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出版伦理声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1993年 第26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1993-09-20
无栏目
1993年 第5期 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0-0 .
摘要
(
)
PDF
(7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农田养分再循环——潜力和问题
鲁如坤,时正元,钱承梁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1-6 .
摘要
(
)
PDF
(22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强调了养分再循环在建立我国持久农业中的实际意义。养分再循环潜力巨大,可提供纯养分达3514万吨,相当于我国1989年化肥总产量的1.96倍。养分再循环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笔者认为:如何建立我国在养分再循环基础上的施肥制度和防止养分再循环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两个重点问题。笔者提出了这两方面研究工作的例子。
土壤多糖与结构的稳定性
尉庆丰,邹美娥,晋,艳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7-13 .
摘要
(
)
PDF
(28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农耕地、牧草地和人工林地表层土壤为供试样品的研究结果表明,土样经高碘酸盐处理后,农耕地和幼年牧草地的结构破坏程度较大,而老牧草地和林地所受影响则较小,说明在不同植被影响下,多糖与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相关程度是不同的。土壤中多糖的含量不仅与有机质含量有关,而且与施入有机肥料的种类有关,秸秆直接还田可以显著提高中性糖碳对有机碳的比率。土壤中CaCO#-3的含量可能影响高碘酸盐的氧化能力,但并不严重妨碍以此鉴别多糖在结构稳定性中的相对意义。
新疆西瓜花叶病毒2号外壳蛋白的研究
徐,江,郑世倡,喻梅辉,崔星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14-18 .
摘要
(
)
PDF
(2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 group)确定成员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为研究对象,对新疆和澳大利亚WMV-2的外壳蛋白制备、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肽图谱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通过分析两者外壳蛋白同源性的大小,证明新疆和澳大利亚WMV-2是同种马铃薯Y病毒的不同株系。从而说明外壳蛋白的FPLC肽图谱可成功地用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鉴定和分类。
水稻籼粳杂交试管受精的研究
张桂和,宋佩伦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19-26 .
摘要
(
)
PDF
(43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试管受精技术获得水稻籼粳亚种间的杂种。被试的7个杂交组合中最高结实率达57.1%,共得到试管受精种子126颗,其中59颗萌发形成幼苗和植株。对离体杂种胚胎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切片观察。杂种植株幼苗与亲本比较,具有生长快,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等杂种优势。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发现杂种幼苗具有互补酶带。
八倍体小黑麦体细胞耐盐变异体发生机制初步研究
赵开军,鲍文奎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25-31 .
摘要
(
)
PDF
(29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同一植株不同分蘖进行幼穗、花药培养,分别诱导双、单倍体愈伤组织。继代选出生长好的无性系用于耐盐变异体筛选,测定各无性系出现耐盐变异体的频率。计算单、双倍体无性系的变异体频率之比值(H/D)。据变异体发生机制的不同会导致单、双倍体愈伤组织出现变异体频率的不同,将几种可能机制的理论H/D值与实测H/D值比较分析,发现八倍体小黑麦体细胞耐盐变异体的发生机制是具有显性作用的基因扩增,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基因显性突变。
兼抗两虫两病的棉花种质系中99的选育研究
汪若海,郭香墨,李根源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32-37 .
摘要
(
)
PDF
(2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中99种质系采用复合杂交、早代多年多点鉴定和连续定向选择等技术育成。它具有突出的兼抗棉蚜(Aphis gossypii)、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和枯萎病(Fusarium vasinfectum)、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特性。1985年以来综合鉴定结果,蚜害指数比抗棉蚜对照非洲E40和生产对照中棉12、73-27等平均减少25%左右,达高抗水平;棉红铃虫籽害率比生产对照鄂荆1号等平均减少25.4%达高抗至中抗水平;枯萎病指平均3.4,黄萎病指17.1,低于或相当于推广抗病品种。各级试验及生产试种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和综合农艺性状与推广品种中棉12接近。其抗虫机制在于形态和生化两个方面因素。遗传分析表明,其抗性遗传是稳定的。中99作为兼抗两虫两病种质系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利用其作亲本已选育出若干抗病虫和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系。
油用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皮壳率的遗传研究
王庆钰,乔春贵,孙云德,邓湘君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38-44 .
摘要
(
)
PDF
(2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5个雄性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向日葵皮壳率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各杂交组合F#-1代、部分组合的F#-2代和回交世代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皮壳率属于数量性状,基因加性效应对皮壳率的表现起主导作用。皮壳率的遗传力较高,选择响应很大,可通过早代选择等方法直接进行遗传改良。双亲的皮壳率制约着杂种F#-1代该性状的表现。双亲皮壳率差值的大小影响杂种F#-2代的遗传变异幅度。在育种实践中,为降低杂种F#-1代的皮壳率,杂交双亲之一必须是薄壳类型。
烟草与龙葵细胞杂交和新品系694-L选育的研究
夏镇澳,宛新杉,王辅德,叶叙丰,刘凤兰,张秀敏,王素琴,李阳立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45-52 .
摘要
(
)
PDF
(40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烟草生产上尚存在容易感病、品质需要改进等问题。试验选用烟草(革新1号)和药用植物龙葵(野生种)为细胞杂交亲本,它们是茄科不同属的植物,有性杂交不育。用二个亲本的叶肉原生质体经诱导融合、培养、选择和鉴定得到了细胞杂种(TS-28,TS-33)。将其后代在选种圃经二年培育选出了大叶型株系694-L。再将694-L株系在鉴定圃与烟草亲本革新1号及目前黄淮海烟区统一应用的标准品种G140进行二年比较鉴定。结果表明694-L对烟草花叶病和气候斑点病的抗性均比革新1号和G140有所改善。694-L的产量和评吸结果和G140相近,但有些品质还需改进。试验将细胞杂交和有性杂交选育相结合,得到了可供进一步选育的烟草新品系,为应用细胞工程改良作物提供新的例证。
栽培措施对冬小麦根系及其活力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刘殿英,石立岩,黄炳茹,董庆裕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51-56 .
