的条件是 :候均日温降至 15 .5℃以下 ,温度降差 3℃以上 ,时滞 1d的候均日照升差达 4 h以上。进一步分析表明 ,籽粒充实度 (GFG)与抽穗后有效积温 (>10℃ ,ETS)间有下列关系 :GFG=(a+b ETS) ETS- 1。据此 ,可以确立水稻品种的最迟安全齐穗期 ,进而指导对水稻品种的合理利用
    土壤水分变动对冬小麦生长动态的影响
    陈晓远,罗远培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403-409 . 
    摘要 ( )   PDF (2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冬小麦为材料 ,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动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使作物的最大生长阶段开始时间提前 ,最大生长阶段延长 ,最大生长率和最大生长阶段内的平均生长率减小 ,因而使干物质积累速度降低 ,生长变慢。复水使最大生长阶段开始时间推后 ,最大生长阶段缩短 ,最大生长率和最大生长阶段内的平均生长率增大 ,因而使干物质积累速度提高 ,生长加快。中度水分亏缺后于拔节期复水的处理 ,可以使生长显著加快 ,干物质积累速度显著提高 ,生物量和产量接近一直保持充分供水的对照
    西北半干旱地区黄芪根瘤菌DNA同源性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
    韦革宏,陈文新,朱铭莪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410-415 . 
    摘要 ( )   PDF (2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值分类表明 ,分离自西北半干旱地区的 9株黄芪根瘤菌构成一个独立的表观群。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DNA同源性及 16 S r DNA全序列分析。 9株菌的 G +C mol%在 5 9.1~ 6 0 .3之间 ;群内 DNA同源性为 81.5 %~91.0 % ,大于 70 % ;中心菌株 SH2 90 B与各已知种模式菌株 DNA同源性在 10 .5 %~ 6 3.0 % ,小于 70 %。 SH2 90 B的16 S r DNA全序列与参比菌株的序列进行比较 ,得到系统发育树状图。其处在土壤杆菌 -山羊豆根瘤菌构成的分支中 ,与 R.galegae和 R.huatlense的 16 S r DNA全序列相似性分别为 96 .8%和 97.5 % ,大于 95 %以上 ,它们应归属于同一个属。因此 ,菌株 SH2 90 B代表一个新的根瘤菌种
    玉米-潮土系统中氮肥硝化反硝化损失与N_2O排放
    丁洪,蔡贵信,王跃思,陈德立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416-421 . 
    摘要 ( )   PDF (25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华北平原潮土上应用原状土柱培养乙炔抑制法测定夏季玉米地氮肥硝化反硝化气态损失量和 N2 O排放量。结果表明 ,潮土上尿素氮水解快 ,硝化活性较高。不施氮肥处理下土壤中 N2 O排放总量为 0 . 33kg N/ ha;施氮大大增加 N2 O排放量 ,氮肥表施时 N2 O排放量为 2 .91kg N/ ha,穴施时为 2 .5 0 kg N/ ha,分别为施氮量的 1.94 %和1.6 7%。不施氮肥时土壤氮的反硝化损失量为 1.17kg N/ ha,氮肥反硝化损失量表施时为 3.0 0 kg N/ ha,穴施时为2 .0 9kg N/ ha,分别占施氮量的 2 .0 0 %和 1.39%。硝化反硝化作用不是该地区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
    水分胁迫后复水对冬小麦叶面积的激发作用
    刘晓英,罗远培,石元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422-428 . 
    摘要 ( )   PDF (2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不同生育时期遭受不同程度及不同持续时间水分胁迫的冬小麦复水后 ,对叶面积存在明显的激发作用。结果表明 ,复水对叶面积的激发幅度与复水前胁迫发生时期、胁迫程度及其持续时间有关。早期胁迫比中期胁迫复水对叶面积的激发幅度大 ;复水对叶面积的激发幅度与胁迫前的胁迫程度呈正相关 ,而与胁迫持续时间呈负相关 ,即胁迫程度越高 ,胁迫持续时间越短 ,激发幅度越大。但从叶面积最终可恢复到的程度看 ,与胁迫程度及持续时间都呈负相关。不论胁迫发生在哪个时期 ,复水对冬小麦叶面积的激发 ,都是通过增加新生蘖叶面积实现的 ,复水对主茎叶片数及叶片尺寸影响不大。激发作用对最终籽粒产量的贡献 ,中度胁迫下可达到 4 5 % ,重度胁迫下则可高达 6 7%。尽管复水的激发作用能挽回胁迫期间的部分损失 ,但小麦最终叶面积及产量均不能恢复到适宜供水的对照水平
    水稻深层根系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朱德峰,林贤青,曹卫星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429-432 . 
    摘要 ( )   PDF (18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穗分化期和开花期采用切根方法 ,研究了土表 15 cm和 30 cm以下根系对杂交水稻组合 6 5 0 0 2和汕优 6 3的生长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与对照相比 ,在穗分化期切断土表 15 cm处根系 ,6 5 0 0 2和汕优 6 3穗长分别下降 2 .7和2 .4 cm,每穗总粒数下降 36 .0 %和 2 6 .6 % ,对结实率影响不大 ;切断土表 30 cm处根系 ,对穗长影响较小 ,每穗总粒数分别下降 17.2 %和 7.8% ,结实率下降 11.7%和 5 .8%。开花期切根使结实率显著降低 ,切断 15 cm处根系使 6 5 0 0 2和汕优 6 3的结实率分别下降 17.2 %和 11.8% ,切断 30 cm处根系使结实率下降 14 .4 %和 7.3%。切根对大穗型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小穗型品种的影响 ;在穗分化期切根的影响大于开花期。穗分化期切根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倒 3叶最显著。穗分化期和开花期切根还显著降低了倒 1叶的光合强度
    地膜玉米的最佳播期及其“两个学说”的应用
    乌瑞翔,刘荣权,卢翠玲,吕永来,李华,张莉,鲁秀芝,于舒萍,乌秀艳,王新寰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433-438 . 
