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37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04-09-20
      
    耕作栽培.生理生态
    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研究--水稻的生育与生理特性
    陈海生,王熹,陶龙兴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249- . 
    摘要 ( )   PDF (5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两系)及协优9308(三系)为材料,比较研究灌溉稻田旱作法与常规灌溉法水稻的生育与生理持性。结果表明,两杂交组合不因旱作改变全生育总叶片数,但播种至齐穗期因旱作缩短4~8 d,幼穗发育(拔节期)未见明显差别,说明旱作水稻生殖生长期相对缩短。旱作法水稻单丛叶面积大于常规灌溉稻,叶面积指数小于常规灌溉稻。水稻根系单丛干重因旱作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有明显增加,并营造了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根重根深的土壤环境。结果还表明,水稻旱作法有益于构建由大个体构成的高生物产量的群体,抽穗后生物产量占全生育期生物产量近40%;但是,旱作法对水稻也有诸多不利的生理影响,其一是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根系生理活性下降,表现在单茎根系伤流量、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含量、根系呼吸强度均较低;其二是灌浆-成熟期稻株剑叶光合速率低于常规灌溉法水稻,叶片气孔阻抗高于常规灌溉法水稻。因此,进一步提高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的产量水平,其技术的主攻方向似应为提高稻株籽粒灌浆期间的生理素质,以提高成熟期的光合生产能力。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复等位多态特性研究
    傅大雄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251-1260 . 
    摘要 ( )   PDF (95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世界小麦矮化育种主要使用隐性矮源。在普通小麦中发现的显性矮源均因导致植株极度矮化(20~55 cm)而未能在小麦育种中广泛应用。笔者发现,将显性矮源矮变1号(4DS携带Rht10,25~30 cm)及矮苏3(4BS携带Rht3,55 cm)的原种大群体种植或施以诱变因子并将其与中、高秆的小麦品种杂交、回交,从其分离世代的大群体中,均可选择到一些株高呈不同程度提升的稳定的突变株系。采用近等基因系法对不同株高突变衍生系的研究表明:其提升的株高真实遗传,各自均携带一个不同株高的半显性矮秆基因,随突变衍生系株高的提升,近等基因系的产量性状显著优化。采用标志基因测交法以及生理生化遗传标记对突变衍生系携带的不同株高的半显性矮秆基因重新进行了基因定位,确认它们分别与Rht10及Rht3的座位相同,因而均是其突变衍生的复等位基因。提出显性矮秆基因具有"复等位多态特性",即极度矮化的显性矮秆基因容易突变为一群株高提高程度不同的、可以达到小麦育种理想株高的半显性矮秆复等位基因。
    玉米新不育胞质WBMs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李小琴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261-1264 . 
    摘要 ( )   PDF (7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新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WBMs的小孢子败育过程。观察到Mo17cms-WBMs的小孢子在单核花粉中期以前发育正常,部分小孢子从单核花粉晚期质核出现异常,多数小孢子可正常发育到二核花粉期,随后开始崩溃,形成空瘪皱缩的花粉粒。雄性不育材料WBMs胞质的小孢子败育过程与S组唐徐胞质不育材料类似,败育发生晚,绒毡层等体细胞活动正常,属典型的配子体不育类型。
    Glu-1和Glu-3等位变异及1BL/1RS易位与面包和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
    刘丽,刘建军,何中虎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265-1273 . 
    摘要 ( )   PDF (78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组成和1BL/1RS易位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关键因素。将试验Ⅰ80份和试验Ⅱ78份国内外小麦品种分别在2种和4种环境条件下种植,研究了HMW-GS和LMW-GS的组成及1BL/1RS易位对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和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lu-B1、Glu-D1和Glu-B3位点对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和面条品质的效应较大,而Glu-A3位点的效应较小。单个亚基对面筋强度和面包体积的贡献大小为,在Glu-A1位点,1>2*>N;在Glu-B1位点,7+8>7+9;在Glu-D1位点,5+10>4+12>2+12;在Glu-A3位点,Glu-A3d>Glu-A3c>Glu-A3a;在Glu-B3位点,Glu-B3d>Glu-B3f>Glu-B3b>Glu-B3j。单个亚基对延伸性和面条评分的贡献大小为,在Glu-A1位点,1>N;在Glu-B1位点,20>7+9>7+8;在Glu-D1位点,4+12>5+10≥2+12;在Glu-A3位点,Glu-A3c≥Glu-A3d>Glu-A3a;在Glu-B3位点,Glu-B3b≥Glu-B3f>Glu-B3d>Glu-B3j。1BL/1RS易位对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和面条品质皆有极显著的负面影响。
    耕作栽培.生理生态
    利用高光谱法估测稻穗稻谷的粗蛋白质和粗淀粉含量
    唐延林,黄敬峰,王人潮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282- . 
