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29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96-05-20
      
    无栏目
    1996年 第3期 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0-0 . 
    摘要 ( )   PDF (7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棉花品种的抗螨机制研究
    武予清,刘芹轩,高宗仁,钟昌珍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1-7 . 
    摘要 ( )   PDF (28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表明,苗期高抗叶螨的辽阳1号与感螨的爱字棉4-42相比可显著抑制叶螨的产卵和幼若螨的存活。辽阳1号抗生性的化学基础是苗期叶片具有较高的单宁和儿茶酚基酚的含量,但游离棉酚与其它感螨品种无显著差异。用帕拉膜取食系统中充入稀释8倍的棉花叶片匀浆液,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次生化学物质,研究对叶螨取食行为和生物学影响表明,随着单宁和儿茶酚浓度的提高,对叶螨取食的排拒性增强,当单宁和儿茶酚的浓度分别达15.6g/L和4.6g/L时,24h将雌成螨排拒到帕拉膜边缘虫胶上的扩散率达90%;取食不同浓度单宁2d后的雌成螨在棉叶盘上产卵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相关关系显著。体外研究表明,单宁和香豆素对朱砂叶螨的蔗糖转化酶、淀粉转化酶和海藻糖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表明这二种物质可影响叶螨对碳水化合物的吸食利用,但儿茶酚未表现这种作用。
    甘薯形态结构对茎线虫病的抗性机制
    林茂松,贺丽敏,文玲,方中达,宋伯符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8-12 . 
    摘要 ( )   PDF (3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甘薯抗茎线虫病品种鲁薯-78066和胜利百号块根周皮的木栓层细胞有4 ~ 5层,并在细胞壁上沉积有较多的木栓质。表皮接种线虫结果表明,这种形态结构可有效阻止马铃薯腐烂线虫侵入。感病品种粟子香和徐薯18的周皮不发达,只有1 ~ 2层木栓层细胞,而且木栓质极少,线虫能在24h内从表皮直接侵入。甘薯抗病和感病品种的地上茎和地下茎髓部均可受到该线虫危害。抗病品种鲁薯-78066和胜利百号在地下茎和块根顶端连接部位与感病品种粟子香和徐薯18相比较,抗病品种木质部薄壁细胞的壁厚,木质化程度高,导管数量多,线虫不能够穿过这种结构进一步扩展。抗、感品种薯块表皮的伤口有利于线虫侵入,表皮和皮层变成黑褐色,呈糠皮状,但线虫不能进入木栓形成层危害块根皮层以内的组织。
    苹果不同施#+(10)B量与施#+(10)B期对硼吸收和运转习性的研究
    顾曼如,姜远茂,黄化成,彭福田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13-19 . 
    摘要 ( )   PDF (29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丰度为93.3%的H#+(10)#-3BO#-3于1991年秋施2.0mgB·kg#+(-1)土以及1992年春分别施B2.0、1.2和0.8mg·kg#+(-1)土。在主要物候期测细根、果实(或花)、短枝大叶、果台副梢叶、土壤(有效硼)的全硼与Bdff%,结果表明:1.秋施#+(10)B,翌年土壤的有效硼与Bdff%低于相同剂量春施#+(10)B,花与短枝大叶的Bdff%在开花期比春施高8~10倍,春施#+(10)B主要积累在根中。2.随着施#+(10)B量增加,细根中全硼与Bdff%增加,但不成比例;施1.2 mg·kg#-(-1)与2.0 mg·kg#-(-1)的地上部器官差异不明显,由开花期转至新梢旺长期,细根中的Bdff%约下降40%,而幼果提高5~7倍。3.土壤中有效硼与Bdff%随施#+(10)B量增加而提高,随时间推移而下降。
    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克隆及构建研究
    曹光诚,孙勇如,陈占宽,赵世民,舒群芳,马江生,张利明,李文彬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20-26 . 
    摘要 ( )   PDF (31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用于获得人工雄性不育系的质粒pTABNBAR55和用于获得人工恢复系的质粒pTABSBAR23的构建。用PCR的方法从烟草(Nicotiana tabacum cv.Samsun)中扩增了花药绒毡层特异表达TA29基因上游-291~+12共303bp的片段,称作TA29启动子(简写作pTA29);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中扩增了一种RNA酶及其特异抑制剂基因barnase和barstar。DNA序列分析表明,pTA29和barstar片段均与已发表的序列完全一致,barnase片段在3′端和已见报道的两种序列都有一个碱基的差异,但由此推断的氨基酸序列是一致的,不影响其在植物中的表达。把TA29启动子分别与barnase和barstar基因连接起来构成两个嵌合基因pTA29-barnase和pTA29-barstar,在这两个嵌合基因的3′端加上了260bp的Nos终止子(Nos.ter)以增强其在植物中的表达。然后将一个2.0kb的完整除草剂抗性标记“bar cassettee”插在含有这两个基因的质粒上,作为转化和制种过程的筛选标记。若将 前者导入欲作杂交制种母本的植物中,可以获得雄性不育系;后者导入欲作父本的植物中,可获得恢复系。
    玉米抗大斑病菌基因及其遗传背景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的研究
    朱友林,刘纪麟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27-32 . 