    摘要 ( )   PDF (23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增温说”和“调水说”是指导地膜玉米最佳播期的基本理论。在湿润、半湿润生态类型区和干旱、半干旱生态类型区的水浇地、二阴地 ,应用“增温说”;在半干旱生态类型区的旱作田 ,应用“调水说”。经多年的试验和调查表明 ,在半湿润生态类型区 ,应用“增温说”指导地膜玉米最佳播期增产 6 9.2 % ;在半干旱地区 ,应用“调水说”指导地膜玉米最佳播期增产6 0 .0 % ,而应用“增温说”播期只增产 15 .7% ,比“调水说”播期减产 14 .4 %。
    饲料中氨基酸异构体的测定方法及氨基酸异构化研究
    袁缨,张旭东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439-444 . 
    摘要 ( )   PDF (23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一种测定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手性异构体的气相色谱法。通过对方法的评价表明 ,这种方法回收率高、重现性好 ,可以应用于饲料和食品氨基酸异构化的研究 ;初步研究了玉米和大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异构化及两种加工过程对氨基酸异构化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玉米和大豆蛋白质中 D-型氨基酸占总量的 1%以下 ,加热烘焙和高压处理可使氨基酸的异构化率提高 5 0 %以上。
    新变异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ZJ971毒株S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周继勇,沈行燕,程丽琴,丁红梅,吴建祥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445-450 . 
    摘要 ( )   PDF (31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以鸡腺胃肿大为致病特征的病例中鉴定了一株新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毒株 (命名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嗜腺胃毒株 ,ZJ971株 ) ,对该毒株进行 RT- PCR扩增 ,将得到的 S基因 c DNA克隆入 p Bluescript SK(+)质粒载体中。测序结果显示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嗜腺胃毒株 ZJ971株 S基因全长为 3492 nt,编码一条 10 8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其核苷酸与已报道 IBV- Beaudette、M4 1、Ark99、Cut2毒株比较 ,同源性分别为 97.3%、97.5 %、88.6 %、85 .6 % ;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 96 %、96 .3%、86 .1%、83.1%。ZJ971毒株 S基因第 32 4 1位的碱基由 G突变为 T,造成 S蛋白的翻译从 3492位核苷酸提前到 32 4 0位终止
    视频显微扫描技术在稻米垩白研究中的应用
    曾大力,滕胜,钱前,国广泰史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451-453 . 
    摘要 ( )   PDF (16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视频显微扫描技术 ,结合计算机图形分析 ,精确考察了垩白分布不同的 4个 DH株系及其双亲的垩白大小 ,构建了单粒稻米垩白大小的检测体系 ;同时还对 6个早稻品系的透明度和垩白大小的测定进行了比较 ,初步探讨了视频显微技术在稻米垩白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北部高原地区谷子(粟)品种高产稳产性的评价
    古世禄,独俊娥,古兆明,马建萍,郭志利,刘子坚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454-457 . 
    摘要 ( )   PDF (18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回归系数法、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 ,对我国北部高原地区新育成的 18个新品种 (系 )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高 ,占 5 5 .5 % ,但其中产量稳定性较差的占多数 ,高产稳产的品种较少 ,仅有铁 93- 115、95汾选 3和承谷 8号 ,占 16 .7% ,其余的均为低产稳产和低而不稳的类型 ,各占 2 2 .2 %。这可能与品种性状的适应性有关
    一种简捷的同时提取植物总DNA和总RNA的方法
    张七仙,刘俊起,李成霞,张秀君,赵倩,于静娟,敖光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458-460 . 
    摘要 ( )   PDF (27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热酚法的基础上 ,经多次实践改进 ,得出一种简单、快速的可以从绿色植物组织和种子中同时提取植物总 DNA和总 RNA的方法 ,所提取的总 DNA和总 RNA质量好 ,不降解 ,简化了热酚法的许多步骤 ,简单易行 ,试材少至 6 0 m g,多达 5 g以上都适用 ,是一种简单、方便、快速的提取方法
    黑粒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籽粒色素含量动态变化
    孙群,孙宝启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461-464 . 
    摘要 ( )   PDF (18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黑粒小麦和白粒对照的籽粒发育过程中 ,籽粒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发育天数呈直线下降趋势 ,到开花后 2 5 d时 ,含量已降到很低 ;3个黑粒小麦品种花青素的含量随着发育天数呈现曲线变化 ,在开花后 2 5~30 d达到高峰 ,即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降解比较充分时 ,花青素开始形成。在对照白粒品种京 4 11中未检测到花青素的存在。同一时期不同黑粒小麦品种之间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大。漯珍 1号和黑粒小麦 76的花青素吸光值的变化曲线比较相似 ,可能含有类似的花青素成分 ,河东乌麦 5 2 6花青素的变化曲线明显不同 ,表明其花青素成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另外两个黑粒小麦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