    摘要 ( )   PDF (37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蛋白质含量和粗淀粉含量是水稻品质的两个重要指标。通过大田和室内试验,测定了5个品种、3个供氮水平处理的水稻冠层和稻穗在成熟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高光谱反射率及稻谷的高光谱,分析了稻穗稻谷的粗蛋白及粗淀粉含量。结果表明,稻穗粗蛋白及粗淀粉含量与冠层光谱及其一阶导数光谱在某些波段达到显著相关、与稻穗粉末样光谱及其一阶导数光谱在某些波段也达到显著相关,其中决定系数R2约0.7;稻谷粗蛋白含量与粗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它们与稻谷光谱及其一阶导数光谱在某些波段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表明能用高光谱方法估算稻穗和穗谷的粗蛋白及粗淀粉含量,为水稻品质遥感监测提供依据。
    K型杂交小麦901及亲本籽粒灌浆的生长分析
    龚月桦,刘迎洲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288-1292 . 
    摘要 ( )   PDF (42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了解杂交小麦901的籽粒灌浆特性,用Matlab程序Richards 方程 对杂交小麦901及其亲本的籽粒灌浆资料用进行计算机拟合。结果表明,杂交小麦901籽粒活跃生长期比常规小麦陕229长约6 d,其最终粒重(43.7 g?1000粒-1)也比陕229(36.3 g?1000粒-1)高。杂交小麦和父本R205的N值均小于1,其灌浆前期籽粒生长迅速,中后期生长逐渐减慢。常规小麦陕229的N值大于1,灌浆前期生长较慢,中期生长迅速。从灌浆阶段的划分来看,杂交小麦901灌浆前期历时较短,中后期历时较长,而陕229与之相反。亲本中,父本R205的灌浆特性与杂交小麦901较相似,母本不育系K3314A却与陕229相似。用Richards方程拟合4个小麦品系的灌浆过程比用Logistic方程更适合。
    不同熟期大豆R4-R5期冠层某些生理生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金剑,刘晓冰,王光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293-1300 . 
    摘要 ( )   PDF (42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冠层分析仪和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不同熟期、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R4-R5期冠层结构特征、光合生理、冠层内微生态环境。结果表明,不论熟期早晚,高产大豆群体的共同特征在于LAI较高,叶片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均匀;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全冠层的光合速率相对较高,从而使全冠层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结果增加了植株荚、粒数及粒重,特别是增加了中上部的荚、粒数。不同熟期间的高产群体冠层特征的差异在于早熟大豆的LAI相对较低,截获的光能多少对于产量形成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高产群体叶倾角小,叶片平展,有利于截获更多光能;而晚熟大豆冠层郁蔽,LAI大,高产冠层各层次叶倾角大则有利于太阳辐射透射到冠层内部,增加群体内部受光量,利于产量形成。
    植物保护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子遗传学基础
    陈功友,王金生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01-1307 . 
    摘要 ( )   PDF (73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稻-白叶枯病原菌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关系,是研究禾本科植物-病原菌互作的理想模式系统。目前已鉴定和克隆出许多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其它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细菌致病性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为揭示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子机理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其中以发掘TTSS效应分子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将对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子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的功能基因组学提供科学线索。
    嗜卷书虱气调抗性与熏蒸剂抗性的相互关系
    丁伟,赵志模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08-1315 . 
