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宋彪,徐凯悦,王晓华,郭九信,吴良泉,苏达. 蜜柚果实不同空间部位植酸及矿质营养有效性的分布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6): 1229-1242. | 
																				
																																																																																																																																																
																					| [2] | 
																					姚兴兰,杨文竹,罗彦忠,陈茹梅,王磊,张兰. 转phyA2、ZmTMT和Bar玉米的获得及其特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24): 4982-4991. | 
																				
																																																																																																																																																
																					| [3] | 
																					孔佑宾,李喜焕,张彩英.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4启动子结构与活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3): 582-590. | 
																				
																																																																																																																																																
																					| [4] | 
																					蔡秋燕,张锡洲,李廷轩,陈光登,吴德勇. 磷高效野生大麦拔节期对植酸态有机磷的利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6): 3146-3155. | 
																				
																																																																																																																																																
																					| [5] | 
																					陆扬,胡二永,字正浩,孙国荣,夏东. 降铜对植酸酶在断奶仔猪饲粮中应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4): 2884-2890. | 
																				
																																																																																																																																																
																					| [6] | 
																					 吴彩娥, 李婷婷, 范龚健, 陈榕, 吴海霞. 保鲜剂处理对银杏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8): 3832-3840. | 
																				
																																																																																																																																																
																					| [7] | 
																					马磊,李盼,陈哲,赵永锋,祝丽英,黄亚群,陈景堂  . 低植酸玉米自交系的筛选及其遗传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3): 447-455                 . | 
																				
																																																																																																																																																
																					| [8] | 
																					胡骁飞,魏凤仙,邢广旭,职爱民,柴书军,孙亚宁,王磊,邓瑞广,张改平 . 植酸酶鼠源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3): 613-619                 . | 
																				
																																																																																																																																																
																					| [9] | 
																					陈靖, 董浩, 马海珍, 孙全喜, 刘江, 亓宝秀, 李新征, 董树亭. 玉米幼胚和源于幼苗的幼嫩叶段愈伤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的比较[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17): 3676-3682. | 
																				
																																																																																																																																																
																					| [10] | 
																					袁凤杰,姜  莹,朱申龙,李百权,付旭军,朱丹华,董德坤,舒庆尧. 大豆MIPS1基因的定位及其低植酸突变性状CAPS标记的开发[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9): 3912-3918                . | 
																				
																																																																																																																																																
																					| [11] | 
																					李卫星,甄珍,周春华,张秀萍,于建友,陈鹏 . 银杏雄株叶片和花粉主要类黄酮成分含量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3): 2775-2783                . | 
																				
																																																																																																																																																
																					| [12] | 
																					蒋宗勇,林映才,周桂莲,李得忠,蒋守群,席鹏彬,张罕星  . 日粮非植酸磷和基因工程酵母菌植酸酶水平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和胫骨发育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12): 4349-4357                . | 
																				
																																																																																																																																																
																					| [13] | 
																					许春霞, 李向民, 王星, 张一平. 陕西不同地区银杏叶能量及热解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6): 896-896                 . | 
																				
																																																																																																																																																
																					| [14] | 
																					@王亚茹$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 来源于Selenomonas ruminantium的高比活植酸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5): 762-762                 . | 
																				
																																																																																																																																																
																					| [15] | 
																					罗兰,Steve,R.,Lee. 不同来源的豆饼、日粮中氯和非植酸磷水平对肉用仔鸡胫骨软骨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23(06): 75-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