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1960年创刊,半月刊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国外代号:BM43
编辑部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换届通知
(2022-04-20)
致谢审稿专家
(2022-02-05)
致谢审稿专家
(2020-12-30)
征稿启事!
(2019-04-11)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公示,我刊4篇论文入选
(2018-10-10)
“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征稿启事
(2018-08-29)
撤稿声明
(2017-10-17)
我刊两文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17-1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公示
(2017-09-15)
致上届编委的感谢信
(2017-07-13)
更多...
在线期刊
iPad移动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网络预发表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服务
更多...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1-03-20
无栏目
水稻完全显性早熟性的发现和基因定位
邓晓建,周开达,李仁端,淳泽,李平,王文明,翟文学,朱立煌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233-239 .
摘要
(
)
PDF
(8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发现早釉核不育系6442S-7具有完全显性早熟特性,它与13个不同类型的中、迟熟品种杂交,F1抽稳期与6442S-7完全相同或十分相近。对F2和 B1F1遗传分析表明该早熟性主要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F2群体和4种分子标记技术,将6442S-7携带的1个显性早熟基因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靠近端部一侧,该基因与RAPD标记OP111.557、SSR标记 RM22、RM231、RFLP标记C515和 AFLP标记PT67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5、3.0、6.7、10.9和12.4cM。该基因系首次发现并定位,暂命名为Ef-cd(t)6442S-7作为完全显性早熟性种质资源,对水稻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小麦D~2型胞质光敏雄性不育器官同源异型转变的研究
王艳,张爱民,国凤利,郭小丽,聂秀玲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240-243 .
摘要
(
)
PDF
(3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证明,在晚春播条件下,北京地区晚春播长日照条件可以诱导具有Ae.crassa细胞质(属D2型细胞质)的小麦品种农林26表现雄性不育,用16个小麦品种与农林26杂交,F1晚春播,有6个组合表现近乎完全的雄性不育。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系统地观察了这种小麦D2型光敏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CMS)雄蕊发育的形态及细胞结构,表明这种光敏雄性不育系在长日下表现为雄蕊向雌蕊的同源异型转变,其内部结构变化不同于其它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结果还证明产生雄性不育的光敏感期为小花分化期;同源异型转变发生在雄蕊原基发育时期。认为应结合分子生物学深入研究其机制,为两系杂种小麦用于生产打下基础。
利用RFLP标记划分45份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黄益勤,李建生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244-250 .
摘要
(
)
PDF
(62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54个玉米 RFLP探针和3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EcoR、Hind Ⅲ),共计145个探针/酶组合,检测了在我国南方玉米区广泛利用的41份自交系和代表美国主要玉米杂种优势群的4份美国自交系的RFLP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5份材料间存在较丰富的RFLP多态性。根据RFLP标记遗传相似性的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6大类群:热带种质类群、Mo17类群、FRB73类群、地方类群Ⅰ、地方类群Ⅱ和330或Oh43类群。供试自交系系谱关系的资料和所组配杂交组合的信息支持了该研究的分类结果,说明利用RFLP分子标记研究杂种优势群是可行的。该研究的结果从分子水平明确了地方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证明来自美国玉米带的Mo17类群、FRB73类群和Oh43类群对于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起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还将在我国杂种优势利用中起重要作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一自330和丹340归为一类,而这一类群和美国玉米自交系 Oh43可能是同类的。
黄淮海地区大豆抗旱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研究
路贵和,刘学义,任小俊,史红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251-255 .
摘要
(
)
PDF
(38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选用来自黄淮海地区大豆抗旱种质资源50份,通过成熟期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在该因素形成时期大豆材料的抗旱性,发现大豆抗旱种质资源在不同生育期的抗性具有多样性,有些材料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旱,有些材料只在某个或几个生育时期表现抗旱;有的材料表现为抗旱高产,但有的材料产量水平较低,同时也发现一些抗旱种质资源在对照(水)条件下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苹果砧木亲缘关系AFLP分析
王涛,祝军,李光晨,周爱琴,张文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256-259 .
摘要
(
)
PDF
(44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构建苹果AFLP指纹图谱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及世界苹果生产中20个重要苹果砧木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根据AFLP扩增结果,计算出20个苹果砧木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5±0.14σ.按UPGMA法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绘制了亲缘关系树状图,表明苹果属(Malus Mill)中的两个亚属的砧木被分别聚成了两个大组,即花秋苹果亚属(Sorbomalus Zabel)大组和真正苹果亚属(Eumalus Zabel)大组。前者包括拥有河南海棠血统的4个砧木;后者M系、MM系矮化砧木自成一个聚类小组。研究结果与已知苹果砧木间的系谱是一致的。表明应用AFLP技术能在DNA分子水平上较好地揭示苹果砧木的遗传背景及其亲缘关系。
快速鉴定甘薯品种抗旱性的生理指标及方法的筛选
张明生,谈锋,张启堂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260-265 .