摘要
(
)
PDF
(2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结果表明,深耕、种植密度、灌水、不同时期施肥灌水等栽培措施皆影响冬小麦的次生根数、根干重、根分布、根活力、根吸收能力及植株地上部分性状。小麦根系对环境条件或栽培技术具有适应性和“自动调节能力”。追施肥水对根系活性具有近期效应。后期根系活力(TTC还原强度)与叶片衰老指数和产量性状密切相关。
新红星苹果果实细胞膨大期及成熟期乙烯生成的变化
关军锋,束怀瑞,黄天栋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57-60 .
摘要
(
)
PDF
(1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了新红星苹果果实细胞膨大期及成熟期(盛花后50-140天)乙烯生物合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盛花后120天之前果实乙烯释放率很低,之后迅速增加。果实不同部位的ACC、MACC含量随果实成熟而增加,并且果皮中含有较高的ACC、MACC含量。果实成熟时乙烯形成酶活性提高。本文就果实的发育与乙烯生成的关系做了讨论。
中国黄牛Y染色体多态性及品种起源演变的探讨
于汝梁,辛彩云,陈,琳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61-70 .
摘要
(
)
PDF
(46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G带、C带、RBA带、常规和C带或RBA带连续染色技术研究了中国9个地方黄牛品种的66头人工授精用公牛、41头小公牛和12头母牛的染色体,着重研究了它们Y染色体的多态性。北方的蒙古牛和延边牛是无肩峰牛,具有普通牛核型,其Y染色体分别为亚中和中着丝点。中原地区的秦川牛、晋南牛在每个品种中均发现了亚中、中和近端着丝点Y染色体,而郏县红牛中存在着中和近端着丝点两种形态Y染色体、这几个品种应是由肩峰牛和无肩峰牛长期融合形成的。西镇牛、鲁西牛、南阳牛、温岭高峰牛均具有瘤牛类型的Y染色体,是以瘤牛为基础形成的品种。经RBA带鉴别,西镇牛Y染色体无短臂,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其余3个品种为近端着丝点Y染色体。结合国内有关黄牛染色体研究材料,讨论了中国黄牛的分类和起源。认为中国的无肩峰黄牛除来源于具亚中着丝点Y染色体的蒙古牛之外,还应来源于另一种分布范围很广的,具中着丝点Y染色体的无肩峰牛。鉴于现有的肩峰黄牛品种中Y染色体形态和带型差异,可能古代生存于中国的瘤牛已发生分化。中国黄牛诸品种应由不同类型的无峰牛和肩峰牛经长期选育和杂交而形成的。
埋植Revalor对秦川阉牛肉用性能的作用
王金良,邱,怀,张英汉,杜建昌,杨廷碧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68-76 .
摘要
(
)
PDF
(37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40头约13月龄的秦川阉牛按体重分为10个单位组,每组4头,其中1头作对照,3头埋植Pevalor,经过89天肥育试验后进行屠宰和肉脂品质测定。结果表明,Revalor显著降低了血清脲氮含量,极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使得秦川阉牛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分别提高19.2%和17.8%,增加了胴体瘦肉量,减少了脂肪沉积;提高了胴体蛋白含量,明显改变了脂肪组织的脂肪酸组成,但对肌肉中17种水解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Revalor对秦川阉牛行为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使得争斗和爬跨活动频繁,逃跑距离增大,但并不严重,不足以构成饲养管理上的困难。
苏云金芽孢杆菌aizawai7-29δ-内毒素基因改造后的杀虫活性研究
郭三堆,洪朝阳,徐琼芳,毛立群,范云六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77-82 .
摘要
(
)
PDF
(28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带有改造后的B.t.aizawai7-29杀虫基因的质粒pGWFT18、pGW FA11和pGHtA#-2转入E.coliJM103中,表达后,经生物定性杀虫试验,3′端和5′端全改造的杀虫基因比只改造3′端的杀虫基因具有更好的杀幼虫活性。而且在tac启动子启动下杀虫活性更强。本文首次报道改造后的杀虫基因产物对5龄菜青虫成蛹后羽化的成蝶具有较高的后致死效应作用。
光质对甜茶愈伤组织生长及甜茶甙产量的影响
王,雷,童,哲,胡昌序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82-86 .
摘要
(
)
PDF
(21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不同光质对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愈伤组织生长及甜茶甙(Rubusoside)产生的影响。愈伤组织在黑暗中培养28天可获得最大的生物量。与黑暗相比,白光、蓝光、红光、远红光及短红光均对细胞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蓝光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红光。但是蓝光促进甜茶甙的产生,在7天时,可获得高于在其它光质培养下的甜茶甙含量。黑暗下甜茶甙含量最低。为了获得较高的甜茶甙产量,甜茶愈伤组织分两步培养,在黑暗中培养28天,然后转移到蓝光下培养7天。
红麻种子特殊颜色材料的发现及其利用价值
李德芳,肖爱平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87-87 .
摘要
(
)
PDF
(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稻株的挥发性物质化学成分及其对白背飞虱趋性和取食行为的作用
胡国文,梁天锡,刘光杰,楼小华,马巨法,吴园生,唐,健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87-88 .
摘要
(
)
PDF
(10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冰核活性细菌的冰核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杨,丽,孙福在,康耀卫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88-88 .
摘要
(
)
PDF
(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苹果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丁爱萍,王洪范,曹玉芬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89-89 .
摘要
(
)
PDF
(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摘记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05): 90-96 .
摘要
(
)
PDF
(3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