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1988年 第21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1988-09-20
      
    无栏目
    有机肥料的生产使用是一项社会产业
    刘更另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1-6 . 
    摘要 ( )   PDF (33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详细阐述了有机肥料的优越性及其特点,论证了有机肥料与化肥结合的必要性。当前,有些地方确有忽视有机肥料和单纯依靠化肥种田的倾向,其所带来的土壤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很值得重视。作者认为,只有把有机肥料的生产使用,当作一项社会产业来对待,有机肥料问题就能解决,农业生产、环境卫生和城乡面貌将会改观。
    西藏栽培大麦的分类和起源研究
    马得泉,徐廷文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7-14 . 
    摘要 ( )   PDF (33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西藏栽培大麦的分类、分布,描述了变种的形态特征及其特点,鉴定它们属于1种3亚种240变种,其中ssp. Intermedium (Korn.)Hsu为国内首次发现,发现并命名新变种172个。西藏栽培大麦具有春性、遗传多样性和控制主要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频率高等主要特点,其基因型与西方大麦的基因型截然不同,属东方型,而东方大麦的起源中心在中国。根据作者和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青藏高原栽培和近缘野生大麦的研究结果看,中国栽培大麦和青藏高原近缘野生大麦的遗传距离最近,进而证明了青藏高原是中国栽培大麦的初生起源中心,同时也是世界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
    中国赖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al]与普通小麦(T. aestivum L.)杂交及其后代小 - 赖麦(Triticum - Leymus)的研究
    马缘生,谭富娟,郑先强,王葆军,崔运兴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15-23 . 
    摘要 ( )   PDF (41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赖草(Leymus chinensis)为中国特有,用它与普通小麦(T. aestivum)杂交并经连续选育已获得小 - 赖麦(Triticum-Leymus)新种质7个品系,主要特点是高蛋白质、高赖氨酸含量和抗条锈、叶锈及白粉病。细胞学研究结果:F#-2时在1个完整细胞内只有1,2,3,4,6……等少数染色体,还有大环、长链、桥、落后染色体等异常现象。1987年观察了大量花粉母细胞(13892个)及根尖细胞(435个)染色体,从中筛选出7个品系,其2n=43 - 49者占75.63%,其中n = 22Ⅱ和2n = 49各占90%以上者各有2个品系。叶片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品系具有双亲互补酶带。
    我国热带山地稻种类缘的探讨
    钱咏文,刘钧赞,何昆明,李万光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23-32 . 
    摘要 ( )   PDF (3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1-1983年通过我国热带山地稻种与我国普通籼、粳杂交共186个组合的杂交F#-1结实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形态鉴定的基础上,通过杂交F#-1的结实率研究稻种的亲缘关系是可取的。从试验结果,得以分析低纬山地稻种的类型分化和在进化上的地位。其中有些品种与普通籼、粳杂交,即可以获得较高结实率的后代,在育种上可加以利用,以扩大遗传背景,並提出超高产育种的设想。
    不育系稻穗开颖不整齐原因的探讨
    王忠,高煜珠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33-39 . 
    摘要 ( )   PDF (33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育系稻穗的呼吸强度、H#-(2)O#-2酶活性和颖花的ATP含量均比保持系低。通常雌雄蕊的呼吸使颖内CO#-2浓度上升至5%,从而导致鳞片吸水膨大推开外颖。不育系花药败育,呼吸弱,颖内CO#-2浓度不易提高是其开颖不整齐的主要原因。外源CO#-2能显著地加速不育系稻穗的颖花大量开放。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组织抗氰呼吸关系的研究
    夏涛,刘纪麟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39-43 . 
    摘要 ( )   PDF (21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3种核背景(Mo17、77、B37)4种细胞质类型(N,C,S,T)玉米细胞系雄性不育系及其可育保持系根组织以及Mo17背景4种细胞质类型花药组织的抗氰呼吸。初步表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抗氰呼吸的缺乏有关。研究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抗氰呼吸的程度与其生活力之间的相关并讨论了可能的原因。
    小麦体内氮磷后期损失及向穗运输的不同步性
    徐庆章,余松烈,焦志勇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44-44 . 
    摘要 ( )   PDF (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36个小麦品种抗秆锈基因的推导
    胡长程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45-52 . 
