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卫建,严圣吉,张俊,江瑜,邓艾兴. 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双碳目标的双赢策略[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8): 3892-3902. |
[2] |
江丽华, 谭德水, 李子双, 李宗新, 郭建华, 孙克刚, 李妮, 徐钰, 杨岩, 石璟, 王梅, 刘兆辉. 黄淮海平原夏玉米一次性施肥肥料产品的筛选与产量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20): 3876-3886. |
[3] |
陈印军,易小燕,方琳娜,杨瑞珍.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增产潜力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6): 1117-1131. |
[4] |
翟振,李玉义,逄焕成,王婧,张莉,董国豪,郭建军,郭智慧. 黄淮海北部农田犁底层现状及其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12): 2322-2332. |
[5] |
梅旭荣, 康绍忠, 于强, 黄元仿, 钟秀丽, 龚道枝, 霍再林, 刘恩科. 协同提升黄淮海平原作物生产力与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途径[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6): 1149-1157. |
[6] |
余强毅, 吴文斌, 唐华俊, 陈佑启, 杨 鹏. 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APEC地区粮食安全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13): 2838-2848 . |
[7] |
黄 平,张佳宝,朱安宁,张丛志 . 黄淮海平原典型潮土的酸碱缓冲性能[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7): 2392-2396 . |
[8] |
刘彦随,王介勇,郭丽英 . 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12): 4269-4274 . |
[9] |
李奇峰,张海林,刘武仁,边少锋,陈 阜. 粮食主产区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以吉林省榆树县为例[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7): 1963-1968 . |
[10] |
王立刚,李 虎,邱建军. 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2O的排放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4): 1248-1254 . |
[11] |
张晋科,张凤荣,张琳,张迪,吴初国,孔祥斌. 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对比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11): 2278-2285 . |
[12] |
高如泰,陈焕伟,李保国,黄元仿.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土壤水氮利用效率模拟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03): 552-562 . |
[13] |
雷宏军,李保国,白由路,黄元仿,吕贻忠,李贵桐,李科江. 集约农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及其在黄淮海平原区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5): 956-964 . |
[14] |
@齐伟山东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泰安271018,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徐艳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 @张凤荣$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 . 黄淮海平原农区县域土壤养分平衡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02): 238-238 . |
[15] |
毛树春,宋美珍,庄军年,张朝军,蔡忠民,韩迎春,范正义. 黄淮海平原小麦棉花两熟制生产力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6): 107-109 . |