    摘要 ( )   PDF (78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a Badonnel)是一种重要的储藏物害虫,经过气调和药剂的抗性筛选,可以获得抗高CO2品系(RCO2-R)、抗低O2+高CO2品系(HCLO-R)和抗DDVP品系(DDVP-R)、抗PH3品系(PH3-R)。本项研究在获得4个抗性品系的基础上,系统测定了各抗性品系对不同处理的交互抗性指数,以及交互抗性指数间的重叠值(Ov)和差异度(Sv)等。结果表明,各抗性品系之间存在着双向交互抗性,其中,HCO2-R品系对低O2+高CO2气调处理的抗性指数为3.2458,而HCLO-R品系对高CO2气调处理的抗性指数仅为1.8280;DDVP-R品系对PH3的抗性指数为3.9614,而PH3-R品系对DDVP的抗性指数为2.7852; DDVP-R和PH3-R品系对高CO2的抗性指数分别为1.3550和1.1816,但HCO2-R品系对DDVP的抗性指数为2.1372,对PH3的抗性指数为3.3698,因此,一旦形成了对高CO2的抗性,则对PH3也会产生明显抗性,但形成了对PH3的抗性品系而对高CO2仍有一定的敏感性。两个抗药性品系均对低O2+高CO2气调处理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但当形成了抗低O2+高CO2的品系之后,对DDVP的处理仍有较大的敏感性,HCLO-R品系对PH3也形成了抗性,但PH3的抗性品系对低O2+高CO2气调处理的抗性要低一些。各抗性品系之间对不同处理均存在着交互抗性和双向交互抗性,各品系之间双向交互抗性的差异表现在重叠值和差异度的不同上。
    曲酸对小菜蛾酚氧化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王树栋,罗万春,高兴祥,丁琦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16-1321 . 
    摘要 ( )   PDF (54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曲酸对小菜蛾酚氧化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抑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曲酸对小菜蛾酚氧化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I50分别为0.07 mmol·L-1和1 mmol·L-1。曲酸对单酚酶活力表达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典型的可逆竞争型抑制类型,其抑制常数Ki为0.47 mmol·L-1。曲酸与酚氧化酶中催化氧化反应活性中心的Cu2+鳌合可能是其产生抑制作用的重要原因。金属铁离子可明显地缩短单酚酶的迟滞时间,但对单酚酶的活力无明显影响。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
    滴灌施肥对石灰性土壤铁、磷有效性和番茄生长的影响
    肖艳,曹一平,陈清,王敬国,魏荔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22-1327 . 
    摘要 ( )   PDF (29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畦灌和滴灌方式对土壤pH和有效铁、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可提高水、肥生产效率,增加番茄产量。滴灌条件下根围润湿区土壤可以经常保持较高的含水量,pH高于根外非润湿区和畦灌区,其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高,而土壤有效铁的含量较低。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配用一定量柠檬酸不仅可降低润湿区土壤pH,还可提高土壤有效铁含量,并增加叶片中铁、磷的含量,进而果实产量也相应地提高。
    施氮肥对播种和分栽结缕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马春晖,韩建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28-1333 . 
    摘要 ( )   PDF (55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1~2003年在山东省胶州市研究了施肥对不同建植方式(植株分栽、种子播种)结缕草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分栽和种子播种建植结缕草种子田,第3年可取得同样的种子生产效果;适量的施氮肥可提高结缕草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种子播种和分栽小区均施氮肥30 kg·ha-1 (秋季20 kg·ha-1 +春季10 kg·ha-1) 效果最好,其生殖枝数分别为3 343和2 941个/m2,随着施氮肥水平的提高,生殖枝数并未增加,反而降低;施氮肥能增加结缕草的穗长、小穗数/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千粒重及结实率;适量施氮肥可提高结缕草种子产量,以播种和分栽小区施氮肥30 kg·ha-1(秋季20 kg·ha-1 +春季10 kg·ha-1)种子产量最高,分别达到844.50和874.65 kg·ha-1;分栽结缕草种子田生产的种子要比播种种子田的种子千粒重大,而且穗轴长。结缕草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盛花期后第36天 (6月15日前后),此时种子含水量为26%~28%。
    不同质地土壤对玉米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
    李潮海,李胜利,王群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34-1340 . 
    摘要 ( )   PDF (51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池栽方式对轻壤土、中壤土和轻粘土上玉米根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质地土壤对玉米根系的形态、分布、生长具有很大影响。玉米根系弯曲度、平均根径的大小均为轻粘土>中壤土>轻壤土,轻壤土中玉米根系上部有更多的支根但下部支根较少;拔节期,玉米根系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在轻壤土中范围最广,轻粘土中最小。大喇叭口期之后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系的分布范围无明显差异。轻壤土、中壤土、轻粘土随着土壤中物理性粘粒的增加,根量在上层土壤中所占的比例加大。轻壤土中玉米根系生长表现为"早发早衰",拔节期前,根系生长速率大于中壤土和轻粘土,吐丝期根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衰老。轻粘土玉米的根系则呈现出"晚发晚衰",拔节期前根系生长缓慢,灌浆期根量才达到最大值,灌浆至成熟期根系衰老的速率远小于轻壤土和中壤土。中壤土中根系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平均生长速率和根量的最大值显著高于轻壤土和轻粘土。
    拔节和挑旗期缺磷对两小麦品种体内磷分配的影响
    彭正萍,李春俭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41-1346 . 