    摘要 ( )   PDF (27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对北美23个小麦秆锈菌系的反应,分两批研究了我国36个小麦品种存在的抗秆锈基因。第1批24个是60年代和70年代广泛种植的生产品种,第2批12个是当前的重要品种。对测试的品种的抗秆锈基因,用25个抗秆锈单基因(S#-r基因)系对秆锈菌系的反应作比较,鉴定发现具有S#-r5、S#-r8a、S#-r11、S#-r17、S#-r31和S#-rT#-(mp)等6个基因。在第1批品种鉴定结果中,扬麦1号的抗性基因不包括在被鉴定的基因之内。北京6号、北京8号、北京15号、石家庄34、丰产3号和矮丰3号不具有本文涉及的抗秆锈基因。东方红2号、东方红6号、克丰1号、北京10号、安徽11号、京红1号、京红2号和青春5号具有S#-r5基因。农大311、农大139、北京9号、白蚰包、徐州14号和北京10号具有S#-r T#-(mp)基因。安徽11号具有S#-r8基因。矮秆早、京红1号和京红2号具有S#-r17基因。青春5号可能具有S#-r11基因。第2批品种鉴定结果中,冬协3号和冬协4号具有S#-r5和S#-r31基因。丰抗2号、丰抗8号、京单106 、冀78 - 4078、鲁麦1号和烟农7770 - 4可能只有S#-r31基因。丰抗13具有1个未确定的基因。辐63、晋麦11和百农3217可能具有1个未定名的基因,它只对少数菌系有抗性。
    洛10、洛13致病类群的发现与研究
    吴立人,孟庆玉,谢水仙,杨华安,汪可宁,袁文焕,宋位中,杨家秀,李艳芳,杨世诚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53-58 . 
    摘要 ( )   PDF (21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1977年以来对洛夫林10、13等“洛类”品种有毒菌株的筛选、研究结果。继1983年发现条中28号后又陆续发现7个对“洛类”品种有较强致病力的条锈菌小种类型,可分为洛10、洛13两个致病类群。它们对我国鉴别寄生、生产和后备品种、高代品系、重要抗源的毒力均有重要区别,对“洛类”品种及其后代的毒力也不尽一致。证实两类群的出现和发展是“洛类”品种“丧失”抗条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止“洛类”品种“丧失”抗条锈性的对策。
    淮北地区高产小麦植株吸氮及土壤供氮特性
    黄德明,俞仲林,朱德锋,高式余,王绍华,曹卫星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59-65 . 
    摘要 ( )   PDF (29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4–1986年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了植株吸氮及土壤供氮特性,试验结果:亩产400–450公斤,植株每亩总吸氮量15公斤左右。各生育期植株含氮率为:出苗至分蘖期5%左右,拔节期3%左右,孕穗期2.5%,灌浆期1.8%左右。小麦一生应在分蘖至越冬始期和拔节孕穗期出现两个吸氮高峰,前者约占总吸氮量23%,后者占33.6%。吸氮强度:每日每亩吸氮量以拔节至孕穗期最大,依次为返青至拔节和分蘖至越冬始期;氮的相对积累速率则以分蘖至越冬始期最高,其次是拔节至孕穗期。土壤氮素供应量为18–20公斤/亩;土壤供氮与植株吸氮比值:分蘖期最高为11–12∶1,拔节后为1.6–1.8∶1,孕穗期为1.2∶1。土壤供氮与生育进程之间呈4次方程,据此可求得各生育期土壤供氮指标和补差施氮量。
    棉花枯黄萎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状况的测定新方法——框架尼龙线法
    刘在徐,李大成,刘淑芬,郭辰舟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66-66 . 
    摘要 ( )   PDF (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花椰菜苗期矿物营养吸收规律的定量研究
    崔海信,司亚平,陈殿奎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67-72 . 
    摘要 ( )   PDF (21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回归设计方法,对花椰菜幼苗氮磷钾吸收特性、幼苗营养元素积累与育苗营养液浓度之关系、植株中氮磷钾含量与幼苗生长量之关系以及育苗营养液的最佳浓度组成等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和探讨。
    家兔一种新的病毒病——兔瘟的研究
    王永坤,吉传义,周阳生,孙怀昌,田慧芳,许益民,王宝安,霍金富,李俊宝,高锦梁,邵天浩,于红丽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73-80 . 