摘要
(
)
PDF
(44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对甘薯进行根际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25%PEG处理下,叶片RWC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3,P<0.01),MDA含量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8,P<0.01),SOD活性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7,P<0.01),Pro含量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不大。品种抗旱性愈强,叶片 RWC下降幅度及MDA含量上升幅度愈小,SOD活性增加幅度愈大。因此,通过测定 25%PEG处理下甘薯幼苗叶片的这些生理指标可实现品种抗旱性的室内快速鉴定。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孔繁玲,张群远,葛知男,杨付新,张德贵,刘文欣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266-271 .
摘要
(
)
PDF
(45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精确度的基本概念出发,研究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的指标。提出期望品种比较精确度(EVCP)和实现品种比较精确度(RVCP)的概念,给出相应精确度指标计算公式和应用实例,并利用多年历史区试资料对我国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棉花区域试验及试点的精确度作了调查。
小麦京核891-1抗条锈病主效、微效基因的遗传分析
徐世昌,张敬原,赵文生,吴立人,张继新,袁振东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272-276 .
摘要
(
)
PDF
(45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京核891-1品系对条锈菌系在两种温度条件(常温昼18℃/夜10℃,高温昼24℃/夜15℃)下的抗性 遗传。结果表明,京核891-1至少含有两对显性主效、1对隐性微效抗条锈基因,其中两对主效基因控制对CY31的抗 性,并与尤皮2号、抗引655、T.Spelta.Album中的抗性基因等位或紧密连锁,呈独立或重叠遗传,均为未知新基因。 微效基因对温度敏感,在较高温度下提供抗性,对主效基因有修饰作用。京核891-1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性和较宽的抗 性谱,可抗中国目前所有小种,建议作为重要抗源利用。
引诱赤眼蜂产卵的他感化合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分析
万方浩,仝赞华,陶淑霞,赵奎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277-282 .
摘要
(
)
PDF
(40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棉铃虫雌蛾腹部鳞片正己烷粗提液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粗提液含多种组分,在15~35min的保留时间内峰群较集中,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显示,具引诱产卵刺激活性的主要成分为C12~C36直链烷烃类物质。正己烷粗提液经纸层析分离后,在Rf=0.92展层区段内,赤眼蜂在处理区的滞留搜索蜂数与对照区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薄层层析分离的结果显示,在距溶剂前缘 2cm处有一条荧光带,但无引诱活性;在 Rf=0.97和Rf=0.73的两个展层区段内,螟黄赤眼蜂的滞留搜索情况,处理区与对照区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 Rf=0.83的展层区段内,处理区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柱层析分离后的生测结果显示:135~137ml收集段洗脱液的引诱活性与对照区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138~140ml收集段洗脱液与对照区相比差异显著(P<0.05);活性物质集中在 135~140ml的洗脱段收集液中。该段收集液浓缩后的 GC-MS分析结果显示,浓缩液中合多种活性成分,其中C23、C25、C27、C28含量高。将棉铃虫雌蛾腹部鳞片的正己烷提取液(浓度为1.7mg/ml)涂在赤眼蜂人工
水稻旱育秧苗抗旱生理特性研究
赵言文,丁艳锋,陈留根,黄丕生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283-291 .
摘要
(
)
PDF
(10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表明,旱育秧苗首先强化育根,前期根冠比大于水秧苗,后期单位株高干物重比水秧苗高,具有墩实壮秧特征。旱秧苗可溶性糖、淀粉、全氮、蛋白氮、非蛋白氮含量均比水秧苗高,NRA是水秧苗的5.12~6.18倍;特别是在旱秧苗茎鞘中含较多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淀粉、非蛋白氮、硝态氮含量分别比水秧苗高37.76%、18.82%、43.38%和30.1倍,这既利于抵抗逆境,又为栽后早发快发奠定了物质基础。旱秧苗ATPase活性比水秧苗高4.61%~94.34%;旱秧苗抗逆保护酶SOD、CAT分别比水秧苗高6.25%~31.82%、1.32~1.50倍;逆境物质MDA含量比水秧苗低16.98%~23.97%,脯氨酸含量是水秧的2.29~4.08倍。旱秧苗对水分反应灵敏,叶片易萎蔫,但离体叶片在临界萎蔫后,失水速率降低,低于水秧苗33.26%,吸水能力增强,吸水速率比水秧苗高13.09%。由此可见,旱秧苗在逐渐适应旱育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抗旱生理机制,具有抗旱能力强的生理特性。这种抗旱生理特性既是旱育秧苗适应旱育环境的体现,也是旱育秧苗具有增产效应的生理基础。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性状演化的研究
杨秀红,吴宗璞,张国栋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292-295 .
