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38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05-08-10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抽穗期QTL
    何风华,张桂权,席章营,曾瑞珍,Akshay Talukdar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05-1513 . 
    摘要 ( )   PDF (34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抽穗期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对抽穗期QTL进行定位并研究其遗传效应在水稻育种中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利用以6个水稻品种为供体的52个单片段代换系为试验材料,通过t测验比较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华粳籼74之间抽穗期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抽穗期QTL进行了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鉴定出20个抽穗期QTL,这些QTL分布于水稻的10条染色体。QTL加性效应值为-5.9~1.1,加性效应百分率为-7.4%~1.4%。有8个QTL被定位在小于10.0 cM的区段内。利用1个单片段代换系与华粳籼74杂交发展的F2群体对qHD-3-1进行了定位。在作图群体中,早抽穗和迟抽穗植株数符合3:1的分离比,早抽穗表现为显性。利用微卫星标记将qHD-3-1定位于3号染色体短臂,PSM304和RM569分别位于其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2.4 cM和5.1 cM。
    中国冬小麦品种Waxy蛋白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
    徐兆华,何中虎,夏兰芹,陈新民,夏先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14-1521 . 
    摘要 ( )   PDF (3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SDS-PAGE分析了国内外306份小麦品种(系)Waxy蛋白的缺失类型,筛选出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材料46份;通过对济麦19×豫麦47的120个F2单株Waxy蛋白亚基分析,发现缺失Wx-B1的比例接近1/4,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利用3个STS标记和1个SSR标记对不同Waxy蛋白缺失类型进行鉴定,验证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Wx-7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1 172 bp的特异带,而缺失Wx-A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扩增出该特异带;Wx-4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440 bp的特异带,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该扩增片段;Wx-7D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940 bp的特异带,而在缺失Wx-D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则扩增出1条360 bp的特异带;Wx-7D位点的SSR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204 bp的特异带,在缺失Wx-D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扩增出该特异带。这4个标记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披碱草属12个物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SSR比较分析
    李永祥,李立会,李斯深,杨欣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22-1527 . 
    摘要 ( )   PDF (30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比较ISSR和SSR标记在披碱草属(Elymus L.)植物研究中的可应用性,用33个ISSR引物和137对小麦SSR引物对该属12个物种进行了分析。筛选出18个ISSR引物和14对小麦SSR引物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12个物种的PCR分析表明,18个ISSR引物和14对SSR引物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84%和91%,均表现出较高多态性,基于两种标记的种间聚类状况与物种的倍性水平和形态学相似程度存在较高一致性。在12个种间,ISSR的标记指数MI值(10.2)为SSR(4.3)的2.4倍,表明ISSR具有更大的标记效率;但在亲缘关系较近的肥披碱草、圆柱披碱草、麦宾草和披碱草等4个种间,SSR具有更大的标记效率。Mantel检测显示,在12个种间两种标记的遗传相似性显著相关(r= 0.856,t= 6.446),但在4个近亲缘关系种间相关不显著(r= 0.679,t= 1.595)。两种标记的标记效率和相关性在不同亲缘关系水平上的改变,说明不同的标记具有不同的多态性检测范围。
    海岛棉DNA导入陆地棉栽培品种获得变异种质的初步遗传分析
    王芙蓉,张军,刘任重,刘勤红,张传云,刘国栋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28-1533 . 
    摘要 ( )   PDF (39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将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品种海7124的基因组总DNA导入陆地棉(G. hirsutum L.)栽培品种石远321中,获得了纤维品质优良的新种质系,并且在导入后代中发现了1个形态性状发生变异的突变体。对突变体进一步的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可能受1个纯合致死的显性基因控制,利用SSR对变异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外源DNA已经整合在陆地棉的基因组中,并推测某些DNA片段可能是通过同源重组的机制整合到陆地棉染色体上的。
    绿豆抗豆象基因PCR标记的构建与应用
    程须珍,王素华,吴绍宇,周吉红,王述民,杨又迪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34-1539 . 