    摘要 ( )   PDF (54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石英砂培养方法,研究了拔节和挑旗期缺磷对大穗型小麦CA9325和多穗型晋麦2号(JM2)生长后期体内磷分配和成熟期磷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的延续,两品种供磷植株的主茎、有效分蘖和整株中的磷含量均呈"S"型增加,峰值在灌浆期。两品种所有处理的植株主茎中的磷在整株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而无效分蘖和根系中的磷所占比例不断下降。两品种缺磷植株的有效分蘖中磷含量也呈下降趋势;对照CA9325主茎的籽粒含磷量及其在主茎中所占比例高于有效分蘖;而对照JM2主茎的籽粒含磷量低于有效分蘖,这与二者分属不同穗型小麦有关。缺磷的两品种主茎和有效分蘖营养器官和颖壳中的磷含量均低于同期的对照植株,使得籽粒中磷占主茎和有效分蘖中磷的比例高于对照。尽管如此,主茎和有效分蘖的籽粒含磷量低于对照;到成熟期,两次缺磷均显著降低两品种的籽粒产量。供磷的CA9325磷吸收效率和各处理的CA9325的收获指数均高于JM2,但前者各处理的磷利用效率低于后者。对两品种小麦体内磷利用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园艺
    日光温室两种茬口下番茄干物质及氮磷钾分配规律研究
    刘军,高丽红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47-1351 . 
    摘要 ( )   PDF (4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日光温室冬春、秋冬2个栽培茬口不同温光环境下,番茄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及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结果表明,2个栽培茬口的干物质及全N、P2O5、K2O的总体分配趋势一致,均表现为果实膨大期前,以向茎叶分配为主,进入果实膨大期之后以向果实中分配为主。但温光环境影响了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累积量及其在番茄各器官的分配比例。秋冬茬番茄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冬春茬番茄的84%、78%、65%和78%。秋冬茬番茄干物质及全N、K2O 、P2O5在采收初期和采收中期向果实中分配的比例高于冬春茬,而向茎叶中的分配比例降低。
    Ogura雄性不育甘蓝型油菜×白菜、芜菁杂种F1及其回交后代染色体减数分裂行为分析
    崔辉梅,曹家树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52-1357 . 
    摘要 ( )   PDF (2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AACC,2n=38)Ogura CMS材料与白菜 (B.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 AA,2n=20) 品种新选1号、矮脚黄和芜菁 (B. campestris ssp. rapifera Sinsk , AA,2n=20)品种耐病98-1进行杂交、回交。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构型为10Ⅱ+9Ⅰ。BC1生长势强的群体中,新选1号和耐病98-1染色体构型多为10Ⅱ+9Ⅰ,矮脚黄的染色体构型以10Ⅱ和10Ⅱ+7Ⅰ占优势;BC1生长势弱的群体中,新选1号和耐病98-1染色体构型多为10Ⅱ+7Ⅰ,矮脚黄的染色体构型多为10Ⅱ+1Ⅰ。BC2生长势强的群体中,新选1号的染色体构型多为10Ⅱ+1Ⅰ,矮脚黄多为10Ⅱ;BC2生长势弱的群体中,新选1号和矮脚黄多为10Ⅱ,耐病98-1多为10Ⅱ+6Ⅰ、10Ⅱ+5Ⅰ。BC3根尖染色体观察新选1号、矮脚黄染色体数达到100%,耐病98-1中染色体数为20的细胞达到78.12%。同时对BC1代不同染色体数在减数分裂Ⅰ的分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ACC染色体组物种与AA染色体组物种杂交经少数几代回交即可获得后代性状相对稳定的不育系。
    马铃薯成熟花粉原生质体分离
    张峰,王蒂,王玉萍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58-1362 . 