    摘要 ( )   PDF (4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病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家兔烈性传染病,对青、成年兔具有高度发病率和致死率。已从病兔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到病毒。经蔗糖密度梯度和氯化铯等密度离心纯化的病毒出现两个峰。两峰病毒均为球形、无囊膜,且均有两种病毒颗粒——完整的病毒颗粒(分别约占80%和60%)和空心病毒颗粒(分别约占20%和40%)。第一峰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8-1.34克/毫升;第二峰病毒浮密度为1.36-1.44克/毫升;沉降系数为85s。用氯仿处理和冻融的方法澄清兔瘟肝组织液,再经PEG沉淀、氯仿处理和Sepharose 4B柱层析,得到纯化病毒制剂。该制剂能致家兔发生典型兔瘟。电镜观察,病毒粒子无囊膜,直径32-34nm,蕊髓直径15-17nm,衣壳厚8-9nm,呈特征的20面体T=3“格子样”表面对称,壳粒数为32,壳粒直径为8-10nm,高4nm,包括12个五邻体和20个六邻体,共180个原体,原体直经约4nm。此外,还见有少数空心衣壳和直经为23-27nm的“病毒样颗粒”。纯化病毒制剂煮沸裂解后经SDS电泳,与未经裂解的样品对照,发现病毒粒子具有3条结构多肽,分子量分别为Vp#-(1)76000、Vp#-(2)62000和Vp#-(3)52000,Vp#-2为主要多肽。本病毒具有抗酸性,在1克分子氯化镁溶液中对抗的热有稳定的作用。能凝集人类O型红血球,而不能凝集其他动物(包括兔)的红血球。血球凝集能被特异抗血清抑制。病兔肝组织对家兔的半数致死量为10#+(-7)-10#+(-7.5)(1ml)。通过交叉免疫保护试验,免疫电镜、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证明,不同时间和地点采集的毒株具有相同的血清型。病毒保存于-20℃冰箱长达18个月不丧失感染性。目前尚无适合本病毒复制的组织培养,故其分类地位尚未确定。已研制出控制本病的组织灭活苗,並证明免疫效果好。
    芦笋(石刁柏)茎枯病综合防治
    竺修高,任善于,闻建华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80-80 . 
    摘要 ( )   PDF (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促黄体素(LH)和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防止内蒙古山羊流产的研究
    曾国庆,蒋广泰,张致龙,牛福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81-84 . 
    摘要 ( )   PDF (15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在山羊配种后一次肌注促黄体素(LH)200单位或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300微克,防止内蒙古山羊流产具有明显的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以使内蒙古山羊的繁殖率提高20%以上。並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正常妊娠山羊和流产山羊外周血液中的孕酮和雌激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LRH-A防止内蒙古山羊的流产作用是:通过刺激山羊自身垂体释放促黄体激素的功能,从而促进卵巢黄体合成和分泌孕酮,以维持母畜的正常妊娠。
    果树叶盐酸提取铁与叶失绿关系的研究
    董慕新,张辉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85-89 . 
    摘要 ( )   PDF (21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果树正常绿叶和失绿黄叶中用盐酸提取的铁,Fe#+(2+)和全量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一定提取条件下果树正常绿叶中的全量铁和用盐酸提取的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平衡,在桃叶中二者的比率稳定在2.1左右;失绿黄叶中全量铁和绿叶的含量一样或高于绿叶,但用盐酸提取的铁以及Fe#+(2+)则明显比绿叶少,全量铁和盐酸提取铁比率显著增大;失绿叶中K和P的含量比绿叶高而Ca含量则比绿叶低。叶片中的K和Fe含量呈负相关。
    新型混配杀虫剂——菊马乳油和菊杀乳油
    魏岑,程春河,范贤林,王文来,孙小平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90-90 . 
    摘要 ( )   PDF (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染色体图象分析系统对大麦N带的带型分析
    朱凤绥,傅骏华,卫俊智,李连城,福井希一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91-95 . 
    摘要 ( )   PDF (2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染色体图象分析系统对大麦N带染色体进行分析,同时用传统的人工方法分析,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染色体图象分析系统可以消除在显微摄影、照像、测量等过程中造成的误差,还可以消除不同研究者之间人工判断的差异,能够更客观、准确、迅速地得到染色体带型模式图,这些都是人工方法所不及的。染色体图象分析系统还将在植物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染色体的分析中起重要作用。
    山楂茎尖培养及提高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
    梁守义,张晓义,张小苹,臧彦芬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94-94 . 
    摘要 ( )   PDF (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适宜棉麦间套种的棉花抗病早熟新品种86 - 4号
    马存,简桂良,陈其煐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94-95 . 
    摘要 ( )   PDF (11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棉花抗蚜新品系——中99
    汪若海,方昌源,李根元,方志明,郑文俊,马丽华,董双林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21(05):  95-95 . 
    摘要 ( )   PDF (6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