    摘要 ( )   PDF (36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CR分子标记技术,对16个绿豆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分析。在选用的56个随机引物中,发现抗豆象品种与感豆象品种间有一定差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它们分成抗豆象野生种(TC1966)、抗豆象栽培种(V2709)、抗豆象杂交后代(VC3890A2/TC1966-23)和混合类型4个大组。以绿豆抗豆象和感豆象品种及抗豆象品种×感豆象品种组合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BSA法,对抗(感)豆象品种池和一个组合F2的抗(感)豆象池进行了鉴定,获得一个共显性标记。经F2分析,在抗豆象个体中扩增出约1.79 kb的特异片段或2个特异片段(1.79 kb/1.03 kb);在感豆象个体中仅扩增出约1.03 kb的特异片段。初步认为此标记与TC1966的抗豆象基因位点紧密联锁,可用于绿豆抗豆象种质鉴定和遗传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耕作栽培.生理生态
    稻米脂肪含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
    王海莲,万建民,万向元,胡培松,翟虎渠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40-1546 . 
    摘要 ( )   PDF (38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稻米脂肪定量分析数学模型,并比较糙米粒和糙米粉NIRS数学模型对预测稻米脂肪含量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当利用糙米粒和糙米粉NIRS数学模型对样品进行预测时,内部交叉验证预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94.44%和95.54%,内部交叉检验的标准差(RMSECV)分别为0.09%和0.08%;外部验证预测值和真值之间的R2值分别为79.51%和87.10%,预测标准差(RMSEP)分别为0.24%和0.26%,平均相对误差(ARE)分别为4.11%和3.30%。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证明,糙米粒和糙米粉NIRS数学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可应用于稻米营养品质改良实践。
    施氮量对小麦强势和弱势籽粒氮素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赵俊晔,于振文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47-1554 . 
    摘要 ( )   PDF (29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施氮量对强筋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氮素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势粒的蛋白质含量和单粒蛋白质积累量在灌浆过程中均大于弱势粒,强势粒开花后21 d前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花后28 d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弱势粒,是强势粒蛋白质积累速率快的生理原因。成熟期,同一施氮处理强势粒的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大于弱势粒,而球蛋白含量小于弱势粒。适量施氮,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积累量显著增加,强势粒和弱势粒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之间的差异减小,蛋白质含量和积累量的差异亦减小;当施氮量由150 kg·ha-1增至240 kg·ha-1,弱势粒蛋白质含量增加,而强势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随施氮量增加,籽粒的各蛋白质组分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粒位不同蛋白质组分的增幅不同,以弱势粒中谷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的增幅大,说明施氮量对籽粒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分含量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对弱势粒的调控实现的。
    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期对墨西哥玉米再生性能的影响
    王永军,王空军,董树亭,胡昌浩,刘 鹏,张吉旺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55-1561 . 
    摘要 ( )   PDF (39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留茬高度和刈割时期对墨西哥玉米(Zea mexicana)再生性能(包括再生草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刈割时期的确定以植株高度为准,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评价饲用品质并引入再生系数(RGC)的概念判定其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株高95 cm时刈割,留茬30 cm的再生草产量和总能量最高,分别为11.60 kg·m-2(鲜草重)和278 kJ·m-2,显著高于留茬20 cm(CK)与10 cm处理;留茬30 cm再生草的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粗灰分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留茬20 cm,不同时期刈割,株高130 cm与95 cm(CK)的再生产量、总能量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株高60 cm处理;但再生草饲用品质以株高60 cm时刈割最佳。比较发现,RGC接近2.5时墨西哥玉米再生性能最好,对应的刈割方式(留茬30 cm,株高95 cm)可实现其优质高产。
    甘蔗不同品种光合特性比较及其聚类分析
    罗俊,陈如凯,徐良年,吕建林,张 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62-1569 . 