摘要
(
)
PDF
(34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盆栽方法,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42份不同年代大豆品种的根系性状进行了趋势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性状存在差异,20世纪50~90年代,大豆品种的主要根系性状在苗期、花期、鼓粒初期3次取样中均表现为随年代推进而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品种根系最发达。大豆品种根系的演化向根重增加,根体积扩大,根表面积增加和侧根长度增长的方向发展。
猪粪和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尹金来,沈其荣,周春霖,洪立洲,王凯,丁金海,王茂文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296-300 .
摘要
(
)
PDF
(37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室温培养一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和磷肥后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变化以及不同无机磷组分对黑麦草吸磷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和磷肥显著地提高了石灰性土壤Ca2-P、Ca-P含量,Al-P和Fe-P也有一定的增加,其中磷肥的影响大于猪粪;Ca2F和Ca8-P对黑麦草吸磷总量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都大于Al-P和 Fe-P。
铁胁迫小麦根DDRT-PCR分析及ABC基因的表达差异
印莉萍,刘维仲,刘祥林,黄勤妮,柴东方,邱泽生,王凌诗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301-303 .
摘要
(
)
PDF
(58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DDRT-PCR技术比较了正常供铁和缺铁胁迫下铁高效型小麦(京-411)和铁低效型小麦(三属麦-3)的基因表达差异模式。利用从DDRT-PCR中挑选出的ABC的cDNA片段为探针进行Northern杂交,证明它的基因表达受缺铁胁迫的抑制
水稻群体光合速率和茎鞘贮藏物质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赵全志,黄丕生,凌启鸿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304-310 .
摘要
(
)
PDF
(59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汕优 63和盐粳187品种(组合),通过设置前后期不同氮素配比,对水稻群体光合速率(CAP)和茎鞘贮藏物质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抽穗后CAP随生育进程而逐渐降低。汕优63以6:4配比CAP较高。上3茎鞘物质干重变化呈“V”字型,在穗后23d左右达最低值,其中以顶三茎鞘物质输出最多。CAP与群体质量指标、穗后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关系除穗后23d左右外比较密切,穗后23d茎鞘贮藏物质大量输出。
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气候生态条件关系研究
李潮海,苏新宏,谢瑞芝,周苏玫,李登海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311-316 .
摘要
(
)
PDF
(53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在山东莱州(1986~1997)和河南温县(1996~1997)14年次进行的夏玉米超高产(≥12000kg/ha)栽培试验资料,分析了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气候生态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常年条件下夏玉米超高产所需的积温和日照时数均可得到满足。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降水,其影响是间接的。全生育期降水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5418。苗期、粒期降水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4.8735和-13.7415。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产量的关键气候生态条件(从播种期所在旬记起,按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下同)是;第3、9旬的平均气温,第6、8旬的日照时数,第6、7、2旬的降水量。对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超高产的贡献大于穗数和粒重,影响穗粒数的关键气候生态条件是第6、8旬的降水量和第6旬的日照时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6、-0.5793和0.5854。
我国农产品庭院贮藏设施研究
李喜宏,夏秋雨,陈丽,胡云峰,关文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317-321 .
摘要
(
)
PDF
(3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当前农业家庭承包生产体制和农产品个体经营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机制,经9年试验研究,开发出适于农户经济规模的微型冷库贮藏设施,包括库体与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设备改造与匹配、计算机控制和使用管理技术。
奶牛血清蛋白多态性及代谢物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王毓英,储明星,石万海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322-325 .
摘要
(
)
PDF
(3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系谱指数(PI:Pedigree Index),将 219头 3~6月龄荷斯坦犊牛分成两组。81头犊牛(1头公牛后代)是具有高系谱指数的后代(PI平均值为590),138头犊牛(1头公牛后代)是具有低系谱指数的后代(PI平均值为337)。全部试验牛在禁食34~36h后采血,检测血液运铁蛋白(Tf)基因型、酶和代谢物浓度在两组间的差异,发现运铁蛋白各基因型间系谱指数有明显差异,DD型显著高于AD型、AD型显著高于AA型;测定血液中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LP)、肌酸酐(CRE)的合量,其结果在PI高低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游离脂肪酸(FFA)、尿素氮(BUN)的浓度在高低组间有较大差异,在禁食后FFA浓度在高乳用价值公牛后代高于低乳用价值公牛的后代,BUN则相反,而且FFA和BUN含量在高低组间差异达到极高和高度显著水平(P<0.001和P<0.01),其遗传力较高,与PI的遗传相关也较高,这一结果表明犊牛在代谢应激期间血液中代谢物浓度的变异与其乳用性能的遗传优势有关,FFA和BUN两项指标已具备了作为遗传标记的条件,可应用于对公母牛产奶性能的选择。
鸡桡神经和腺胃初级传入向楔外核和孤束核的投射
乔灵,陈建新,苏秀英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326-329 .