    摘要 ( )   PDF (2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玉米抗、感大斑病菌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Ht1、Ht2和HtN等抗病基因以及B37和HZ1等遗传背景与玉米大斑病菌侵染前后寄主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其同工酶酶谱的关系。结果发现,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以及它们在病程中的变化与抗病基因所处的遗传背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研究表明遗传背景不但决定和影响正常植物的生理生化特征,而且明显地影响植物对病原菌侵染所产生的生理生化反应和变化。
    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研究:Ⅰ.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发育特点及其生理生化基础
    王纪华,王树安,赵冬梅,梁振兴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33-40 . 
    摘要 ( )   PDF (29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果穗顶部大量败育的典型秃尖品种与对照相比,在授粉后4d可见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在授粉后8~12d却显著低于对照;8~12d出现较高的赤霉酸(GA#-3)和低的脱落酸(ABA)含量。其中授粉后4~8d秃尖品种顶部籽粒的GA#-3/ABA由3.5迅速升高到5.5,而不秃顶部籽粒的该值由3.0下降到1.5左右;授粉后4~28d秃尖顶部籽粒及穗轴中的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以上可能是导致其籽粒败育的重要生理生化原因。
    苹果无病毒母本树的培育技术研究
    王国平,洪霓,张尊平,董雅凤,薛光荣,杨振英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41-48 . 
    摘要 ( )   PDF (28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0~1994年,采用3种方法对26个苹果品种和3个矮化砧木进行了脱毒试验,获得24个苹果品种、2个矮化砧木共51株无病毒原种母本树。脱毒株率分别为:单纯热处理26.5%、单纯茎尖培养35.0%、热处理与茎尖培养并用脱毒66.7%。在未脱除的病毒中,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占20.9%、苹果茎痘病毒(ASPV)占29.3%、苹果茎沟病毒(ASGV)占49.8%。
    熟期选择对大豆轮回群体质量、数量性状及不育率的影响
    宋启建,吴天侠,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49-54 . 
    摘要 ( )   PDF (2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大豆轮回群体中根据熟期选择后,其下一群体成熟期间差异仍然十分明显而与上一轮相似。主要质量性状如茸毛色、叶形、茎色、花色等在早熟及晚熟群体中出现比率基本相同,表明质量性状的表现与熟期无关,熟期也不影响群体中不育株率。熟期影响数量性状的平均数及变异数,晚熟群体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平均数、变异数较早熟群体大。同一轮回世代中按熟期选择的未繁殖的亚群体性状表现并不完全符合这种规律。本文还对轮回群体用于研究性状间关系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大麦浆片控制开花的机理研究
    金银根,王忠,顾蕴洁,黄志仁,周美学,许如根,高煜珠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55-62 . 
    摘要 ( )   PDF (4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开颖开花型和闭颖开花型大麦均由表皮、基本组织和脉状维管束3部分组成。浆片表皮不具气孔。细胞外壁角质化、不透水气。浆片脉状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呈散生状分布。脉状维管束数与其所含导管数为六棱大麦多于二棱大麦,可育系多于不育系。一个发育良好的脉状维管束由数个导管、筛管及伴胞和维管薄壁细胞组成。其维管薄壁细胞壁厚、核大、质浓、线粒体丰富,可能有利于浆片的吸胀和物质的撤离而萎缩。浆片中含有淀粉酶。开花时浆片的鲜重、干重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小花的开放由浆片内细胞的渗透压变化来调节,而小花的关闭则由于浆片内细胞的自溶,降解物通过质外体途径撤离,浆片萎缩。闭花过程与小花轴有关。
    硬粒小麦单倍体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路铁刚,孙敬三,辛化伟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61-66 . 