    摘要 ( )   PDF (27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CI-301PS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152个甘蔗品种资源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甘蔗品种间光合性状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对152个甘蔗品种资源的光合性状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将152个品种分为7大类,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判别分析选出对甘蔗光合性状数值分类有显著影响的3个光合参数,建立了7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植物保护
    Harpinxoo多克隆抗体制备、鉴定与应用
    邵 敏,李明,潘小玫,王金生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70-1573 . 
    摘要 ( )   PDF (26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纯化harpin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Harpi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经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为1:2000,经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分析制备抗体与原核细胞体外表达的harpin蛋白可以特异性结合,表明该抗体的特异性良好。应用该抗体验证harpin编码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在翻译水平的正常表达。因此,兔抗harpin抗体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深入研究harpin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定位以及在其他植物中的表达等奠定基础。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国际鉴别寄主Spaldings Prolific中抗条锈病基因YrSpP的微卫星标记
    关海涛,郭玉华,刘太国,徐世昌,王悦冰,蔺瑞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74-1577 . 
    摘要 ( )   PDF (35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paldings Prolific是国际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和国内外重要抗源。以含有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SpP的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SpP及其轮回亲本Taichung29为材料, 用目的基因所在2B染色体上88对微卫星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发现用WMC441引物在近等基因系与轮回亲本间稳定扩增出特异性DNA片段。经F2代群体162个抗、感单株检测证实,该片段位点与抗条锈病基因YrSpP连锁,遗传距离为10.9 cM,确定WMC441为抗条锈病基因YrSpP的标记,并可用于该基因的检测和辅助选择。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对玉米抗病性的诱导
    马春红,陈霞,李广敏,翟彩霞,王立安,郭秀林,崔四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78-1584 . 
    摘要 ( )   PDF (3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对同核异质的玉米C103为试材,进行了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提高玉米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经预处理叶片的病斑面积为(0.3±0.05)~(0.9±0.5)mm2,而对照为(23.1±8.7)mm2,差异极显著。同时还测定了与提高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经0~96 h的动态检测,以1∶50的处理效果为最好,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64.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41.2%,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比对照平均降低了29.7%。从而说明低浓度培养滤液本身能够成功地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Cry1Ba3活性区的研究
    王广君,张杰,吴隽,宋福平,黄大昉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85-1590 . 
    摘要 ( )   PDF (30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Cry1Ba3蛋白序列的分析,以及与已知Cry蛋白比较,设计了6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6种不同长度的cry1Ba3基因片段。将这些基因片段克隆到pET-21b载体上,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最终得到6种不同长度的Cry1Ba3蛋白片段。采用浸叶法检测这些蛋白片段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含有第1-685位和含有第22-655位氨基酸的蛋白片段对小菜蛾的毒性,与全长Cry1Ba3蛋白相比,没有改变;含有第54-655位氨基酸的蛋白片段对小菜蛾的毒力明显降低;而含有第22-627位和含有第85-655位氨基酸的蛋白片段完全丧失了对小菜蛾的活性。上述结果表明Cry1Ba3蛋白对小菜蛾的最小活性区在第22-655位氨基酸之间。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赵秉强,李秀英,李絮花,李燕婷,徐 晶,王丽霞,李小平,张夫道,孙瑞莲,朱鲁生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591-1599 . 