摘要
(
)
PDF
(3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跨神经节技术追踪了鸡桡神经和腺胃初级传入向楔外核和孤束核的投射。将CB-HRP分别注入鸡一侧桡神经和腺胃腹侧壁。结果表明,桡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向楔外核几乎全长都有投射,以闩前0.32~0.72mm靠近迷走神经髓内根丝腹侧的标记终末最为密集;在孤束内侧核内也有一定量的投射;腺胃初级传入纤维经迷走神经进入脑干,丰富地投射于孤束核。标记终末密集区位于闩前0.80~1.60mm范围的孤束内侧核,在楔外核也有较为丰富的投射,浓密的标记终末出现在闩前0.40~0.80mm范围的该核内。另外,桡神经和腺胃初级传入纤维在三叉神经脊束内也见有少量投射。
地膜覆盖导致春小麦产量下降的机理
李凤民,鄢珣,王俊,李世清,王同朝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330-333 .
摘要
(
)
PDF
(28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地膜覆盖导致减产进行分析表明,施P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覆膜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系生长,开花和灌浆期根系主要向下分布,但吸水量并没有按比例增加,导致同化产物的浪费。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在播种70d之后不再增加,且繁殖器官发育不良。在本试验条件下,播前土壤底墒较好,地膜覆盖由于改善了地表水温条件,前期大量利用土壤水分,且后期降水不足,中下部丰富的根系不能发挥作用,导致产量下降。对照、耕作层施磷、覆膜、耕作层施磷加地膜覆盖 4个处理的产量分别为 2516.5,2734.1,1269.4和 1625.1kg/ha。
冠毒素和茉莉酸甲酯对诱导小麦、黑麦和高羊茅草颖花开放的效应
闫芝芬,周燮,马春红,崔四平,魏建昆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334-337 .
摘要
(
)
PDF
(32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茉莉酸类化合物(JAs)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在植物中广泛存在。JAs是重要的信号传递物质,在对环境各种胁迫的反应中可调节植物防卫基因的表达。最近曾晓春和周燮发现JAs中的重要一员茉莉酸甲酯(MeJA)可诱导水稻颖花的开放。冠毒素是植物病原菌假单胞菌产生的一种致病毒素,国外的许多研究证实它是JAs的环戊烷结构类似物,在一些方面可以模拟JAs的功能。通过对MeJA和冠毒素是否具有诱导小麦和其它植物颖花开放的作用,诱导效果如何等的探讨结果表明,4mmol/L的MeJA和1.1~4.4μmol/L的冠毒素对小麦的颖花开放有明显的诱导效果,MeJA和冠毒素对颖花开放的诱导作用在植物品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利用AFLP标记构建家蚕分子连锁图谱
万春玲,谭远德,朱玉芳,贺一原,鲁成,周择扬,向仲怀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338-341 .
摘要
(
)
PDF
(31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FLP技术构建了家蚕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在扩增中使用了18组双引物及两个单引物在家蚕品系782和od 100的回交子代中得到了1177个扩增位点,有359个非分离位点,818个分离位点。分离位点中有292个位点符合孟德尔1:1分离比例。用MAPMAKER软件将292个标记位点及形态标记基因od分成26个连锁群,19个二联体及81个未进入连锁关系的标记。每个连锁群包含3~14个标记。平均为 6.5个标记。该连锁图总图距为 3285.5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 20.0cM。形态标记od被定位于该图谱中 3号连锁群上,而od基因位于家蚕Z染色体上,故可确定该分子标记连锁群对应于传统的家蚕形态标记图谱中的Z染色体。
CpG DNA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孟松树,李曦,智海东,王云峰,王柳,童光志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342-344 .
摘要
(
)
PDF
(2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分别构建的含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王岗株gBgC和gD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及CPGDNA佐剂分组肌肉注射 SPF鸡,检测了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并观测了攻毒后的免疫保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CpGDNA佐剂和DNA疫苗联合免疫后的抗体水平比单一使用DNA疫苗的要高,而佐剂组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低于非佐剂组,保护率则高于非佐剂组。这表明 CpG DNA佐剂增强了 ILTV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榨菜辐照贮藏保鲜研究
傅俊杰,沈伟桥,曲冬梅,叶兴乾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345-347 .
摘要
(
)
PDF
(22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保鲜榨菜,研究剂量、含水量以及含盐量对保鲜效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后氨基酸态氮有少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随剂量增加有所降低,总酸没有显著变化,含水量对杀菌效果没有影响,剂量与盐处理相结合保鲜效果更佳。在 8kGy辐照处理的样品在质地、颜色、口味略有变化,但产品仍然能被消费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