    摘要 ( )   PDF (42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初步研究了马铃薯成熟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条件,首次采用"低温-萌发-酶解"三步法从马铃薯成熟花粉中分离出原生质体。其分离途径是:经6℃低温处理的成熟花粉在萌发液中萌发出短花粉管时转入酶液。在酶液作用下,花粉发生质壁分离,花粉管脱落,随后原生质体缓慢地从花粉管断裂处挤出。在萌发30 min和1.0 mol·L-1甘露醇渗透压下,原生质体分离效果最佳,分离率最高达19.40%。用0.1%荧光增白剂检测脱壁完全,FDA荧光检测表明花粉原生质体具有生活力。
    菹草红色类胡萝卜素结构的初步鉴定
    王海滨,任丹丹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63-1368 . 
    摘要 ( )   PDF (42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从菹草中分离纯化的3个红色素组分r1、r2和r3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化学测试反应及质谱特性。结果表明,r1、r2和r3在丙酮、甲醇、乙醇、氯仿、二硫化碳中的可见吸收光谱均为平滑的、较对称的单峰(对应的峰波长为λmax),与角黄素、虾青素的相似,在正己烷中则呈现不对称"三指状"谱峰趋势,而β-胡萝卜素在正己烷等几种溶剂中可见吸收光谱则呈典型的"三指状"谱峰;与正己烷相比,随溶剂极性增强,λmax增大,溶剂对r1、r2和r3吸收光谱的形状、精细结构和λmax影响显著, r1、r2和r3的λmax平均值均比虾青素、角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λmax平均值大。 不同溶剂中,r1、r2和r3的红外光谱显示出含羰基多烯化合物的特征峰(1 660~1 750 cm-1区域存在差异)。r1、r2和r3的化学测试反应也证明其分子中含羰基,而不含5,6 或 5,8-环氧基团。结合低分辨和高分辨电子轰击质谱 (EIMS)的测定分析,证明菹草红色素r1、r2和r3是分子式均为C40H50O2、分子量均为562且都含有羰基的类胡萝卜素,其结构不同于虾青素、角黄素和β-胡萝卜素,与紫杉红素(rhodoxanthin)的基本结构相同,是紫杉红素的同分异构体。
    农业信息技术
    猪乳中一组高分子量多态性蛋白质的同源性鉴定
    张海方,邹思湘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69- . 
    摘要 ( )   PDF (30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硫酸铵沉淀、凝胶过滤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猪乳中分离纯化高分子量蛋白质B (HMWP-B)。 制备兔抗HMWP-B的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结果表明,不同带型的HMWP之间存在免疫交叉反应,说明该组蛋白具有同源性,为其多态性假说提供了证据。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山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姚文,朱伟云,韩正康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74-1378 . 
    摘要 ( )   PDF (43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取自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土种山羊的瘤胃内容物为材料, 经过DNA抽提和PCR扩增, 扩增产物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一种DNA指纹技术)分析瘤胃细菌在两种日粮条件下的多样性。同时利用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分析了16个在DGGE胶上有匹配带的克隆的16S rDNA序列,并与现有的数据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饲喂基础日粮时3头山羊瘤胃内容物的DGGE图谱有一定的相似性(43%~55%);饲料中添加大豆黄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瘤胃细菌的组成,DGGE谱带变化程度分别为1号36%、2号46%、3号3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中有5个基因序列与基因数据库登录的相关序列的相似性大于97%,8个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在90%~96%,余下的低于90%。相似性大于97%的5个克隆中,只有1个被鉴定为Prevotella sp.,其余4个都属于未被鉴定的瘤胃细菌。
    榄香烯复合抗肿瘤疫苗免疫的效应机制
    金梅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79- . 
    摘要 ( )   PDF (2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小鼠H22腹水型肝癌和L615白血病为实验模型,采用榄香烯或/和热休克等为应激原(stressor),对小鼠H22腹水型肝癌细胞和L615白血病细胞进行不同浓度榄香烯、不同时间热休克处理,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百分率及对肿瘤细胞膜HSP70、HSP90表达的影响;进而分离纯化不同应激原(榄香烯、丝裂霉素-C)诱导的H22和L615肿瘤细胞的HSP70-肽复合物,并用之免疫Balb/c和615小鼠,进行体内抗瘤免疫效应的研究。透射电镜显示,榄香烯或热休克处理都能引起2种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坏死,L615白血病细胞较H22肝癌细胞更敏感,形态学变化更剧烈;流式细胞术检测进一步证明,榄香烯与热休克都能诱导2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两者复合作用更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在一定范围内L615细胞凋亡与榄香烯的浓度和热休克的时间呈明显的依赖关系;用榄香烯或MMC诱导的2种肿瘤细胞分离纯化的HSP70-肽复合物给Balb/c和615小鼠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组小鼠在1个月内全部存活。而buffer D免疫对照组小鼠无一存活。
    畜牧.兽医.资源昆虫
    寡核苷酸芯片检测兽医病原菌耐药性的研究
    蒋红霞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85-1389 . 