    摘要 ( )   PDF (29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系统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生理群落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单施化肥,农田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低于长期撂荒土壤,但放线菌数量多于撂荒土壤或与之相当。(2)长期单施化肥与不施肥(CK)比较,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和真菌数量略有增加或与之相当。(3)总体看,NPK均衡施肥,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非均衡施肥的N、NP、NK、PK处理略有增加或与之相近。(4)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不仅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农田,而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也高于撂荒土壤,真菌数量略低于撂荒土壤或与之相当。(5)长期单施化肥农田,土壤固氮菌、氨化细菌、纤维分解菌、反硝化细菌数量低于长期撂荒土壤,但硝化细菌数量比撂荒土壤多。单施化肥,土壤固氮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数量高于不施肥的CK,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却低于CK。NPK均衡施肥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数量比非均衡施肥的N、NP、NK、PK处理增加,固氮菌数量二者相当,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土壤中固氮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数量大都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尤其明显高于非均衡施用化肥的处理。与撂荒土壤比较,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土壤固氮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增多,但纤维分解菌数量降低。(6)土壤中大多数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与养分含量、作物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
    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对喷灌施肥均匀性的响应
    李久生,李蓓,宿梅双,饶敏杰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00-1607 . 
    摘要 ( )   PDF (34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为喷灌均匀系数设计标准的制订提供更充分的依据,分别于2002~2003和2003~2004年度在北京进行了喷灌施肥均匀系数和施肥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量和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中生育期平均喷灌均匀系数变化范围为72%~84%。除了基肥外,其它肥料利用喷灌系统施入,生育期平均喷灌施肥均匀系数变化范围为71%~85%,喷灌施肥量的变化范围为0~180kgN/hm2。试验结果指出,在所研究的均匀系数范围内,均匀系数对氮素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施肥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秸秆全氮含量和氮素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出增加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华北平原的冬小麦喷灌来说,目前我国采用的喷灌均匀系数不小于75%的设计标准不会对氮素吸收量和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几种高分子材料固土性能比较与评价研究
    王小彬,蔡典雄,张 锐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08-1615 . 
    摘要 ( )   PDF (32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目前农业生产上应用较多的几种可用于地面成膜的高分子材料,模拟田间地表喷施处理,研究测试其在地表使用后对土壤结构有关的主要物理性质的影响。包括高分子材料对表土成膜性和抗破碎性的影响、对干湿土壤粒级分布变化的影响、对土壤团粒结构及土壤团粒水稳性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水入渗性能的影响,分析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固土有关性能关系。研究建议用SQ值(土壤水稳性结构商)、A%(>2 mm团粒%)、WMWD(湿筛土壤平均重量粒径)可作为衡量干土团聚性能和湿土团聚水稳性能的主要指标,或作为对不同高分子固土材料的改土性能评价重要指标。用SQ值、A%、WMWD对不同高分子材料固土性能综合比较,MPAM(M-聚丙烯酰胺)处理的SQ值、WMWD值和A%值均为最大,表明其对表土成膜性、抗破碎性和团粒水稳性影响均最强,可优先推荐配合在节水灌溉和旱地保护性耕作土壤上应用;EBT(乳化沥青)处理的A%值排序最后,但SQ值和湿筛WMWD排序提前,表明其与土壤的固结力相对较强,可用于护坡固沙抗水蚀;CLP(交联性丙烯酰胺)处理的A%值排序靠前,但SQ值和湿筛WMWD排序最后,说明其与土壤的固结力和对土壤团粒水稳性影响相对较弱,适用于季节性干旱地区土壤保水保肥,尤其可作为经济作物的节水栽培管理措施。该研究为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农用开发及其生产应用可行性提供依据。
    白菜-辣椒轮作中磷肥的产量效应及土壤磷积累研究
    刘建玲,李仁岗,廖文华,贾 可,孟 娜,崔 哲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16-1620 . 
    摘要 ( )   PDF (18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白菜—辣椒轮作中磷肥在蔬菜上的产量效应、土壤中磷的积累状况及磷肥的经济安全用量等。结果表明,施用磷肥显著增加了白菜和辣椒的产量,磷肥在白菜和辣椒上的产量效应符合二次式+平台模式,磷肥在白菜和辣椒上最高产量用量为186.71 kg•hm-2, 339.00 kg•hm-2。随磷用量的增加白菜和辣椒的植株全磷量、0~20cm土壤全磷及Olsen-P均显著增加,大量施用磷肥导致蔬菜对磷的奢侈吸收。磷肥在白菜和辣椒上的经济安全用量不宜超过112.5 kg•hm-2和225.0 kg•hm-2。连续2茬施用P 450.0 kg•hm-2、675.0 kg•hm-2的土壤上种植白菜,施用磷肥无显著增产效应。
    灌溉制度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生长的影响
    李子忠,黄 顶,王忠彦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21-1628 . 