    摘要 ( )   PDF (7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硬粒小麦×玉米形成的单倍体幼胚,由于缺乏胚乳滋养往往发育不良,致使幼胚培养成苗率很低。本试验通过诱导杂种幼胚产生愈伤组织的途径,建立起高效硬粒小麦单倍体植株再生系统,从而可以大量获得单倍体试管苗,为经植株移栽和染色体人工加倍后仍能获得大量成活的纯合二倍体植株提供了保证。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籽粒灌浆特性及库源关系的比较研究
    段俊,梁承邺,黄毓文,陈宝源,罗廉源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66-73 . 
    摘要 ( )   PDF (2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4种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即常规稻、两系品种间杂交稻、亚种间杂交稻、三系杂交稻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库源与结实性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秕粒的数量是影响这4个材料结实率的主要因素;与常规稻比较,杂交稻在灌浆前期启动灌浆的籽粒多,粒重增加快,但实粒出现迟且增加速度慢,实粒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晚;3个杂交组合均有2个灌浆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的时期都相同,但第二个高峰出现的时期因组合不同而不同;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的源库矛盾及其结实对生育后期功能叶片光合作用的依赖程度均不同。本研究还对杂交稻的结实率比常规稻低的原因及如何提高结实率进行了探讨。
    甜菜数量性状杂交综合指数的研究
    陈丽,刘景泉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74-80 . 
    摘要 ( )   PDF (2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40份参试材料7个主要性状的杂交综合指数的统计分析,阐述了杂交综合指数的大小与后代杂种优势、亲本特殊配合力之间的关系,表明它们之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r#-(u·Mp)=0.7226,r#-(u·Sij)=0.3492],并明显地好于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亲本特殊配合力之间的相关性[r#-(D#+2·Mp)=0.6135,r#-(D#+2·Sij)=0.2121];同时对780个杂交综合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共划分5个类群,类群间平均杂交综合指数u=18.209,应在(u*+-)≥18.209的类群之间选择杂交亲本。本试验中满足上述条件的有Ⅰ和Ⅴ、Ⅲ和Ⅳ、Ⅳ和Ⅴ。
    牛的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uris)在小鼠体内的发育研究
    胡景辉,蒋金书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81-85 . 
    摘要 ( )   PDF (26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光镜及电镜技术对牛的鼠隐孢子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鼠隐孢子虫的内生发育是在位于鼠胃腺上皮细胞表面、由微绒毛形成的带虫空泡中进行的。其发育过程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鼠隐孢子虫所有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均较小隐孢子虫(C.parvum)大,其中卵囊为1.4倍,子孢子为2.5倍,第一代裂殖体为1.3倍,第二代裂殖体为1.5倍,大小配子体均是1.3倍。对虫体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虫体和宿主细胞的结合处,虫体前部呈结节状突起,并被宿主细胞的纤维素样增生所包裹,形成一发达的营养器。鼠隐孢子虫的这一结构在小隐孢子虫及相关种中未曾发现。
    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钱建飞,毛洪先,邵国青,金洪效,吕立新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86-94 . 
    摘要 ( )   PDF (39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纯化的鸡IgG免疫环磷酰胺预处理BALB/c小鼠后,再用亲和层析纯化的鸡IgM进行免疫,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了5株能稳定地分泌抗鸡IgMμ链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ELISA交叉反应性试验和羊抗鸡IgMμ链抗血清阻断试验,证明这5株单克隆抗体均是抗鸡IgMμ链特异性的。采用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杂交瘤细胞阳性率为8.696%,而用常规免疫法为4.032%,前者比后者杂交瘤细胞阳性率提高1倍以上。经两次有限稀释法克隆和比较后,免疫抑制法获得5株单克隆抗体,而常规免疫法只获得2株单克隆抗体,前者有3株单克隆抗体腹水ELISA效价达到10#+(-12)、10#+(-14)、10#+(-15);后者单克隆抗体腹水ELISA效价为10#+(-5)和10#+(-6)。因此,与常规免疫法相比,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具有杂交瘤细胞阳性率高,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滴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小麦对赤霉病超亲抗性的选育研究
    刘思衡,巫升鑫,李始明,方毅敏,许文真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93-94 . 
    摘要 ( )   PDF (6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E-ms小麦雄性核不育、保持体系的建立
    周宽基,周文麟,张天虎,胡钺,王淑英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93-94 . 
    摘要 ( )   PDF (12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甘薯脱毒技术及应用研究
    杨崇良,尚佑芬,赵玖华,李长松,辛相启,罗瑞梧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94-95 . 
    摘要 ( )   PDF (11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蚕杂交亲本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率间的定量关系
    宋新华,古巧珍,白克明,罗玉功,杨明观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3):  95-95 . 
    摘要 ( )   PDF (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