    摘要 ( )   PDF (42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寡核苷酸芯片(oligonucleotide array)对兽医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检测进行了初步研究。设计1对兼并引物扩增3种病原菌(E. coli、S. aureus、M. gallisepticum)的gyrA基因片段,并用cy5-dCTP标记荧光。设计一系列检测病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寡核苷酸探针,将探针固定在APS-PDC法制作的Microarray上,用标记的PCR产物与之杂交,置于Scanarrray4000中扫描,利用ImaGene3.0软件对杂交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兼并引物能很好地扩增出3种病原菌的gyrA基因片段,与Microarray杂交后在相应的位点出现可检测的杂交信号,样本O78S(禽大肠杆菌)、SS(金黄色葡萄球菌)、S6-10(鸡毒支原体)的ratio比值均≥2,说明这3株是敏感株;样本EDr(犬大肠杆菌)、ECr(猫大肠杆菌)与a1探针(检测GyrA第83位氨基酸发生突变的探针)的ratio比值≤0.5,说明这两株是耐药突变株,均与样本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利用Oligonucleotide array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GyrA亚基第83、87位发生突变的耐药菌株,是可行、有效、快捷的抗菌药耐药性的监测方法。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制和开发兽医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检测芯片打下初步基础。
    研究简报
    作物模拟与QTL定位的互补作用及其应用
    戚昌瀚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90-1395 . 
    摘要 ( )   PDF (5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物模型正日益用于设计不同环境中的理想株型育种。DNA分子标记可把复杂的数量性状分解成若干个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效应,并将QTL转入到栽培品系中去。作物模拟与QTL定位相结合,QTL将去除若干所测定模型输入参数的随机误差。这种基于QTL效应的作物模型,将弥补常规模型忽视其输入性状遗传效应的缺点,并能更准确地预测遗传群体中各个体间的产量差异。另一方面,作物模型能成为解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有力工具,也将弥补QTL定位不能将一个环境条件试验分析结果外推到另一环境条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一个将标记辅助育种与以模型为基础的理想株型育种的综合方法。
    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PCR快速检测抗多菌灵的油菜菌核病菌
    李红霞,周明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396-1339 . 
    摘要 ( )   PDF (31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3对兼并性引物扩增获得与S.sclerotiorum抗药性相关的β-微管蛋白基因,全长1 685 bp,包含4个内元,相应的编码447个氨基酸。该基因与其它6种线状真菌的β-微管蛋白基因相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5.78%~97.66%,但内元数目和大小不同。比较S.sclerotiorum敏感型和抗药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发现该基因第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丙氨酸,从而导致田间抗药性的产生。为了快速、准确监测田间抗药性频率,根据S.sclerotiorumβ-微管蛋白基因的突变位点设计了2对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直接以菌核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所需时间约为6 h,抗药性检出率为100%,与传统菌丝直径法的测定结果相比检测准确率为96%,而传统的检测方法至少需要1~2周。
    稻田土壤微生物磷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的响应
    黄敏,肖和艾,吴金水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9):  1400-1406 . 
    摘要 ( )   PDF (59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湖南省5个典型稻田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土壤微生物磷(MB-P)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土壤MB-P含量对施肥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监测点的土壤MB-P对化肥的反应不敏感,而施有机肥(物)有利于土壤MB-P的增加。土壤MB-P对土壤有机碳和全磷的变化虽有响应,而其关系并不确定,但土壤MB-P与土壤微生物碳和Olsen法提取磷(Olsen-P)的关系却极为密切。土壤MB-P占土壤全磷的1.16%~3.19%,与Olsen-P占全磷的比例较为接近。在土壤Olsen-P含量低于8 mg·kg-1 的较低水平下,不论施肥与否,土壤MB-P含量均高于Olsen-P,较高的土壤MB-P有利于补充土壤Olsen-P。在不同形态的无机磷中,土壤MB-P与Al-P和Fe-P的相关性最好,Ca-P次之,但与闭蓄态磷(O-P)无显著相关性。微生物对土壤Al-P、Fe-P和Ca-P的利用可能是促进其向Olsen-P方向转化的关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