    摘要 ( )   PDF (4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展稳定、优质、高产人工草地是解决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草畜矛盾的根本出路,而灌溉是发展人工草地的核心。本文于2001~2003年在河北坝上地区,研究了充分灌溉和关键生育期灌溉对不同利用年限老芒麦人工草地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灌溉显著增加地上生物量和株高。从关键生育期灌溉的试验结果可知灌溉时间比灌溉量更能影响老芒麦地上部的生长;灌溉处理促进了根长密度、根重密度以及地下部生物量的增加,但不同灌溉处理之间地下部生物量差异不显著。
    园艺
    温室番茄叶面积与干物质生产的模拟
    罗卫红,倪纪恒,李永秀,戴剑锋,金亮,徐国彬,陈永山,陈春宏,卜崇兴,徐刚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29-1635 . 
    摘要 ( )   PDF (35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光温对作物叶面积的影响,提出了辐热积(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TEP)的概念。根据试验资料构建了利用辐热积模拟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面积动态的数学模型,并将其与已有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模拟模型相结合,构建了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动态模型。利用不同品种、基质和地点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比叶面积法和有效积温法相比,辐热积法显著提高了温室番茄叶面积的预测精度,提高了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的模拟精度。辐热积法对番茄叶面积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决定系数R 2和统计回归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9743和0.0515 m2·株-1,对植株总干物质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R 2和RMSE分别为0.9360和522.7104 kg·ha-1;采用辐热积法对植株总干物质量的预测精度比有效积温法和比叶面积法分别提高56%和72%。
    农杆菌介导的双价抗盐基因转化番茄的研究
    刘晶,周树峰,陈 华,韩和平,李银心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36-1644 . 
    摘要 ( )   PDF (47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的耐盐性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将多个耐盐相关基因导入同一植物更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向转AtNHX1(拟南芥Na+/H+逆向运输蛋白编码基因)的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 L. Moneymaker')株系X1OEA1自交二代植株(T2)中转入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PCR、Southern、RT-PCR和甜菜碱含量分析结果表明,BADH已经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并在转基因植株中转录和翻译表达。叶绿素荧光(Fv/Fm)、相对电导率(Rc/Rc')、叶绿素含量(Chla+b)、叶绿素a/b比(Chla/b)、光合速率(Pn)测定结果表明,200 mmol·L-1 NaCl 胁迫下,双转化的番茄植株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单转化AtNHX1的番茄。转双基因植株TT0-2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Fv/Fm值下降幅度最小;相对电导率与非胁迫条件下相比增加了3.6倍,而单转化AtNHX1的T2增加了4.2倍;与转单基因植株T2相比,茎部干重、鲜重分别增加12.5%、19.8%;叶部干重、鲜重分别增加22.5%、14.0%,差异达显著水平。初步证明双基因转化有助于增强番茄的耐盐性。同时对番茄的转化系统进行优化的结果表明,使用抗生素特美汀的转化效率明显高于头孢霉素的。
    四倍体葡萄诱导技术的研究
    马爱红,范培格,孙建设,李绍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45-1651 . 
