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函西,吕浩,郭广雨,刘冬旭,石岩,孙志君,张泽鑫,张艳娇,文莹楠,王洁琦,刘春燕,陈庆山,辛大伟,王锦辉. 大豆根瘤菌HH103 rhcN突变对结瘤能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6): 1104-1111. |
[2] |
李佳佳,洪慧龙,万明月,储丽,赵敬会,汪明华,徐志鹏,张阴,黄志平,张文明,王晓波,邱丽娟.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豆茎秆化学组分含量检测模型构建与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5): 887-900. |
[3] |
蔡倩,孙占祥,郑家明,王文斌,白伟,冯良山,杨宁,向午燕,张哲,冯晨.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土地生产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5): 909-920. |
[4] |
王诗雅,郑殿峰,项洪涛,冯乃杰,刘雅,刘美玲,靳丹,牟保民. 初花期淹水胁迫对大豆叶片AsA-GSH循环的损伤及烯效唑的缓解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 271-285. |
[5] |
曾仕晓,年海,程艳波,马启彬,王亮. 大豆品种特性对腐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2): 449-458. |
[6] |
渠可心,韩露,谢建国,潘文婧,张泽鑫,辛大伟,刘春燕,陈庆山,齐照明. 基于RIL和CSSL群体定位大豆脂肪酸组分QTL[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5): 3168-3182. |
[7] |
杜青,陈平,刘姗姗,罗凯,郑本川,杨欢,何舜,杨文钰,雍太文. 玉米-大豆间套作下田间小气候对大豆花形态建成进程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3): 2746-2758. |
[8] |
李宇,汪芳,翁泽斌,宋海昭,沈新春. 酶法制备大豆蛋白成骨活性肽[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3): 2885-2894. |
[9] |
毕秋艳,党志红,朱伟旗,高占林,韩秀英,赵建江,王文桥,路粉,吴杰. 河北省大豆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 71-85. |
[10] |
郝晓帅,傅蒙蒙,刘再东,贺建波,王燕平,任海祥,王德亮,杨兴勇,程延喜,杜维广,盖钧镒.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百粒重QTL-等位变异的全基因组解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9): 1717-1729. |
[11] |
潘丽媛,贺建波,赵晋铭,王吴彬,邢光南,喻德跃,张小燕,李春燕,陈受宜,盖钧镒. RTM-GWAS方法应用于大豆RIL群体百粒重QTL检测的功效[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9): 1730-1742. |
[12] |
李曙光,曹永策,贺建波,王吴彬,邢光南,杨加银,赵团结,盖钧镒. 大豆巢式关联作图群体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解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9): 1743-1755. |
[13] |
刘再东,孟珊,贺建波,邢光南,王吴彬,赵团结,盖钧镒.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异黄酮含量QTL连锁定位与关联定位的比较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9): 1756-1772. |
[14] |
于惠林,贾芳,全宗华,崔海兰,李香菊. 施用草甘膦对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田杂草防除、大豆安全性及杂草发生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6): 1166-1177. |
[15] |
曹永策,李曙光,张新草,孔杰杰,赵团结. 夏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及开花期QTL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4): 683-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