    摘要 ( )   PDF (35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利用茎段浸泡和秋水仙素培养基两种方法对二倍体京秀和红地球2个品种的葡萄(Vitis. vinifera)组培苗进行诱导,并采用流式分析仪对诱变植株的细胞DNA含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茎段浸泡秋水仙素法诱导四倍体葡萄的效果优于秋水仙素培养基法。在低浓度秋水仙素(2000 mg•L-1或低于2000 mg•L-1)溶液中浸泡时间短于48 h的所有处理,仅在继代2~5次后获得了纯合四倍体植株;在秋水仙素浓度2000 mg•L-1对茎段浸泡3 ~4 d或3000 mg•L-1 和4000 mg•L-1对茎段浸泡2~4 d,在茎段扦插的当代就获得了纯合四倍体植株,诱变四倍体植株的适宜条件为在秋水仙素3000 mg• L-1 茎段浸泡3~4 d,纯合四倍体植株获得的比率为16.7~23.3%。
    β-乳球蛋白加压凝胶的生成及其物化特性研究
    木泰华,孙艳丽,菅野 長右ヱ門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52-1657 . 
    摘要 ( )   PDF (47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在30℃ 、800 MPa压力的作用下, 不同加压时间(5~120 min)和不同浓度N-乙基马来酰亚胺 (NEM,1~10 mmol·L-1)对14%(w/v)的β-乳球蛋白(β-Lg)溶液在pH 7.20条件下形成凝胶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加压时间未对凝胶的硬度和破断应力造成影响。凝胶呈现出类似蜂窝状的多孔网状结构。随加压时间延长,蜂窝状多孔的孔径变大,但其网状结构未受到破坏。在加压时间延长的条件下凝胶保持着高持水力,说明在加压过程中,凝胶内部蛋白质和水的相互作用未产生明显变化。随加压时间延长,用Tris-glycine-EDTA缓冲溶液或含有0.5% SDS和8 mol·L-1尿素的缓冲液溶解凝胶,发现凝胶中蛋白溶解度降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在2-巯基乙醇不存在的条件下,除了β-Lg单体以外,还检出二聚物、三聚物、四聚物以及高分子聚合体的染色带。相反,在2-巯基乙醇存在的条件下,只检出了单体。此外,在800 MPa条件下添加10 mmol·L-1的N-乙基马来酰亚胺未导致凝胶的生成。表明在pH中性范围内,加压 β-Lg凝胶,主要是通过SH基的氧化和SH/S-S内部交换反应形成的内部分子间架桥而形成。
    畜牧.兽医.资源昆虫
    鲁西黄牛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地位的研究
    毛永江,常洪,杨章平,许 明,宋卫涛,张 柳,常国斌,王冬蕾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58-1663 . 
    摘要 ( )   PDF (2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在山东省鄄城县和梁山县共抽取鲁西黄牛87头,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的结构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同时引用国内外13个群体7个相同座位的研究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基因座中,有9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2.86%,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1416;鲁西牛与东南亚牛种亲缘关系较近,证实了鲁西牛是由北方蒙古利亚牛系和南方瘤牛的混血种,但不可能含有巴厘牛的血统。目前应扩大保种群的数量,以维持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
    卵泡大小及卵泡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发育的影响
    禹学礼,昝林森,邓 雯,庞有志,王新庄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64-1668 . 
    摘要 ( )   PDF (28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屠宰场牛卵巢为材料,研究了卵泡大小和卵泡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和培养后发育潜力的影响。试验1:按照卵泡大小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分为4个试验组:>8 mm组、2~8 mm组、腔前卵泡(PF)卵母细胞组和混合(将前3种卵母细胞混合)组。结果表明,卵泡大小直接影响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发育,同时,源自不同大小卵泡的卵母细胞混合培养,可以促进未成熟的腔前卵泡内卵母细胞的发育。试验2:将源自优势卵泡(>8 mm)、小卵泡(2~8 mm)和混合(所有卵泡液混合)的牛卵泡液(BFF),按照10%添加到成熟培养液中,3个试验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均高于没有添加BFF的对照组(P<0.05),但添加10%的优势卵泡液使卵母细胞和胚胎发生粘连,易于造成丢失。试验3:与未添加BFF的对照组相比,成熟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20%和40%的混合BFF,均可明显促进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发育(P<0.05),但20%组和40%组出现卵母细胞及胚胎粘连。因此,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的混合BFF较为适宜。
    猪戊型肝炎病毒新疆株swCH25全基因序列的分析
    马勋,陆承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69-1674 . 
    摘要 ( )   PDF (33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18对PCR引物分片段扩增猪戊型肝炎病毒新疆分离株swCH25全基因,对两末端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方法(RACE)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PHYLIP软件绘制基因进化树,在全基因序列的基础上比较猪HEV与其它HEV基因型的差异和人源HEV的关系。结果显示swCH25全序列除去3′poly(A)尾,由7 243个核苷酸组成,ORF 1~3分别编码含1070,674和11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全基因序列与HEVⅠ、Ⅱ和Ⅲ型同源性73.5%~75.7%,与Ⅳ型的同源性为83.5%~89.8%,其中与Ⅳ型中国人源T1株最高,达89.8%。ORF1与Ⅰ~Ⅲ和Ⅳ型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1.6%~74%和82.3%~89.4%,氨基酸同源性为80.7%~86.1%和94.3%~96.0%;ORF2与Ⅰ~Ⅲ和Ⅳ型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8.4%~81.3%和87.1%~90.9%,氨基酸同源性为89.7%~93.8%和97.2%~98.2%;ORF3与Ⅰ~Ⅲ和Ⅳ型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4.4%~87.3%和95.4%~96.8%,氨基酸同源性为74.8%~83.2%和93.8%~97.4%,基因进化树显示swCH25与基因Ⅳ型人源T1株最接近,在同一分支上。swCH25株是国内第一个测出全基因序列的猪戊型肝炎病毒。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半个世纪的回顾
    仇华吉,童光志,沈荣显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75-1685 . 
    摘要 ( )   PDF (36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瘟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毁灭性传染病。20世纪50年代中国首创了举世闻名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即C株),随后创制了不同的疫苗制造工艺,如细胞培养苗、乳兔组织苗和牛体反应组织苗等。C株是一株非常安全的弱毒疫苗,对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没有副作用,并且有良好的免疫效力,它能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对不同基因型的猪瘟病毒株均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免疫母猪通过母乳可对仔猪提供被动免疫保护,但过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会影响仔猪对C株疫苗的主动免疫应答。目前已经完成了包括C株及其亲本株在内的几十株猪瘟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注释,建立了猪瘟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初步解析了猪瘟病毒主要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并构建了不同的反向遗传操作标记疫苗,赋予了C株疫苗新的生命和内涵。C株疫苗可以用于猪瘟的控制和根除,借助于C株疫苗密集接种和综合控制措施,有关国家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甚至消灭了猪瘟。尽管如此,要在全球范围内根除猪瘟,今后依然有漫长的路要走,这可能有赖于对C株进行进一步改造和利用。
    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株反向基因操作系统的建立
    李泽君,陈化兰,焦培荣,于康震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86-1690 . 
    摘要 ( )   PDF (29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goose/Guangdong/1/96(GSGD/1/96)是中国分离的第1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它不仅是97香港感染并致人死亡的H5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供体株,而且是中国目前已报到的H5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的共同祖先。本研究建立了该病毒的8质粒反向基因操作系统,并通过细胞转染成功拯救了该病毒(R-GSGD/1/96)。R-GSGD/1/96在对SPF鸡和 Balb/c小鼠的致病性方面保持了与亲本野毒(W-GSGD/1/96)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即对鸡都是高致病性毒株,R-GSGD/1/96与W-GSGD/1/96的静脉致病指数分别为2.01和2.10;救获病毒与野生病毒一样,尽管106EID50经鼻腔感染小鼠后1~2 d内能从肺脏检测到低滴度的病毒,但不能在小鼠体内成功复制。GSGD/1/96反向基因操作系统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开展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遗传衍化及结构与其功能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研究简报
    人工合成小麦RSP的LMW-GS基因克隆
    兰秀锦,龙 海,刘 千,颜泽洪,魏育明,刘登才,郑有良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91-1698 . 
    摘要 ( )   PDF (32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SP是用抗穗发芽的节节麦与圆锥小麦合成的人工六倍体小麦Triticum turgidum-Aegilops tauschii),其抗穗发芽特性在维持小麦面粉加工品质方面有着潜在的重要价值。为了了解其低分子量谷蛋白这一对小麦加工品质有直接重要影响的蛋白组分情况,本研究采用PCR法从合成小麦RSP中克隆得到3个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s)基因,命名为LMWRSP-1、LMWRSP-2和LMWRSP-3。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Y676681、AY676682和AY676683。其中,LMWRSP-1和LMWRSP3的编码区长度分别为825 bp和915 bp,可分别编码274和304个氨基酸。LMWRSP-2由于在编码区内有1个提前终止密码子,推测为不编码成熟蛋白的假基因。与已知LMW-GS基因进行比较发现,LMWRSP-1与Glu-A3位点基因的相似性最高,LMWRSP-3与Glu-D3位点的基因相似性最高。
    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谷洁,李生秀,秦清军,李鸣雷,高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699-1705 . 
    摘要 ( )   PDF (48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中有机物料温度、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发酵罐底部有机物料温度较低,中上部较高;罐内有机物料在7~8 h可以从环境温度上升到50℃,并在50℃以上持续198~483 h。持续高温时间符合消灭病原微生物标准。有机物料温度处于55℃左右的高温阶段,纤维素酶活性[0.457 mg glucose /(g·24h)]和蔗糖酶活性[87.836 mg glucose/(g·24h)]最高,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分别达到高峰值21.62 μl H+/(g·24h) 和0.932 mg NH3/(g·24h)。堆腐后期降温阶段,多酚氧化酶活性达到最高值6.23 mg gallicin/(g·2h)。细菌和放线菌数在堆肥2 d达到高峰值,分别为2.51×1012 CFU/g和3.68×108 CFU/g,之后缓慢下降;放线菌数变化较平缓。真菌数在堆腐开始较高,随着堆体温度上升而下降;堆腐后期随着温度下降而缓慢上升。整个堆腐过程中,真菌数一直较低,而细菌和放线菌相对较高。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吸收活力的影响
    李潮海,李胜利,王 群,郝四平,韩锦峰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706-1711 . 
    摘要 ( )   PDF (43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桶栽方法,探讨了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吸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玉米根条数、根干重、根长和根系活力都呈现减少的趋势,且容重越大,减少的趋势越显著。玉米总根量和气生根数量随着整个土层平均容重的增加而降低。受土壤容重影响,根系在不同土层之间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补偿效应,但作用有限,不足以弥补下层容重过大对根系造成的不良影响。
    柔嫩艾美耳球虫抗马杜拉霉素、地克珠利虫株特异消减文库的构建
    韩红玉,赵其平,姜连连,董 辉,陈兆国,黄 兵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8):  1712-1716 . 
    摘要 ( )   PDF (31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遗传背景一致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敏感株孢子化卵囊为驱动组,马杜拉霉素抗药株和地克珠利抗药株孢子化卵囊为试验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方法,通过两轮杂交和两次PCR分别构建了富含两个抗药株孢子化卵囊与敏感株孢子化卵囊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随机从两个消减文库中分别挑取50个克隆,经PCR鉴定马杜拉霉素抗药株和地克珠利抗药株孢子化卵囊的消减文库重组率分别为96%和98%,差异基因片段大小分布在250 bp~1.0 kb之间。从每个文库中随机挑取65个阳性克隆经斑点杂交试验,分别选择表达量上调的6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发现,有4个cDNA片段可能是新基因片段,与地克珠利抗药株的产生有关;有3个新的cDNA片段可能与马杜拉霉素抗药株的产生有关。这些结果将为克隆全长cDNA和探索球虫抗药性产生及发展的分子机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